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潔 盤麗 周旺越
2020年,我國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第一個百年奮斗目標如期實現。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接下來要實行鄉村振興戰略,將脫貧攻堅所取得的成果與鄉村振興有效銜接,以達到最好的成效。2021年3月,貴州省委、省政府印發《關于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加快農業農村現代化的實施意見》,明確指出“大力推進山地林業和林下經濟”,助推山地農業現代化建設,打造現代山地特色高效農業強省 。林下經濟是以豐富的林地資源和良好的森林環境為基礎發展起來的經濟,這種經濟與其他的經濟最大的優勢就是在于它不光能夠帶來經濟效益同時也能帶來巨大的生態效應。林下經濟不僅可以發展林業還可以發展農業、牧業和旅游業,使農林牧各業實現資源共享、循環互補、協調發展。目前,林下經濟已經成為推動農業供給側改革、農村創新發展和農民增收就業的重要力量。
喬央村位于貴州省黔東南州榕江縣塔石瑤族水族自治鄉,村里林地資源豐富,高達6617.3畝。在黨和政府的支持下,喬央村的林下經濟取得了一定的發展。在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和脫貧攻堅工作的關鍵時期,喬央村發展林下經濟既迎來了前所未有的歷史機遇,也具有至關重要的現實意義。
目前,我國已經歷史性地解決了絕對貧困問題,贏得了脫貧攻堅的全面勝利。脫貧工作所取得的成果也為推進鄉村振興打下了堅實的基礎。經省林業部門統計,2020年,貴州省林下經濟利用林地面積2203萬畝,林下經濟總產值達400億元,比上年增長21.2%,畝均產值1816元 。

表1 2020年部分省份林下經濟發展狀況
總的來看,貴州省林下經濟的發展呈上升趨勢,為各縣域開展林下經濟提供了堅實的基礎。喬央村因地處雷公山腹地,地理位置十分偏僻,2018年村里才有了第一條與外界相通的公路,這也導致了喬央村在脫貧攻堅時被列入了深度貧困村,直到2020年11月才實現貧困村“摘帽”。扶貧和鄉村振興屬于接續遞進的關系,鄉村振興對鄉村的經濟和社會發展有了更高的要求。為鞏固脫貧成果,喬央村根據自身資源優勢發展林下經濟產業,助力鄉村振興穩步發展。在地勢方面,喬央村地處雷公山腹地,全村總占地面積5.3平方公里,村里耕地面積稀少,僅有702.6畝(有效灌溉面積595.1畝),但是林地資源豐富,高達6617.3畝。喬央村圍繞全縣“6+3”九大產業,以實現產業興旺、促進農民收益為目標,充分地利用豐富的竹林和森林資源,發展因地制宜的特色竹林產業。憑借著豐富的竹林資源,喬央村打造出以制作特色筍干為主的“喬央山味”特色品牌,成為第一個入駐縣工業園區的村集體經濟公司。
近年來,喬央村充分利用自身的發展優勢,探索出林下種植的林藥模式和林竹模式。林藥模式主要是指通過利用森林資源和林地空間對中藥植物(包括藥用食用菌)進行保護、利用和種植以達到經濟社會發展與資源保護共贏的一種生態經濟發展模式。喬央村林藥模式的發展重點是種植耐蔭的板藍根和草珊瑚。板藍根和草珊瑚都是喜陰涼的中草藥,有著非常高的藥用價值。喬央村采取林下套種模式,將板藍根由“田地種植”轉為“山地種植”,既擴大了種植規模,又減少了土地閑置。草珊瑚不僅具有極高的藥用價值,同時還可食用可觀賞。2021年,喬央村種植板藍根100畝,種植草珊瑚500畝。林竹模式主要是指在林間種植竹制產品。喬央村利用村寨及周邊6000余畝竹林資源,大力實施竹林改造,廣泛種植楠竹、八月竹、方竹等100余畝,大力發展干筍、泡筍等竹制產品。
喬央村成立有合作社1個(喬央村集體股份經濟合作社)有村集體公司1個(喬央村級集體經濟有限公司)。為實現林下產業產銷一體,喬央村采取“黨支部+公司+合作社+農戶”的發展模式,黨支部是開展基層戰斗的堅實后盾,公司負責收購銷售,合作社便負責日常的經營管理,農戶只需要負責產品的種植和養殖,大家各司其職,形成產銷鏈接。
