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鄒菁嵐 朱文莉
《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司法》規定:“在公司中,根據中國共產黨章程的規定,設立中國共產黨的組織,開展黨的活動。公司應當為黨組織的活動提供必要條件”。黨組織參與公司治理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下現代企業制度的重要組成部分,由黨和國家開展頂層設計與實施高位推動,并由此形成了具有鮮明中國特色的公司治理研究領域。2012年5月,中央辦公廳印發《關于加強和改進非公有制企業黨的建設工作的意見(試行)》,指明了非公有制企業黨組織的功能定位、領導體制、工作機制和作用途徑等。2016年10月,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國有企業黨的建設工作會議上發表重要講話,指出“堅持黨對國有企業的領導是重大政治原則,必須一以貫之;建立現代企業制度是國有企業改革的方向,也必須一以貫之。中國特色現代國有企業制度,特就特在把黨的領導融入公司治理各環節,把企業黨組織內嵌到公司治理結構之中,明確和落實黨組織在公司法人治理結構中的法定地位,做到組織落實、干部到位、職責明確、監督嚴格”。2017年9月,中共中央、國務院發布《關于營造企業家健康成長環境 弘揚優秀企業家精神 更好發揮企業家作用的意見》,要求“堅持黨對國有企業的領導,全面加強國有企業黨的建設,發揮國有企業黨組織領導作用。增強國有企業家堅持黨的領導、主動抓企業黨建的意識,建好、用好、管好一支對黨忠誠、勇于創新、治企有方、興企有為、清正廉潔的國有企業家隊伍。教育引導民營企業家擁護黨的領導,支持企業黨建工作。建立健全非公有制企業黨建工作機制,積極探索黨建工作多種方式,努力擴大非公有制企業黨的組織和工作覆蓋”。2018年9月,證監會正式發布修訂后的《上市公司治理準則》,新增上市公司黨建要求。隨著黨組織參與公司治理在制度建設和實踐運行兩個層面的不斷推進,理論研究也在逐步加強,研究成果日益豐富。但是當前黨組織參與公司治理的理論研究進展到什么程度?研究的熱點趨勢是什么?研究中尚存哪些問題和短板?下一步的研究方向又在何處?對于上述問題迫切需要進行系統性梳理,以推動理論研究更好地詮釋與指導實踐。本文基于中國知網(CNKI)數據庫,以1994-2021年收錄的有關黨組織參與公司治理的文獻為研究樣本,首次基于CiteSpace可視化工具對我國黨組織參與公司治理的相關文獻進行可視化分析,以期為黨組織參與公司治理研究的進一步拓展與深化提供思路。
本文文獻數據來源于中國知網(CNKI)數據庫的中國學術期刊(網絡版),在“高級檢索”中設置檢索條件為:主題=“黨組織”和“公司治理”,時間跨度=1994-2021(檢索到首篇文獻為1994 年韓旭發表的《在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進程中全面加強企業黨的建設》,故選取時間跨度從1994年開始),共得到中文文獻759篇(檢索截至日期為2021年6月30日)。為了保證研究質量,人工閱讀剔除新聞、訪談、書評等非學術類文章或與研究主題不符的文獻111 篇,最后得到648 篇有效文獻作為本文研究樣本。將剔除后的文獻數據以Refworks的格式導出,并導入CiteSpace 分析軟件,并在分析之前,對數據進行了轉換處理。
采用CiteSpace(CiteSpace5.7.R5 版本)文獻計量工具對黨組織參與公司治理研究領域進行可視化分析。CiteSpace 是研究科學知識圖譜可視化分析的文獻計量軟件,其主要功能是對輸入的文獻數據生成可視化分析矩陣,進一步得到關于作者、機構、關鍵詞等的共現矩陣,將科學知識的發展規律、結構及分布情況用可視化的手段呈現出來(陳悅等,2015),對研究領域的研究熱點、前沿趨勢等進行系統性的分析。
圖1 為1994-2021 年CNKI 收錄的黨組織參與公司治理領域期刊發文數量情況(2021年截止到6月30日)。根據發文數量,可將黨組織參與公司治理研究分為兩個階段:第一階段為緩慢發展階段(1994-2015 年),該階段研究關注度較低,發文量在曲折波動中緩慢增長,有4個年份CSSCI(含擴展版)或北大核心期刊發文量為零,說明研究質量不高。第二階段為加速發展階段(2016 年至今),研究熱度逐年增加,年發文量快速上升,2020年達到107 篇,同時CSSCI(含擴展版)或北大核心期刊的發文量明顯提升,顯示研究質量不斷改善。這種變化趨勢與2016年之后黨和國家對企業黨建工作的強力推進密切相關,顯示出理論研究對政策導向和實踐熱點的靈敏捕捉和密切跟進。

