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世林
(四川省農業農村廳畜牧獸醫局,四川 成都 610041)

當前四川畜牧業的發展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明確了高質量的發展方向,堅定不移地貫徹新發展理念,補齊發展短板,釋放“蓄”牧效應,深化初心使命,這是新時代四川省畜牧業發展壯大的必由之路。
“貫徹新發展理念是新時代我國發展壯大的必由之路”,是“五個必由之路”重要的組成部分,為實現農業強大、農村美麗、農民富裕的目標提供了科學方法論,尤其為全省畜牧業在危機中育先機、于變局中開新局提供了根本遵循,夯實了思想根基。
畜牧業是關系國計民生的重要產業,是農業現代化的重要抓手,是事關農業高質量發展的必答題。隨著新發展理念內涵在實踐中的不斷豐富和深入落實,理論優勢快速轉化為發展動能,四川畜牧業底盤更加牢固、潛能更加強勁,成功育成了全國首個具有知識產權的種公豬品種“川香黑豬”,生豬生產全面恢復。2021 年出欄6 314.8 萬頭,繼續保持全國第1 位;生豬產能調控多向發力、“新七條”落地生效;生豬及產品調運監管規范化制度化;織牢織密了覆蓋縣鄉村三級的人畜共患病“3+1+1”防護網;阻斷了重大動物疫情傳播的路徑和源頭。堅實的基礎將為2022年畜牧業又好又快發展保駕護航,預計生豬出欄保持在6 000萬頭左右,牛羊出欄增長1.5%,禽兔生產總體保持穩定,工業飼料產量達到1400萬噸左右,人工種草面積1 200 萬畝(1 畝≈667 平方米),實踐證明,四川省畜牧業邁上了更高質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續、更為安全的發展之路。
2.1 緊抓創新驅動,破解發展動力不足難題 創新是發展的活水源頭。要以深入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關于畜牧業高質量發展會議指示批示精神和四川省委、省政府決策部署為統領,瞄準科技增長點,加強現代信息技術和科技成果的轉化運用,增強創新發展驅動力。依托生豬產業集群項目建設、山地肉羊產業集群項目和肉牛肉羊增量提質行動項目,持續區域化推進養殖場數字化、信息化、可視化,建成大批智慧監管平臺和大數據收集中心。推動科技賦能畜牧養殖業,提高企業化生產效率,打造綿陽市三臺縣種公豬1 200 頭“芯片”基地,大大降低成本,提高效益,快速推進畜牧業現化代進程。
2.2 多點發力,促進畜牧業均衡協調發展 協調是發展同心圓的“最大半徑”。錨定國家“十四五”規劃,編制全省畜禽產業發展規劃,科學引導畜禽養殖布局,大力開展非洲豬瘟無疫小區和牛羊布病無疫小區評估建設,分別向西南區70名非洲豬瘟等重大動物疫病專家及247個檢測實驗室借智借力,穩步推進非洲豬瘟等重大動物疫情聯防聯控。優化配套推進屠宰加工產業,加速升級冷鏈倉儲物流,嚴格規范畜禽運輸監管,著力打造畜禽生產體系、畜禽產品加工體系和產銷體系無縫對接閉環,全鏈條提升產業發展水平,保障畜產品有效供給,多渠道多點同向發力,提升發展效益。
2.3 點燃綠色引擎,打破單一發展模式 綠色是衡量發展成色的重要標尺。持續寫好多元綠色發展文章,勇于打破傳統發展模式,開展畜禽養殖廢棄物資源化利用,落實生態消納,構建種養循環體系。爭取資金30多億元,在全省63 個畜牧大縣“全覆蓋”和22 個非畜牧大縣實施畜禽糞污資源化利用項目,在8個縣開展畜禽產業綠色發展項目,有力推動全省畜禽糞污綜合利用率達77%以上,規模畜禽養殖場糞污治理設施裝備配套率達100%。大力開展秸稈飼料綜合利用工作,推進換肉、換奶工程。支持有機肥生產與使用,支持高標準農田建設、特色種植業科學施用糞肥,保障綠色發展落到實處,取得實效。

