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 哲
(甘肅省廣播電視總臺,甘肅蘭州 730000)
在如今,隨著信息化的不斷發展,融媒體時代已到來,其為電視文藝晚會提供了諸多的有利條件,不僅提供了關鍵的技術支持,也拓寬了新興傳播渠道,與此同時還帶動了晚會形態的創新。作為文藝晚會導演來說,這應該積極抓住機遇,不斷優化文藝晚會的策劃工作,實現文藝晚會的創新。下面,筆者將從融媒體時代為電視文藝晚會發展提供的條件入手,對融媒體時代的文藝晚會策劃與創新展開探討,以供參考。
融媒體時代為電視文藝晚會發展提供了以下的有利條件。
這種支持主要表現在兩點:第一,融媒體的誕生促使影像技術的進步。過去制作電視文藝節目通常采取直觀的方式,具體是專業攝像師將現場畫面事先完成錄制,再由導播的方式以藝術的方式把畫面呈現給觀眾,這一過程以選擇畫面和切換鏡頭等來達到敘事的目的。然而進入融媒體時代,人們能借助VR技術獲得良好的視覺感受,且以AR技術將現場影像和真實世界兩者結合起來,實現和觀眾的彼此互動。第二,直播技術的進步。融媒體的產生客觀上加速了網絡直播事業的成長,2016年各類網絡直播平臺如雨后春筍般出現而得名直播元年。大量新興網絡直播平臺的產生既使電視文藝晚會的傳播渠道顯著拓寬,還借由傳統媒體和新媒體兩者的融合使直播技術得到大幅改進。
渠道拓寬也分為兩點內容:其一,融合網絡直播平臺。觀眾在傳統媒體時代,要觀看文藝節目只能通過電視媒體,且有著較多限制,缺乏體驗感。進入融媒體時代,尤其4G、5G技術的普及,合理解決了網絡視頻直播中常出現的延時性難題,且網絡直播有著更廣泛的受眾,更低的入行門檻,短時間內就受到廣大網友的“熱捧”。這一背景下,傳統電視媒體更關注網絡直播平臺的發展,不斷加強彼此合作。其二,產生了社交媒體互動矩陣傳播。從多次天貓雙十一晚會來看,這種直播的形式既借助天貓、淘寶等購物平臺形成極具社交互動性的“搶物”風潮,且在微博等傳播平臺作用下產生了社交話題傳播,將雙十一晚會真正打造成“全民狂歡式”的晚會。
一方面,節目形態體現了更顯著的融媒體特色,集中表現在節目的互動性方面。現實中,央視舉辦的春晚不斷加強和支付寶平臺的合作聯系,把支付寶“集福”活動和春晚觀看緊密互動起來,觀眾一邊欣賞者春晚的文藝演出,一邊參考主持人的提示參與“搖一搖”就能參與到“集福”活動中來,這種簡單的互動方式恰好借助新媒體技術完成。另一方面,游戲環節呈現儀式化創新。舉例來說,“天貓雙十一晚會”是電商晚會發展而來,其以商品營銷委目的,并且對晚會的形態加以創新,晚會特色晚會加入了電影大片質感的故事劇情,以懸念強化代入感,加大了推理過程,帶動觀眾與用戶尋找線索、推理解謎,在傳統觀賞晚會的同時又激發了動腦的樂趣,觀眾可以通過探索為自己創造更多的福利,為觀眾創造一場4D體感的晚會體驗。
在融媒體時代,為了有效地策劃與創新文藝晚會,導演應該利用全媒體強化電視節目宣傳,借力大數據,充實內容,利用融媒體豐富晚會內容,提高文藝晚會工作人員的科技素養,在科技化的同時確保節目的效果,注重強化對于現代化技術的綜合運用,在文藝晚會中把握好細節,充分協調各方關系,采用跨屏播放方式提高收視效果。下面我們分別對這幾個方面展開論述。
電視文藝晚會要取得成功的舉辦效果,必然要借助一定的宣傳手段,即借助最新的媒體宣傳手段,比如微博、微信、視頻和新聞網站、廣告等手段來強化宣傳電視節目,給尚未播出的電視節目營造良好的播放氣氛。電視文藝晚會通常選在節日舉辦,這樣借助新的傳播工具能取得較好的宣傳效果,烘托渲染氣氛引起觀眾對電視文藝晚會的觀看興趣。當今的融媒體時代,宣傳電視文藝晚會能以先進的技術手段開展精準目標用戶的識別和定位,新媒體網絡平臺對其精準廣告宣傳,不僅能達到廣泛的宣傳效果,還將信息精準推送給目標用戶。比如央視每年的春節聯歡晚會,都會借助微博等網絡工具加強節目和參與人員的推送,開設春晚專用微博賬號,吸引大量忠實粉絲參與春晚轉發活動,產生更廣泛的宣傳效果。
