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郭莉
疫情背景下,因線上消費而得以快速發展的快遞業正面臨著“提質與增量并存,降本與增效并舉”的新局面。本文在分析快遞業發展現狀的基礎上,探究當今快遞業所存在的問題,并提出了針對性的解決措施從而希望快遞業在提升服務水平、縮短時效、降低成本等方面有一定的改善,最后探討了快遞業的未來發展趨勢。新冠疫情加速提升線上消費滲透率,消費者線上消費的意愿、頻次和金額同步增長,消費習慣逐漸養成。相對于傳統“人到貨”的線下銷售渠道,線上銷售則是“貨到人”的銷售模式,這種模式無限縮小了賣家到消費者的空間距離,而目前快遞是真正實現空間縮小的依托。
淘系、京東等傳統線上銷售平臺在快遞進村、進廠、出境、品類交易等方面的改變使快遞業保持持續正增長;同時在疊加網紅流量、高頻促銷等方式的情況下,新型電商平臺(如抖音、快手等)獲得了較高的、精準的流量轉化,形成線上消費的爆炸性增長。以上可見,線上銷售電商平臺多元化為快遞業在業務規模、覆蓋區域上提供新的增長曲線,直接為快遞業賦能,快遞業已經迎來重要的發展契機。同時,在包郵模式下(指商品售價和快遞費用尚未分離,由賣家選擇快遞),快遞需求成立的前提是賣家處于盈利狀態。隨著線上銷售平臺的多元化,電商市場涌入越來越多的賣家對單個賣家的銷售量有很大的沖擊,同時平臺貨幣化率提升也無形中增加了賣家成本,最終使得電商賣家利潤持續下降,使得賣家對快遞價格的敏感性越來越明顯。
1.末端派送服務中消費者送貨上門的訴求與快遞員配送效率之間的矛盾愈加明顯。線上消費的持續增長造成末端快遞員的派件量越來越大,導致快遞在規定時間內無法正常派送,最終快遞員不得不在未經允許的情況下將快遞放置于快遞柜或者驛站。這種行為限制了消費者的自主選擇權,從而引發消費者送貨上門訴求和快遞員配送效率之間的矛盾。當快遞業無法滿足消費者需求的物流服務體驗時,快遞業反而會限制線上電商的日常生產經營活動,甚至成為線上電商的發展瓶頸。2.快遞業存在明顯的季節性和產能冗余,造成快遞企業無法平衡不同銷售周期的產能利用率。快遞企業大部分時間都處于產能過剩的狀態下,但在“618購物節”“雙11”等大型促銷活動時,業務量會在短期內迅速膨脹,導致產能利用率過高,快遞企業面臨巨大的處理壓力。在這種情形下快遞企業只能臨時采購成本昂貴的人力及運力,導致成本大幅上漲,運價維持高位狀態。但另一方面,快遞市場的新進入者以低價競爭方式(對賣家有意讓利行為,目的是提高客戶留存率,因為賣家在快遞價格上的敏感性表現越來越明顯)使得快遞單價的持續下降,再疊加快遞企業對加盟商的返利,雙重加持下快遞企業不得不承受巨大的生存壓力,甚至出現生產經營活動困難→獲取包裹的能力不足→盈利能力越來越差→生存空間持續萎縮,在這種惡性循環和非良性競爭環境下快遞企業之間持續分化梯度越來越明顯。3.在線上引流、商家品效合一的共同推動下,實體消費者在空間區域上持續大范圍拓展,呈現了快遞市場在地理空間上的高度離散化特征,由此形成向西、向下、向外、進廠的、不斷下沉的快遞業市場需要建立大范圍的軸幅式網絡(包含轉運節點的建設和運輸網絡的構建,形成快遞企業的護城河),這就意味著放大了快遞企業資本支出的力度。快遞作為線上銷售的派生需求,解決了線上銷售過程中“貨”和“人”在地理空間上不一致問題。那么如何降低成本,提升物流服務體驗,促進了快遞業和線上電商的和諧發展,成為目前快遞業亟須解決的問題。
