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玥
(天津市環湖醫院,天津 300350)
腦血管支架植入術是針對腦血管狹窄等腦血管病變的微創手術,通過植入支架迅速有效地解除腦血管狹窄,恢復腦部組織血液供應[1]。頸動脈分叉和弓上動脈(頸總動脈和頭臂干)多處狹窄的患者,單一血管內治療或顯微外科手術難以達到理想的治療效果。復合手術將開顱手術及血管內治療技術相結合,從而達到改善患者預后的目的。我院神經外科曾收治1例左側頸總動脈開口處重度狹窄伴弓上動脈嚴重彎曲的患者,經復合手術左側頸總動脈起始部支架植入術,取得滿意效果。現報道如下。
患者,男,69歲。主因頭暈2個月,頭頸部CTA示左頸動脈開口重度狹窄、左頸外動脈起始部狹窄、左椎動脈起始部閉塞、基底動脈起始部局部重度狹窄、左測鎖骨下動脈近段輕度管腔狹窄,于2021年7月20日收入我科。患者既往有高血壓史1年,腦梗死病史1年,糖尿病病史3年。患者入院時神志清醒,言語流暢,雙側瞳孔直徑2 mm,光反應(+),眼動自如,未及眼震,鼻唇溝對稱,口角不偏,伸舌居中,四肢肌力V級,肌張力正常,飲水無嗆咳,生理反射存在,病理征未引出。諾頓評分19分,跌倒墜床評分3分,Barthel評分100分。完善各項血液學及影像學檢查,查血化驗回報肌酐46.2μmol/L,心電圖顯示竇性心動過緩,ST-T改變。經心內科醫生會診明確無手術禁忌,可以進行手術。術前患者口服阿司匹林100 mg、氯吡格雷75 mg抗血小板凝集治療。于入院后第8天,行全腦血管造影術,主動脈弓造影示三型弓,弓上動脈過度彎曲,左側頸總動脈重度狹窄,無法正向手術,需行復合手術左側頸總動脈起始部支架植入術。頸部切開皮膚、皮下、頸闊肌,切開頸動脈鞘,顯露頸總動脈,穿刺置8F鞘,從中導入Express LD支架8 mm×27 mm,逆行導入至頸總動脈起始部,造影顯示頸總動脈起始部狹窄完全解除。術后患者轉入ICU,繼續嚴密監護。術后6 h,患者血壓降低,予以血管活性藥物升高血壓。術后12 h患者傷口敷料有血液滲出,通知醫生更換敷料,加壓包扎后繼續觀察,未見傷口滲血。術后患者繼續服用阿司匹林100 mg、氯吡格雷75 mg抗凝治療,術后8天出院。
2.1 術前護理難點 術前詳細了解患者年齡,既往史,自理能力及心理狀況,根據患者不同情況給予針對性護理。患者入院跌倒墜床評分為3分,根據患者跌倒危險因素,加強安全管理。患者長期服用抗凝藥物,對抗凝藥物的服用方法、不良反應了解較少,需進行相應的用藥指導。
2.2 術后護理難點 ①患者弓上動脈過度彎曲,需行復合手術,將左側頸部切開,左側頸動脈穿刺,患者因術前、術后長期應用抗凝藥物,傷口近期或遠期可能會出現頸部軟組織出血,出血后不易止血。由于頸部解剖的特殊性,手術易損傷顱神經,導致吞咽困難、聲音嘶啞等并發癥,術后需嚴密觀察和提供相應的康復指導。②頸動脈支架術(Carotid Angioplasty and Stenting,CAS)術后,頸動脈狹窄解除,機體可再次通過腦血管自身調節機制使血壓下降,以維持腦血流量的相對穩定。因此,CAS術后可出現血壓下降[2]。該患者術后出現低血壓,應用血管活性藥物,患者術前心電圖顯示竇性心動過緩,術后需重點監測血壓變化及藥物不良反應。③該患者為造影后急性腎損傷(PC-AKI)高危人群,應用造影劑后嚴密觀察患者是否出現PC-AKI,給予預見性的護理。
3.1 術前護理
3.1.1 心理護理 術前患者迫切需要了解關于疾病的相關知識。通過觀看微視頻,介紹手術的治療方法,減輕患者焦慮情緒,增加手術的耐受性。
3.1.2 病情觀察及安全護理 患者基礎疾病較多、病情復雜,加強巡視及安全護理。注意觀察患者腦缺血癥狀變化,對精神狀態、肢體活動、肌力、言語、視力等神經功能進行全面評估,進行詳細神經系統查體并做好記錄,便于術后作參考對比評估。患者患有糖尿病,遵醫囑控制空腹血糖<7.0 mmol/L,利于術后傷口的恢復。根據防跌倒、墜床評估表,了解患者跌倒、墜床的危險因素,加強患者入院后的安全管理。囑患者活動時由家屬陪同,教會患者正確的起床方法,預防跌倒、墜床等不良事件的發生。患者術前病情穩定,血糖控制良好,未出現跌倒、墜床。