圖1 1994-2021年黨組織參與公司治理研究發文數量
通過對發文作者合作網絡圖譜的分析,可以反映出該領域的主要作者分布情況。采用CiteSpace進行黨組織參與公司治理研究作者的合作網絡分析,依次選擇節點類型(NodeTypes)=“Author”,時間切片(TimeSlicing)=“1994-2021”(每個時間切片為1年),并將提取標準(Selection Criteria)的g-in?dex設置為“k=25”,得到444個節點,237條連線,網絡密度為0.0024 的作者合作網絡圖,如圖2 所示。可以發現,研究作者比較分散,合作關系較弱,合作群體較少,導致作者間難以形成高質量研究群體,從而不利于激發創新性。
圖2 所示的研究者在黨組織參與公司治理研究領域均有一定影響力,已形成3個具有較高研究質量的合作研究群體。群體1:以馬連福、王元芳等為主,該群體合作時間早、質量高,在2012-2014年間每年發表1 篇文獻(馬連福等,2012;馬連福等,2013;王元芳和馬連福,2014),均發表于CSSCI來源期刊;群體2:以李明輝、程海艷等為主,該合作群體是最新形成的合作群體,在2020-2021年發表了5 篇相關文獻(李明輝等,2020;程海艷等,2020;程海艷和李明輝,2020;李明輝和程海艷,2020;李明輝和程海艷,2021),均發表于CSSCI 來源期刊;群體3:以于連超、張衛國、畢茜等為主,該合作群體是近年來出現的合作群體,在2019 年發表了4篇相關文獻(于連超等,2019),其中3篇發表于CSSCI來源期刊,1篇發表于北大核心期刊。

圖2 1994-2021年黨組織參與公司治理研究的作者合作網絡
根據普萊斯定律計算黨組織參與公司治理研究領域核心作者的數量,計算方法為:n=0.749?,其中最大發文量Nmax=5,計算得n≈2,即發文量2篇以上的作者可被視為該領域的核心作者。如表1所示,核心作者的數量為18人,共計發文量為67篇,占總發文量的10.34%,遠低于普萊斯定律所提的核心作者群體發文量應占總發文量一半的標準。

表1 1994-2021年黨組織參與公司治理研究的核心作者及其所在機構
統計1994-2021 年黨組織參與公司治理研究發文量前10的機構,如表2所示。機構發文數量普遍不多,尚未形成規模化的研究高地。從機構性質來看,以高校為主體,其次是大型國有企業。大型國有企業中,中國石油有3篇關于國企黨建的文獻發表于北大核心期刊,發文質量較高,由此可見,除了作為黨組織參與公司治理的實踐主體,大型國有企業作為其理論研究主體的地位也有所加強。

表2 1994-2021年黨組織參與公司治理研究發文量前10的機構
表3統計了黨組織參與公司治理研究中前5篇高被引文獻,這些文獻以國有企業為主體,運用實證研究方法,以多樣化研究視角開展探索,為后續研究者提供了高水平參考。

