闞 婷
英語作為國際通用語言之一,是我國大部分地區學生的第二語言。因英語語言體系及表達邏輯與漢語不同,學生不能用漢語學習方法學習英語。詞匯作為英語學習的主要內容之一,成為英語學習的首要難關,無論是聽、說,還是讀、寫、譯,都對學生的詞匯量有一定的要求。以抄默詞匯為主的詞匯學習方式已不能滿足目前學生對詞匯記憶和運用的要求,也難以取得高效的學習效果。學習策略可以影響學生對生詞的理解、強化和實際運用效果。國內外不少學者從自身及教學角度對詞匯學習策略進行了研究,并在廣度和深度上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內申(Nation 1990)對英語詞匯教與學進行闡述研究。隨后,盧佩斯庫和戴(Luppescu&Day 1993)提出閱讀、詞典和詞匯三者之間的關系,引出詞典在詞匯學習中的作用。進入21世紀,桑伯里(Thornbury 2002)對如何教授詞匯進行了具體分析,編寫了《如何教授詞匯》(How to teach vocabulary)。土耳其學者卡扎、艾瑞汀等(Kozan&Er?etin,et al.2015)研究了多媒體環境下語言詞匯記憶與測試時間相關的模態效應。馬奎爾、施奈德等(Maguire&Schneider,et al.2018)等研究了多媒體環境下全字幕、關鍵詞、無字幕對詞匯學習的影響,得到全字幕影視學習效果最佳的結果。我國也有許多學者對英語詞匯學習作了相關研究,且更適合我國國情。吳霞和王薔(1998)得到詞匯學習策略與詞匯知識的質和量都存在較大相關性的結論。王文宇(1998)對記憶策略和詞匯量之間的相關性進行了探討。劉燕春(2021)對英語詞匯學習與智慧學習的深度融合提出可行性建議。石紅芳(2021)對加強英語詞匯內化提出幾點建議并對其效果進行研究。黃貽寧(2016)提出核心詞匯觀、多重語境觀、學用協同觀等英語學習重要觀念策略,強調語境對詞匯學習的重要影響。崔榮學、姚明軍(2018)對具體語境下選擇合適的例句對詞匯教學的重要性作出解釋。國內外學者的研究集中在詞匯學習與外界環境、輔助方法的關系理論分析上,鮮有從教與學的實際出發進行探討。因此,有必要在前人的理論分析基礎上了解學生的詞匯學習現狀。
采用問卷調查和訪談的方法,研究高一學生詞匯學習觀念及策略的總體使用情況,分析比較男、女生使用學習策略的差異,研究詞匯學習策略與成績之間的相關性,以期為高中英語教與學提供可行性策略,從而提升其學習效率與成績。
此項研究擬針對下面三個問題展開:(1)高一學生的詞匯學習觀念概況及使用的詞匯學習策略的總體傾向,其中常用的且受學生歡迎的是哪幾類;(2)男、女生運用詞匯學習策略存在的差異性;(3)詞匯學習策略與英語成績的相關性。
隨機選取101名江蘇省揚州市高一年級學生作為實驗樣本,其中男生48名,女生53名,平均年齡16歲。高一學生剛邁入高中,高中英語龐大的詞匯量對他們而言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此外,高中英語學習內容及知識的內在邏輯較初中更抽象,他們的英語學習感受及學習方法與初中時期不同。同時,隨著思維的發展和學習經驗的積累,學生能準確地判斷哪些詞匯學習方法更適合自己的實際情況。
1.英語詞匯學習策略調查問卷(見附錄)
設計問卷題目時主要參考(1)相關文獻期刊;(2)與學生的談話;(3)自己的英語詞匯學習感受。問卷題目主要包含以下3個部分:個人概況、詞匯學習觀念和各種詞匯學習策略。
第一部分個人概況包含姓名、性別、年齡、學校、班級及一次英語考試的具體成績。這部分以填空形式呈現。第二部分詞匯學習觀念,分為“單詞需要背誦”和“單詞需要在實際運用中學”兩個變量,采用“五分制”,從“1=絕對不同意”到“5=絕對同意”五個等級,要求所有被試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回答問題。第三部分詞匯學習策略,包含元認知管理策略和認知策略兩個維度,其中認知策略再分為三個級別(處理生詞、學習生詞和運用生詞)。元認知策略具體分為選擇注意和主動學習兩個變量,認知策略共包含運用背景知識及篇章信息、運用局部語言信息、查詞典、記憶意義、記憶用法、口頭重復、聯想、運用詞根詞綴等多種策略。這部分的選項同樣采用五分制法。表1列出調查問卷變量的信度檢驗。

