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楚耘

受新冠肺炎疫情和國際形勢動蕩等因素疊加影響,今年以來,我國經濟下行壓力陡增,因此,采取強力有效措施,千方百計穩住經濟,是當下頭等大事。
我國經濟發展環境的復雜性、嚴峻性、不確定性上升,穩增長、穩就業、穩物價面臨新的挑戰。對此,5月23日召開的國務院常務會議決定,將從財政、金融、投資等6方面進行大力度調節,實施穩經濟、穩產業鏈供應鏈等33項措施。這一系列政策性措施表明,保障產業鏈平穩、供應鏈暢通、市場主體活力,已成為當前宏觀經濟政策的重點之一。接下來的政策發力會從多角度多方面入手,確保我國產業鏈、供應鏈和市場主體的穩健發展。
高效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解決好多難問題,是當前穩住經濟的關鍵。在做好疫情防控的同時完成好經濟社會發展任務,保產業鏈供應鏈穩定,是我們物流人的職責,因此必須堅決落實已出臺的物流保通保暢舉措,進一步打通物流和產業鏈上下游銜接堵點,動態完善產業鏈白名單,切實保障貨運暢通,積極推動復工達產。
供應鏈受阻不暢影響經濟平穩發展,要穩住經濟需要有一個安全的供應鏈。新冠肺炎疫情暴發后,全球的產業鏈供應鏈受到嚴重沖擊,不少企業原材料、關鍵零部件供給中斷,導致企業運營非常困難;由于物流不暢,海運及陸運梗阻,增大了企業運營成本,企業盈利能力呈持續下降趨勢。所以,緩解物流不暢導致的供應鏈吃緊問題,對于穩住經濟發展、穩住企業生產必不可少。
穩增長是今年頭等大事,33項措施展現出宏觀政策對經濟和市場更加友好,對物流業的強力推進——2022年,中央財政安排50億元左右,擇優支持全國性重點樞紐城市,提升樞紐的貨物集散、倉儲、中轉運輸、應急保障能力,引導加快推進多式聯運融合發展,降低綜合貨運成本。2022年,中央財政在服務業發展資金中安排約25億元支持加快農產品供應鏈體系建設,安排約38億元支持實施縣域商業建設行動。加快1000億元交通物流專項再貸款政策落地,支持交通物流等企業融資,加大結構性貨幣政策工具對穩定供應鏈的支持。在農產品主產區和特色農產品優勢區支持建設一批田頭小型冷藏保鮮設施,推動建設一批產銷冷鏈集配中心。
經濟要穩住,物流要暢通。一個行動勝過千萬個口號,只要我們行動起來,腳踏實地落實33項措施,集中精力辦好物流業的事,就能加固中國的產業鏈供應鏈,推動中國經濟航船行穩致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