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小佳 譚銀歡 徐成
(江門市中心醫院,廣東 江門 529000)
乳腺癌早期臨床多以外科手術為主,輔以放化療為主要治療手段,但手術使患者乳房缺損,缺失女性第二性征,引發活動障礙等,對患者生活質量、生理與心理均造成不良影響[1]。因此,在乳腺癌患者術后幫助其自我疏解和開導是一項重要的護理工作內容。近年來,邀請康復志愿者通過院內平臺為乳腺癌患者提供心理支持已得到廣泛推廣,該干預方式可使患者生理、心理及社會均獲得最大的支持,以提高患者戰勝疾病的信心,使其積極配合治療及相關護理工作[2]。有研究發現[3],人文關懷可有效調節乳腺癌患者心理狀態,改善預后。鑒于此,本研究針對乳腺癌手術后患者,邀請本院康復志愿者實施人文關懷支持,在減輕患者自我感受負擔、提高患者生活質量等方面均取得了滿意效果。現報告如下。
1.1 臨床資料 選擇2019年10月到2020年10月我院乳腺科收治的72例乳腺癌手術患者為研究對象,納入標準:①符合《中國抗癌協會乳腺癌診治指南與規范(2017版)》[4]中的相關診斷標準;②年齡>18歲,且常住江門市;③基本生活活動能力(BADL)評分>80分,可自主溝通、交流;④患者知曉病情,知情同意并自愿定期參加康復俱樂部活動。排除標準:①非原發性癌;②因心血管疾病或其他疾病致腦功能障礙者;③乳腺癌晚期,預計生存期<1年,預后較差者;④存在凝血功能嚴重疾病及先天性凝血功能不足者;⑤存在心、肝、腎等重要臟器病變者;⑥臨床資料不全,護理依從性差者。采用隨機數字表法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各36例。兩組年齡、病程、腫瘤病理分期、手術類型及文化程度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
1.2 方法
1.2.1 對照組 給予常規護理干預。
1.2.1.1 心理干預 向患者介紹本院以往成功的案例,告知患者主治醫生及護理人員臨床經驗豐富,使患者安心;同時耐心傾聽患者傾訴,以發泄其心中苦悶,采用通俗易懂的語言為患者講解乳腺癌相關知識、治療方式、護理措施及相關注意事項等;若患者難以接受乳房缺失,可耐心勸導患者通過義乳或佩戴乳房罩彌補身體缺陷。
1.2.1.2 傷口包扎 術后采用胸帶對傷口進行包扎,促進皮瓣愈合,護理人員明確告知患者勿自行解開繃帶,防止皮瓣移位;同時護理人員仔細檢查包扎情況,防止皮瓣血腫等發生。
1.2.1.3 引流管護理 術后妥善固定引流管,可快速引出皮下積氣與滲液,以確保創面與皮瓣緊貼,降低感染率及壞死率,縮短切口愈合時間;患者下床活動時,應將引流管妥善固定,臥床休息時,應將引流管固定于床邊,防止引流管折疊、滑脫、受壓及扭曲等。
1.2.1.4 飲食護理 術后告知患者進食以易消化、清淡類食物為主,禁食辛辣、刺激食物,戒煙酒,少食多餐,多飲水。
1.2.1.5 術后功能鍛煉 術后24 h可協助患者進行肘關節屈伸運動,術后48 h協助患者進行上臀肌及肩部收縮運動,功能鍛煉時循序漸進,根據患者自身情況適當增加活動度與活動量,以有效促進患肢康復,降低活動受限與活動障礙的發生。患者出院后繼續實施相關康復護理,指導患者進行居家康復訓練。①患肢按摩:按摩有助于緩解患肢腫脹,指導患者抬高患肢并超過心臟水平,以輕柔的手法對患肢進行向心性按摩,每次20 min,每日2次;②局部上肢運動:指導患者行局部上肢運動,可擴大患者患肢肩部伸展范圍,運動方法包括手臂的外展、上舉、內旋、外旋、前推等,每日2次,每次20 min;③抗阻力運動:包括仰臥起坐、俯臥撐、啞鈴上舉等,每日2次,每次20 min。訓練強度循序漸進,以自身耐受為宜。
1.2.2 觀察組 給予康復志愿者人文關懷支持。
1.2.2.1 招募康復志愿者 選擇我院乳腺癌經治療后康復3年以上的志愿者6名,均自愿參與,善于溝通交流,性格活潑開朗,親和力強;為本地人,每月可參加2~3次志愿者服務。實施康復志愿者人文關懷支持前,由乳腺專科醫生、護士、心理咨詢師對乳腺癌康復志愿者進行培訓,以確保志愿者均熟練掌握護理干預目的、方法,以確保干預質量,提高志愿者疾病認知度、互助與支持能力。
1.2.2.2 培訓內容 ①疾病知識:為志愿者講解乳腺癌相關知識,包括手術治療、放化療、術后康復及相關注意事項等。②服務技能:告知邀請志愿者的意義、責任與義務,告知其在服務期間如何保持良好的心態及實施自我照護,告知其服務期間可能遇到的挫折與困難,如何處理人際與倫理關系及各種會談技巧。組織志愿者現場討論、情景模擬,再統一實施訓練。③考核:培訓結束后通過閉卷考試及角色扮演、情景模擬等進行考核。
