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殷龍
從現實角度出發,通過對銷售物流理論的基礎研究和對業內領先企業的對標學習,并對電鍍錫產成品銷售物流業務的現狀和優化方向進行了分析和探討。通過搭建銷售物流管理服務平臺,為企業倉儲物流提供信息化、智能化、自動化平臺支撐,為物流產業鏈上的物流服務商、車輛司機、托盤商、最終用戶等各方提供業務協同、信息共享、資源整合等服務,是當前發展階段很多鋼鐵企業還未充分優化和完善的環節,值得進一步研究。
1.1 首鋼京唐鍍錫戰略產品建設。首鋼京唐鋼鐵聯合有限責任公司(簡稱“首鋼京唐公司”)是納入國家“十一五”規劃綱要的重點工程。于2005年2月經國家發改委批復建設,2005年10月9日正式在河北省唐山市注冊成立,2009年一期工程全面建成投產,二期一步工程2020年建成投產。經過十多年的發展,產品質量和品牌影響力有了巨大提升,逐步樹立起高端品牌形象。首鋼京唐公司冷軋作業部第三冷軋廠(鍍錫板事業部前身)于2013年10月31日召開投產儀式暨新產品推介會,揭開了首鋼鍍錫板正式征戰市場的序幕。2015年鍍錫板事業部正式成立,以高端鍍錫板的開發與生產作為主要工作方向,實現鍍錫產品從接單到生產再到用戶的全流程扁平化管理。區別于首鋼京唐公司其他產品由營銷中心銷售的特點,鍍錫板事業部生產經營管理自主,產成品倉儲物流全部基于公司現有信息化平臺,無法滿足事業部直接面對客戶進行倉儲物流管理的個性化要求,從而未能有效實施資源的有效配置,充分發揮事業部協同效應。
1.2 首鋼京唐鍍錫倉儲物流管理存在的問題。隨著首鋼京唐公司鍍錫客戶群體和業務服務的不斷拓展,現有的業務流程無法有效為客戶開展高效和精準的服務。針對新的業務,要么采用系統外線下人工管理,要么就是單獨開發一套信息化系統,但新系統的開發需投入大量的人力、財力,且對現有系統的兼容性有較高的要求,會因電文傳遞卡頓、系統接口不足等原因造成信息無法準確高效的傳遞等情況。首鋼京唐公司屬首鋼集團大型生產基地,信息化系統主要以生產控制、廠內物流為主,銷售物流業務流程和具體操作規程較為匱乏,普遍存在系統外操作和需要人工進行線下核對和盯控的情況,不利于業務高效、準確開展。銷售物流專業管理人員業務非常繁重,且極容易發生業務錯誤,造成公司經濟損失并引發客戶不滿。現有系統方面,基于現有系統的客戶資金管理模式有較大的局限性,在客戶提出產成品發運時,系統只會查詢客戶預付款項是否充足,并不會將預付款與訂單一對一鎖定,存在較大的資金管控風險。產成品承運方面,首鋼京唐公司產成品運輸交由第三方物流公司承運,銷售訂單的物流跟蹤業務受限于物流承運商線下信息傳遞途徑,對承運商缺乏統一管理,信息化平臺中物流跟蹤過于簡單,跟蹤不夠精確,信息反饋不及時,精準性差,客戶體驗不佳,影響客戶渠道穩定性。
2.1 對標國內領先企業實施系統優化升級。1)物流方案管理。首鋼鍍錫產品在訂貨時,沒有提供可供客戶選擇的物流方案,具體產成品運輸方式均由客戶自己確定,并線下錄入系統。對照領先企業提前建立物流方案作為訂貨支撐,銷售業務簽訂訂貨合同時,必須選用物流方案的管理辦法,結合首鋼的二段式運輸模式,在銷售物流系統中確定了物流方案的總運輸方式及兩段運輸節點的定義,與之配套的運費預定價費率表及取值邏輯,支撐了客戶訂貨時運輸方式及運費預訂價的確定。2)物流流向變更管理。首鋼鍍錫產品物流流向變更全部系統外進行,沒有封鎖操作,僅對變更結果進行維護,且系統運費不能隨變更而調整,需要手工后續處理,變更中存在前后信息不一致的風險。對照領先企業,在首鋼銷售物流系統中提供兩段式的流向變更,可以按用戶需求改變任何一段或者兩段的運輸方式及交貨地點,對物流變更全部通過系統進行操作和管理。3)集批計劃管理。首鋼鍍錫產品在運輸過程中各段職能較分散,在二段港口過駁中,集批計劃基本由船代負責管理編制,對長周期運輸資源把控較弱,過駁信息全部線下傳遞,消息滯后。對此將增加第三方物流協同平臺(3PL),銷售物流系統與3PL系統集成,全程收集物流節點信息,實現物流全過程跟蹤,同時實現由廠區末端庫及時轉庫到成品庫、碼頭庫,解決廠內末端庫庫存不足問題。4)發貨流程。為滿足首鋼京唐鍍錫產品直接與客戶對接,實現客戶提出的按卷號、規格、牌號等詳細信息提貨的訴求,需進一步細化管控顆粒度,在發貨委托管理方面,按照客戶訴求下達發貨委托信息,編制發貨計劃,實施系統控貨。并按照接收到的發貨委托單進行資金匹配鎖定,編制出廠發貨計劃、下發釋放和執行流程,從根本上杜絕了資金應收、產成品錯發的現象。5)物流跟蹤。因現有銷售物流系統覆蓋不全面,無法滿足客戶提出的精準到貨時間的要求,在銷售物流系統上建立與船訊網、汽運GPS等對接,實現運輸過程跟蹤可視化。通過提高信息化系統的覆蓋面,終結了過去大量線下操作的業務模式,物流管理全面實現信息化管理,業務操作效率顯著提高,數據的及時性、準確性得到有效保障。
2.2 系統優化提升效果顯著。1)完善及提升一:工作效率明顯提升。經過系統優化,充分實現了對整個產成品物流的控制,支持合同訂貨時同步確定物流方案,確定運輸方式及路線,確定預計運輸成本,確定預計運輸周期的功能。合同物流執行過程中,實現事中指導及跟蹤,可根據物流方案節點編制運輸計劃、出入庫計等,產成品出庫后,銷售物流系統接收第三方物流協同平臺節點跟蹤信息,可實現各個環節的一頁通覽,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2)完善及提升二:實現物流可視化的跟蹤。將銷售物流系統與第三方物流協同平臺集成,通過第三方物流協同平臺生成周期和跟蹤節點信息,通過貫穿物流全程的事件鏈集成跟蹤,實現了從制造單元準發到交付到最終客戶的物流全程可視化跟蹤及相關的物流周期分析、庫存分析、異常合同跟蹤等功能,同時集成了GPS/GIS的全程跟蹤圖形化展示。在銷售物流系統中提供船舶和車輛在途軌跡在電子地圖上實時展示,以便用戶和物流管理專業實時了解物流運輸進程。

