沈鴻雁,馮麗波,方麗萍,張春云,趙 蓉,熊 紅,齊 燕
(云南瑪莉亞醫院 婦產科,云南 昆明 650011)
陪伴分娩是指醫務人員或家屬陪伴產婦渡過分娩的全過程,有研究顯示,陪伴分娩可縮短產程、減少產后出血、減少新生兒窒息,對于初產婦,陪伴分娩更為重要[1],但也有研究表示,家人的陪伴只是減少恐懼、緩解緊張、提供精神支持[2],對于分娩結局并沒有什么影響,而且對于不能提供幫助的陪伴者,產婦反而不能更好的應對產程變化[3]。親情陪伴分娩的推廣受地域、宗教、經濟、傳統觀念的影響,各國對陪伴分娩的接受度也不同,歐美發達國家的陪產率較高,而在非洲國家就很難實現[4,5]。我國自1992年開始推行陪伴分娩,但由于醫療條件的限制,在很多地區還不能實現大范圍推廣,特別是在公立醫院推行陪伴分娩更是難上加難。
本研究選擇配偶作為陪產者,在本院推行親情陪伴分娩。觀察親情陪產對產程和生產結局的影響,探尋對生產有幫助的陪產模式。
選取2020年1月-2021年7月期間在本院生產的180例孕產婦,遵照產婦自身實際情況、專科情況、自己意愿選擇分娩方式及是否要求親情陪產,將產婦分為觀察組(陪產)和對照組(無陪產)。觀察組90例產婦中年齡20~38歲,平均(28.9±4.12)歲;初產婦48例,經產婦42例。對照組90例產婦中年齡20~38歲,平均(27.82±3.98)歲;初產婦50例,經產婦40例。所有納入觀察組及對照組的人員均得到本人同意并得到醫院倫理委員會批準。入組親情陪產的家屬在入院前或者正式進入產房陪產之前,給予規范的陪產培訓,培訓內容包括分娩基本知識,分娩流程,產婦心理、生理變化規律,安慰與支持技巧,待產室與產房管理制度等。
產婦納入標準:(1)家庭和睦;(2)胎兒正常;(3)有陰道分娩條件;(4)接受分娩鎮痛;(5)無嚴重產科并發癥及合并癥;(6)產婦無不良病史。
排除標準:(1)產婦患有糖尿病、高血壓等慢性疾?。?2)急產;(3)產婦或配偶患有精神疾??;(4)有剖宮產指征。
2組產婦一般資料經統計學處理,差異無統計學意義,具有可比性。
對照組采用傳統分娩模式,當產婦出現規律宮縮、宮口開大至2 cm時,產婦進入待產室,由醫護人員對產婦產程進行分階段管理,包括一般情況的護理、產程觀察、心理護理、精神安慰及接產等。觀察組采用傳統分娩模式+人文關懷親情陪產模式,當產婦出現規律宮縮,進入待產室,期間配偶可一直陪伴在產婦身邊直至分娩結束。陪伴期間雙方可進行交流,并按照產婦要求提供一些幫助,并在助產士指導下給予按摩、心理疏導等安撫。期間醫護人員同樣提供一般情況的護理、產程觀察、心理護理、精神安慰及接產等。目的在于讓配偶提供安慰、情緒疏導,幫助產婦順利渡過分娩。
觀察并記錄2組產婦的基本情況、并發癥、孕產史、新生兒體重、會陰側切、分娩時長(包括第一產程、第二產程和第三產程)、出血情況、分娩方式、不良分娩結局、家屬滿意度等指標。

觀察組與對照組相比雖然第一、二產程時間有所縮短但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第三產程時間觀察組高于對照組,差異也無統計學意義(P>0.05),出血量觀察組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2組產婦產程時間和出血量比較
2組的順產側切、順產轉剖宮產對比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滿意度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2組產婦分娩方式和滿意度的比較[n(%)]
滿意度調查顯示,參與親情陪產的90例家庭中,滿意度100%,絕大多數產婦表示有配偶在身邊大大減少了自己不必要的焦慮,心情更放松,減少恐懼,增加了自己的自信心,有配偶在身邊陪伴覺得心理踏實,整個生產過程中的精神狀態都很好。配偶在陪伴生產過程中也都表現的十分鎮定,因為隨時都能觀察到妻子的狀態,避免了胡思亂想、猜測、擔心等不良情緒的產生,時刻陪伴著母子,參與了寶寶出生的全過程,并覺得自己不在只是個旁觀者,而是一個參與者,為自己能在身邊陪伴妻子并提供安慰而感到很欣慰,增加夫妻感情,利于家庭和睦。對照組中有80%的產婦會出現焦慮、緊張、坐立不安等不良情緒,15%會產生極度恐懼心理,過度緊張導致生產時體力不支而無法積極配合醫務人員,不進行陪伴的家屬也都多少會表現出焦灼不安的情緒和行為,如在醫院走廊走來走去、跺腳、搓手、嘆氣、無奈等。
進一步對轉剖宮產的原因進行分析顯示,2組的頭盆不稱、抬頭下降停滯、胎心不良、胎兒窘迫對比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2組產婦不良分娩結局的比較[n(%)]
決定分娩的因素是產力、產道、胎兒及社會心理因素,各因素正常并相互適應,使胎兒經陰道自然娩出為正常分娩。對分娩疼痛的恐懼和緊張可導致宮縮乏力、宮口擴張緩慢、產程延長、產后出血等。陪伴分娩可以減少產婦的負面情緒,消除不良心理狀態,縮短產程時間[6],減少產后出血,降低產后抑郁的發生[7],提高產婦自然分娩率、母乳喂養率,促進家庭和睦[1]。本研究結果顯示,親情陪產觀察組出血量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提示親情陪產可減少產后出血。親情陪產觀察組的第一、二產程時間均短于對照組,但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第三產程時間高于對照組,差異也無統計學意義(P>0.05),提示親情陪產并不能起到縮短產程時間的作用。另外,2組的順產側切率和剖宮產率對比,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提示親情陪產未能明顯改善母嬰結局,可能與本文親情陪產模式還不健全,收集數據量較少,配偶在陪產過程中沒有發揮真正作用有關。另外,社會心理因素只是分娩結局的影響因素之一,陪伴分娩對產婦只是起到安慰作用,但不能影響產程和分娩方式。進一步針對導致剖宮產的原因胎心不良比率、胎兒窘迫率、頭盆不稱比率、抬頭下降停滯比率對比,差異也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分析原因,考慮這些不良事件與胎兒和母體的健康狀態密切相關,不是心理因素誘導可以改變的結局。根據本研究資料,本院后期制定了更加完善的親情陪產流程[8,9],期望經過完善的親情陪產流程能夠改善產婦分娩結局,更大程度發揮親情陪產對分娩的有利作用。
在美國,產婦重視在分娩過程中有親密伴侶、家人和朋友等親人陪伴,認為由熟悉的人陪伴是對醫護人員的獨特補充[10]。本研究結果顯示,實行親情陪產模式的分娩確實對產婦起到了人文關懷的作用,達到產婦及家屬的預期,避免了在分娩過程中產婦不良情緒的產生,也大大提高了產婦家屬對本院服務的滿意度,表明在云南省開展親情陪產分娩模式符合產婦的需求。
綜上所述,在云南省昆明市采用由配偶擔任的親情陪產分娩模式雖不能完全影響母嬰的分娩結局,但在人文關懷、心理影響、家庭和諧等方面發揮了積極的作用,緩解或避免了產婦及家屬的焦慮情緒,在云南省實施親情陪伴分娩模式可行并值得推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