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巖,徐曄
鶴壁市中醫院,河南 鶴壁 458030
偏頭痛是臨床較為常見的腦血管疾病,多發于中老年人群,主要因神經-血管功能障礙而引發,患者由于頭痛周期性反復發作而影響正常工作,睡眠和生活質量顯著下降[1]。西醫治療偏頭痛的療效有限,且需要患者有嚴格的生活自律性,治療周期也較長,患者的依從性不斷下降[2]。近幾年,中醫藥在偏頭痛治療中逐漸顯示出良好的標本兼治之優勢,大量文獻報道也對中藥在緩解偏頭痛患者頭痛癥狀和改善睡眠質量方面的作用進行了肯定[3]。頭痛寧膠囊是臨床常用的治療偏頭痛的中成藥,能夠有效緩解患者的頭痛癥狀,并提高睡眠質量,但停藥后易復發,效果并不理想[4]。筆者嘗試在此基礎上加用麻黃附子細辛湯治療偏頭痛,取得滿意療效,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選擇2021年1—10月鶴壁市中醫院收治的80例偏頭痛患者為研究對象,按照隨機數字表法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每組各40例。觀察組男25例,女15例;年齡32~68(45.44±5.13)歲;病程1~10(6.05±1.14)個月。對照組男24例,女16例;年齡33~67(45.85±5.26)歲;病程1~10(6.11±1.20)個月。兩組患者上述基線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病例納入標準符合《國際頭痛疾患分類第3版(試用版)——原發性頭痛部分解讀》[5]中偏頭痛的西醫診斷標準:頭痛程度>Ⅱ級;臨床辨證為偏頭風寒凝血瘀證,主癥為頭痛如刺、經久不愈、固定不移,次癥為畏寒肢冷、惡心嘔吐、清水痰涎,舌脈癥為舌質紫黯或有瘀斑、苔薄白、脈沉細或細澀;入選前4周內無其他方案治療史;符合本研究藥物治療指征;簽署知情同意書。
1.3 病例排除標準偏癱型偏頭痛、眼肌麻痹型偏頭痛等特殊類型偏頭痛者;心、腦血管疾病等其他原因引起的偏頭痛;合并惡性腫瘤或其他重要臟器功能障礙者;酒精或其他濫用藥物者;有精神疾病或交流障礙者;妊娠期或哺乳期女性。
1.4 治療方法對照組給予頭痛寧膠囊(楊凌步長制藥有限公司,批號:國藥準字Z20026851)治療,每次1粒,每天3次,口服,連續治療6周。
觀察組在對照組治療的基礎上加用麻黃附子細辛湯,具體藥物組成:灸麻黃10 g,炮附子(先煎) 15 g,細辛10 g。頭痛劇烈者加川芎20 g,蔓荊子 10 g;頭痛持久者加地龍10 g,土鱉蟲6 g;煩躁易怒者加石決明20 g,夏枯草10 g;惡心嘔吐者加旋覆花 10 g,半夏6 g;疲乏甚者加黃芪15 g,太子參 15 g。每日1劑,水煎200 mL,早晚分服,連續治療6周。
1.5 觀察指標比較兩組患者治療前后頭痛評分、頭痛發作頻率、每次發作持續時間、中醫證候積分、睡眠質量評分以及血清生化指標[5-羥色胺(5-hydroxy tryptamin,5-HT)、內皮素-1(endothelin-1,ET-1)]變化情況。
中醫證候積分標準參照《證候類中藥新藥臨床研究技術指導原則》[6]制定,對頭痛如刺、經久不愈、固定不移等主癥按照無(0分)、輕度(2分)、中度(4分)、重度(6分)計分,對畏寒肢冷、惡心嘔吐、清水痰涎等次癥按照無(0分)、輕度(1分)、中度(2分)、重度(3分)計分,最高分為27分,評分越高表示證候越嚴重。
頭痛評分采用視覺模擬疼痛評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7]:由患者根據主觀疼痛感受進行0~10分評分,0分表示無痛,1~3分表示輕度疼痛,4~6分表示中度疼痛,7~10分表示重度疼痛。
睡眠質量評分采用匹茲堡睡眠質量指數量表(pittsburgh sleep quality index,PSQI)[8],涉及19個自評項目和5個他評條目構成,取前18個自評條目組成7個成分,每個成分按0~3等級計分,總分范圍為0~21分,評分越高表示睡眠質量越差。
1.6 療效判定標準參照《中藥新藥臨床研究指導原則》[9]制定。臨床治愈:頭痛癥狀完全消失,停藥4周后未見復發;顯效:頭痛發作頻率下降≥2/3,每次發作持續時間較短不影響正常工作;有效:頭痛發作頻率下降≥1/3,每次發作輕微影響正常工作;無效:頭痛發作頻率下降<1/3,發作時需臥床休息。
有效率=(臨床治愈+顯效+有效)/n×100%

2.1 兩組偏頭痛患者臨床療效比較觀察組有效率為92.50%,對照組有效率為75.00%,兩組患者有效率比較,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偏頭痛患者臨床療效比較 例(%)