1.2.2.3 實施干預 ①搭建粉紅友誼橋梁:術后1周內由主管醫師及護理人員為患者講解志愿者相關情況,并告知其病友支持的作用與意義,以增強患者護理配合度;志愿者以自身相同經歷告知患者乳腺癌相關知識,給予其情感支持,以促進病友間相互了解,每次30 min;每周五授課,醫務人員從專業角度為患者及其家屬講解腫瘤的發生發展、治療、干預、預防及養護等相關知識,康復志愿者分享自身成功案例,旨在為患者及其家屬灌輸快樂抗癌、群體抗癌、科學抗癌、長期抗癌的理念;每名志愿者分配5~6名固定服務對象,互加微信群以便出院后繼續實施相關護理干預。②粉紅工作坊:拆線后1周康復志愿者幫助并指導患者進行音樂治療、冥想治療、瑜伽、手工比賽及術后康復操等,以放松身心、舒緩情緒,每次1 h。③家庭支持:術后3個月以家庭為單位,通過訪談為其實施心理康復治療,康復志愿者攜家庭照料者講述對患者的日常照護過程,由3~4組患者及其家屬圍成圓形,通過游戲以放松其身心,再組織各家庭進行自我介紹,根據家庭情況實施家庭間或家庭成員間的交流,相互傳達經驗,表述內心所想,交談結束后再由專科護士進行總結,每次2 h。④病友聯誼會:組織形式多樣的病友聯誼會,通過外出春游等方式使患者零距離接觸大自然,通過自編自導自演聯歡會進行健康知識搶答、唱歌跳舞等以豐富患者防癌意識,旨在幫助患者早日回歸社會,半天/次,2次/年。
1.3 觀察指標
1.3.1 自我感受負擔 干預前及干預1年后采用自我感受負擔量表(SPBS)[5]評估兩組患者自我感受負擔情況。該量表包含情感與經濟、生活、家庭結構變化、疾病與治療負擔、社會5個維度34個條目。每個條目從從來沒有~總是這樣分別計1~5分,總分34~170分,得分越低,表示患者自我感受負擔越輕。該量表由我國學者張慶娜等[5]翻譯成中文版并進行信效度檢驗,5個維度Cronbach’sα系數分別為0.918、0.795、0.912、0.811、0.832,量表總Cronbach’s α系數為0.961,信效度良好。
1.3.2 生活質量 干預前及干預1年后采用乳腺癌患者生活質量測定量表(FACT-B)[6]評估兩組生活質量。該量表包含情感狀況、生理狀況、功能狀況、社會與家庭狀況及附加關注5個維度36個條目,總分0~144分,得分越高則生活質量越好。5個維度的Cronbach’sα系數分別為0.84、0.84、0.83、0.61、0.79,信效度良好。
1.3.3 心理狀況 干預前及干預1年后采用Zung焦慮自評量表(SAS)評估兩組患者焦慮程度,該量表評分范圍為0~100分,以<50分為無焦慮,50~59分為輕度焦慮,60~69分為中度焦慮,≥70分為重度焦慮;采用Zung抑郁自評量表(SDS)評估兩組抑郁程度,該量表評分范圍為0~100分,以<53分為無抑郁,53~62分為輕度抑郁,63~72分為中度抑郁,≥73分為重度抑郁[7]。SAS量表Cronbach’sα系數為0.931,SDS量表Cronbach’sα系數為0.741,信效度均良好。
1.3.4 疾病知識知曉率 記錄兩組患者對乳腺癌發病機制、手術方法、術后注意事項及并發癥預防等疾病相關知識知曉情況。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21.0軟件對數據進行處理。計數資料以n(%)表示,組間比較采用卡方檢驗;計量資料以±s表示,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患者自我感受負擔評分比較 干預前,兩組患者自我感受負擔總分及各維度得分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干預1年后,兩組患者自我感受負擔總分及各維度得分均低于干預前,且觀察組均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自我感受負擔評分比較(±s)

表2 兩組患者自我感受負擔評分比較(±s)
