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省廣州市從化希賢小學 李 清
當前我國大力推行新課程標準改革,要求改良與優化傳統教學模式,其中,小學語文教師則必須重視學生閱讀思維的鍛煉以及閱讀水平的提升。為了讓學生能夠更深入地理解文章的內涵,教師可以引入思維導圖,幫助學生梳理課文內容,提升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讓學生掌握科學的閱讀思考方式,促進同單元課文間的聯系,從而增強學生的整體閱讀水平。
思維導圖又稱作心智導圖,常被用在教育領域中。在學生學習以及教師教學過程中,應用思維導圖能夠有效地鍛煉學生的理解能力、邏輯思維能力以及記憶能力。就其本質而言,思維導圖有著相對分明的層次與清晰的邏輯結構,且有機結合了文字與圖像,直觀表現了學習內容中不同級別主體之間存在的聯系,方便學生通過思維導圖全面把握文章的結構、重點知識等,并且通過不同知識的文本大小、顏色及形狀之間的差異,還能增強學生對知識的記憶效果。將思維導圖應用于語文教學之中,能夠讓學生基于某一點進行延伸與遞進,進而形成一個完整的知識框架。例如,在對某一篇課文進行閱讀的過程中,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基于作者的寫作手法、修辭手法以及所塑造的人物性格,構建相應的知識體系,而學生也可以利用思維導圖梳理、歸納與整合所閱讀的內容,提高學生的語文學習效率。此外,教師還可以利用思維導圖進行備課,全面整理既定的教學內容,使整個教學環節更為清晰流暢。
思維導圖是一種高效且靈活的學習工具,學生利用這一工具能夠在語文探究活動中構建一個完善的知識框架,讓自身的學習思路更加順暢。利用思維導圖還能梳理、歸納與整合已學習的語文知識,提高學生記憶知識的效率,有效提升學生的語文學習效率。與傳統的死記硬背方式不同的是,通過思維導圖學習的過程會更為生動有趣,學習的主動性也掌握在學生自己手中,學生可以主動探尋整個單元中不同課文之間的聯系,能夠有效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充分激發學生的綜合思維能力,并發揮自身的主觀能動性,有利于全面提升學生小學語文單元閱讀教學的有效性。
學生在閱讀的過程中,難免會遇到一系列難以理解的內容,此時思維導圖的優勢就體現出來了。學生可以將閱讀中的難點以文字或圖像的形式呈現出來,借助自身的邏輯思維理解相關內容,有助于加強學生對知識的把握度,增強分析能力。同時,利用思維導圖還能夠為學生呈現出發散性知識框架,讓學生以一個“點”為基礎,全面延伸當前的知識或問題,如在閱讀詩詞單元時,通過應用思維導圖,學生可以形成一個朝代、作者、題材有緊密聯系的詩詞庫,進而提升學生對詩詞的把握程度,并且基于該“點”學習更為豐富的內容。
新課程改革明確指出,應當通過合理的途徑培養學生的綜合素養,所以在進行小學語文單元閱讀教學時,教師不能夠局限于將知識直接灌輸給學生,而是應當在原有方式的基礎上進行改良與優化,采取多元化的手段增強學生的閱讀興趣,提高學生的綜合素養。在小學語文單元閱讀教學中引入思維導圖,能夠尊重學生的主體性,發揮其主觀能動性,進而全面提升其自主學習能力,并且思維導圖會優化自身邏輯思維。借助思維導圖開展相應的閱讀探究活動,能夠提升自我獨立思考的水平,使學生獲得的感悟更加直觀真實,這對增強學生閱讀能力大有裨益。
在開展小學語文單元閱讀教學時,教師可以利用思維導圖引導學生深度閱讀。在此之前,教師需要讓學生全面了解思維導圖的具體制作流程以及最佳制作方式,然后讓學生明確思維導圖的基本作用,最后讓學生嘗試將自身的創新思維通過導圖的形式直觀地呈現出來。需要注意的是,要想保證實際教學效果,教師必須做好正確示范,通過示范讓學生能夠利用思維導圖學習相關閱讀知識,快速掌握新知識并正確實踐應用。
