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秀富, 錢 林, 歐德淵*
(1.銅仁職業技術學院,貴州銅仁 554300;2.貴州大學動物科學學院,貴州貴陽 550025)
丁酸鈉是一種一元羧酸短鏈脂肪酸,其有效成分丁酸是揮發性脂肪酸的一種(李林等,2022)。研究發現,丁酸鈉作為飼料添加劑可有效改善腸道結構功能,提高消化酶活性,促進營養物質消化吸收 (譚名洋等,2022),同時具有廣泛的抑菌消炎、降低腸道病原菌感染的作用(秦楓等,2021)。若能將丁酸鈉作為肉雞飼料替抗促生長強免疫制劑,減少抗生素使用,提升禽類養殖效益,將對肉雞養殖產生重要影響。本研究通過日糧中添加丁酸鈉、阿莫西林、恩諾沙星與空白對照組的對比分析,探究丁酸鈉對肉雞生長性能、免疫性能、血液生化指標的影響,為抗生素替代品的研發應用提供新思路和理論依據,為肉雞養殖提供技術參考。
1.1 試驗動物及試驗設計 選取1日齡、健康、體質量相近的(AA)白羽肉雞(公母混雛)144只,隨機分為4組,每組6個重復,每個重復6只雞。對照組飼喂基礎飼糧,丁酸鈉組、阿莫西林組、恩諾沙星組分別在基礎飼糧中添加500 mg/kg丁酸鈉、阿莫西林、恩諾沙星。肉雞出殼后按照常規的免疫程序進行接種,試驗期間肉雞自由采食和飲水,飼養環境相同,試驗期42 d。
1.2 試驗原料與試驗飼糧 丁酸鈉由思科福 (北京)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提供,阿莫西林和恩諾沙星由廣東海泰達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提供。試驗基礎日糧參照 《商品代白羽肉雞飼養管理規范》(DB14/T 869-2014)配制,試驗日糧組成及營養水平見表1。

表1 基礎飼糧組成及營養水平(干物質基礎)
1.3 指標測定
1.3.1 生長性能指標測定 分別于21、42 d時空腹稱重每個重復的體重,統計采食和剩料量,計算相應的采食量、增重及料肉比。
1.3.2 血液生化指標測定 分別于21、42 d時每個重復采集2只雞翅靜脈血液,試劑盒購自北京索萊寶科技有限公司、安迪華泰(中國)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嚴格按照試劑盒說明書測定肉雞血清鈣(Ca)、磷(P)、糖(GLU),42 d的雞乳酸脫氫酶(LDH)、 肌酸激酶 (CK)、γ-谷氨酰轉移酶 (γ-GT)、谷草轉氨酶(AST)生物酶含量。
1.3.3 免疫器官指數測定42 d時,每個重復選取2只肉雞進行屠宰,摘取脾臟、胸腺、法氏囊,剔除筋膜和雜質后用電子天平稱重,與相應的體重計算器官指數。計算公式如下:
免疫器官指數/(g/kg)=免疫器官 (g)/屠宰前活重(kg)。
1.4 統計分析 原始數據經Excel 2013處理后,用SPSS 21.0統計軟件中One-Way ANOVA進行方差分析與雙因素方差分析,差異顯著性檢驗采用Duncan′s法進行多重比較,結果用“平均值±標準差”表示,P<0.05表示差異顯著,P<0.01表示差異極顯著。
2.1 丁酸鈉對肉雞生長性能的影響 由表2可知,21 d時,丁酸鈉組采食量較對照組和阿莫西林組分別提高8.32%和6.80%(P<0.05),恩諾沙星組采食量較對照組和阿莫西林組分別提高4.92%和3.45%(P<0.05),丁酸鈉組增重較對照組、阿莫西林組和恩諾沙星組分別提高5.61%、5.48%和3.27%(P<0.05),料肉比差異不顯著(P>0.05);42 d時,阿莫西林組采食量較對照組、丁酸鈉組和恩諾沙星組分別提高6.31%、6.84%和4.24%(P<0.01),丁酸鈉組和恩諾沙星組增重較對照組分別提高11.24%和9.08%(P<0.01),丁酸鈉組料肉比較對照組、阿莫西林組和恩諾沙星組分別降低10.75%、11.57%和4.5%(P<0.05)。

