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 玥
(天津商務職業學院,天津 300350)
全國職業教育大會于2021 年4 月提出實行“崗課賽證”融通,提升職業教育質量;2021 年10 月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發布《關于推動現代職業教育高質量發展的意見》,文中再次強調要推動完善“崗課賽證”綜合育人機制。“崗課賽證”融通的提出,全面助推了職業教育物流專業教學改革發展,倒逼物流專業人才培養理念與形式的改革。
天津商務職業學院現代物流管理1+X 職業技能證書是該校首批申報的2 個試點證書之一,現已連續四年成功申報試點院校,2019~2021 年均高質量完成考證工作,其中2021 年通過率達100%,并成功與國際采購與供應鏈管理聯盟實現國際證書互認。本文以天津商務職業學院現代物流管理專業1+X 培訓與實踐開展課程教學改革,加強“崗課賽證”融通為例,對基于崗課賽證融通的高職教學改革進行探析,旨在為高職院校當前的教學改革提供借鑒。
職業院校應從諸多方面入手,時刻與物流行業企業保持密切溝通與合作,構建校企命運共同體。如聯合行業企業成立專業建設委員會共同修訂人才培養方案、施行校企合作、推行現代學徒制、開展訂單班培養、建設“雙師型”教師隊伍、針對歷屆畢業生進行就業追蹤等。充分利用職業院校與行業企業各自不同的育人模式與教育資源,全方面、多角度瞄準物流行業企業相應崗位勝任能力,調整、制定課程教學目標,使物流專業課程標準與行業企業崗位標準無縫化對接,保證課程內容設置緊密貼合物流行業實際崗位技能需求,繼而推動學生由單崗技能訓練逐漸轉為全崗綜合實訓的專業化、職業化教學。
物流管理1+X 職業技能等級共分為初級、中級和高級三個等級。本課程改革主要圍繞面向高職學生的中級職業基礎和技能要求:物流項目開發與范圍管理、倉儲與配送管理、運輸管理、物流項目成本與績效管理、業務流程管理和物流數字化應用等6 個職業技能。在此背景下,高職教育物流專業教學標準應與物流職業技能等級標準相融合,課程內容體系需聚焦物流行業職業能力標準、職業技能標準與職業素養標準,從而實現知識、技能、素養全方位育人過程。緊密結合當前物流企業注重的市場意識、服務意識、質量意識和成本意識,將業內標桿企業的人才崗位需求和典型工作場景融入課程教學中,實現物流核心崗位技能的培養。
職業院校學生物流技能大賽以智能物流作業為背景,主要由物流作業方案設計、物流管理1+X 職業能力測評和物流作業方案實施三部分構成。通過職業競賽培養學生職業技能與職業精神,學生在物流作業方案實施過程中,不但能夠體現其專業知識水平、實際操作技能,同時能夠呈現出學生的團隊協作意識、服務質量意識、危機處理意識與安全意識等職業精神與素養,培養學生的工匠精神,提升物流專業人才的行業匹配度。基于此,高職物流專業課程內容體系在注重培養學生實際應用操作能力的同時應充分將物流行業職業素養、職業道德等內容通過課程思政形式潤物無聲地貫穿于教育教學全過程。
采用ASK 技知分析法瞄準“崗位”關鍵詞,制定本門課程教學目標。所謂ASK,A 是指Attitude,S 是指Skill,K 是指Knowledge。本工具基于物流實際崗位工作任務,從員工的崗位職責任務入手,分析得出員工為實現崗位任務所需要的態度、技能和知識,并將其轉化為為素質目標、技能目標和態度目標,從而融入教學目標的制定中。以物流項目開發人員崗位要求為例進行ASK 分析如表1 所示。

