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璐
(天津市第一中心醫院,天津 300192)
口干燥癥是指由于唾液分泌減少或消耗增多引起的一種以口腔干燥為主的自覺癥狀,可由多種原因引起,臨床上多以口渴、口臭、口唇干裂、潰瘍形成及吞咽困難為典型表現。全麻手術患者由于術前長時間禁食水、術中氣管插管行機械通氣、使用抑制腺體分泌藥物等原因,術后早期發生口干燥癥的概率較高。腎移植患者由于水鈉潴留、內環境紊亂、氮質血癥等原因,圍手術期口干燥癥發生率較其他手術患者明顯升高[1]。目前多采用溫水紗布、棉簽擦拭口唇或少量溫水含漱的方法緩解,效果并不理想[2]。雙糖口干緩解含漱液的主要成分是羥甲基殼聚糖、亞麻籽多糖和氯化鈉、氯化鈣等無機鹽離子,滲透壓為260~320 mOsmol/L,對口腔黏膜刺激性小,具有良好的持水性和黏膜親和性,臨床上常用于緩解頭頸部放療患者的放療后口干癥狀[3-4]。我院將雙糖口干緩解含漱液用于全麻手術患者的圍手術期口腔護理,本研究選取于我院行親體腎移植術的受者為研究對象,觀察雙糖口干緩解含漱液對患者術后早期口干燥癥的預防效果。現報告如下。
1.1 研究對象 選取2019年1月至2021年1月于我院行成人親體腎移植手術受者60例。納入標準:因終末期腎病行親體腎移植術者;年齡18~60歲;無溝通障礙、能配合治療;未合并糖尿?。晃春喜⒏稍锞C合征;未合并口腔齒齦疾患;近期未接受放化療;無口腔內、腮腺手術史;張口度大于2指。排除標準:術中出現大量失血、超急性排斥反應等嚴重手術并發癥者;手術時間超過6 h者;術后6 h內無法拔除氣管插管者。隨機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各30例。所有患者入院后經系統檢查、內科治療及完善的術前準備后行親體腎移植術,術后轉入器官移植ICU繼續治療。
1.2 方法 兩組患者均于術前6 h禁食固體食物,術前2 h禁飲水。麻醉方式均采用靜脈-吸入復合全麻,氣道管理方案均采用可視喉鏡引導下氣管插管,通氣模式采用容量控制模式,潮氣量8~10 mL/kg,通氣頻率12~20次/分,維持呼氣末CO2分壓30~35 mmHg(1 mmHg=0.133 kPa)。術后拔管指征:意識恢復、能遵醫囑合作;保護性咳嗽、吞咽反射恢復;自主呼吸穩定;抬頭試驗陽性。對照組患者于麻醉開始前采用滅菌注射用水10 mL漱口,含漱1 min,于器官移植ICU拔除氣管插管后,再次采用滅菌注射用水10 mL漱口,含漱1 min;觀察組患者采用雙糖口干緩解含漱液10 mL于麻醉前和拔管后漱口,方法同對照組。
1.3 效果評價 拔管后4 h分別對兩組患者進行口干程度分級。參照王中和提出的口干燥癥分級標準[5],共分為5級。0級:無口干;1級:僅在蘇醒時感覺輕微口干(輕微);2級:持續輕度口干,但不影響進食或說話(輕度);3級:持續口干,進食或說話困難,需飲水方能緩解(中度);4級:持續嚴重口干,口腔內燒灼感,咀嚼及吞咽困難,需持續飲水方能緩解(重度)。同時觀察兩組患者術后口唇干裂、黏膜破潰及潰瘍形成發生情況。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7.0軟件對數據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以±s表示,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用頻數、百分比表示,組間比較采用卡方檢驗或Fisher確切概率法。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基線資料比較 兩組患者年齡、性別、體質量、禁食水時間、手術時間、麻醉時間及術中出入量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基本資料比較(±s)