表2 丁酸鈉對肉雞生長性能的影響
2.2 丁酸鈉對肉雞免疫器官的影響 由表3可知,處理組間的免疫器官指數差異不顯著,但丁酸鈉組法氏囊和脾臟器官指數比其他組高。

表3 丁酸鈉對肉雞免疫器官指數的影響 g/kg
2.3 丁酸鈉對肉雞血清離子濃度的影響 由表4可知,21 d,丁酸鈉和阿莫西林組血清鈣和糖含量較恩諾沙星組分別降低29.70%和32.78%(P<0.05),磷差異不顯著,但是磷低于對照組和恩諾沙星組;42 d,丁酸鈉組血清鈣和糖含量較恩諾沙星組分別降低38.83%和49.59%(P<0.01),磷差異不顯著,但是低于其他3組。

表4 丁酸鈉對肉雞血清離子濃度的影響
2.4 丁酸鈉對肉雞血清生化指標的影響 由表5可知,丁酸鈉組γ-谷氨酰轉移酶含量較對照組、阿莫西林組和恩諾沙星組分別提高16.69%、12.20%和9.79%(P<0.05),乳酸脫氫酶、谷草轉氨酶各組之間差異不顯著,但是丁酸鈉組乳酸脫氫酶均值低于其他3組,恩諾沙星組肌酸激酶較丁酸鈉組和對照組分別升高28.59%和27.04(P<0.01),阿莫西林組和恩諾沙星組肌酸激酶高于對照組。

