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金華市武義縣武川小學 鐘法旺
數感是數與數之間關系的一種感悟,即對數的一種深入理解,可以內化成一種對數的駕馭能力。小學階段,學生主要認識整數、小數、分數,而分數因其書寫形式的特殊性,以及分數值相同的情況下多樣化的表示方式成為學生學習的難點。因此,在分數教學中培養學生的數感,成了小學數學教學中的痛點、難點問題。要破解這一痛點、難點問題,筆者認為要從真分數、假分數、帶分數的學習入手。在分數的學習中,著眼于分數的本質,基于分數的本質實施課堂教學,達到培養數感的目的;著眼于分數體系的建立,讓學生在感知分數的完整體系中深刻體會極限思想,達到培養數感的目的;基于學生的深度學習,讓學生充分理解帶分數的形與神,發展一一對應思想,培養學生的數感。
原東北師范大學校長、新課程標準(數學)修訂組組長史寧中教授,曾在《基本概念與運算法則》一書中,對分數進行了合理定義。他認為分數體現了兩種意義,一是表示兩數相除的商,是運算的結果;二是整體與部分的關系,也就是比值。不論哪種定義,分數的本質都可以理解為由分數單位的累加而產生的不同的數(真分數、假分數)。正是基于這樣的認識,在“真分數、假分數”的教學中,我以“分數單位累加能產生哪些分數”這一問題情境導入新課教學,通過討論與交流明確分數是若干個分數單位的累加而產生的。
在北師大版小學數學三下“分一分”(“分數的初步認識”)中,一直強調把“1”平均分成若干份,取其中的一份或者幾份的數,可以用分數表示。因此,在學生的思維中,對分數的認知都是不大于“1”的(小于等于“1”)。教材這樣編排可以幫助初學分數的三年級學生初步構建分數的概念,有著積極的作用,但是對后續假分數的學習有一定的禁錮,學生會認為分數都不會超過“1”。如何打破這樣的思維禁錮,是學習假分數的難點之一。為了突破原有認知的禁錮,筆者在實施教學中,借助了數軸這一學習工具,以突破教學難點。目的。
圖1
圖2
帶分數的學習,是本課的又一重點。對小學五年級的學生來說,帶分數的形式與意義都是新的。如何讓學生既理解帶分數的“形”,又理解帶分數的“神”(意義),是本課學習的又一難點。在教學中,筆者充分利用數軸這一學習工具,讓學生經歷帶分數與假分數一一對應的產生過程,同時借助數軸上的整數理解帶分數(比一個整數多幾分之幾)的數值意義。
在初步認識假分數這個環節的教學中,筆者設計了兩個層次的內容。一是借助數軸的無限性,引導學生理解同一分數單位的不斷累加,產生的分數是無限的;二是理解由不同分數單位累加,產生的不同分數單位的分數也是無限的;這樣的教學突破了學生對分數不能超過“1”的認識局限性,構建了完整的分數體系,發展了學生的極限思想,能達到培養學生數感的“還有哪些假分數是等于整數的?”學生通過觀察發現,分子是分母倍數的分數就等于整數。然后教師追問:“那么其他的假分數有沒有什么特別的呢?同桌討論一下。”通過討論可以發現,其他的假分數都比一個整數多了幾分幾之。教師揭示,像這樣比整數多幾分之幾的假分數,我們把它們稱為帶分數。帶分數有自己的書寫格式,教師引導學生在數軸上進行假分數與帶分數的改寫。最后提問:“仔細觀察這些帶分數,你有什么想說的?”引導學生觀察小結:帶分數的整數部分表示的是整數幾,而它的分數部分表示比整數還多了幾分之幾。在數軸上,通過帶分數獨有的書寫形式,學生能夠更容易理解它的分數值。
在學生初步認識了假分數后,教師借助數軸上的假分數與帶分數的一一對應關系,讓學生充分理解帶分數的數值,即一個帶分數對應一個假分數。與此同時,借助數軸上的整數讓學生充分理解帶分數的“神”,比一個整數多幾分之幾。這種教學方式突破了帶分數“形”與“神”特殊性的認知難點,能夠幫助學生建立一一對應思想,進一步體現數學之美、分數之美,培養學生的數感。
總之,數感作為數學素養十大核心關鍵詞之一,在數學學科教學中有著舉足輕重的重要地位。培養學生良好的數感,不僅可以滿足學生學習數學的需要,更能為學生適應未來社會生活培養所必備的數學素養。因此,我們在教學中只有深入解讀課程標準,深入理解教學目標,借助豐富的學習材料,充分挖掘身邊的學習資源,在數學思想的指導下借助多種途徑,培養學生的數感,才能為社會培養出能更好地適應未來、服務社會、回報社會的公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