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 鵬
(南京師范大學中北學院,江蘇丹陽 212000)

書名:動物營養與飼料加工專業英語
作者:劉來亭
出版社:鄭州大學出版社
出版時間:2011-01
ISBN:9787564502812
定價:29.00元
在經濟全球化背景下,我國對外開放程度日益加深,與其他國家間的經濟文化交流越發頻繁。因此,英語成為了高校學生必須要掌握的一門語言。而我國是傳統的農業大國,畜牧產品進出口量的增加和規模的擴大,直接帶動了飼料行業的發展,并且對全球產業鏈和供應鏈的重構產生了深遠影響。可以說,要想推動飼料行業的國際化進程,就需要以英語專業人才作為保障。在此背景下,高校飼料專業英語教學必須根據現實環境和專業發展需求,不斷創新教學理念、教學模式、教學內容和評價等內容,通過“飼料專業+英語”的人才培養模式,提高學生對飼料專業英語的實際應用能力,為飼料行業儲備更多的英語專業人才,幫助飼料企業走出國門,以適應競爭激烈的國際市場。
由劉來亭編寫,鄭州大學出版社出版的《動物營養與飼料加工專業英語》一書,不僅可作為飼料相關專業的英語教學用書,而且是一本飼料專業科技英語的翻譯參考書籍。學習該書內容,能夠幫助學生掌握好飼料專業的相關知識,掌握飼料行業的發展情況和國際動態,從而為飼料行業的國際化發展提供更多優質的英語人才。從內容來看,該書共分為七章:第一章介紹世界飼料行業的基本概況,包括飼料生產前沿和面臨的挑戰。第二章介紹動物的消化生理學知識,涉及豬、牛、羊、雞、鴨、魚等常規飼養動物的消化道、消化液、營養吸收等內容。第三章從動物營養需求角度出發,分析了不同動物、不同生長階段對能量、脂肪、蛋白質等的需求。第四章介紹飼料,包括能量、礦物質等營養成分來源相關知識。第五章介紹飼料添加劑,包括抗生素、益生菌、抗真菌等相關內容。第六章介紹飼料生產設備,比如粉碎機、攪拌機、擠壓膨化機等的性能和運用。第七章介紹研磨、汽蒸、制粒、包裝等飼料制造技術。
根據該書內容可以發現,飼料行業的專業性很強,知識和技術更新換代較快。特別是在知識經濟時代背景下,國內飼料行業要想緊跟國際發展步伐,就需要積極學習和參考國外先進技術,主動迎接國際市場給飼料行業帶來的發展機遇和挑戰,以規模化、產業化、國際化的發展模式來實現飼料行業的轉型升級。基于飼料行業的發展需求,高校就需要進行飼料專業英語教學的創新,不斷提高飼料專業英語人才的數量和質量,為我國飼料行業走向世界,占據國際市場份額發揮重要的推動作用。
第一,助力飼料企業國際業務的開展。據《第11屆奧特奇年度飼料調查報告》統計,2021年我國飼料產量達到了12.355億噸,位居世界第一。國內廣闊的飼料市場和龐大的飼料產量,提高了飼料行業在國際市場中的地位,并且對國際飼料行業發展產生積極的影響。但從實際情況來看,國內飼料行業還存在工藝水平不高、技術含量較低等問題,這些問題制約到了飼料行業的轉型升級。因此,只有注重創新飼料專業英語教學,才能不斷提高學生對飼料專業英語的應用能力,要培養既通曉飼料專業知識,又能熟練應用英語幫助飼料企業開展國際業務的復合型人才。
第二,滿足飼料行業轉型升級的內在要求。以傳統的就業擇業觀來看,飼料專業是冷門專業,因此飼料專業并非許多學生的第一選擇,人才也就成為了飼料行業轉型升級過程中的最大瓶頸。一個行業的可持續發展,除了要具備廣闊的發展前景外,還需要擁有專業素質過硬的人才隊伍支撐。而從飼料專業英語的開展情況來看,部分高校還存在一定的問題,以至于培養出來的學生與市場需求間存在較大差異,這阻礙了飼料行業的國際化,因此非常有必要對飼料專業英語教學進行創新。比如,通過靈活多變的教學模式,來提高課堂教學的黏性和趣味性,讓更多的學生能夠積極主動參與到平時的飼料專業英語教學中來。只有在飼料專業英語教學創新中,更好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才能轉變學生被動接受教育的局面,才能有效提高學生的英語能力和綜合素質,進而滿足飼料行業轉型升級對高素質人才的需求。
第三,提高學生對飼料專業英語的應用能力。與普通英語相比,飼料專業英語的專業性更強。如果只依靠傳統的英語教學方式開展飼料專業英語教學,雖然也可以提升學生的英語基本能力,但不利于學生利用專業英語知識和能力來解決飼料行業中的交流溝通問題,導致飼料行業的國際
化發展缺乏“飼料專業+英語”的復合型人才。因此,為解決