表5 丁酸鈉對肉雞血清生化指標的影響
3.1 丁酸鈉對肉雞生長性能和免疫性能的影響生長性能指標是反映畜禽健康狀態和養殖效益的常用生產指標,常用采食量、增重和料肉比來衡量機體生長發育快慢。丁酸鈉作為一種無殘留的飼料添加劑,具有改善胃腸道功能,提高消化酶活性和飼料轉化率等功能,在家畜生產中得到了有效應用(胡小蓉,2021)。本研究發現,21 d時,在料肉比差異不顯著情況下,丁酸鈉和恩諾沙星組采食量顯著高于對照組和阿莫西林組,恩諾沙星組高采食量并未帶來顯著的增重,而丁酸鈉組增重則顯著高于其他3組。42 d時,阿莫西林組采食量極顯著高于其他3組,丁酸鈉組采食量最低,丁酸鈉組增重極顯著高于對照組,顯著高于阿莫西林組,料肉比顯著低于其他3組,這說明日糧添加丁酸鈉后,低采食量卻能帶來更高的增重,降低了料肉比,從而提高了飼料報酬,而阿莫西林組極高的采食量確并未帶來較高的增重,反而使料肉比指標升高。這說明丁酸鈉可通過增加機體對營養物質的消化吸收來促進仔雞生長發育,尤其隨著日齡增加,丁酸鈉對促進雛雞的生長發育作用更強。這可能與丁酸鈉能通過增加腸絨毛吸收表面積來提高飼料利用率,有效改善腸道菌群和提高腸道消化酶活性有關(范秋麗等,2019),體現長期飼用抗生素對腸道菌群和酶的活性均有抑制作用,不利于畜禽健康生長。與游金明等(2010)報道丁酸鈉對仔豬腸道消化酶、飼料轉化率和ADG有顯著提高作用一致。
免疫器官是免疫細胞的分化增殖和免疫應答場所,免疫器官指數是衡量機體免疫機能強弱和反映T、B淋巴細胞增殖程度的生物學指標之一,其高低可在一定程度反映該器官的機能強弱和發育狀況(陳想等,2021)。本研究顯示,在免疫器官指數指標中,各試驗組雖然差異不顯著,但丁酸鈉組法氏囊和脾臟器官指數高于其他3組,胸腺指數高于恩諾沙星組,低于對照組和阿莫西林組。法氏囊和脾臟分屬于中樞和外周體液免疫器官,體液免疫功能越強,機體則能產生較高的抗體效價(張桂枝等,2021),這說明日糧添加丁酸鈉能有效促進雞體的免疫器官發育,提高雞體體液免疫功能。這與劉馨憶(2020)在日糧中添加包被丁酸鈉,不僅可顯著提高雛雞ADG和降低料重比,對雛雞血清IgM和IgG含量和免疫力也有顯著提高作用的結果一致。
3.2 丁酸鈉對肉雞血清生化指標的影響 血清生化指標是評估機體營養物質代謝與健康情況的重要指標。AST是體內細胞重要的氨基酸轉氨酶,以肝細胞含量最多,是評估肝細胞受損最為敏感的指標;LDH為糖酵解酶,含量最高在腎臟與心臟,在生長代謝中發揮重要作用,同時也是檢測肝、腎和心功能的重要指標之一。當肝、腎、心功能損傷尤其是中毒性損傷時,會加速AST和LDH排出,使血清AST和LDH含量升高(馬淑華等,2020)。本研究結果顯示,在各組AST和LDH均差異不顯著情況下,AST含量最高的是阿莫西林組,LDH含量最高的是恩諾沙星組,最低是丁酸鈉組,低于對照組,說明日糧添加丁酸鈉不僅對肝、腎未造成損傷,反而有改善肉雞肝臟功能的作用(江兆發等,2022),但抗生素會加劇肝、腎負擔。血清CK主要源于骨骼肌、心肌,起催化ATP和肌酸或ADP和磷酸肌酸間的可逆反應,其含量升高與肌肉損傷和能量消耗有關(張明等,2020)。本試驗結果顯示,丁酸鈉組CK與對照組差異不顯著,反而較對照組指標降低,恩諾沙星組CK較對照組和丁酸鈉組極顯著升高,阿莫西林組CK指標高于對照組和丁酸鈉組,但差異不顯著,說明日糧添加恩諾沙星和阿莫西林抗生素會導致雞體肌肉損傷或加速雞體能量的消耗,丁酸鈉則具有改善骨骼肌和心肌健康或提高飼料轉化的作用;γ-GT多在肝細胞質與膽管上皮聚焦,其含量升高可能是肝細胞損傷、肝內合成亢進、冠心病、代謝綜合征、糖尿病等的危險因素 (蔣元英等,2021;高穎,2016),本試驗中,反映肝、腎損傷的AST、LDH和肌肉損傷的CK在丁酸鈉組均未出現損傷表現,所以丁酸鈉組血清γ-GT含量的升高并不一定預示肝損傷,也可能與丁酸鈉促進機體氨基酸吸收或與肝合成增強有關(楊玉勤等,2006),其真正原因有待進一步研究證實。血清Ca和P含量不僅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機體營養狀況,也密切關聯著機體腎功能的變化(許維濤等,2017),通常認為血清Ca和P升高可能與腎臟受損或甲狀旁腺功能亢進有關(彭健韞等,2015)。肝臟是GLU代謝的重要場所,也是胰島素和許多激素發揮作用的場所。本試驗結果顯示,丁酸鈉組Ca和P與對照組差異不顯著,但恩諾沙星組Ca和GLU顯著高于丁酸鈉和阿莫西林組,21 d阿莫西林組P極顯著低于對照組,結合抗生素組AST、LDH和CK指標變化,提示恩諾沙星組對雞的肝和腎功能造成一定程度的損傷。綜合分析認為,日糧中添加丁酸鈉不僅對雛雞肝、腎組織器官未造成損傷,反而有改善肝、腎功能的作用,這與江兆發等(2022)、潘文武等(2021)報道結果一致。
本研究結果表明,日糧中添加丁酸鈉較添加阿莫西林和恩諾沙星能顯著提高仔雞生長性能和免疫功能,有效改善雞的肝、腎功能,可以起到很好的“飼料替抗”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