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國強 黃昌達
上汽通用五菱汽車股份有限公司 廣西柳州市 545000
從乘用車產品開發保密性角度出發,以及相關法律法規限制,目前汽車試驗場(圖1)是進行汽車整車道路試驗的主要場所,重現汽車使用過程中遇到的各種道路條件和使用條件,進行汽車整車道路試驗。試驗場將實際存在的各種道路經過集中、濃縮、不失真地強化形成典型化的道路,包括汽車高速行駛(圖2)的環形跑道、凸凹不平的壞路以及動力學廣場、坡道、ABS 試驗路、噪聲試驗路等,從而滿足企業對汽車新產品定型試驗及強制性檢驗試驗等方面的要求。試驗場主要任務是汽車產品的質量鑒定試驗;汽車新產品的研發、認證試驗; 實驗室試驗提供路譜采集條件;汽車法規、標準的研究和驗證試驗。

圖1 某汽車試驗場鳥瞰圖

圖2 高速跑動測試
智能網聯汽車的研發過程中,最關鍵的一步是公共道路測試。而且,政府也從法律、政策層面,對智能網聯汽車的發展提供強有力的保障,如各主機廠所在城市均發放了一定數量的公共道路自動駕駛測試拍照。
在國外,如美國、德國、日本、英國、瑞典、韓國、新加坡、芬蘭、荷蘭等國家為促進智能網聯汽車的發展也出臺了相關公共道路測試政策。
相比于傳統汽車,智能汽車以龐大的數據量分析、精確的環境變量控制為基礎,實現智能化交通管理、智能動態信息服務和車輛智能化控制。所以,傳統試驗場固定場景測試已無法滿足智能網聯汽車在多樣化、突發性、智能網絡方面的測試需求,公共道路的測試項目將會越來越多,比重也將越來越大。
根據乘用車的發展趨勢,綜合分析國內各主機廠對新一代乘用車的發展重點,可將乘用車公共道路測試項目分類為認知與交通法規遵守能力、執行能力、應急處置能力、綜合駕駛能力(表1)。認知與交通法規遵守能力主要考察智能網聯汽車對道路、標志標線等設施的認知及對交通法規的遵守能力;執行能力主要檢測車輛駕駛控制性能;應急處置能力主要考察智能網聯汽車對突發情況和人工介入接管后可以正常工作的能力;綜合駕駛能力主要檢測車輛在面對特定場景或特定任務時的智能化、舒適性等綜合表現。

表1 公共道路測試項目
測試場景包括(不限于)城市(圖3)、鄉村(圖4)、高速、山路、停車場等,其中以城市區域測試場景最為豐富復雜,占了測試場景的85% 以上,而且隨著智能網聯化的繼續發展,城市區域測試場景比例也會越來越高。

圖3 城市測試場景

圖4 鄉村測試場景
傳統的固定式試驗場測試線路比較固定,即使是各個試驗場之間差異性也不大,突發狀況較少并可控。只要確定試驗項目,后續工作流程就可明確,試驗進度掌控性較好。
而公共道路測試則截然不同,突發狀況較多,無法將試驗線路固定化,可控性不好。但均可按以下流程(如圖5)將試驗過程進行把控:1、根據車輛試驗要求確定試驗線路;2、按規定合理分配各路況(包括城市道路、郊區道路和高速公路) 的試驗里程及比重;3、結果項目進度要求,合理安排車輛試驗時間。確保整個試驗安全、規范、可控、合理。

圖5
乘用車公共道路測試項目與傳統試驗場試驗不一樣,對于零件破壞性、可靠性的驗證內容較少。公共道路測試主要是從模擬用戶的角度出發,對車輛的操控性、舒適性、功能的合理性、性能的穩定性等方面進行主觀評價。
主觀評價一般包括定性評價和定量評價。定性評價一般是多種汽車方案的相對排序。定量評價有2 種方法,一是采用相對分數法,即首先確定參考樣車,其他車型的主觀評價分數是相對于樣車而言的;二是采用絕對分數法,即把主觀評價內容用數值化的評分等級表示出來。當前主觀評價的評分方法主要參照SAE(美國汽車工程師學會)標準。表2 示出常用的主觀評價評分標準。

表2 汽車主觀評價評分標準
為了區分試驗故障重要程度,集中有限的研發資源解決重大問題,快速推進項目研發進度,可將故障問題進行量化并按等級劃分,如表3。

表3 試驗故障分級原則
乘用車的智能網聯化將成為傳統汽車行業的轉型重要轉折點,乘用開發過程中公共道路測試將越來越重要。在政策法規的支持下,汽車企業研發體系需要加快車輛公共道路測試研究,一是建立乘用車公共道路測試驗證標準;二是健全關于乘用車道路測試方法和評價體系;三是根據城市特點開發公共道路測試路線、場景并持續完善;四是培養綜合能力具備的試驗駕駛人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