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利強 毛 安 李元哲(河南:洛陽師范學院教育科學學院)
電子白板產生于20 紀末,由書寫白板演進為電子白板。最初的電子板僅僅是裝了電子設備的書寫白板,大小接近于普通的黑板,操作者可以使用鼠標筆或普通的筆,在上面自由地書寫內容。電子白板通過界面或界面附近的感應器,將書寫筆的運動軌跡傳輸給特定的處理器進行處理后,轉化為圖形數據,將書寫內容存儲或打印出來。之后,隨著技術的改進,電子白板與計算機有了一定的聯動,可以將書寫的內容存儲到計算機內進行下一步的編輯和操作處理,也可以作為計算機的投影板來使用。
相對于只局限于課本知識的講授,電子白板更能有效提高教學質量。教師可以運用電子白板內置的學科資源、導入其他媒體資源、自制白板資源、保存課上生成的資源,甚至可以調用教育資源網上名師教學資源等多種教學資源,來優化課堂教學內容,也可以根據自身的需要,將資源添加到不同收藏夾或自建的文件夾中。
電子白板強大的資源庫功能和媒體兼容模式,不僅有助于教師充分備課,提高備課的效率和質量,而且可以在課堂講授過程中豐富教學內容、開闊學生視野、激發學生的創造力和想象力,有效地提高教學質量。
電子白板擁有插入多媒體、對象編輯處理、學科工具、互動系統、記錄與回放等多種功能,為靈活、高效的課堂教學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不論是課程引入還是內容講解、內容鞏固、課后總結等各個教學環節,電子白板都能給予貼心的功能支持。以多彩、生動形象、互動性深深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讓學生全身心投入課堂學習,主動參與到知識的獲取過程中去,營造濃厚的學習氛圍。
關于“圖形認識”的教學內容具有較強的抽象性、邏輯性和應用性,對于小學生來說,僅憑教師的述說和學生的想象,是很難掌握這些知識、解決這些復雜問題的。教師可以通過電子白板提供精細的演示境景,將抽象問題具體化、邏輯問題形象化,讓學生清晰地看到知識產生的過程,循序漸進地掌握知識,逐漸深入地解決難題,最終取得不斷進步。
在小學教育階段,“圖形的認識”這一教學內容主要是讓學生認識簡單的二維圖形和三維圖形,能夠在眾多形狀中準確地辨認出每個圖形,并且正確地說出圖形的特點和各部分名稱,逐步培養學生根據具體的實物特征抽象出幾何圖形的能力。筆者以人教版一年級上冊第四單元“認識圖形(一)”為例,進行教學設計和分析。
“認識圖形(一)”是人教版小學數學一年級上冊的教學內容,這部分內容是學生學習“圖形與幾何”知識的開始,為了降低難度、增加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這一單元只安排了認識立體圖形。內容貼合學生的生活實際,通過分一分、涂一涂、找一找、說一說、搭一搭等活動,讓學生在觀察、操作、討論、應用的過程中,認識長方體、正方體、圓柱體和球,并了解它們的特點。選材意在培養學生在頭腦中形成立體幾何的空間表象,內容符合學生年齡特點,生動有趣,有利于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活動設計具有開放性,既可以滿足不同能力學生的需要,又能促進學生體會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
此階段的學生年齡較小,自我控制力較弱,注意力易分散,上課時活潑好動,且感性思維優于理性思維,空間觀念不強,沒有在頭腦中形成立體幾何的表象。但心理學研究表明,兒童在出生不久就出現了形狀知覺,而且在認知物體時首先注意到的就是物體的形狀。在小學之前,兒童就開始接觸各種形狀的物體,已經積累了較多關于形狀的感覺方面的經驗。雖然“認識圖形(一)”是學生首次學習“圖形與幾何”的知識,但可以在學生已有經驗基礎上,發揮學生愛動、愛說等特點,通過視覺、觸覺和運動協同活動,來完成本節課的知識目標。
在分類、觀察、動手操作等活動中,直觀認識長方體、正方體、圓柱體和球等立體圖形,并能辨認和區別這些圖形;
在看一看、摸一摸等活動中認識立體圖形的顯著特征;
能從實物中抽象出物體的形狀,初步在腦海中建立立體幾何的空間表象,感受數學與生活的聯系。
教學重點:在分類、觀察、動手操作等活動中,直觀認識長方體、正方體、圓柱體和球等立體圖形;培養學生初步的觀察、想象、表象思維和語言表達能力,初步建立空間觀念,初步感受數學與實際生活的聯系。
教學難點:能從實物中抽象出幾何圖形并能用語言正確表述立體幾何圖形的特點。
若干長方體、正方體、圓柱體和球
本節課是學生首次接觸“圖形與幾何”的教學知識,教學過程中利用白板的視頻播放功能,播放與生活相貼近的動畫,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調動學生的好奇心。通過白板拖動、筆、幾何圖形、繪畫、表格等功能并配合立體幾何實物,讓學生動手操作,充分調動學生參與課堂的積極性。白板隨堂記錄功能,便于學生回顧本節課的知識,也便于教師課后反思本節課有待改善的地方。電子白板的家校互聯功能也讓家長參與到學生的培養過程中來。
信息技術應用于課程教學,是指在先進的教育教學思想和理論的指引下,把以計算機及網絡為核心的現代信息技術,作為促進學生學習的認知工具、情感交流的輔助工具和教學環境的創設工具,并應用到各學科教學中,使各種教學資源、教學要素和教學環節相互融合,從而促進教師教學方式和學生學習方式的變革。