林下產品加工業是發展林下經濟的產業延伸。通過采集加工,可以拉長林下經濟產品加工的產業鏈。喬央村林下產品加工主要是竹筍加工。喬央村竹筍資源豐富,“喬央烘烤廠房”是竹筍采集加工的主要基地,通過對竹筍的加工處理,可以有效地解決農戶農產品的產銷問題、延展農產品的保存時間、增加農產品的銷售質量、促進產品的附加值,提升經濟效應。
2021年3月,喬央村成功注冊商標“喬央山味”品牌,并獲得商品經營許可證。筍干是“喬央山味”品牌的特色主打產品,村民們從竹林里采集來竹筍,再經過村里烘烤廠房的采集加工,新鮮竹筍便變成了筍干。制作完成的筍干可通過線上線下多種渠道進行銷售,可以通過“脫貧地區農副產品網絡銷售平臺”,按照網絡訂單的需求量,包裝后銷往全國各地,除此之外,在榕江市場則有固定的批發商進行收貨。
目前,受地域限制,喬央村林下經濟發展規模較小,技術仍處于較低水平。雖然喬央村在探索林下經濟的發展中已經摸索出了一定的經驗,開啟了林下種植業和林下產品加工業,在林藥種植和林竹種植上有了一定的發展。但是受種植規模和技術的瓶頸限制,林下養殖和林下旅游還有待開發。而且林下種植模式單一,僅有林藥種植和林竹種植,導致產品競爭力不高,沒有獨特的產品優勢。
林下經濟是一項可持續發展的產業,需要厘清多方不同參與主體的職責和作用,才能夠更高效地促進各利益主體分工與合作。在喬央村林下經濟的發展中,專業的林下經濟合作社和公司非常的稀少,龍頭企業以及市場牽引力不強,農戶的參與積極性沒有得到充分發展,再加上發展規模受限,相關主體的組織結構發展相對比較滯后。
喬央村在發展林下經濟中,對建設產品品牌具有一定的意識,打造了以筍干為特色的“喬央山味”品牌。但是缺乏專業的品牌知識,管理手段落后,技術含量較低,產品的產量受到限制,難以形成規模化生產。再加上品牌創建較晚處于創立初級階段,且缺乏對品牌構建、維護的認知,對塑造高質量品牌的積極性不高,所以深度開發的力度不夠,沒有獨特的品牌優勢,導致“喬央山味”沒有很強的市場競爭力。
鄉村振興離不開人才振興,加強鄉村振興人才隊伍建設是推動林下經濟發展的重要因素。首先要將科技人員與林下經濟主體之間進行有效銜接,加強技術單位與林下經濟專業合作社及農戶的聯系。其次要采取針對性的科學指導方式。因地制宜選擇出最適宜本地發展的模式,再通過技術分析看除了發展林藥、林竹之外,是否還可以學習其他林下種植經驗發展多元化林下經濟模式。最后,要重點發現和挖掘鄉村現有的“能人”。他們具備豐富的農業經驗,可以重點培育他們帶領農民進行林下經濟的發展。還可以結合當地實際情況,適當開展林下養殖和林下旅游模式。在夯實林下經濟技術保障的基礎上,可以嘗試發展多元化模式,提升產品的競爭力。
要推動林下經濟的發展,需要政府、相關企業和農民個體等主體加強彼此之間的合作,實現資源和政策的高效對接。政府是發展林下經濟的引領者,企業是發展林下經濟的支撐平臺,農民是發展林下經濟的主力軍,也是林下經濟發展成果的受益者。
政府的扶持與引導對林下經濟的發展起到重要的推動作用。政策引領是促進林下經濟發展的首要因素,這也說明了各級政府對于新型產業的關注與重視。政府可以通過實行補貼政策,提高農戶參與林下經濟產業的積極性,使得當地更好的發展林下經濟。平臺企業可以根據相關政策扶持大力發展林下經濟特色品牌,壯大市場主體,以期發展成為本土龍頭企業,為林下經濟產業的發展賦能。林下經濟的發展為促進農民增收提供了新的方法和手段,在這一過程中,農民參與的積極性對林下經濟的發展具有決定性的影響。在政府和龍頭企業的扶持引領下,農戶應意識到發展林下經濟的必要性,它不僅能夠創造更大的經濟效益,還能夠為保護生態環境做出貢獻。
創新產品品牌策略,將核心放在“喬央山味”品牌的維護和傳播上,加強數字鄉村建設。借助互聯網+平臺不斷拓展擴大合作領域和銷售渠道。整合人力、物力、財力資源,形成產銷一體化。促進龍頭企業的發展,提升企業的市場牽引力。把“喬央山味”產品更加精細化、市場化,結合產品特點和生活需求,從生產、加工、包裝、銷售等環節進行全面改進提升,不斷擴大產業規模和經濟效應。
產業興旺是實現鄉村振興的重要途徑,我們既要綠水青山,又要金山銀山。林下經濟不僅可以發展林業還可以發展農業、牧業和旅游業,可以實現多元化的生產發展模式,滿足人們不同的需求。人們可以利用林地資源發展林下經濟,為鄉村振興開新局,為綠色生產生活開新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