表3 1994-2021年黨組織參與公司治理研究的前5篇高被引文獻
關鍵詞是文獻內容高度凝練的結果(羅萬云等,2019),揭示研究內容的主要方向和核心觀點。對黨組織參與公司治理研究領域的關鍵詞進行共性分析,可以清晰地提取該領域的研究熱點,并且關鍵詞出現的頻次和中心性是判斷該研究領域研究熱點的重要指標,也是判斷研究者關注焦點的重要依據。將648 篇有效文獻數據導入CiteSpace 軟件中,以1 年作為時間切片,為了使分析結果更準確,合并同類關鍵詞,例如,將“黨建工作”“黨建”“黨的建設”合并為“黨建工作”,將“國企黨建”“國有企業黨建”“國企黨建工作”合并為“國企黨建”,將“現代企業制度”“建立現代企業制度”合并為“現代企業制度”,將“法人治理結構”“公司法人治理結構”“法人治理”“企業法人治理結構”“公司法人治理”合并為“法人治理結構”等,然后利用軟件中關鍵詞路徑計算法,計算出關鍵詞的共現頻次和中心度。
按照關鍵詞頻次排序統計,提取前20 個高頻次關鍵詞,如表4所示。由表4可知,從關鍵詞出現的頻次來看,“黨組織”“法人治理結構”“國有企業”“黨建工作”等關鍵詞出現頻次較多,都在100 以上,是該領域的研究熱點;從關鍵詞中心性大小來看,主要研究節點有“黨組織”“法人治理結構”“國有企業”“黨建工作”“政治核心作用”“黨的領導”“公司治理”“現代企業制度”“企業黨建工作”“國企黨建”“交叉任職”“監事會”“公司治理結構”“國有企業改革”“黨委會”“全面從嚴治黨”等;從高頻關鍵詞出現的年份來看,“現代國有企業制度”“全面從嚴治黨”等關鍵詞首次出現的時間較晚,是近年來的熱點關鍵詞。

表4 1994-2021年黨組織參與公司治理研究的高頻熱點關鍵詞
關鍵詞聚類是將關系緊密的關鍵詞進行聚類,反映關鍵詞的集中程度,觀察該研究領域形成的研究類團,提取研究熱點主題。將有效文獻導入CiteSpace 中,運用軟件中的聚類算法,并按關鍵詞提取聚類標簽,對有效文獻的關鍵詞進行聚類分析,共形成18個類別。模塊值Modularity Q=0.7397>0.3,說明聚類結果可信,平均輪廓值Mean S=0.9257>0.7,說明聚類效果較好,聚類結果的具體情況見表5。
由表5 可知,從聚類規模看,國有企業黨組織的規模最大,說明國有企業黨組織研究領域廣泛,同很多關鍵詞有密切聯系;從平均輪廓值看,各個聚類的平均輪廓值都在0.85 以上;從年份分布看,聚類所屬文獻的平均年份分布在2002-2020年,企業黨組織、現代企業制度、加強黨的建設等是該領域中較早出現的熱點主題,而依法治企、高質量發展等是該領域中近幾年新出現的熱點主題;從研究內容看,當前黨組織參與公司治理的研究發展,在企業類型上更多聚焦于國有企業(如國有企業黨組織、國有企業),在黨建方面緊跟最新政策方針(如習近平總書記、黨風廉政建設),在公司治理方面更加具體(如涉及成本粘性、優勢轉化、改革創新精神、依法治企和高質量發展等相關內容)。結合現有文獻內容來看,該領域的研究熱點主要集中于國有企業黨組織、公司治理和成本粘性上。近年來,研究者緊跟時代熱點話題,對依法治企和高質量發展的研究開始增加。

表5 1994-2021年黨組織參與公司治理研究的聚類結果
突現詞是一定時期內出現頻次比較高的關鍵詞,其變化能反映出某個時期研究熱點的變化,持續至今的突現詞一定程度上代表了研究前沿。使用CiteSpace 軟件對有效文獻樣本進行處理,最終得到18個突現詞,如圖3所示。

