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 然,李傳馨,洪晶安
(1.云南省第一人民醫院/昆明理工大學附屬醫院 臨床營養科,云南 昆明 650032;2.昆明醫科大學 護理學院,云南 昆明 650500)
隨著環境和生活方式的改變,糖尿病患病率正逐步升高,已成為亟需解決的公共衛生問題[1,2]。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T2DM)[1]是由于胰島素分泌能力損壞而導致血糖過高的一種疾病,占糖尿病人群90%以上[3,4]。文獻報道我國T2DM患者合并腹型肥胖的比例高達45.4%[5,6]。腹型肥胖根據脂肪聚集部位分為內臟型肥胖(中心性肥胖)和皮下型肥胖(周圍性肥胖),而內臟型肥胖患者的脂肪細胞異位堆積不僅損傷胰島β細胞功能,也通過多種途徑引發胰島抵抗(Insulin resistance,IR),這增加血糖控制難度,從而促進T2DM患者并發癥的發生發展[7,8]。本研究分析肥胖對T2DM患者糖化血紅蛋白(Hemoglobin A1c,HbA1c)達標的影響,探討肥胖與HbA1c達標的關系,現報告如下。
選取2018年1月-2019年3月在本院就診的T2DM患者148例。
納入標準:(1)符合WHO 2011 年版的T2DM診斷標準;(2)病程大于1年者;(3)入院前3月病情平穩,未發生酮癥酸中毒和感染者;(4)年齡50~70歲。
排除標準:(1)1型糖尿病者;(2)準備妊娠、妊娠或哺乳期婦女;(3)合并心、肝、肺、腦等重要臟器功能損傷者。
將148例患者的HbA1c值分成達標組(≤7%)和不達標組(>7%)[9],收集以下資料。
1.2.1 年齡、病程、性別、身高、體重
BMI[10],BMI=體重(kg)/身高(m)2。
1.2.2 內臟脂肪面積(Visceral fat area,VFA)、腰圍(Waist circumference,WC)
通過儀器(InBody720),按照流程規范操作,得出VFA數值,<100 cm2為達標,≥100cm2為超標[11]。
測量WC時,被測量者兩腳分開30~40 cm,將沒有彈性、最小刻度為1 mm的軟尺,放在其胯骨上緣與第十二肋骨下緣連線的中點,沿水平方向圍繞腹部1周,緊貼而不壓迫皮膚,在正常呼氣末測量長度,精確至0.1 cm,男性<90 cm為達標,女性<85 cm為達標。

HbA1c控制達標人數為35人,占23.6%,未達標人數為113人,占76.4%;HbA1c達標組和未達標組的BMI、WC、VFA,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年齡、病程、性別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HbA1c控制水平的單因素分析
以 HbA1c是否達標為因變量(賦值:是=0,否=1),VFA(賦值:達標=0,超標=1)、WC(賦值:達標=0,超標=1)為自變量進行Logistic回歸分析,結果示VFA(OR=5.074,P=0.001)、WC(OR=3.104,P=0.016)是影響HbA1c控制達標的危險因素(P<0.05),見表2。

表2 HbA1c達標影響因素的Logistic回歸分析
以VFA為金標準,WC篩檢的靈敏度為85.2%,特異度為61.7%,見表3。

表3 WC診斷肥胖的篩檢能力
HbA1c反映的是過去2~3個月的平均血糖濃度,測定時不受進食影響,較空腹血糖穩定,是評價血糖長期控制水平的指標,與糖尿病并發癥的發生發展有密切關系[12-14]。研究報道肥胖與胰島素、血糖的關系密切,肥胖引發的IR是促使T2DM及并發癥發生、發展的重要原因[15]。本研究HbA1c達標組和未達標組的BMI、WC、VFA,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Logistic回歸分析示VFA、WC是影響HbA1c控制達標的危險因素(P<0.05)。
本文研究結果顯示VFA超標HbA1c不達標的風險是達標的5.074倍,WC超標HbA1c不達標的風險是達標的3.104倍,Logistic回歸分析VFA、WC是影響HbA1c控制達標的危險因素,這與多項研究報道一致[16,17]。超重或肥胖的T2DM患者體內脂肪組織分布和含量異常,主要表現為脂肪細胞的數量增加、異常堆積在腹部形成異位脂肪,其導致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糖脂代謝紊亂[18,19]。
當前評估肥胖的指標有BMI、WC、腰臀比等,但均存在一定的局限性。BMI不能區分中心型肥胖還是外周型肥胖,中國糖尿病協作組以腰圍(男性≥90 cm,女性≥85 cm)取代BMI作為肥胖的診斷標準,但WC測量時也不能精確區分皮下脂肪面積(SFA)與VFA,單一應用WC或BMI來診斷腹型肥胖有很大的局限性[20,21]。本研究以VFA為金標準,WC篩檢肥胖能力靈敏度為85.2%,特異度為61.7%,提示腰圍診斷腹型肥胖精確度不高。中國人VFA超過100 cm2是判定內臟脂肪型肥胖的良好指標,VFA≥100 cm2定義為內臟脂肪型肥胖[22]。目前測定VFA的方法主要有MRI、CT、超聲、雙能X線法、生物電阻抗分析法(Bioelectrical Impedance Analysis,BIA)等,CT、雙能X線法為“金標準”,但成本高、操作復雜且伴輻射風險,MRI檢測時間長、費用高、且存在偽影等缺點、超聲重復性差。BIA是近年來廣泛應用于人體成分測定的新方法,操作簡單、無輻射、無創且可重復性高,與“金標準”有高度相關性[23]。鑒于BIA的高臨床普及性,可應用BIA評價患者的VFA水平,為發現腹型肥胖和早期干預提供依據。
綜上所述,WC、VFA是影響HbA1c水平的危險因素,T2DM伴肥胖患者可應用BIA測定VFA水平,發現腹型肥胖以早期干預和良好控制HbA1c水平,減少或延緩并發癥發生發展。但本研究選取的樣本量少和未進行干預效果評價,今后將收集更多樣本量并進行干預效果評價,為T2DM患者平穩控糖提供更有力的證據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