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亞茹(甘肅:平涼市崆峒區寨河回族鄉中心小學)
新時代的教育飛速發展,新的教育理念、教學方式方法和教學手段層出不窮,這就對教育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教育者能緊跟時代腳步,在新課標的指導下,積極更新教學理念,不斷學習和掌握現代教育技術和教學方法,積極踐行新課標所倡導的以教師為主導、以學生為主體,以教材為主線,以課堂為主陣地的合作學習方式,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激發學生的興趣,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
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很多教師經常運用合作學習方式,但取得的教學效果卻不盡如人意,問題在三個方面。
很多教師對于合作學習方式一知半解,只學到了表象,卻沒有掌握其內涵和精華。他們認為小組合作就是把桌子擺成幾個組,學生就近圍坐成一圈,進行交流討論,得出問題答案。這種“合作學習”方式浮于表面,流于形式,分工不明確,組織、管控、監督不到位,教師的主導作用不突出,費時費力且課堂效果不佳。
開展合作學習最重要的一點,就是對課堂駕馭和管控。實際教學中,開展合作學習時,課堂之所以亂,是因為教師對課堂的駕馭和管控不到位,沒有提前提出清晰而明確的課堂目標任務和紀律要求,部分教師駕馭課堂的能力不足,致使課堂秩序混亂,教學效果不理想。
由于教師沒有做足做好課前準備,沒有明確本節課要達到的目標要求,沒有提前做好課堂預設與生成,致使課堂目標任務不清,隨意性大,內容浮淺,沒有梯度,這是課堂不能取得實效的關鍵問題。對于簡單的知識,學生通過自主學習就能解決,卻還要在課堂交流討論,浪費時間。另外,教師對教學內容重難點把握不清,對課堂容量估計不準,合作學習的時間安排不當,擠占了練習鞏固和作業時間。
在實際教學中,如果能恰當運用合作學習方式,可以取得意想不到的教學效果。在有序組織和管控下的合作學習有助于激發學生求知欲和學習興趣,有助于互動合作、培優補差,有助于組織引導、監督檢查,有助于幫扶輔導、共同進步。
新版小學數學教材的編排,越來越注重設計一些通過學生自主學習、合作探究、交流討論等方式獲取知識的內容。教材已變,教師的教學方式和方法也要隨之改變,不能再“穿新鞋走老路”,而要合理運用恰當的教學方式,充分調動和發揮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引導和組織學生通過自主學習、合作探究等方式獲取數學知識,培養數學能力,開發和培養數學思維,提高學生數學綜合素養。
那么,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如何恰當運用合作學習方式呢?
合作學習中,學生是學習的主人。因此,師生角色要重新定位,使學生成為學習的主體和知識的獲取者,教師成為學生學習的主導者、組織者、引領者、合作者和釋疑者。
在合作學習中,分組不是隨意的,而要根據班級學生人數,綜合學生個性特長、人際關系、能力大小、成績優劣等因素,并將學生按學優、中等、學困三個層次分配到各組并推選出組長,教師再根據各組實力和學情做適當調整,整體上做到人員合理、關系融洽、實力相近,服從管理。
在合作學習中,教師作為課堂的主導者、組織者和引領者,必須具有較強的課堂駕馭能力、組織教學能力和課堂管控能力,同時要有過硬的教學技能,這是合作學習得以開展的前提和保證。在合作學習中,不論是全班學生,還是各個學習小組,不論是各組自主學習還是交流討論,都必須在教師的全面掌控、組織和引導下有序進行。這樣,不論是交流討論、合作探究或比賽展示等,課堂都不會出現無序和混亂。
合作學習中,本節課要解決什么問題,完成哪些教學任務,教師一定要清楚。同時,本節課要達到什么目標,突出哪些重點,突破什么難點,都要出示,讓學生心中有數。這樣,課堂才能做到有的放矢,不偏離目標任務和重難點。
例如,新課標人教版三年級數學上冊第一單元“時、分、秒”和下冊第六單元“年、月、日”中,都有關于時差計算的問題。讓學生掌握時差計算是這兩章教學的重點,而計算“錯位時差”“隔日時差”則是學生不容易掌握的難點,是課堂重點要采用合作學習方式解決的問題。
在合作交流過程中,教師巡視各組,查看部分組的個別學困生完成情況,適時予以點撥。
掌握了“錯位時差”的解法后,“隔日時差”的計算便可“依葫蘆畫瓢”總結出“分天巧算隔日時差”的方法來解決。這時,可以采取小組比賽的形式進行,比哪一組算得又對又快,并讓最快的組板演展示解題過程和結果。
首先,合作學習方式不一定適合所有的數學教學內容。因此,在開展合作學習之前,教師一定要扎實備課,精選教學內容,要選擇有合作、交流和討論價值的知識點,要注意選取重難點和共性問題作為合作學習的內容。對于一些簡單的知識,學生通過自主探究、組員互助、教師點撥就能輕松解決,則沒有必要用合作學習方式。其次,合作學習中,一定要把握好知識的容量和學習交流的時間,交流討論的問題偏多,時間過長,則會擠占課堂鞏固練習和作業時間,出現“說得多,練得少”“紙上談兵”的情況。數學課堂合作學習時間安排一般在20~25分鐘為宜,留出的時間可供教師精講重難點,組織課堂鞏固、拓展等。
首先,在合作學習中,教師要善于提高學生比賽競爭的意識及積極性,激發學生主動探究的興趣。例如在做“簡便運算”時,教師可以規定時間和題量,然后組織開展小組間比賽,比哪一組算得又對又快。此外,還可以鼓勵組與組之間開展挑戰賽、各組選手之間進行個人挑戰賽等,以激發學生學習挑戰的勇氣和斗志,促使課堂形成競爭和團結的氛圍,營造良好的數學課堂氣氛。
其次,教師要學會“讓位”,讓出講臺,讓其變為學生的“舞臺”,讓學生積極主動地展示、板演、講解,讓學生當一回小老師,滿足一下他們的表現欲和自豪感。
第三,教師不要吝惜自己的大拇指,不要吝惜自己贊美性的語言,要多鼓勵、表揚、肯定和贊美學生。對表現優秀的組、表現出彩的學生,一定要及時肯定、表揚和鼓勵,還可以獎勵和發放小獎品。這樣,合作學習氛圍就會變得更濃厚,學生就會變得更積極主動,課堂也會變得越來越活。
新時代的教育飛速發展,作為教育工作者,一定要終身學習,才能跟上時代的步伐。教師要善于將先進的教學理念、教學方法和現代教育技術靈活運用于課堂,培養學生從小就具有良好的數學能力,開發數學思維,提高數學素養,促進學生全面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