例如:在對人教版小學語文教材五年級上冊第三單元的課文進行教學時,教師應當著重鍛煉學生的思維能力,幫助學生了解我國古代民間故事的深刻內涵,并培養學生的合作學習意識,使其充分感受合作學習帶來的成就感。在新課開始前,教師應當概括本單元閱讀材料的基本內容,為學生設計科學的思維導圖。在講解新課時,教師可以采取互動問答的方式活躍課堂氣氛,詢問學生對我國古代民間故事的了解程度,并通過導圖將本單元的《獵人海力布》《牛郎織女》兩篇課文進行聯系,揭示二者之間的異同點。然后利用導圖分別梳理每篇課文的內容,細致講解故事內容、所傳遞的思想感情以及作者所使用的寫作手法。當學生完全理解本單元的知識點后,教師還可以引導學生根據思維導圖回憶本單元所學習的內容,加深學生對所學知識的印象,讓學生養成利用思維導圖提升閱讀效率與效果的良好習慣。
在進行小學語文單元閱讀教學時,教師可以讓學生利用思維導圖整合與總結該單元的閱讀內容,并嘗試自主制作總結性思維導圖,利用文字與圖片的形式明確自身下一步的學習思路。學生則可以通過“總—分”的形式分枝繪制思維導圖,凸顯該閱讀單元的重難點內容,進而把握整體學習進程。在這個過程中,教師要引導學生多進行自主探索預習,幫助學生提升創新思維能力,完善閱讀框架。通過這樣的方式能夠讓學生在遇到問題時主動與同學進行交流與溝通,分享自身的想法,進而共同進步。教師還可以按照單元閱讀目標,為學生布置合理的預習作業,使教師在進行教學的過程中能夠準確找到合適的切入點,以引導學生的實際閱讀思路,有效迎合學生的閱讀需求。
例如:在對統編版小學語文教材六年級上冊第二單元的課文進行教學時,需要讓學生了解我國革命先輩為了新中國成立而做出的不懈努力,進而讓學生樹立正確的愛國思想與意識,培養其愛國情懷。因此在進行新課講解之前,教師可以充分利用多媒體工具將部分愛國故事直觀地呈現給學生,調動學生的愛國情緒,在學生欣賞的過程中將思維導圖展示于白板之上,并逐步向學生講解。需要注意的是,在講解的過程中教師應當讓學生嘗試記憶自身的思考路徑,并在結束之后讓學生根據自己的思路制作相應的總結性思維導圖,解決本單元學習中所遇到的一系列問題。
在完成一個單元的學習之后,教師要引導學生通過復習梳理與鞏固整個單元的相關閱讀知識。但由于一個單元的學習內容相對復雜且有著較大的知識量,學生復習存在較大的難度,因此可以利用思維導圖整理整個單元的閱讀知識,并讓學生對自身所學習的內容進行查缺補漏,進而完善自身對閱讀知識的把握。在這一過程中,學生能夠探尋到不同知識點之間的深刻聯系,將舊知識和新知識共同復習與鞏固,進而獲得良好的學習效果。
同時,思維導圖也能夠作為教師對自己單元閱讀教學的評價與反思工具,反思自己在教學過程中所做出的教學行為是否符合標準,所采取的教學決策是否滿足學生的學習需求。通過思維導圖的應用,能夠讓教學評價與反思顯得更為簡潔,可以一目了然地了解到評價與反思結果,并在思維導圖中將所有關鍵點用線聯系起來,給教師后期的教學評價提供便利。在對單元閱讀教學過程進行評價與反思后,教師總結自身的不足之處并及時改進,還能有效提升教師的教學水平。
例如:在完成統編版小學語文教材六年級上冊第二單元的教學之后,教師可以利用思維導圖進行評價與反思,以優點、缺點、疑惑為切入點不斷延伸。優點在于利用了多媒體技術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熱情;缺點在于教師未能全面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導致學生自主思考時間不長;疑惑在于在講題材的文章時,怎樣把握前期鋪墊程度。
綜上所述,在小學語文單元閱讀教學中應用思維導圖,能夠實現對單元閱讀課文的有效梳理與整合,降低學生的理解難度,鍛煉學生的思維能力,促進學生閱讀水平的全面提升。同時,教師也能夠利用思維導圖對自身的教學活動進行評價與反思,并根據評價與反思結果不斷優化小學語文單元閱讀教學體系,為學生閱讀能力的提升奠定堅實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