2022年6月,我國網民規模高達9.4億,現有網絡視聽付費用戶數超5億人,上述數據充分表明我國新媒體有著極為龐大的受眾。在此前提下,借助大數據、人工智能等先進技術對節目目標人群、內容等劃定更為精確的范疇,進而更顯著地引導了后續節目播放后大眾產生的輿論走向。經過大數據的精確分析,每年的春晚明確定時280分鐘,以此為基準開展有效地節目編排,切實將觀眾的訴求置于首位,又考慮到節日氛圍下觀眾不可能全程全身心地觀看,迎合觀眾的不同需求節目播放期間還穿插其他少數受眾喜歡、不同定位的節目內容,最大化地照顧到各種層次受眾的需求,使他們都能擁有觀賞的興奮期、休息期,身心也能得到張弛有度的愉悅。
事實上,央視的文藝晚會很早就啟用了大數據分析。舉例來說,在2019年央視春晚播出后,就啟用了大數據調查,對“電視端/網絡斷直播關注度同比”“豬年央視春晚觀眾規模分布”“分鐘直播/節目直播關注度趨勢”“直播關注度TOP10節目”“全國用戶直播關注度熱力圈”“用戶性別/年齡分布”“豬年央視春晚話題熱度”“2019豬年央視春晚新媒體互動表現”等等進行了詳細的統計與調查,為春晚節目的改進、用戶需求、用戶關注度等的調查等提供了翔實的資料。無論何種時代背景下,晚會編導的內容和形式都要以觀眾的訴求為指導,要基于觀眾的審美需求,發揮自身原本的優勢,著眼于當前的社會主流價值觀對文藝晚會的內容加以創新和豐富,如此,不僅能夠打造出彩的文藝晚會,還會廣受好評。
在“內容為王”的時代,文藝晚會的內容非常關鍵,在一定程度上決定了受眾的人群與關注度。為此,在文藝晚會的策劃中,可以借助融媒體來豐富晚會的內容,優化節目的編排。比如,可以將互聯網新媒體中呈現出來的熱點,融入電視文藝晚會中,或者邀請新媒體網紅、流量較高的藝人來參與到文藝晚會的錄制中來。當然,還需要加強對節目內容的把關,在編排節目的時候要加強節目內容的審查力度,保證節目內容可以傳遞正能量,向公眾展示正確的觀念。
除此之外,還需要根據時代發展不斷選擇新元素,提高內容的新穎度并對內容進行多樣化設計,由此可以吸引不同年齡層對節目內容的關注,對文藝晚會順利開展并獲得大量受眾支持有良好的作用。
伴隨時代進步,互聯網與人們的日常生活已然密不可分,而觀察文藝晚會的組織舉辦,找到自身合理訴求與“互聯網+”結合起來,進而成為引導未來長足發展的主流趨勢。而未來的文藝晚會中引入“互聯網+”的全新技術領域,也對策劃人員的專業技能提出更高要求。這些策劃人員不僅要具備基本的戰略性素養,還要著眼多個視角來完成晚會的組織架構,由多部門配合到具體工作人員均需經過系統化培訓,對傳統文藝晚會組織能力基礎上還要深入了解“互聯網+”的實際應用,由此才能基本符合組織編排“互聯網+”文藝晚會的能力要求,現實工作也能以高效率高質量來完成文藝晚會的進度。
在傳統的文藝晚會中,多數為單向的輸出,很少會延伸到場外進行互動,缺乏互動的文藝晚會難以真正調動起觀眾的熱情,尤其是在融媒體時代,新媒體的交互性更是大大沖擊了傳統媒體。為此,可以借助融媒體來加強文藝晚會的交互性,使文藝晚會成為開放的、交互的。在2015年,央視春晚就借助了微信這一新媒體平臺,用“搖一搖”搖紅包的方式,大大地調動了觀眾的參與熱情。此外,文藝晚會不僅以電視作為展示載體,更是將移動終端作為交互平臺,利用移動終端所具備的傳統媒體欠缺的交互性,調動觀眾的熱情,進行同步直播,跨屏收看,進而實現晚會與觀眾的交互。