*與本組干預前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情感與經濟 生活 家庭結構變化組別 n 干預前 干預后 干預前 干預后 干預前 干預后觀察組 36 36.12±6.81 22.65±5.63* 28.16±6.14 21.55±4.20* 15.34±4.06* 10.06±2.68*對照組 36 35.84±6.48 30.27±6.29* 28.74±5.82 26.32±4.24* 14.97±3.92 12.25±2.14*0.182 5.416 0.411 4.796 3.393 3.831 0.955 <0.001 0.730 <0.001 0.748 <0.001 t P組別 n 總分干預前 干預后 干預前 干預后 干預前 干預后觀察組 36 21.81±5.32 15.34±4.12* 19.23±5.07 12.08±3.75* 120.66±15.31 81.68±10.14*對照組 36 22.15±4.89 18.79±3.56* 19.58±5.15 16.34±4.37* 121.28±16.34 103.97±12.25*0.282 3.802 0.291 4.439 0.167 8.410 0.860 <0.001 0.846 <0.001 0.970 <0.001疾病與治療負擔 社會t P
2.2 兩組患者生活質量評分比較 干預前,兩組生活質量各維度得分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干預1年后,兩組患者生活質量各維度得分均高于干預前,且觀察組均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兩組患者生活質量評分比較(±s)

表3 兩組患者生活質量評分比較(±s)
*與本組干預前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組別 n 情感狀況 生理狀況 功能狀況 社會與家庭狀況干預前 干預后 干預前 干預后 干預前觀察組36 12.87±3.18 22.05±5.19*16.12±4.24 25.61±6.51*14.15±4.63對照組36 13.29±3.32 17.12±4.46*15.76±3.69 20.03±5.25*13.32±4.72 0.548 4.323 0.384 4.003 0.753 0.591 <0.001 0.754 <0.001 0.399 t P干預后23.78±5.83*18.54±4.13*4.406<0.001附加關注干預前 干預后 干預前 干預后13.74±4.00 21.51±5.27*18.69±3.82 30.79±6.15*14.25±4.21 17.12±4.24*18.34±4.79 22.51±5.24*0.527 3.894 0.343 6.149 0.618 <0.001 0.800 <0.001
2.3 兩組患者心理狀態評分比較 干預前,兩組SAS、SDS評分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干預1年后,兩組SAS、SDS評分均低于干預前,且觀察組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4。
表4 兩組患者心理狀態評分比較(±s)

表4 兩組患者心理狀態評分比較(±s)
*與本組干預前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組別 n SAS SDS干預前 干預后 干預前 干預后觀察組36 66.74±8.54 52.32±5.57*71.42±8.82 54.03±6.83*對照組36 68.19±7.69 58.58±6.24*70.51±9.07 60.86±7.61*t 0.757 4.490 0.432 4.008 P 0.382 <0.001 0.710 <0.001
2.4 兩組患者疾病知識知曉率比較 觀察組對乳腺癌發病機制、手術方法、術后注意事項及并發癥預防等疾病知識知曉率均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5。

表5 兩組患者疾病知識知曉率比較[n(%)]