附表《認識圖形(一)》

3.插入圖片、表格功能4.拖拽和書寫功能內容講解教師:這位同學用了另一種方法,正是我們今天要學的內容,請大家齊讀我們的課題。學生:認識物體(一)。教師:我們一起來看一看鞋盒、抽紙盒,它們的形狀是什么樣子的呢?學生:長長的,有平平的面。教師:我們把這類物體的形狀稱為長方體。教師:魔方、骰子,它們的形狀是什么樣的呢?學生:……(教師在互動中,邊說邊操控白板進行總結。)images/BZ_79_1475_1022_2023_1251.png1.書寫和畫筆功能2.插入表格3.幾何工具內容鞏固教師:今天我也帶來了一些長方體、正方體、圓柱體和球,分給大家,請小組成員之間,看一看、摸一摸、說一說,能不能發現它們還有什么其他特點?(分發教具)小組1:我們發現只有球摸起來是光滑的。教師:不錯。這個小組摸出了球和其他形狀的不同。小組2:長方體和正方體都有6個面。小組3:我們發現圓柱體兩頭都是圓圓的,有的地方摸起來也是光滑的。小組4:我們發現長方體有的面大,有的面小。小組4:……教師:嗯,不錯!看來大家都有自己的發現,都特別善于動手動腦筋,而且特別敢于發言。很棒。我們一起來總結一下這些形狀的其他特點。images/BZ_79_1473_2388_2024_2668.png(在教師的引導下邊說邊總結。)

教師:我們剛才認識了這些幾何圖形,也通過活動發現了它們的特點。現在你能說說你身邊還有哪些物體與上面這些形狀相同嗎?(學生邊說教師邊通過白板的資源功能查找相應的實物。)學生1:我發現我們用的黑板擦和長方體的形狀相同。學生2:我發現我的橡皮和長方體相同。教師:嗯,很棒!真是善于觀察的學生。我們發現不論黑板擦還是橡皮,雖然材料、大小、用途各不相同,但它們的形狀卻相同。你們還有其他的發現嗎?學生3:我發現粉筆盒的形狀和正方體相同。學生4:……教師:看來大家已經認識了這些形狀。那接下來我們來些練習題挑戰一下,看誰回答得又快又正確。練習題1:連一連。1.資源庫功能2.隨機點名功能3.幾何圖形4.油漆桶填充顏色功能習題練習images/BZ_80_400_1272_954_1724.pngimages/BZ_80_400_1739_954_1939.png(利用白板隨機點名功能)練習題2:涂一涂,哪個物體可以畫出左邊的圖形,并把它涂上相同的顏色。images/BZ_80_402_2171_951_2321.png課后作業課程總結教師:這節課我們都學了哪些知識呢?你能回憶一下并說說嗎?教師:請大家回家后嘗試制作自己喜歡的圖形并給它們涂上自己喜歡的顏色。白板回放功能家校聯通功能images/BZ_80_402_2379_951_2663.png練習題3:數一數、擺一擺。images/BZ_80_403_2677_950_2803.png
交互式電子白板是現代信息技術的教學設備,應用電子白板進行“圖形認識”知識教學時,應遵循教學目的的科學性、教學過程的協調性、教學效果的發展性、學科內容的價值性。讓學生經歷知識產生的過程,“圖形認識”知識的探索、思考、抽象、預測、推理、反思等過程,真正發揮學生的主體性和主觀性,讓學生在“玩”數學中體會數學的樂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