組別 例數 性別 年齡(歲) 體質量(kg)禁食時間(h)禁飲時間(h)手術時間(min)男 女對照組 30 17 13 43.20±1.81 64.83±2.57 7.03±0.20 2.90±0.18 251.30±7.31 觀察組 30 15 15 39.27±2.13 69.30±2.65 7.23±0.24 2.97±0.16 260.80±8.99 χ2/t 0.27 1.41 1.21 0.64 0.28 0.82 P 0.60 0.16 0.23 0.52 0.78 0.42 麻醉時間(min)出入量(mL)383.50±9.51 1 637.00±50.79 404.30±9.16 1 738.00±59.29 1.58 1.30 0.12 0.20
2.2 兩組患者術后口干燥癥程度、口腔黏膜破潰及潰瘍形成的發生率比較 結果顯示觀察組術后中-重度口干燥癥及口腔黏膜破潰發生率均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兩組患者術后口唇干裂及潰瘍形成的發生率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患者術后口干燥癥、口唇干裂、口腔黏膜破潰及潰瘍形成的發生率比較[n(%)]
口干燥癥是一種以口干為主的主觀感覺,常伴隨咀嚼、吞咽困難及味覺減退,是引發口腔感染和其他病變的主要易感因素,在終末期腎病患者中發生率較高[6],主要原因為唾液腺萎縮和唾液分泌量減少。腎功能衰竭導致的氮質血癥引起唾液中尿素水平增高,尿素經口腔尿素酶分解后生成銨離子和二氧化碳,口腔內環境pH值升高,最終引起唾液腺纖維化及萎縮,唾液分泌量可較正常人減少20%~55%[1]。此外,藥物副作用、限制液體入量、高齡及張口呼吸頻率增多等也是重要誘因。全麻下行腎移植術時,由于多采用經口氣管插管行機械通氣,口腔黏膜長時間與外界相通,得不到充分濕化,導致患者術后早期口干燥癥發生率明顯升高[7],同時,手術室及監護室護理人員對口干燥癥認知和干預意向不足也是導致其發生概率較高的重要因素[8]。腎移植患者術后需應用免疫抑制劑,免疫力低下,嚴重的口干燥癥易導致患者術后并發口腔念珠菌感染、齲齒及牙周疾病等口腔并發癥,另外,以口干燥癥為主的口腔健康問題給終末期腎病患者帶來了各種心理上的不適,顯著降低患者滿意度及術后康復質量[9]。因此,圍手術期積極有效的口腔護理措施是預防腎移植患者術后口干燥癥及相關口腔并發癥發生的重要手段,在加速術后康復進程,改善康復質量,提升患者滿意度等方面具有重要意義。
本研究中,觀察組患者采用雙糖口干緩解含漱液于麻醉前和拔管后含漱,與滅菌注射用水相比,降低了腎移植受者術后中-重度口干燥癥及口腔黏膜破潰發生率,分析原因可能與以下因素有關:雙糖口干緩解含漱液能夠充分濕潤口腔黏膜,且效果持久,起到“人工唾液”的作用,有效緩解口干癥狀;口腔黏膜得到潤滑后能有效減少氣管插管造成的機械性損傷。本研究中兩組患者口唇干裂的發生率差異無統計學意義,可能與唇黏膜上皮有角化,影響含漱液的附著及潤滑效果有關??谇火つて茲⒑?,由于口腔內細菌繁殖、手術應激及唾液pH值變化等原因,最終可導致黏膜潰瘍形成。雙糖口干緩解含漱液中的羥甲基殼聚糖具有較好的抑菌作用,能夠有效抑制口腔中細菌的繁殖,維持口腔內pH值接近中性,減少口腔潰瘍等并發癥的發生。然而,本研究中兩組患者潰瘍形成發生率差異無統計學意義,可能與效果評價的時間間隔較短有關,實際預防效果尚需進一步臨床觀察證實。
綜上所述,雙糖口干緩解含漱液含漱方法成本較低且操作簡單,患者多可自行完成,減輕了護理人員的工作量,尤其適用于全麻手術患者的圍手術期口腔護理,值得臨床推廣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