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劉璐 王飛
PPP項目資金需求大、特許周期時間長、一般有較強的公益性,項目參與者會面臨的風險比較大,因此,將風險因素公平合理的劃分到項目參與方的初步風險分擔是PPP項目實施的基礎和關鍵步驟。針對PPP項目初步風險分擔,在識別風險因素的基礎上,提出組合賦權的GRA-TOPSIS模型,用虛擬最劣解代替負理想解對TOPSIS模型進行改進,從而確定PPP項目風險因素的多個承擔方。最后通過案例證明模型的有效性和合理性,為今后的風險分擔理論提供了理論基礎。
PPP(Public-Private-Partnership)模式是政府相關部門和社會資本部門共同向人們提供公共產品以及后續服務,為實現公共、經濟效益建立的項目全生命周期關系性契約的合作伙伴融資、建設和經營的一種管理模式[1]。然而PPP項目投資成本高,建設生命周期長,參與方眾多且目標相對性不同,會使風險因素和風險分擔更加難以管理,為了使PPP項目順利進行,需要合理地進行風險分擔。目前,前人已經通過案例分析、問卷調查等定性方法和博弈論、數學模型等定量方法對PPP項目初步風險分擔有了一定的探索。敖慧以風險偏好的視角通過靜態博弈確定風險參與雙方的歸屬問題[2]。Zhao根據風險分擔多屬性和多目標的特點,將灰色關聯度與TOPSIS方法相結合,灰色關聯度得出了參與者最優的風險分擔結果[3]。陳為公建立了參與者風險分擔滿意度的指標體系,并提出了余弦距離代替歐氏距離的TOPSIS的風險分擔方法,降低了計算難度,但只分析了政府和社會資本方兩部分,忽視了其他參與方[4]。為考慮風險分擔的客觀性,本文從相似性的角度,在前人的基礎上提出改進TOPSIS-GRA模型,將虛擬最劣解代替負理想解,從而確定PPP項目風險因素的承擔方。
雖然部分風險可以通過保險或擔保等技術消除,但不能消除的風險必須由PPP項目的參與者分擔。初步風險分擔之前首先確定PPP項目風險因素,根據Hastsk等[5]的分析本文將PPP項目風險分為宏觀、中觀和微觀三個方面如表1。

表1 PPP項目風險因素劃分
PPP項目風險分擔不是把風險平均分配到項目參與者,它是以PPP項目的風險分擔原則為前提對風險進行劃分。項目風險應由最有能力控制的一方承擔、并且風險分擔的大小要與收益相對等和參與方有主動承擔風險的自覺性。
GRA它反映了曲線的變化趨勢,曲線之間的形狀越是相似,數列之間的關聯度就越大,但是往往忽視了評價對象和負理想解的相關性。TOPSIS它只能曲線之間的位置關系,反映不出未來數列變化的趨勢。目前PPP項目的風險分擔常常將GRA法和TOPSIS法相結合,通過位置和形狀相似性兩部分反映評價對象與理想解的貼近程度,根據貼近程度確定風險承擔者。但是當評價對象到理想解和負理想解距離相同的情況時,歐式距離就不能準確衡量評價對象的優劣,也就不能準確地劃分風險因素的歸屬方,因此,建立虛擬負理想解代替負理想解改進歐式距離,可以解決TOPSIS模型區分度不高的評價結果,并結合灰色關聯度提出新的貼近度,更加準確地得出PPP項目初步風險分擔的結果。

表2 PPP項目風險分擔指標體系
3.1 風險分擔體系的權重。在TOPSIS模型中權重是決策中的重要部分,由于PPP項目風險分擔評價體系的指標重要程度不同,為得到合理、準確的風險分擔結果,首先要確定權重的方法。本文提出G1法和C-OWA算子的組合賦權確定風險分擔評價指標的權重。G1法類似于層次分析法,但專家對指標排序不需要進行一致性檢驗,計算過程簡單,然而在此過程中容易出現極值,不適用客觀條件的改變。C-OWA算子是在決策時根據組合數重組數據,把客觀數據放到影響較大的位置,將極值數據放到不重要的位置,可以減小主觀賦權可能產生的極值的影響。因此,G1法和C-OWA算子相結合可以使權重結果更科學合理。(主客觀賦權各取0.5)
3.2 基于改進的GRA-TOPSIS模型的初步風險分擔
1)建立初始決策矩陣假設在PPP項目中有l個參與方,z個風險因素指標,原始數據是10位專家對風險分擔指標打分的平均分,即PPP項目風險分擔指標為xjk(1<j<l,1<k<z);
2)確定PPP項目風險分擔評價指標體系各個權重w;
3)得出加權后的標準化矩陣V;
北京通州區的BS污水處理項目總投資約12.4億元,政府占股5%,中國SHJ集團占股52%、原BS投資人占股43%。本項目參與者眾多,本文以政府部門、中國SHJ集團、原BS投資人、金融機構為研究對象,以市場需求變化風險為例,根據改進的GRA-TOPSIS模型得出BS污水處理項目的最優分擔者。根據3.2中的計算步驟得出=(0.540 0.571 0.540 0.424)。那么中國SHJ集團是最優承擔風險的參與方。
首先從PPP項目多個參與者的角度出發,識別了PPP項目的風險因素,通過灰色關聯度和改進向雙基準法相結合的方法建立污水處理PPP項目風險分擔數學模型,并對北京通州區的BS污水處理廠進行計算,在Matlab軟件下驗證了本文模型的可行性,并得出了以下結論:(1)在現有PPP項目風險因素歸屬方的研究上,PPP項目參與者主要默認為政府方和社會資本方兩方面,本文從多個參與者的角度出發,使項目的個體參與者更清楚自己的應該控制的風險因素;(2)本文通過對TOPSIS方法進行改進,引入虛擬負理想解,求出較為準確的相對貼近度,對劃分風險分擔的承擔者提供了新的思路。
引用出處
[1]葉曉甦,徐春梅.我國公共項目公私合作(PPP)模式研究述評[J].軟科學,2013,27(06):6-9.
[2]敖慧,朱玉潔.農村基礎設施PPP項目風險分擔的博弈研究[J].華中農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21(02):111-119+180-181.
[3]Zhao Hui et al.Constructing a Risk-Sharing Framework for Sponge City PPP Projects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he Individual Participant[J].Advancesin Civil Engineering,2020,2020.
[4]陳為公,李艷娟,劉艷,閆紅.基于改進TOPSIS法的PPP項目風險初步分擔研究[J].會計之友,2019(01):15-20.
[5]Hastak M,Shaked A.ICRAM-1:Model for International Construction Risk Assessment[J].Journal of Management in Engineering,2000,1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