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 思,郭曉靜,楊麗玲,李永芬,陳 寅
(武警云南總隊醫院 1.檢驗與病理科;2.感染科,云南 昆明 650111)
貧血是指人體內單位容積的循環血液中血紅蛋白(hemoglobin,Hg)、RBC等指標低于正常人群的參考值,我國貧血的診斷標準與世界衛生組織標準一致。貧血又可細分為缺鐵性貧血、再生障礙性貧血及巨幼細胞性貧血等類型,根據病因和嚴重程度的不同,患者可表現出神經、呼吸、循環、消化、內分泌、皮膚黏膜等多個系統癥狀[1-3]。不同類型的貧血對健康的危害程度和治療手段差異較大,對其正確診斷顯得尤為重要。而作為一組臨床常見的疾病,因貧血的許多臨床癥狀不甚典型,不同類型的貧血可能有相似的臨床表現,可造成診斷的困難,而相關血液學檢查,特別是應用自動血液分析儀可提供多種精細的紅細胞參數,為盡早明確患者有無貧血和貧血類型以及進一步的針對性治療提供客觀、準確的依據。本研究將本院80例貧血患者和同期80例健康體檢者作為研究對象,探討自動血液分析儀鑒別診斷血液中紅細胞參數對準確率的影響,現報告如下。
本研究選取2017年6月-2020年12月本院貧血患者80例作為貧血組,其中缺鐵性貧血65例、再生障礙性貧血8例、巨幼細胞性貧血7例,并以1∶1配比選取同期健康體檢者80例作為健康對照組。貧血組:男45例,女35例;年齡22~65歲,平均年齡(41.85±2.18)歲。健康組:男43例,女37例;年齡23~64歲,平均年齡(41.63±2.15)歲。2組基線資料中性別、年齡均衡可比(P>0.05)。
(1)納入標準:①貧血組男性Hg<130 g/L,女性Hg<120 g/L;②貧血組者存在頭暈、乏力、面色發黃等癥狀;③健康組各項生血常規指標均正常。(2)排除標準:①重要臟器存在器質性病變者;②其他類型貧血者;③合并惡性腫瘤者;④傳染性疾病者。
使用自動血液分析儀(sysmex XN 550),檢測試劑選取配套試劑盒,對2組人員外周血行血常規檢測。取所有患者晨起空腹肘靜脈血2 mL,完成采血后,立即將血檢標本送往檢驗科室。采用全自動血液細胞分析儀,檢測血檢樣本前,應均勻混合血液標本與抗凝劑,嚴格遵循檢驗規章要求操作,分析血常規檢驗結果,包括RBC、紅細胞平均體積(Mean corpuscular volume,MCV)、Hg、紅細胞體積分布寬度(Red blood cell volume distribution width,RDW)。采用電阻抗原理檢測RBC、MCV、RDW等參數;利用溶血劑溶解紅細胞釋放血紅蛋白,通過反應生成衍生物,在特定波長下測定吸收峰獲得Hg含量。為確證貧血類型進一步采用酶聯免疫吸附法對血清鐵蛋白進行檢測,其活性與其濃度成正比。同時采用菲洛嗪比色法檢測血清鐵轉蛋白受體,通過硫代乙醇酸還原氧化反應令三價鐵還原為二價鐵,將菲洛嗪與其結合,測定吸收峰為563 nm。
(1)紅細胞參數:記錄對比2組RBC、MCV、Hg、RDW參數水平。(2)不同類型紅細胞參數對比:記錄對比缺鐵性貧血、再生障礙性貧血、巨幼細胞性貧血各項紅細胞參數。(3)記錄對比缺鐵性貧血、再生障礙性貧血、巨幼細胞性貧血檢出率。
貧血組RBC、MCV、Hg水平均較健康組低,RDW較健康組高(P<0.05)。見表1。

表1 紅細胞參數
缺鐵性貧血RBC、Hg水平較再生障礙性貧血、巨幼細胞性貧血高,MCV、RDW水平較再生障礙性貧血、巨幼細胞性貧血低(P<0.05)。見表2。

表2 不同類型紅細胞參數對比
采用自動血液分析儀檢驗,缺鐵性貧血檢出率84.62%、再生障礙性貧血檢出率87.50%、巨幼細胞性貧血檢出率85.71%,見表3。

表3 缺鐵性貧血、再生障礙性貧血及巨幼細胞性貧血性檢出率 [n(%)]
貧血作為臨床常見血液內科疾病,人體于貧血狀態下會發生中樞缺氧,易產生心悸、乏力、頭暈等臨床表現,易發生心功能不全,同時貧血會致機體消化系統受損,出現消化不良、食欲不振等癥狀,女性甚至有閉經風險,嚴重威脅患者生命安全[4-7]。貧血類型較復雜,且不同貧血類型患者血液參數存在一定差異,如缺鐵性貧血為常見貧血分型,其受鐵元素不充分合成,致血紅蛋白合成降低,臨床積極探尋科學、高效檢驗手段,提高貧血類型診斷效果,對指導臨床治療極為重要[8-11]。
自動血液分析儀進行血液檢測具有安全性高、便于操作等優點,廣泛應用于貧血檢測中[12],效果理想。臨床進行血液檢測,易受多種因素影響產生誤差,如樣本采集不合理、樣本檢驗不合理、樣本送檢不合理及患者自身因素等,運用自動血液分析儀進行血液檢測時應結合具體情況進行及時處理,降低不合理事件風險出現,避免誤差產生。
本研究結果顯示:(1)貧血組RBC、MCV、Hg水平均較健康組低,RDW較健康組高(P<0.05),提示自動血液分析儀進行血液檢測檢驗效果理想,貧血患者的各項血液參數指標與健康者差異顯著;(2)缺鐵性貧血RBC、Hg水平較再生障礙性貧血、巨幼細胞性貧血高,MCV、RDW水平較再生障礙性貧血、巨幼細胞性貧血低(P<0.05),提示不同貧血類型患者其紅細胞參數水平具有差異,能結合紅細胞參數有效鑒別貧血分型。分析原因在于,缺鐵性貧血者長期缺失鐵元素,蛋白合成功能減弱,血紅蛋白含量低于健康者,紅細胞充盈狀態、體積均會產生變化,屬小細胞低色素性貧血;再生障礙性貧血受多種病癥影響致骨髓造血系統衰竭,常表現為外周全血細胞減少,骨髓造血細胞增生增壓;巨幼細胞性貧血為脫氧核糖核酸合成產生障礙所致的貧血,機體體內欠缺葉酸或維生素B12等致發病。(3)采用自動血液分析儀檢驗,缺鐵性貧血檢出率84.62%、再生障礙性貧血檢出率87.50%、巨幼細胞性貧血檢出率85.71%,提示自動血液分析儀進行血液檢測紅細胞參數,準確率較高。血液檢測紅細胞參數可對RBC、MCV、Hg、RDW參數水平進行鑒別,進而明白患者貧血的具體原因,可為貧血類型鑒別診斷提供參考。RBC數量的增減,Hg含量的增減程度可體現貧血程度;MCV出現減少代表小細胞低色素貧血,可利于鑒別缺鐵性貧血;RDW可體現RBC體積變異參數,利于多種貧血類型鑒別。
綜上所述,自動血液分析儀鑒別診斷貧血中血液檢驗紅細胞參數檢驗價值較高,貧血患者紅細胞參數異常表達,利于鑒別貧血類型,診斷準確率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