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6日深夜,一陣急促的手機鈴聲,將睡夢中的詹士佳叫醒:“詹師傅,井下負651米中段裝卸礦自動控制系統出現故障,請你趕緊過來維修。”詹士佳知道生產設備發生故障如果不及時排除就會影響到整個生產,他沒有一刻耽誤,立即起床開車從市里趕往20公里以外的礦山。對于詹士佳來說,這樣的事情多年來已經習以為常,通常工區設備遇到“疑難雜癥”,工區領導第一個想到的人肯定是他,因此,他的手機也是“全天候”開機待命。
趕到礦里的詹士佳換上工作服后立即乘罐籠來到井下負651米中段,前后只用了40分鐘就將故障排除了,生產又恢復了正常。
詹士佳何許人也?他是安慶銅礦機運工區電修班的副班長,被同事們稱贊為“技術大拿”,在礦里也是一位小有名氣的工人技師。1997年,剛剛參加工作的詹士佳被分配到這個礦的機運工區井下負616米干破碎工,平時喜歡琢磨的詹士佳,發現每次給破碎機軸承添加潤滑油時油量不好把握,同事們也是如此認為,經過幾次試驗,他給加油容器制作了一個刻度標尺,在什么情況下油料加到多少一目了然,一下子就解決了這個難題。這件事給工區領導留下了很深的印象,工區領導發現詹士佳是一個肯鉆研技術的好苗子,便將他調到維修班干起重工,通過培訓上崗后,他跟著師傅后面邊干邊學,并將各種設備器件的搬運和起吊方法、技巧及工藝一一記錄下來,做到了爛熟于心。在這個崗位上,詹士佳干了3年,留下了一千多頁的筆記,成為同事們眼中的起重“高手”。2000年的年終大修期間,由于當時工藝相對落后,更換主井罐道繩后,吊坨出現搖擺始終無法起到配重作用,成為安全隱患。詹士佳主動請纓要求到井筒內解決難題,他穿著雨衣帶著一名鉗工系上安全帶下到負680米井筒深部位置。井筒內的空間狹小,沒有平臺操作,腳只能踩在不到90平方厘米的配重吊坨上作業,詹士佳經過認真仔細檢查后確認,由于鎖定吊坨的方卡出現虛卡現象,導致了吊坨出現搖擺。他采取兩臺起吊葫蘆將吊坨升高,對固定吊坨的方卡邊角進行打磨圓滑后再契入到吊坨深處,鎖緊吊坨后,一舉解決了問題。從深夜干到清晨,整整6個多小時,當詹士佳滿臉滿身泥水回到地面時,工區領導激動地握緊他的手,點頭道“你這小伙子真不簡單,我們沒有看錯你!”
《統籌管理辦法》要求,跨省域補充耕地國家統籌要堅持耕地占補平衡縣域自行平衡為主、省域內調劑為輔、國家適度統籌為補充,合理控制補充耕地國家統籌實施規模。要堅持耕地數量、質量、生態“三位一體”保護,以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及相關規劃為依據,以土地整治和高標準農田建設新增耕地為主要來源,確保統籌補充耕地數量不減少、質量不降低。要根據各地資源環境承載狀況、耕地后備資源條件、土地整治和高標準農田建設新增耕地潛力等,分類實施補充耕地國家統籌。補充耕地由國家統籌的省、直轄市,應繳納跨省域補充耕地資金,資金收取標準應綜合占用耕地的類型、糧食產能和區域經濟發展水平等因素確定。


2014年和2017年,詹士佳兩次代表礦山參加銅陵有色集團控股公司舉辦的電工技術比武,兩次拿到二等獎。2018年,又在公司內部層層選拔中代表銅陵有色參加銅陵市電工技術比武,奪得了三等獎,成為公司8名參賽選手中唯一獲獎者。
