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萬霞,肖從興,鄭燦財,劉 洋,李戎遐,麥 軍
(1.四川省畜牧總站,四川 成都 610041;2.四川省廣漢市農業農村局,四川 廣漢 618300)

廣漢市是四川省傳統水禽養殖大市,市內的西南禽苗市場是西南地區最大的禽苗交易市場。針對環保新形勢,廣漢市多方籌集資金,爭取項目,一手抓水禽環保治理和糞污資源化利用,一手抓產業轉型升級、提質增效,多措施并舉,推進了全市水禽產業高質量發展。
2014年,廣漢市在全省率先啟動畜禽養殖污染綜合治理工作,建立了“黨政一把手親自抓,分管領導具體抓,市級有關部門配合抓”的工作推進機制和責任追究制度。制定了工作考核辦法,農業部門負責推進,其他部門參與督導檢查,與責任鎮(街道)村同等考核。先后出臺了《廣漢市畜禽養殖管理實施辦法》《廣漢市畜禽養殖區域規劃》和《畜禽養殖污染綜合治理三年行動計劃》。2014~2017年,投入市本級財政資金4 839萬元,用于包括水禽養殖養殖場在內的畜禽養殖場糞污綜合治理,共關閉或搬遷水禽養殖場303戶,實現了專業戶及以上的畜禽養殖場全面整治。
2014年,針對水禽養殖場污水產生量大的特點,引導養殖戶轉變飼養方式,開展“水禽旱養”、“節水養殖”改造。2019年,依托長江經濟帶農業面源污染治理項目,重點加強了水禽養殖污染防治設施的建設。一是養殖活動場所升級:在畜禽活動場所進行場地硬化,防止地滲;二是徹底進行雨污分流,在露天活動場地建設避雨設施,同時完善雨水溝、污水溝建設;三是減少用水,拆除戲水設施改為乳頭式飲水;四是完善糞污收集設施,在119戶水禽養殖場建設干糞堆棚、污水收集池。截至2021年,水禽場建設避雨棚10.37萬平方米、雨污分流溝2.5萬米、乳頭式飲水槽1.8萬米、干糞堆房1 365 平方米、污水收集處理池4 320 立方米。“水禽節水養殖”方式實現了雨污分流,確保了生產中產生的廢水廢渣有效收集,防止環境污染。戲水設施改為乳頭式飲水,節約用水90%,促進了養殖業生產工藝和技術進步。大幅度縮短水禽生長周期,從原來的每年出欄2批發展到現在的6~8批,同時顯著降低了水禽的發病情況與死亡率,減少了用藥,進一步提升了經濟效益。
開展水禽“節水養殖”轉型升級生產方式,有效地實現了糞污源頭控制與過程減量,同時廣漢市對水禽養殖糞污開展干濕分離,干糞通過堆肥發酵后還田。投入市級財政資金360余萬元對養殖污水進行“三級分化”綜合治理,水禽養殖糞便及污水得到有效處理,建設養殖糞污利用體系,水禽養殖糞污綜合利用率達到100%。地表水環境質量明顯提升,2021 年,市內4 個斷面綜合水體均為Ⅲ類,地表水水質優良比例為100%,較2018年提供了50個百分點,全面消除了劣V類水體,生態環境得到明顯改善。
西南禽苗市場是四川省重要的禽苗交易市場,以交易雞、鴨、鵝雛苗為主。交易面不僅覆蓋全川,還輻射重慶、云南、西藏等20 個省市區,2021年交易量高達1.5億羽,產值達5億元。受新冠疫情影響,西南禽苗交易市場暫停營業后,廣漢市農業農村局第一時間將過去的面對面交易,改成利用“西南禽苗交易信息平臺”線上交易,日交易量一度達5萬羽以上。
由市農業農村局牽頭,業務股室及鎮(街道)畜牧獸醫站具體點對點開展技術指導,目前全市已形成專業從事水禽養殖場(戶)159 戶(其中種禽場119家)、孵抱育雛專業場(戶)287戶的規模,存欄水禽50.91 萬只,2021 年孵化禽苗超過1 億羽,出欄水禽超過500 萬只。保證了種苗和商品水禽的市場供應,為全省乃至西南地區水禽產業的健康發展發揮了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