2.4 拓寬開放視野,提升發展格局 開放是發展的出路。立足國內大循環、國內國際雙循環,把握國際國內兩個市場、兩種資源,結合生活消費習慣的變化,順應消費市場供需調節規律,科學依靠政府和市場兩只手,充分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加強省內外學習交流,培育川豬、川牛羊特色優勢品牌,打造“珍稀品牌”“生態品牌”,進軍高端市場,提高市場占有度,穩步走出國門。大力實施品牌建設“孵化、提升、創新、整合、信息”五大工程,做大做強農產品區域公用品牌、重點企業自主品牌、重要農產品品牌,用品牌引領畜牧業高質量發展。積極開發市場所需品牌,做好包裝設計,講好內在故事,精心策劃營銷活動,充分運用新媒體新技術新手段,多渠道支持“川字號”品牌提高知名度、美譽度。
2.5 完善共享機制,拓寬發展成果惠及面 共享是發展的調節器。持續提高畜牧隊伍社會化服務水平和能力素養,嚴格落實官方獸醫派駐制度。建立健全“行業部門+專家+龍頭企業”聯系工作機制,擰緊穩產保供“總開關”,完善利益聯結機制,引導大型養殖企業技術團隊以出售服務的方式,為周邊區域養殖場(戶)提供養殖技術支持。定期開展宣講政策上門、送服務下鄉、送技術入戶活動,擴大政策紅利、科技紅利覆蓋面。建立大數據共享中心、畜牧技術專家庫和生物安全實驗室,開展資源共享、人員共用、費用共擔的養殖模式,為科學化養殖成果惠及面提供重要支撐。
聚焦目標導向、問題導向,要把固本培元和開拓創新統一起來,深挖項目政策落地主導功能,激活科技賦能內生動力,抓住龍頭企業關鍵,集中人力、物力、財力打造一批集養殖、生產、屠宰、加工為一體的規模化專業化集約化產業園區,創建集聚吸附力的大品牌,加快發展速度,提升發展質量和效益,才能在不斷變化的市場中搶占先機、掌握主動。
民以食為天,食以安為先。要進行綠色生產,提供綠色食品,守住綠色底線,形成綠色價值鏈條,接續把畜牧業的“蛋糕”做大、分好。既要抓好生豬產能過剩調控工作,也要協同打造牛羊產業集群提質增效工作,還要找準疏導牦牛育種研發、產銷渠道的堵點痛點難點,跳出“夏飽、秋肥、冬瘦、春亡”的惡性循環,增強科學思維、系統思維,用前瞻性的眼光、戰略性的謀劃、整體性的布局、科學性的決策解決好發展不充分與產品需求不平衡的問題,持續釋放畜牧業繁榮的生機活力。
全省畜牧獸醫系統要學通弄通做實習近平總書記來川視察重要指示精神和中央、省委“一號文件”精神實質、核心要義、實踐要求,將新發展理念融入畜牧業發展的具體實踐中。堅持市場主導、防疫優先、綠色發展、政策引導原則,推動傳統分散養殖向現代集中轉變,培育家庭農場、農民專業合作社等新型經營主體,加快構建現代畜禽養殖生產屠宰加工流通監管體系,嚴把動物防疫關,不斷提高畜牧業發展質量的競爭力優勢,實現高投入高成本向低成本高效益的跨越,形成產出高效、產品安全、資源節約、環境友好、調控有效的高質量發展新格局,更好地滿足人民群眾多元化的畜禽產品消費需求,增強畜牧業高質量發展的后勁和動能。
展望光明前景,畜牧業唯有沿著“五個必由之路”才可行穩致遠,越走越通達,唯有完整、準確、全面地踐行新發展理念,時常對標高質量發展目標,加快構建高質量發展新格局,用實際行動助力四川由農業大省向農業強省轉變,以優異成績迎接黨的二十大勝利召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