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治平,張亞霽,瞿 鷗
(四川省西昌市農業農村局畜牧站,四川 西昌 615000)

2021 年西昌市委政府積極響應四川省畜牧業協會發出的《戰勝困難開拓創新,為推動畜牧業高質量發展貢獻力量》倡議書,鼓勵全市畜牧企業及生豬養殖戶“增強信心迎難而上,誠信守法守住底線,勇擔責任貢獻力量,轉型升級綠色發展”。據統計,2021 年底西昌全市生豬存欄20.1 萬頭,恢復至2017 年(非洲豬瘟發生前)的53%,全年生豬出欄33.3 萬頭,比上年度增長21.36%,為2017年的60.4%。
新冠疫情改變了世界,加劇了百年未有之大變局。非洲豬瘟顛覆了生豬產業傳統的格局、模式和技術,生豬產業正在重塑重整重構新的發展格局。過去主要依靠經銷商層層推銷的模式正在被“一條龍”、“菜單式”服務新模式所取代。“雙疫”也正在加速農牧產業數字化轉型,促進了數智經濟的重構與發展。
在“雙疫”影響下生豬、豬肉價格和養豬效益等都創歷史最高,各級政府給予了高度重視,出臺了“豬八條”“豬十條”等系列扶持政策,其數量和力度都是歷史最高,這對資本產生了強大吸引力,跨界巨頭砸下巨資,對生豬生產快速恢復和擴能增產、設施設備改造升級以及樓房養殖快速發展等都產生了前所未有的影響。但是也應注意到一些巨頭投資發展養豬業僅是為了壯名聲、拿補助,受豬周期的影響,一但價格下降,這些企業便有可能關場撒資。
2.1 養殖規格與分布 當前西昌市規模場和家庭農場主要分布在安寧河流域的平原地區,而散戶主要分布二半山區和高海拔地區,平原區散戶己大量減少,目前所占比重較低。隨著更多大企業的進入和快速擴張,未來西昌市規模養豬比重會有較大提高,預計會占全市總量30%以上或更高,單個企業或單場飼養規模也會增大,龍頭企業帶動家庭農場的模式會有長足發展。但是,企業養殖、家庭農場、合作社、不同規模養殖場戶同時并存的基本格局不會有大的改變,僅是企業規模養殖的比重會有所提高,特別在邊遠山區和二半山區的農戶養豬會依然長期存在。
2.2 生豬價格的變化 在非瘟和新冠“雙疫”的肆虐下,不少生豬養殖企業及養殖戶情緒低落,驚慌、恐懼、悲觀的情緒籠罩了整個產業。2019年全省生豬數量急劇減少,減幅創歷史最高,豬肉價格陡然上漲,漲幅創歷史最高。2020年在養豬行情紅利強烈刺激和各項政策推動下,廣大養殖企業拼盡全力迅速復產、擴張,社會資本紛紛涌入,生豬數量快速恢復,豬價上行期僅維持不到一年時間,從2021年2月開始下跌,到6月養豬再次進入虧損期,9月全面陷入深度虧損,給全市生豬產業特別是農戶養豬再次帶來重創。
2.3 “豬周期”對行業的影響 養豬用地難、防控難、治污難以及融資難等新問題、新矛盾逐漸凸顯,生產波動性不斷加大,“豬周期”更加頻繁,給農戶養豬和整個生豬產業的穩定以及市場供應都帶來了嚴峻挑戰。
3.1 穩步推進產業發展 發展生豬產業要在政府宏觀調控指導下推向市場化,不能依靠資本無序擴張加速規模化,要依靠有“三農”情懷、長期堅守的行業龍頭企業帶動逐步發展壯大,不能太快,要根據農村社會發展變化穩步推進,還要穩妥處理好與其他經營主體的關系。
3.2 扶持中小農戶發展 要重視保護和扶持中小農戶的發展,扶持他們向專合社和現代家庭農場等適度規模升級,鼓勵他們共同開展合作和聯合經營,或與龍頭企業建立穩定的產業聯合體,也可以信息數據為基礎融入產業生態圈,與綜合服務平臺連接,促進穩定健康發展。養豬業產業化、集團化是一種趨勢,但不能主要依靠資本的無序擴張,而應依靠長期堅守的行業龍頭企業不斷提升和逐步發展。
3.3 發揮龍頭企業引領作用 龍頭企業及養殖大戶應積極引領產業發展,帶動農戶生產,改進管理方式、提升管理水平上,充分發揮其在隊伍、技術、管理、資金等方面優勢,重點在農戶難以承擔的種、料、防和科研、加工、品牌與營銷等領域發揮引領作用,在生產上發揮帶動作用。
3.4 加強數字化轉型 要加快農牧業數字化轉型。只有數字化轉型才能動態掌握產業、行業發展趨勢,把握未來,才能為科學決策提供科學。商品肉豬產業應交由合作社、家庭農場來承擔,這樣對發展鄉村振興、促進社會和諧發展有利。在5G時代,龍頭企業必須加快數字化轉型,促進企業管理從信息化到數字化的蛻變,加強數據平臺建設,提升龍頭企業對代養場戶的服務、管理能力,確保產出高效、產品安全、調控有效。
3.5 加強培訓 組織針對性強的論壇和培訓,邀請行業領導和專家,幫助會員企業提高應對各種挑戰的能力,助推產業轉型升級。對大多養殖企業,重點加強成本管理的培訓,幫助企業降本增效;對種豬場,重點加強提高PSY的技術培訓;對育肥豬場,重點加強提高飼料轉化率的技術培訓;對大型養殖企業,要重點加強數字化轉型的培訓,促進管理從ERP 升級到E0P,引導大企業數智化重構,盡快改變因快速擴張造成的人才缺乏的現狀;對中小養殖場戶,重點培訓引導其融入產業生態,實現與綜合服務平臺的連接,提升其生存發展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