人才短缺問題,高校要致力于飼料專業英語教學的創新,改變傳統單一的教學模式,除了教授飼料專業的詞匯、語法和翻譯等內容外,還應該添加飼料生產、銷售、商業談判等模擬場景,讓學生在情景模式中應用英語知識來解決飼料行業商業經濟活動中遇到的問題,切實增強學生的英語口語交際能力。另外,高校要加強與飼料企業的合作,以實習實訓和校企合作的方式,讓學生在崗位實踐中學習飼料專業英語的應用,待完成學業后,學生可直接到飼料企業中參加工作,在有效解決高校學生就業問題的同時,幫助飼料企業培養更多的飼料專業英語人才,補齊飼料行業國際化發展過程中的人才短板。
第一,飼料專業英語教學依舊采用傳統的“教師講、學生聽”的應試教學模式。教師大多只是按照教材內容照本宣科,沒有兼顧到飼料行業對英語人才的實際需求。所培養出來的學生存在專業素質不高,就業競爭力不強的問題,即便順利就業,也難以應用所學到的飼料專業英語知識和能力來解決飼料企業中的問題。
第二,飼料專業英語教學存在“重理論、輕實踐”的現象。飼料專業英語的專業性較強,除了教授學生飼料專業相關的基礎英語知識外,還要兼顧到飼料專業英語的詞匯、術語、表達和閱讀,這就需要教師在飼料專業英語教學過程中,注重對學生實踐應用能力的培養。但為了便于開展教育教學工作,部分高校忽視了飼料專業英語的實踐教學,將卷面成績作為衡量學生成績的唯一標準,因為缺乏對學生實踐應用能力的考查,使得飼料專業的人才培養與飼料行業的人才需求存在較大差異。
第三,飼料專業英語在教學環境和教學手段方面存在的問題。在教學環境方面,飼料專業英語教學并未針對性創設教學情境,導致學生難以在飼料行業的跨境交流和溝通中靈活應用所學知識。在教學手段方面,所采用的“聽、說、讀、寫、譯”等方式與傳統英語教學沒有明顯提升,沒有充分發揮出飼料專業英語在人才培養中的作用。
第一,更新教學觀念,明確教學目的。因受到傳統教學觀念的影響,飼料專業的英語教學內容大多僅限于書本,這雖然強調了學生對于課程內容的掌握程度,但教學目的針對性不強,對學生綜合英語素養提升的重視度不足。因此,更新教學觀念,明確教學目的是飼料專業英語教學創新過程中要解決的問題。一方面,飼料專業英語教師要改變自身的教學觀念,要緊跟飼料行業發展趨勢,掌握飼料行業的前沿知識和研究成果,從而使教學內容更加符合飼料行業的國際化發展需求,全面強化飼料專業英語人才的培養效果。另一方面,要明確飼料專業英語的教學目的,教師要改變應試教育的考查模式,適當加入過程性評價,并根據實際需要來優化課堂和實踐教學目標,實現人才供求間的無縫對接。
第二,改進教學模式,優化教學手段。加強對飼料專業英語教學的創新,在于改變傳統英語教學中的不利局面,使飼料專業英語教學更加符合飼料行業的現實需求。一方面,教師要采用應用型英語的教學模式,例如南京師范大學王永祥教授提出的觀點:“主體間性外語教學模式就是由教師主導的、由多交互主體協同參與的、平等對話的、多元融合的和動態多變的課堂模式”。這種主體間性外語教學模式能較好解決飼料專業英語教學中教師思想僵化、學生的創造力和想象力受到遏制、教學模式單一等問題,通過突出學生在教學活動中的主體作用,來提高飼料專業英語的教學質量和效率,從而構建出平等、多元、開放的飼料專業英語教學模式。另一方面,飼料專業英語教學創新還體現在了教學手段的優化上。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重視對現代化教學工具的使用,尤其要重視慕課等網絡教學平臺的運用,利用網絡教學資源的豐富性和時效性,提升飼料專業英語課堂的含金量,增強教學的互動性和趣味性,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以形成良好的教學氛圍,提高飼料專業英語的教學效率。
第三,搭建良好的教學實踐平臺。飼料專業英語的應用性較強,因此需要在教學過程中為學生提供更多的實踐機會,從而提升學生的飼料專業英語交際能力。比如,高校要與飼料研發、生產、銷售企業建立合作關系,尤其是涉外飼料企業,為學生營造良好的英語實踐環境。讓更多的學生有機會在崗位實踐中得到鍛煉,充分利用實踐教學的優勢,有效提升學生的飼料專業英語交際能力。而且,高校還應該在校內搭建交流平臺,模擬飼料企業的工作場景,舉辦飼料專業英語口語競賽、飼料國際貿易談判等活動,在校園內營造良好的英語交流氛圍,以確保飼料專業英語教學取得更大的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