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成都七中八一學校 曾胤春
成都七中八一學校是一所擁有70余載光榮革命傳統和深厚軍旅文化底蘊的軍隊子弟校,學校秉承“為奉獻者奉獻”的辦學宗旨,突出“軍人味·學術氣”,堅持“五育并舉”,以促進人的全面發展為教育的核心要義,將國防教育活動融入日常教學活動,對軍娃特色課程進行研究探索,在實踐中形成了具有我校特色的課程建設路徑:以“五育融合”理念為基礎,構建軍娃課程體系;以學校“領雁”課程為依托,開發軍娃特色課程;以全員育人目標為導向,創新軍娃課程評價方式;以學校特色品牌創建為契機,提升軍娃課程的社會影響。
2019年,中共中央、國務院出臺的《關于深化教育教學改革全面提高義務教育質量的意見》提出,“五育并舉”是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重要視角,是構建新時代中國教育新體系的重要基礎。據此,我們提出把“五育融合”作為構建軍娃課程體系的基礎。“五育融合”包含三重含義:其一是目標的融合,把分立的目標統籌到全面發展的范圍內,并在目標系統之間實現有機的統一與銜接;其二是內容的融合,把其他各育融入“此育”中,融合各育為一個有機整體;其三是育人過程的融合,即選擇適切融合式課程和有助于融合課程實施的策略、方式和方法。孟萬金通過“五育并舉”理論模型及其內在機制和規律圖揭示了德智體美勞之間通過雙向互逆的聯動關系形成“五育”融合有機整體,最終完成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
從“五育并舉”到“五育融合”,已經成為新時代中國教育變革與發展的基本趨勢。這一趨勢的出現與“育人”有關。在“育什么人”“為誰育人”等已然明晰的情況下,“怎樣育人”以及如何提升“育人質量”,成為未來中國教育改革亟須回答的重大問題。在“五育融合”理念與學校軍地聯合辦學背景下,軍娃課程以“立德、啟智、強體、育美、勤勞”為育人目標,通過校本課程、校園文化浸潤、專題講座、主題活動、學科滲透、綜合實踐等途徑,傳承紅色基因、講授軍事知識、訓練軍事技能,讓軍娃們在課程實施中修心鑄魂、強身健體,以此培養出“有血性、有智慧、愛鍛煉、懂審美、會勞動”的新時代軍娃(圖1)。

圖1 軍娃課程體系
《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深化教育教學改革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決定》指出:“調整和改革課程體系、結構、內容、建立新的基礎教育課程體系,試行國家課程、地方課程和學校課程。”《中華人民共和國國防教育法》指出:“小學和初級中學應當將國防教育的內容納入有關課程,將課堂教學與課外活動相結合,對學生進行國防教育。”2019年,在開足開齊國家基礎型課程的同時,學校建立了以“中國學生發展核心素養”為指向,能滿足學生多元化需求和個性化選擇的“領雁”課程體系。2021年,我校省級課題課題組從“五育并舉核心概念界定、國防教育研究、軍娃特色文化凝練、軍地聯合辦學背景”出發,通過對開設軍娃課程進行問卷調查和分析,提出了在國家課程、地方課程和學校課程的統領下建設體現“五育融合”理念的軍娃課程體系。在頂層設計上,推進特色課程研究與國防體驗活動,結合我校少年軍校的特色,突出學生的“軍人味”。課程確立以“突出德育實效、提升智育水平、強化體育鍛煉、增強美育熏陶、加強勞動教育”為理念,以“立德、啟智、強體、育美、勤勞”為育人目標,培養“有血性、有智慧、愛鍛煉、懂審美、會勞動”的新時代少年軍娃。
軍娃課程充分利用我校現有的紅色資源,培育視野更開闊的少年軍娃。已經形成體系的是《我是小軍人》軍訓課程,課程設置有:隊形隊列訓練、軍體拳操練、唱軍歌、國防思想教育、防災知識、內務整理、救護技能、戶外拓展、社會實踐等。
各年段已形成固定的充滿“軍人味”的特色課程,低段為:校園探秘課程、紅領巾課程、魔力課程;中段為:軍事百科課程、唱紅歌課程、致敬英雄課程;高段為:童聲講壇課程、立志成才課程、青春成長課程。以童聲講壇為例,具有代表性的是“重溫紅色記憶,歌頌百年強國”,從“紅船聚首、兩彈一星”到“改革開放、昂首啟程”,共筑中國夢,少年當自強。“中華多豪杰、軍娃立國志”立志成才課程,讓軍娃立鴻鵠之志,續紅色榮光。
近年來,學校提出了奮力打造“軍人味·學術氣”特色品牌,在校園文化上進行整體設計,將“軍人味·學術氣”滲透在校園的每一個角落。一進校園就可以看到體現學校師生特質導向的標識:體魄強健、身心和諧、氣宇軒昂、英姿颯爽、腹有詩書、血性擔當。大理石上雕刻的“求是求新 思源致遠”八個紅色大字體現了學校的辦學理念。在七中八一的學校文化里,“軍人味”既有強健體魄的高標準,又有修心鑄魂的嚴要求,還有人文滋養的大情懷,更有家國天下的大擔當。一日三操、集體朝會、體育課、教室、宿舍、食堂,無一處不體現七中八一學子尚軍學軍的軍人氣質。