互聯網技術的進步對當下電視文藝晚會產生了顛覆性影響,從前期策劃、節目編排到后期節目呈現、觀眾反饋等多個環節均產生了全新的認知,給予其正面推動作用。從具體內容看,現代媒體的視頻技術、VR和3D視頻技術等均給受眾帶來更真實而直觀的感受,打破了原有的物理邊界,大大延伸并拓展了晚會的布局背景,受眾的視覺、聽覺感官被動承受了前所未有的新奇和沖擊,顯著提升了晚會的觀賞性與藝術性,為晚會的創新提供了更多可能。比如在節目環境中引入AR技術,使節目更具真實性;以兩地在線直播對話與互動等方式大大改善了晚會的物理限制,呈現更豐富的場景體驗;以虛擬的3D建模呈現了各種背景間的無縫對接,為觀眾帶來層出不窮的全新感受。
舉例來說,2020年央視春晚北京主會場引入了全新的舞美設計,呈現三層立體舞美,搭配飛屏技術,以360°環繞式景觀為觀眾打造了“裸眼3D”的視覺盛宴。可見,現代技術的綜合應用,能夠大大創新文藝晚會的內容與形式,大大提升文藝晚會的觀眾體驗。
同時,更多導演意識到互聯網新技術的優勢并加以充分運用,將與觀眾的互動等全新形式引入節目中,大大提升了觀眾的參與熱情,尤其紅包、內容互動,更強化了晚會的傳播效果。觀眾在收看晚會時,以手機等移動終端參與晚會的互動交流,提升了觀看的趣味性與持久性。
節目編排與主題突出都是電視文藝晚會成功的必要前提條件,同樣也需要導演這一關鍵人物的全程把控。細節是成敗的重要決定要素,導演需要對整臺晚會的每個細節做好嚴格把關,才能給觀眾帶來身心愉悅的優秀節目。無論校對晚會腳本,抑或協調演員時間,更或做好主持人晚會的臨場發揮等,都對導演提出了極高要求,也對晚會成敗產生較大影響。導演要做好前期的策劃與構思工作以及后期的協調工作。
2019年春晚大數據分析中顯示,跨屏觀看人數13億,其中電視是主流媒體,大概7億以上的人圍觀,也就是另外有5億多人,通過網絡直播觀看。電視文藝晚會的成敗直接體現了電視臺實力的強弱,一臺文藝晚會的舉辦需要大量人力、物力、技術等多種資源的配合與投入,不僅要控制整體成本,還要迎合融媒體時代的多種需求,跨屏播放帶來更為優秀的收視效果。由于媒體自身的強大聚合效應,其能以矩陣式衍生品使晚會附加值得到顯著增加。晚會策劃時,大型文藝晚會均會經歷各種大規模海選,其內容、活動等花樣百出,過去通常只能在電視中見到,而如今的電視轉移到互聯網,電視文藝晚會給不少“網紅”帶來傳播價值的增加。他們參與晚會過程中,因自身的較大流量,直接增加了晚會的IP價值。而互聯網如此發達的背景下,央視、湖南芒果臺、浙江衛視等傳統電視媒體相繼開發了各自的手機客戶端,吸引更多忠實粉絲,這樣晚會的播出通常直接投入新媒體平臺,當前5G已然普遍商用,網絡延時弊端也得到了克服,以移動終端來觀看文藝晚會的視覺體驗愈來愈好。電視文藝晚會播出后,網絡版權的售賣成為必然,而騰訊、優酷等網絡視頻平臺也積極參與進來,它們成為這些內容的買單者。在晚會之外,其中優秀的節目片段還會被制作成各種經典的微視頻,進而投放到抖音等其他播放平臺,進而取得更多盈利。
在本文中,筆者對融媒體時代為電視文藝晚會發展提供的條件展開了探討,并對融媒體時代的文藝晚會策劃與創新展開了論述。在融媒體時代,文藝晚會面臨著諸多的機遇,同時也面臨著一定的挑戰。為此,作為文藝晚會的導演,還需要不斷地抓住融媒體所帶來的機遇,強化媒介融合平臺在晚會中的作用,同時也要不斷完善節目內容,創新節目形式,強化節目的影響力,使文藝晚會更好地呈現在大眾面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