3.1.3 雙抗藥物使用的注意事項 無論是阿司匹林,還是氯吡格雷,都會有一定的人群對其產生藥物抵抗。研究表明,聯合用藥方案能提高臨床治療有效率,減少用藥不良反應發生[3]。該患者術后應用阿司匹林腸溶片100 mg、氯吡格雷75 mg抗凝治療。阿司匹林腸溶片的腸溶包衣具有抗酸而不耐堿的特征,在十二指腸內堿性環境下才分解。餐前服用,胃排空快,藥物在胃內停留時間較短,可減低對胃黏膜局部的損傷。氯吡格雷若可以耐受,可以餐前或餐后服,但不應隨意更換服藥時間。餐后15分鐘內服用氯吡格雷,可以提高生物利用度。該患者術前、術后及出院后需長期服用阿司匹林與氯吡格雷抗血小板聚集治療,告知患者阿司匹林腸溶片餐前服用,服藥期間,觀察患者是否出現頭痛、眩暈、惡心、嘔吐、耳鳴、聽力和視力減退等,觀察有無嘔血、黑便、皮下出血等癥狀,定時遵醫囑復查血常規、凝血功能。患者術前服用藥物未出現不良反應。
3.2 術后護理
3.2.1 頸部傷口護理
3.2.1.1 頸部切口血腫或出血的觀察 由于頸部皮下組織過于松軟及頸部傷口位置的特殊性,且術前采取抗凝藥物等因素影響,容易導致手術后傷口出血。術后密切觀察患者手術切口局部是否出現滲血、血腫以及滲液,切口局部疼痛、腫脹以及吞咽困難、呼吸困難癥狀。持續低流量吸氧,觀察患者血氧飽和度變化,及時發現及糾正低氧血癥。該患者術后傷口有血液滲出,量少,色鮮紅,通知醫生。加強心理護理,使患者情緒穩定。避免因頸部活動和(或)情緒激動而誘發出血加劇,避免打噴嚏、勿用力咳嗽。術后第3天行傷口換藥,傷口愈合良好,患者主訴無呼吸困難、傷口疼痛癥狀。
3.2.1.2 神經損傷觀察及護理 由于頸部解剖的特殊性,頸動脈周圍神經分布尤為豐富,特別是面神經頸支、舌下神經、喉返神經等關系極其密切,因此術中極易損傷顱神經[4]。鼓勵患者做伸舌、鼓腮等動作,觀察同側鼻唇溝有無變淺,與患者交談時觀察有無聲音嘶啞及進食嗆咳等。及時了解患者有無顱內神經損傷癥狀,做到早期發現,早期康復干預,減輕損傷。該患者術后出現聲音嘶啞,吞咽困難,給予患者相應的飲食指導及心理護理。肩背墊高、低頭吞咽,選擇半流質或糊狀的黏稠飲食,如果泥、稠粥、米糊等。進食時每口量控制在5~20 mL,進食速度宜慢。教會患者咽部滯留食物的去除方法,如空吞咽、交互吞咽、點頭樣吞咽等。囑患者將食物放置在口腔內能感覺到食物的位置,有利于食物的吞咽,防止出現誤吸,預防肺感染的發生。患者掌握了進食方法,未出現誤吸和因誤吸而造成肺部感染,營養狀況良好。
3.2.1.3 預防傷口感染 保持患者術后頸部傷口敷料干燥清潔,頸部下墊無菌巾,每日更換。觀察患者手術部位有無污染,如有污染及時通知醫生,給予傷口換藥。協助患者在傷口另一側進食,防止出現傷口污染。保持病房內溫度26℃左右,防止因為室溫過高,汗液過多造成傷口感染。患者術后傷口未發生感染。
3.2.2 血壓監控與血管活性藥物應用觀察 血流動力學抑制是CAS圍手術期較為常見的不良反應之一,主要表現為心動過緩(心率<60次/分)和(或)低血壓[收縮壓<90 mmHg(1 mmHg=0.133 kPa)][5-6]。頸總動脈起始部支架置入后,持續監測血壓變化,予以多參數監護監測患者生命體征。患者術后6 h血壓降至89/50 mmHg,心率為47次/分,觀察患者無面色蒼白、心慌、大汗、頭暈等癥狀,詢問患者無不適反應。通知醫生后繼續觀察患者血壓,調節多參數監護儀5分鐘測量血壓1次,觀察患者血壓持續性降低,通知醫生后遵醫囑給予血管活性藥物多巴胺對癥治療,起始速度4 mg/h持續靜脈輸入。
3.2.2.1 多巴胺應用方法 血管活性藥物性質較為特殊,具有非線性藥代動力學,劑量微小變化,常導致患者血壓產生巨大變化。患者靜脈輸入多巴胺時,適當控制輸入速度,4~16 mg/h,加強用藥濃度檢測及血壓的床頭監測,按照動脈血壓監測情況對多巴胺用量進行調整,將收縮壓控制在100~120 mmHg左右。