1.出臺相關政策。在目前電商快遞價格持續下跌、快遞業利潤率下降的形勢下,快遞企業只能采用以價換量,“流血奔跑”的方式來換取生存可能,這一現狀將會隨著《浙江省快遞業促進條例(草案)》政策的出臺得以扭轉。該草案規定快遞經營者不得以低于成本的價格提供快遞服務,該政策在很大程度上遏制了快遞市場的無序價格競爭,行業內惡性價格戰將有望得到緩解。2.構建完整的電商件產品分層體系。針對不同需求的客戶群體,設置不同價位及屬性的物流產品,滿足不同價格敏感性客戶群體的差異化需求。如價格敏感度高的客戶給予低價格、基本需求的產品,而價格敏感度低的客戶給予高價格、同時附加除基本需求外的額外服務。通過價格分層體系提升上門比例和高時效響應,有效解決末端派送問題。快遞企業通過提升賣家和消費者的物流服務體驗,增加客戶黏性,形成固定客戶群體。除物流產品價格外,我們也可以根據賣家快遞量規模制定幾個不同價格區間,按照客戶日均快遞件量實時調整快遞業務矩陣,打造不同件量規模區間的多層價格體系,即隨著快遞規模不斷提升,快遞企業給予賣家的價格折扣力度也在加大。3.直營模式和加盟模式的雙品牌戰略。①直營模式和加盟模式對比。根據快遞企業自身經營情況選擇不同組合(直營模式和加盟模式)的運力端,借此打造高效、廉價、柔性的快遞服務滿足不同客戶的需求,從而大大提高物流產品的競爭力。

②直營模式的前端攬收和末端派送。快遞企業可以借鑒福佑卡車獨創的AI算法-調度車輛的散跑模式(類似于即時配送配單系統),即當福佑分單系統接到運單請求時,智能調動系統記憶算法分析并匹配運單與司機信息,實現運力智能分配,最終實現快速攬收和派送。
③加盟模式的前端攬收。由快遞企業在系統內發布新訂單后,加盟商可在線搶單,再通過對各個環節進行實時可視化追蹤,監督整個物流過程。快遞企業根據實施過程和結果、客戶評價、執行效率等指標對加盟商評級,把加盟商按照評級由高到低分為A、B、C、D四個等級,實施末位淘汰制,其中取得D評級中末尾50%的加盟商將會被淘汰。通過競爭機制選擇“質”“價”兼有的加盟商,可有效提升物流服務質量。
④直營模式或加盟模式下的轉運環節與運輸網絡。無論是自營模式還是加盟模式,在轉運節點的建設和運輸網絡的構建方面,快遞企業一般都采取自建方式進行。第一,在轉運節點的建設方面,快遞企業通過投資自動化分揀設備解決中轉過程中的分揀效率問題,通過增加中轉節點來提高運輸網絡的通達性。第二,運輸環節的運輸設備通過自建車隊(快遞量高峰期部分運力采取外包方式),為客戶提供穩定、可靠、快速的物流服務。第三,快遞企業對整個快遞運輸過程進行合理化組織,借鑒菜鳥網絡經驗,智能決策包含:首先,把位置較近區域的很多包裹合成一個大包裹;其次,再根據每條線路的包裹流速、節點處理能力以及處理成本等綜合因素,為每一個大包裹選擇兼具時效和成本的線路,保障運輸網絡上的毛細血管具備暢通、高效、靈活、穩定等特點。
⑤加盟模式的末端派送。加盟模式的末端差異化派送主要有兩種形式:一是快遞入柜(智能快遞柜)、入站(快遞超市、便利門店)的形式進行;另一種是有償派送(包郵模式下可以在商品售價的基礎上加一定的溢價),滿足需要送貨上門用戶的需求,充分體現“速度+溫度”的理念,實現當前市場競爭中“質”“價”并舉的良性循環。快遞企業的規模效應、集貨效應和網絡效應、學習效應,以及精準營銷、全鏈路串聯的市場環境疊加自動化、智能化設備的應用,有利于延伸服務半徑并可近距離對接兩端、加速快遞服務同質化的形成并實現低切換成本,有利于提高物流服務質量與企業競爭力,提升品牌效應,最終快遞業形成正循環發展的生態圈。
引用出處
[1]朱友瓊,李翔.“新零售背景下快遞業態創新探討[J].物流工程與管理,2019(4).
[2]郭桂娥.電商快遞業發展現狀與趨勢分析[J].商業經濟研究,2020(16).
[3]周二鵬,魏進,滕寶芝.淺析快遞業面臨的問題及應對策略[J].長春師范大學學報,2020(12).
[4]劉桓,祁薇.電子商務與快遞業協同發展綜合評價及實證研究[J].商業經濟研究,2019(20).
[5]劉志勇,齊立云,原景成.大數據時代快遞業的發展現狀與趨勢[J].交通運輸研究,2019(5).
[6]趙翹楚.大數據背景下快遞業運作模式探討[J].中國物流與采購,2019(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