2011年,詹士佳通過學習和努力考取了中級技師,對于詹士佳來說,這是實至名歸。同年11月,礦區對副井提升機電控設備進行全面升級改造,詹士佳被指定配合設備方進行所有電控設備柜組之間的導線連接,這是一項既考驗技術又考驗耐心的工作,上千個連接線頭,每個線頭的線徑僅有1毫米,連接起來非常困難,必須要確保一次性成功,不能有絲毫差錯。一開始,廠家對此還有些擔心,可是詹士佳只用了4天時間就全部按照要求連接好,在調試時一次性成功,讓設備方派來的技術人員對詹士佳刮目相看,他當著礦領導的面夸贊說:“我們的設備供應全國不少廠礦,我還是第一次遇到向詹師傅這樣技術又好又敬業的師傅。”
微信群是一個即時的交流平臺,在群中可以發文字、視頻和音頻,實現良好的交流效果。建構主義認為,交流可以實現意義的建構,交流是為了檢驗交流的目的是為了檢驗或確證自我觀點,獲得某種認同。社會建構主義堅信,意義的建構是學習者/參與者之間通過對話與交流的協商過程,學習本質上是一種社會性對話/交流的過程,這種對話/交流在知識建構群體或學習共同體中最為有效。Kafai&Resnik(1996)強調在交流的過程中,要以學生為中心,充分發揮學生自主性,教師在整個學習過程中主要充當組織者、指導者和幫助者的角色[4]。
2019年7月,礦主井提升機出現拉弧現象,這些年,這種現象已經出現過數次,每次廠家來礦都沒能徹底解決問題。此時,身為維修班副班長、負責電修技術的領頭人詹士佳卻不信這個邪,他連續3天守在電機邊仔細觀察和用測量儀器對電機運行中各個時段的各項參數變化進行掌握分析,最終找到了原因所在,采取對電機碳刷支架位置進行調整的辦法,徹底解決了拉弧現象。此舉不僅解決了問題,還降低了碳刷及刷握的消耗量,更延長了電機的壽命。由此,工區對詹士佳給予了獎勵。
2003年,工區又調詹士佳到電修班,對于電修詹士佳更加癡迷,業余時間他就喜歡鉆研這方面的技術,調到電修班更是如魚得水。機運工區是一個電氣設備多的工區,強電弱電類電器就多達上千件(臺)。剛一來,詹士佳就將所有電器設備熟悉了一遍,他了解到主井提升下停車開關容易被箕斗內散落的矸石砸壞。為此,詹士佳經過一番琢磨后,將原來開關支架進行了改進,用100×100毫米的角鐵制作了一個防護罩,解決了這個困擾多年的難題。同年年底,這個小改小革項目還在礦里榮獲了三等獎。
③磷酸基團的制作:一個脫氧核苷酸的3號碳原子與另一個脫氧核苷酸的5號碳原子端的磷酸基團之間通過脫水縮合形成磷酸二酯鍵,由磷酸二酯鍵將脫氧核苷酸連接成鏈。本模型用白色小球充當磷酸基團,并在小球上用打孔器穿孔,穿上銀色細鐵絲將磷酸基團的一端連接到脫氧核糖的5號碳原子另一端與下一個脫氧核苷酸的3號碳原子相連。
詹士佳的技術得到了大家的一致認可,也成為導師帶徒的帶頭人,2019年,工區分來了幾名青工,其中小李、小王成為詹士佳的徒弟,為了帶好這兩個徒弟,讓他們盡快掌握維修本領,詹士佳可謂花了很大一番心思,在指導他們學習電修基本知識的基礎上,他特地找來一些電器配件制作了一臺“設備模擬電控系統”,列舉一些此類設備常見故障,指導兩個徒弟如何進行維修。此招果然很“靈”,兩個徒弟學得又快又好,很快就掌握了這類設備的故障排除和維修。2022年上半年的一天,井下負580米一臺電機車“趴窩”,工區安排詹士佳去處理,他帶上兩個徒弟來到現場,指著電機車讓他倆維修,自己則在一旁負責安全監護,開始兩個徒弟還有點膽怯,可是見師傅眼神里信任的目光便有了信心,經過一個小時奮戰,電機車故障解決了,又重新運行了。電機車司機夸贊說:“強將手下無弱兵,詹師傅的徒弟就是行!”
如今,兩個徒弟都已經獨當一面,徒弟小李感慨道:“咱師傅不但技術過硬,而且對待工作的執著態度是我們學習的榜樣。這幾年,跟著師傅學進步快、見識廣,我的心愿就是將來成為向詹師傅那樣的技術大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