2.2 兩組偏頭痛患者治療前后頭痛評分、頭痛發作頻率以及每次發作持續時間的比較兩組患者治療后頭痛評分、頭痛發作頻率以及每次發作持續時間均低于本組治療前,且治療后觀察組低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偏頭痛患者治療前后頭痛評分、頭痛發作頻率以及每次發作持續時間的比較
2.3 兩組偏頭痛患者治療前后中醫證候積分及PSQI評分比較兩組治療后中醫證候積分及PSQI評分均低于本組治療前,且治療后觀察組低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兩組偏頭痛患者治療前后中醫證候積分及PSQI評分比較 分)
2.4 兩組偏頭痛患者治療前后血清5-HT、ET-1水平比較兩組患者治療后血清ET-1水平低于本組治療前,5-HT高于本組治療前,治療后觀察組血清ET-1水平低于對照組,5-HT高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4。

表4 兩組偏頭痛患者治療前后血清5-HT、ET-1水平比較
偏頭痛是一種慢性反復性發作的腦血管疾病,該病發病機制復雜,多與顱內血管運動或神經功能調節失常有關[10]。目前,臨床尚無治療偏頭痛的特效藥物,一般選擇麥角胺類藥、非甾體抗炎止痛藥等進行對癥治療,但治愈效果欠佳,長期用藥還容易引起不良反應,臨床效果難以令人滿意[11]。
近幾年,中醫藥在偏頭痛的治療中顯示出了獨特優勢[12]。偏頭痛屬中醫學“偏頭風”“腦風”等范疇,該病病位在腦絡[13],主要病機為腎陽衰微、機體失于溫煦,六淫之邪上犯清竅而致清陽阻滯或痰濁、瘀血阻遏經絡使氣血運行不暢,頭竅失養久致頭痛發作[14],故寒凝血瘀為其常見證型[15],臨床辨治應以溫陽、活血、通絡為主要原則[16]。頭痛寧膠囊為治療偏頭痛的常用中成藥,主要成分中的當歸活血補血,何首烏補益精血,土茯苓利水滲濕、健脾寧心,天麻平肝熄風、止痙,防風祛風解表、養血潤燥,全蝎滋腎補陰、解毒消痛。諸藥配伍,共奏熄風滌痰、逐瘀止痛之功效[17]?,F代藥理學研究也表明,頭痛寧膠囊有良好的鎮痛鎮靜、促進腦內神經功能正常運行等作用,對偏頭痛有很好的緩解作用[18]。但也有報道指出,單獨使用該藥容易復發[19]。
麻黃附子細辛湯為治療胸悶頭痛之經典方劑,方中麻黃為君藥,性溫味辛,有宣肺平喘、發汗解表之功效;附子為臣藥,性熱、味辛,具有補火助陽、散寒止痛之功效[20];細辛為佐使藥,可溫經散寒、緩急止痛,即可助麻黃解表,又能助附子溫經散寒。諸藥合用,共奏通絡止痛、溫陽通經、表里雙解之功效[21]。附子配伍麻黃可助陽解表,祛邪而不傷正;細辛配伍附子可散寒通脈、溫通經絡、活血行氣;麻黃配伍細辛則可溫太陽經腑,使經氣通利、邪自表解、寒濕自去[22]。本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有效率高于對照組,且治療后中醫證候積分、頭痛評分、頭痛發作頻率以及每次發作持續時間均低于對照組,也證實了麻黃附子細辛湯對偏頭痛有良好的標本兼治之優勢,與頭痛寧膠囊聯用能夠產生良好的協同效果,不僅能夠緩解頭痛癥狀、穩定患者的情緒狀態,還能夠調理經絡,能夠在短時間內緩解患者的頭痛癥狀,臨床療效顯著。梁麗麗等[23]研究報道中也指出,麻黃附子細辛湯聯合西藥治療偏頭痛有良好的臨床療效,能夠明顯減輕患者的頭痛程度,與本研究結果相符。
現代醫學研究表明,5-HT是調節人體大腦精神活動與血流的主要神經遞質之一,參與偏頭痛的發作過程;ET-1則為人體重要的內皮依賴性收縮因子。偏頭痛發作時,5-HT受體異常興奮表達導致血管過度收縮使大腦血流量下降,ET-1的異常升高也加劇了這一過程。本研究中觀察組治療后血清5-HT高于對照組,ET-1低于對照組,分析原因主要與麻黃中的苯丙胺類生物堿有交感神經興奮作用;附子中的甲基多巴胺鹽類、烏頭堿及細辛中的甲基丁香酚、黃樟醚、細辛醚等也有良好的鎮痛、抗感染作用,諸藥合用能夠明顯緩解頭痛癥狀[24]。另外,觀察組治療后PSQI評分低于對照組,則主要與患者的頭痛程度和發作頻率得到有效控制有關。也有研究報道指出,麻黃附子細辛湯中有一定調理臟腑功能的作用,有利于改善患者內分泌情況從而提高睡眠;另外細辛有一定的局部麻醉效果,加之服藥后對患者有一定的心理暗示影響,因此睡眠和生活質量也會有所提高[25]。
綜上所述,麻黃附子細辛湯治療偏頭痛療效顯著,能夠有效緩解頭痛癥狀,改善睡眠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