武漢宇豐碼頭的物流軌跡

汽運新疆庫車的物流軌跡
3)完善及提升三:服務能力和服務質量明顯提升。對每段運輸方式的標準運輸周期和運輸費用,植入到物流方案中,選擇物流方案時對應物流費用,物流路徑等信息。物流方案中物流費用與結算價格、預訂價格同步,支持選擇不同價格賬套。在物流方案中關聯標準運輸周期和汽、鐵、水運的物流價格,客戶根據自己到貨需求,按照是周期優先還是費用優先來確定具體運輸方式。物流方案的設計比對標企業無論在周期方面還是價格聯動方面均有大幅提升。4)完善及提升四:中轉過駁管理明顯改善。加強對中轉過駁的統一管理,實現中轉過駁的在線管控,補齊短板,建立過駁倉庫管理模式,實現實時倉庫動態監控。同時優化過駁計劃管理,實現過駁計劃的編制和過駁材料的管控。解決汽鐵聯運、汽水聯運裝船、受載中的材料需求,縮短集批時間,提高效率。
借鑒領先企業成功的信息化建設實踐經驗,結合首鋼京唐鍍錫產品實際業務特點和發展需求,為了確保改進項目的實施落地,快速取得優化改善的成效,首鋼京唐通過導入學習、系統建設、管理咨詢和運維保障多管齊下,利用領先企業中現代鋼鐵企業先進的管理理念、規范的業務流程,通過功能性配置和合理架構,適配首鋼銷售物流業務運作;定制化的開發可以兼顧首鋼的個性化需求,并為滿足首鋼未來的發展留有優化擴充的空間。
3.1 倉儲物流管理,實現了數據不落地和資源信息共享。銷售物流系統將首鋼京唐鍍錫生產庫、銷售庫、物流庫、廠外庫以及碼頭庫的資源進行分類和整合,實現鍍錫產成品的集中管控、統一調配,在庫狀態與位置信息的實時查詢。

物流節點跟蹤
3.2 儲運計劃管理,實現物流過程計劃全覆蓋。銷售物流系統實現多種運輸模式井然有序,簡潔明了,實現直發、聯運、直取等多種運輸模式的計劃編制。整個流程物流信息透明化,有計劃性,隨時查找計劃履歷,可操作性強,簡單易懂,效率高。
3.3 物流跟蹤管理,實現可視化全流程實時跟蹤和材料全生命周期管理。利用銷售物流平臺及第三方物流協同平臺強化物流跟蹤系統,以運輸工具為單位進行物流軌跡跟蹤,并細分到具體的材料軌跡上,實現按車(船)或材料的軌跡跟蹤。物流跟蹤管理可隨時向客戶提供物流信息,便于客戶了解掌握物流動態情況,有助于客戶管理智能化,信息化。

可視化在途跟蹤
3.4 實現承運單位系統管理,提高運輸服務質量。銷售物流系統實現對運輸承運商的統一管理,涵蓋承運商的注冊信息、財務信息以及服務工具信息等,并實現承運商的在線考核評價,實現與集團主數據的同步,保障承運商代碼唯一。
3.5 規范銷售物流各流程代碼化管理。銷售物流系統建立了一套完整的代碼管理體系,更加規范的站點代碼、物流方案代碼、倉庫代碼、運輸方式代碼、結算區域代碼、流向區域代碼等等。建立代碼手冊,保障系統間代碼的同步和唯一性。將所有的代碼寫入代碼管理模塊,便于各系統調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