3.1 康復志愿者人文關懷支持可降低乳腺癌手術患者的自我感受負擔 自我感受負擔為主觀感受,多源于癌癥患者心理對自我認知的輕視,易產生“成為他人負擔”等想法,多表現為情感與經濟、生活、家庭結構變化、疾病與治療及社會等方面[8]。因乳腺癌患者腫瘤發病部位較特殊,故患者心理變化與其他癌癥患者比較更敏感;又因乳腺癌患者大多為中青年女性,這一時期患者在家庭和社會都承擔著重要的角色,各種社會角色缺失和較大的經濟壓力更加重了患者的自我感受負擔。曾詒萍[9]研究發現,在康復志愿者支持下,給乳腺癌術后患者提供團隊心理干預能夠有效減輕患者術后的自我感受負擔。本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自我感受負擔評分低于對照組,提示康復志愿者人文關懷支持可降低乳腺癌手術患者的自我感受負擔。在臨床護理中除對患者實施基礎疾病護理外,還應重視對患者價值、人性及身心需求的護理,旨在改善并消除患者不良心理,提高治療及護理效果[10]。本研究中通過康復志愿者支持舉行家庭干預、健康知識講座及病友聯誼會,通過鼓勵患者表達與交流,利用群體共情以有效安撫患者焦慮、抑郁、消極等不良心理,避免患者自我施加壓力,有效減輕患者自我感受負擔。
3.2 康復志愿者人文關懷支持可提高乳腺癌手術患者的生活質量 乳腺癌患者面對巨大的心理壓力及艱巨的康復任務,內心渴望盡快恢復身體狀態,回歸正常生活水平[11]。此過程若無家屬、朋友等給予鼓勵與幫助,患者易產生消極、抑郁等心理,對后續治療及護理產生影響,還易引發癌癥轉移及復發[12]。孫艷等[13]研究發現,羅伊適應模式護理干預聯合人文關懷可提高乳腺癌患者術后生活質量。本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生活質量評分高于對照組,提示康復志愿者人文關懷支持有利于提高乳腺癌手術患者的生活質量。康復志愿者為乳腺癌手術患者提供人文關懷支持,給予患者生理、心理及社會的支持,增強患者戰勝疾病的信心。通過各類活動,康復志愿者對患者的激勵,患者更易堅持完成各類治療及康復訓練,日常生活中通過病友聯誼會相互鼓勵,精神上相互扶持,使患者保持積極樂觀的心態,在運動及心理作用的雙重影響下,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
3.3 康復志愿者人文關懷支持可改善乳腺癌手術患者的心理狀態 國內外相關研究發現[14],乳腺癌患者因病變部位的特殊性,受手術創傷、體形殘缺等因素的影響,心理較脆弱,在人際交往過程中較被動,易退縮,疏遠了與親人、朋友、同事的關系,進而導致心理社會適應較差,社會支持情況惡化。且術后還需接受放化療、靶向治療及內分泌治療等,由此產生的不良反應易使患者產生諸多不良情緒,對患者心理狀態及術后恢復均造成嚴重的影響。相關研究發現[15],個體面對壓力事件時易根據內在需求及事件沖擊力選擇相應的應對方式,乳腺癌患者手術治療后多需面對乳房缺失事件,多選擇消極態度應對[16]。心理狀態對患者期望水平存在一定的影響,心理狀態穩定可有效管理不良情緒,使患者擁有較高的希望水平[17]。李艷華等[18]研究發現,將層級心理護理聯合人文關懷應用于乳腺癌改良根治術患者康復護理中,能調節患者心理狀態。本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患者心理狀態評分低于對照組,提示康復志愿者人文關懷支持有利于改善乳腺癌手術患者的心理狀態。人文關懷支持以滿足患者對社會支持的需求感為主,護理人員通過健康教育提高患者對乳腺癌相關疾病知識的認知度,通過家庭支持活動鼓勵家屬多給予患者鼓勵與支持,為患者提供心理支持,使患者重新樹立戰勝疾病的信心,減少因乳房缺失產生的自卑心理[19]。通過康復志愿者人文關懷支持可使患者充分感受外界環境的支持與鼓勵,可促進護患、患者之間的相互信任,使護理人員充分了解患者心理,通過一系列活動使患者敞開心扉,以積極樂觀的心態面對疾病,進而消除其不良心理。
3.4 康復志愿者人文關懷支持可提高乳腺癌手術患者疾病知識知曉率 以往多通過常規護理措施以恢復患者身體狀況,未能重視患者生理及心理需求,未能通過生動形象的方式宣傳乳腺癌疾病相關知識;又因乳腺癌患者多為中青年女性,受家庭及社會的壓力,無更多的時間接受疾病宣教,進而使患者對疾病相關健康知識知曉率偏低。本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疾病知識知曉率高于對照組,提示康復志愿者人文關懷支持可提高乳腺癌手術患者疾病知識知曉率。本研究中康復志愿者以自身經歷及健康知識講座為患者講解乳腺癌相關疾病知識,通過感情支持使患者主動了解該疾病;通過康復志愿者組織的病友聯誼會,使患者在娛樂中獲取疾病相關知識,由此通過多種途徑、多方面措施提高患者疾病知識知曉率。
綜上所述,康復志愿者人文關懷支持可減輕乳腺癌手術患者自我感受負擔,提高患者生活質量,改善其心理狀態,還可有效提高患者疾病知識知曉率,值得臨床推廣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