3.2.2.2 多巴胺不良反應觀察 大劑量多巴胺可以對心臟β1受體產生激動,具有較強的增強心肌收縮力的作用。在相同的增加心肌收縮力情況下,致心律失常和增加心肌耗氧的作用較弱,增加心排血量及周圍血管阻力,升高收縮壓和舒張壓。然而靜脈輸注速度過快或者用藥劑量過大時,可出現心絞痛、頭痛以及心率失常。觀察患者心率變化,遵醫囑定時復查心電圖,詢問患者主訴,有無心慌、胸悶、心前區疼痛等不良反應。輸注速度起始宜慢,根據血壓逐步調節,患者血壓穩定后,逐漸降低給藥速度,直至停藥。患者術后使用多巴胺至血壓穩定停藥,均未出現心慌、胸悶、心前區不適的用藥相關不良反應。
多巴胺是具有生物活性的兒茶酚胺,對周圍血管有收縮作用。毛細血管收縮,使局部組織缺血、缺氧,細胞水腫,導致患者皮膚發紅、發白甚至壞死。應用多巴胺升高血壓時,密切觀察留置針穿刺點及周圍皮膚,有無紅腫、疼痛、皮膚發白,如果出現上述癥狀,即使回血良好,也拔除留置針,更換血管,重新建立靜脈通路。穿刺點上方沿血管走向,給予康惠爾水膠體敷料保護。盡量減少留置針使用時間,不得超過5天。患者術后未出現液體滲出及靜脈炎。
3.2.2.3 多巴胺用藥效果觀察 患者術后第6天血壓穩定,遵醫囑逐步降低多巴胺的輸入速度至停止輸入。多巴胺停止輸入后,繼續密切觀察患者血壓、心率變化,患者血壓及心率均在正常范圍波動。
3.2.3 造影劑腎病的預防 該患者既往有糖尿病、高血壓病史,術前7天查血化驗回報肌酐46.2μmol/L,屬于PC-AKI的高危人群。術前嚴密監測血糖、血壓水平,控制其在正常范圍,減少對腎功能的損害。及時留取血、尿標本,以監測腎臟功能。術后采取水化療法預防PC-AKI發生,術后6~8 h鼓勵并督促患者飲水,以保證充足的尿量,促進造影劑及時排出,觀察尿袋內尿量、尿色及患者排尿時的反應。遵醫囑適當補液,補液總量根據患者心功能狀況與術中造影劑用量而定。補液過程中為防止患者發生心力衰竭及腎衰竭,觀察患者是否出現水腫、尿少、乏力等非少尿型急性腎衰竭癥狀。準確記錄24 h出入量。觀察患者術后的血壓,該患者術后血壓低,予以血管活性藥物控制血壓,將收縮壓控制在100~120 mmHg左右。嚴格臥床休息,減少腎臟負擔。患者飲食中注意控制攝入食物的熱量,維持血糖平穩,進食低蛋白、優質蛋白飲食。患者術后尿量正常,化驗室回報腎臟相關數據正常,未出現PC-AKI。
3.3 出院指導 患者術后每日口服阿司匹林腸溶片100 mg、氯吡格雷75 mg。指導患者按醫囑長期服用阿司匹林、氯吡格雷及定期復查的必要性,提高患者服藥的依從性,并定時復查凝血功能以便調整藥物劑量。教會患者注意觀察皮膚出血點或瘀斑,牙齦出血、血便和血尿等不良反應的發生。指導降壓藥、降糖藥使用方法和服用時間,定時監測血糖、血壓、血液黏稠度的情況。術后2~3個月復查頸部血管多普勒彩超。患者高血壓已1年,分析原因,不排除為繼發性高血壓,出院后定時測量血壓,關注血壓變化。患者出院后注意休息,保持情緒穩定,戒煙,低鹽低脂清淡飲食,逐漸增加頸部活動幅度,防止瘢痕攣縮。
復合型手術室又稱為聯合或一站式雜交手術室,是一個可以同時進行影像學檢查、血管介入治療和實施心血管外科手術的特殊手術室[7]。復合手術室為手術、血管內介入以及影像學檢查的融合提供了平臺,使得高質量影像引導的顯微外科手術成為了可能,并且可以在術中對手術的有效性進行實時評估[8]。該患者主動脈弓造影示三型弓,弓上動脈過度彎曲,左側頸總動脈重度狹窄,無法正向手術,經復合手術治療行左側頸總動脈起始部支架植入。針對該復合手術的特殊性,術前進行健康宣教,密切觀察病情,做好用藥護理。術后觀察頸部切口血腫或出血,預防傷口感染、神經損傷造成吞咽困難,做好用藥護理,減少術后并發癥的發生,確保手術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