表1 物流項目開發人員ASK 分析
將物流崗位的其他業務逐一進行ASK 分析,如倉儲作業管理、運輸作業管理、配送作業管理等,最終將物流各崗位技知要求貫穿一起,便構成物流行業全面的崗位技能標準與各模塊教學目標。
ASK 技知分析法的優勢在于能夠基于實際物流崗位職責和工作任務,精準確定員工所需的崗位技能標準,明確學生在本門課程中應知應會的知識點和技能點,促進課程對接產業、職業崗位,從而實現專業學習與實習、就業崗位的無縫化對接。
2019 年,教育部聯合相關部門共同印發了《關于在院校實施“學歷證書+若干職業技能等級證書”制度試點方案》,開展“學歷證書+若干職業技能等級證書”制度試點院校申報部署工作,物流管理作為首批試點的5 個職業技能領域之一,1+X 成為各高職院校物流管理專業深化人才培養模式改革的重要組成部分。以天津商務職業學院為例,物流管理1+X 職業技能證書是該校首批申報的2 個試點證書之一,現已連續四年成功申報試點院校,2019~2021 年均高質量完成考證工作。該校現代物流管理專業是全國也是該校首批第一批次試點專業,本專業通過進行課證融合的人才培養方案修訂,增設物流1+X 綜合實踐實訓課程,即物流項目管理實踐。
物流項目管理實踐課程在教學改革過程中,以崗位技能需求為準繩,圍繞物流管理職業技能等級證書考核要求,梳理涉及物流行業相關工作流程,梳理內容表2 所示。

表2 物流行業相關工作流程梳理內容
圍繞技能證書要求,課程以實際工作項目場景為載體,采用任務驅動法,以某一場景工作過程為主線,打破教材,序化、整合課程內容,設計典型工作業務流程,使課程內容充分對標物流行業崗位工作需求,通過使教學過程對接工作過程,逐步提升學生職業能力,輔之以1+X 技能證書實施閉環考核,對學生掌握的技術技能進行檢測,驗證其學習效果。以國際物流進出口貨物運輸業務內容為例,基于情景教學的教學改革如表3 所示。

表3 進出口貨物運輸業務教學內容
《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中指出,“開展職業技能競賽是提高教育教學質量的重要手段之一”。高職教育應明確與本科教育的區別,培養過程應注重企業、社會的共同參與,教學內容緊密貼合企業生產實際。由此,高職院校應以社會需求為導向,注重引入技能競賽方式的校企合作機制,企業可聯合院校利用假期舉辦冬夏令營競賽或以企業命名的專業技能競賽等方式,與院校共同聯合培養適應現代企業的技能型人才。
課堂作為職業教育人才培養的主陣地,為使教師的課堂教學內容不止步于初級認知教授,以賽促教,注重職業院校人才培養的實效性、實用性,本門課程設計基于布魯姆模型的層次教學策略,緊密結合時下物流崗位最新行業標準、職責要求,充分將物流職業素養、職業道德融入課堂教學活動中,培養、提升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認知觀念以及自我評價體系,達成多樣化、層次化、嵌入式的課程思政目標。同時通過舉辦院、校級別物流技能大賽校內選拔賽,利用物流職業技能大賽所發布的企業一線數據,突出考核學生在真實工作場景下的團隊協作意識和物流服務精神,將賽課融合、以賽促學的方式,激發學生的認知思維,從而提升職業教育人才培養質量。以物流智能化內容為例,基于布魯姆模型的層次教學策略設計如表4 所示。

表4 基于布魯姆模型的層次教學策略設計
崗課賽證融通不僅僅是教學形式上的融通,更是對教師、教材、教法多維度的改革融通。本文以《物流1+X 培訓與實踐》課程為例,通過崗課賽證相融通的課程教學改革,使本門課程的教學內容與物流崗位需求、物流職業證書及物流技能大賽無縫銜接。以物流崗位需求為依托,將課程教學目標瞄準當前物流行業人才需求特點以及專業崗位群的實際要求;以物流行業最新技能要求為導向,通過典型工作業務流程模擬,將課程教學內容情景化,以適應物流行業發展需求;以物流技能大賽訓練為抓手,將教學形式層次化、多樣化以滿足復合型技能人才培養目標。實現“崗課”銜接、“證課”融通、“賽課”融合,為提升學生專業素養與能力提供了新思路,為培養出符合物流企業需求的高水平技能型物流人才提供了新路徑,達到高職教育高質量發展的目的和初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