圖3 1994-2021年黨組織參與公司治理研究的18個突現詞
從突現時間來看,“成本粘性”“股權結構”“代理問題”“企業黨組織”“黨管干部原則”等是較早出現的突現關鍵詞,并且突現持續時間較長;“國有企業黨組織”“現代國有企業制度”“全面從嚴治黨”“黨風廉政建設”“黨的領導”“國有企業”“前置程序”“深度融合”“高質量發展”是近幾年出現的突現關鍵詞,其中“黨的領導”“國有企業”“前置程序”“深度融合”“高質量發展”這幾個關鍵詞的熱度一直持續到現在,可見,這些關鍵詞處于黨組織參與公司治理研究領域的前沿。從突現強度來看,“國有企業”突現強度最高,為13.7,表明在2018-2021年更關注對該關鍵詞的研究,有更多的研究是針對國有企業展開。
本文運用CiteSpace可視化分析軟件,對1994-2021 年CNKI 數據庫的中國學術期刊(網絡版)中黨組織參與公司治理研究領域的相關文獻進行了分析,系統展示了這一中國特色的公司治理研究領域的發展情況。主要研究結論如下:
1.黨組織參與公司治理的頂層制度建設與實踐推進是理論研究的最大推動力,并由此形成了一個具有鮮明中國特色的研究領域。2016 年之后,該領域的研究進入一個新的階段,研究熱度日益增加,發文數量和質量不斷提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最本質的特征是中國共產黨領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最大優勢是中國共產黨領導,黨組織參與公司治理是中國現代企業制度的獨特優勢,進入新的歷史時期,如何進一步把這一中國特色現代企業制度優勢充分轉化為公司治理效能,破解黨組織參與公司治理中的種種弱化、虛化、淡化、邊緣化現象,以增強企業在復雜經濟環境中的競爭能力、創新能力和抗風險能力,極具研究的迫切性。黨組織參與公司治理這一研究領域必然、也必須要有更大的突破與拓展,這是新時代賦予研究者的機遇與挑戰。
2.在研究進程中,黨組織參與公司治理研究熱點和前沿呈現出多元多維、動態轉化的特征。從研究熱點來看,“黨組織”“黨建工作”“公司治理”“法人治理結構”“國有企業”等是長期性、基礎性的關鍵詞,該領域的相關研究主要圍繞這些方面展開;從研究前沿來看,目前“黨的領導”“國有企業”“前置程序”“深度融合”“高質量發展”依然是黨組織參與公司治理領域的前沿熱點,體現前沿趨勢,前沿熱點話題與國家戰略、政策等有著密切關聯,更符合時代氣息,進一步豐富了該領域的研究內容。
3.目前,黨組織參與公司治理研究領域的問題主要表現在:從研究作者上看,研究力量薄弱,遠未形成核心作者群體,尚未形成高水平研究平臺,特色研究方向凝練不足,尚未形成體系化的理論框架;研究者之間合作較少,尤其缺乏高校與企業之間的現實對接和跨界合作研究,導致研究成果應用價值有限;從研究對象上看,主要針對國有企業開展研究,而對經濟體系中占主體地位的民營企業關注程度則遠遠不夠;多采用理論研究、實證研究等方法,極少開展案例研究,缺乏鮮活的高水平案例研究成果,缺乏深入具體情境的實地研究支撐,實踐中的新探索、新成就尚未得到有效研究和提煉。
根據上述分析結果,在此提出推進黨組織參與公司治理領域持續性、創新性、突破性發展的進一步研究方向:
1.構建高質量研究主體團隊在進一步提升高校理論研究主陣地的基礎上,積極搭建高校與企業、協會、聯合會、商會之間的合作研究平臺,在合作研究中產出高水平成果,改善研究主體單一造成的研究成果應用性不足問題。
2.重視非公有制企業黨建工作情況的研究。習近平總書記指出:“非公有制企業的數量和作用決定了非公有制企業黨建工作在整個黨建工作中越來越重要,必須以更大的工作力度扎扎實實抓好”。在研究對象上,繼續深化對國有企業研究的同時,基于民營企業的特征和發展趨勢,加大對民營企業的研究力度,形成更多的以民營企業為研究對象的特色研究方向。
3.堅持問題導向,加強案例研究。堅持從實踐中來,到實踐中去,結合企業具體情境,就如何處理好黨組織和其他治理主體的關系,明確權責邊界,做到無縫銜接,形成各司其職、各負其責、協調運轉、有效制衡的公司治理機制開展案例研究,探索具有普適性的黨組織公司治理的方式和路徑。
4.結合企業行為和時代熱點話題,進一步豐富研究內容。該領域現有的實證研究中,主要針對黨組織參與公司治理產生的效應開展研究,包括對企業避稅、過度投資、風險承擔、盈余管理、技術創新、慈善捐贈、社會責任、環境保護等方面。未來在該領域的實證研究中,一方面,進一步拓展效應維度,從經濟效應、社會效應、生態效應等方面深入挖掘;另一方面,加大對黨組織參與公司治理產生各種效應的傳導機制的研究,為進一步提升公司治理效應提供新的路徑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