開展的專題講座啟智開慧,如:(1)軍人爸爸進課堂。“扛起責任擔當 磨礪出彩人生”為軍娃們講述了閱兵展示的新型武器及國防的重要意義;“‘我愛祖國的藍天’之中國機長”給軍娃們帶來了不一樣的體驗。(2)“知史愛黨 知史愛國 知史愛校”講座,讓軍娃鑒古知今,學史明智。(3)智慧家長大講堂,包括“神奇的房子”“人工智能”等。
軍娃課程主題活動精彩紛呈,“在軍娃氣宇昂,紅星精神揚”趣味運動會上,軍娃們把與生俱來的軍人氣質體現得淋漓盡致。在“風雅頌華夏,紅星永向黨”紅色經典誦讀活動中,更是將《七律·長征》《紅星閃閃》《紅色初心贊百年》《小軍人大夢想》等經典誦讀搬上舞臺,讓詩詞傳承文明,讓經典浸潤人生。
在學科教學中滲透軍娃課程,讓國防教育扎根于軍娃心中,實現“五育融合”。“閱兵中的數學”課例是數學課滲透國防教育的一次很好的嘗試。語文學科對“構建課本實踐情境、深挖紅色文化內涵”進行了深度研究,通過形象生動的教學實踐活動,讓紅色文化教育走進學生的心。音樂學科進行了“紅色基因傳承”建設探究,梳理了紅歌歌單,每周傳唱一首紅色歌曲。班會課多次進行了滲透軍娃課程的探索,推出了“不一樣的成長禮”,該課從“邂逅、萌生、沉淀、蛻變、成才”五個方面入手,讓軍娃在系列化成長課程中,感恩前行,賡續榮光。
綜合實踐課程是軍娃特色課程的重要組成部分,經過不斷完善,已經形成一定體系。三月“參觀校史館”活動,活動前設計了校史研學單,在研學過程中,軍娃們零距離接受國防教育,樹立愛國愛軍愛校的情感。四月“緬懷先烈 致敬英雄”活動,軍娃們通過去烈士陵園,用鏗鏘有力的誓詞和規范整齊的隊禮,表達對先列的敬仰和感恩,通過辦小報致敬英雄。五月“講好紅色故事 傳承紅色基因”活動,軍娃們以紅色經典故事為主要內容,深情演繹紅色經典故事。五月“紅星軍娃達人秀”活動,軍娃在音樂的熏陶下吹拉彈唱,譜寫奮進華章。六月“紅星閃閃耀成長”闖關綜合實踐活動,圍繞中國五個重要的革命圣地,根據不同學科特點設計豐富多樣的情景體驗和游戲活動,軍娃們身著迷彩服,踏尋紅色之旅,樂享闖關之趣。暑期,開展了“軍娃進軍營 一起‘趣’實踐”活動,通過拍照片或視頻,分享研學成果;鼓勵學生走紅色路線,制作研學手抄報,開學后進行展示。九月至十二月,將開展更多校內外綜合實踐活動,擬招募、組建國防教育軍人爸爸團隊;擬邀請軍人爸爸,進行每月一次軍訓;擬在新金牛公園開展拉練和拉歌。通過一系列綜合實踐活動,修心鑄魂,強身健體,凸顯活動育人、實踐育人的目的,實現“五育融合”。
軍娃課程注重評價性質和評價方式的多維并重。在評價性質上包含口頭評價、書面評價、分級評價、展示評價。創新軍娃課程評價方式,采用“家、師、生、本”四位一體的方式,家長和教師通過頒發“五育幣”進行激勵性活動評價,“五育幣”即立德幣、啟智幣、強體幣、育美幣、勤勞幣;學生之間通過《軍娃星級評價單》開展互評;學生本人通過《軍娃動態體驗手冊》進行自評。評價體系既有過程性評價又有終結性評價,以“五育融合”的思想全面評價學生,激發了學生的興趣,在全員育人的探索中,取得了切實的育人成效。
開展課題研究,有助于在學校層面更好地落實國家的教育政策,更好地滿足軍娃的個性化發展需要,積累實踐經驗,推動素質教育落地。
首先,促進學生成長和全面發展。學生通過軍娃課程的學習,理解軍人的責任與擔當、光榮與使命,增強愛國情懷,傳承紅色基因,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從小樹立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理想。
其次,提升教師課程建設的能力。在開展軍娃課程研究的過程中,促進教師對學校文化、軍旅文化的研究,傳承紅色文化,提高國防教育特色課程的建設意識,提升教師專業化水平。
最后,進一步凸顯學校的辦學特色。近年來,學校提出了奮力打造“軍人味·學術氣”特色品牌建設,本質就是“五育融合”。2021年9月,中央電視臺國防軍事頻道對我校國防建設特色活動進行了報道;新華社解放軍分社以《成都七中八一學校“少年軍校”開訓啦!》進行報道。2021年12月18日,《解放軍報》整版報道學校特色辦學,刊發了《為奉獻者奉獻》《軍人子女教育的創新實踐——四川省成都七中八一學校特色辦學啟示錄》。學校已經成為全國軍地聯合辦學樣板學校,通過課題成果的系統化、課程化、特色化,助力學校高品質發展。
“五育融合”即“五育并舉,融合育人”。在軍娃課程的建設與實施中,學校從育人的角度和學生發展需求出發,始終堅持以人為本,著眼整體發展,立足個體成才,促進學生全面而有個性地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