表1:變量的信度檢驗
2.訪談法
為更直接地了解高一學生對詞匯學習的內心感受,隨機選取少部分學生進行面談(訪談提綱見附錄2),記錄關鍵詞以供分析研究。
本調查以班級為單位,由班主任分發,要求學生當場根據實際情況獨立完成。教師將數據運用SPSS統計分析軟件分析:(1)用描述性統計得出樣本的平均數和標準差,以分析整體趨勢及各種策略的使用情況;(2)用 T檢驗(T-test)分析男、女生在學習策略上的差異;(3)分析高一學生詞匯學習策略與英語成績之間的相關性。
文秋芳(2001)在《英語學習者動機、觀念、策略的變化規律與特點》中研究了學習者可控的學習因素,觀念為其中一種,指出觀念是學習者通過自身或他人的學習體驗所形成的一種看法體系,影響英語學習行為及學習效果。因此,需要了解學生的英語學習看法并加以引導,幫助他們學習英語詞匯,提高其語言交際能力。表2是本次調查對象的總體英語學習觀念趨勢。

表2:總體英語學習觀念趨勢
從表2數據可以看出,變量“單詞需要在用中學”的平均值均高于“單詞需要記憶”,說明高一學生傾向在實際語境或閱讀材料中習得英語詞匯。更多的學生會通過大量閱讀擴大自己的詞匯量,并在摘寫生詞時記憶單詞的固定搭配和相應的短語。較少學生采取機械方式學習詞匯。這一結果與吳霞、王薔(1998)對非英語專業學生進行詞匯學習的研究結果相近。
此外,通過與少數學生面談,了解到雖然有1本或2本詞匯書,但是鮮有每日堅持按照詞匯書順序背誦單詞的習慣。普遍是在默寫或考試前匆匆拿出英語課本或詞匯書進行短時記憶,并認為整理閱讀材料中的生詞學習效果更好。
據此不難發現,隨著個體認知發展及知識量的不斷增加,學生正逐步從以往的機械記憶單詞轉向在語境中自然習得。
表3是高一學生詞匯學習策略的描述性統計結果,反映出19種詞匯學習策略的總體使用情況。變量1、變量2屬于元認知策略,變量3至變量19屬于認知策略且按照“學習生詞—記憶生詞—運用生詞”的順序排列。

表3:高一年級詞匯學習策略的描述性統計結果
從表3的元認知策略可以看出,仍有部分學生不會結合自己的興趣進行課外學習,暫時無法自主學習詞匯,還須提高認知驅動力。但是,“選擇注意”均值已達到3.04且數值離散程度小,說明學生在閱讀過程中能夠有選擇性、有意識地判斷出哪些單詞、短語對理解文章十分重要,并采用恰當的方式,選取適宜的線索猜測單詞的意義。這與訪談的結果匹配,訪談過程中大多數學生表示自己會利用邏輯連接詞、切分句子或憑借語感揣測某一個生詞的含義,并能通過全文邏輯檢驗自己的猜測是否正確。但是,由于學習時間分配存在問題,在某種程度上他們無法安排更多時間進行課外詞匯學習。
從變量3(運用背景知識及篇章信息)到變量9(記憶用法)可以看出學生會較多使用表中羅列的各項認知策略且普遍使用“運用背景知識及篇章信息”策略。具體來看,學生在初次學習生詞時,策略使用頻率為運用背景知識及篇章信息>運用局部語言信息>為理解內容查詞典>記憶意義>記憶用法>為學習查詞典>詞典使用技巧。高中生在學習英語時會越來越關注通過語境學習單詞,同時利用自己的常識推測詞的含義,最終將猜出的含義放回原文驗證。當學生遇到一個新單詞且無法通過上下文猜測含義時,他們會直接查詞典,但往往會直接輸入原文中的生詞而不考慮單詞原型。例如,當學生在閱讀材料中看到spying時,不會先將單詞復原為spy,而是直接輸入原文中的單詞。這是由于教師在實際教學中沒有指導學生此類學習策略。
認識生詞后,學生為記住生詞會進行一定的策略選擇。根據表3中的變量10(詞匯表重復)到變量19(試用)可以發現高一學生會選取各類重復策略和各種編碼策略。其中,最受歡迎的是“運用詞根詞綴”(M=3.34),而“詞匯表重復”(M=2.18)使用頻率最低,由此說明,以往機械記憶單詞的方法已經不被學生接受。學生會通過“試用”(M=3.04)這一策略,在口語、寫作中運用所學生詞,提高詞匯在語境中出現的頻率,強化對詞匯的記憶效果。
從表4數據發現,男、女生普遍使用“選擇注意”這一策略,說明在首次接觸閱讀材料時男、女生能自覺地發現哪些詞對理解文章大意起至關重要的作用,也能憑借以往的學習經驗和直覺分辨出哪些詞義更難猜測。這與訪談結果比較接近,學生明確表示自己非常清楚哪些詞對理解文章重要,并能夠根據詞性判斷單詞是否會阻礙對文本的理解。

表4:不同性別學生使用詞匯學習策略的差異比較
男、女生十分贊同“運用背景知識及篇章信息”和“運用局部語言信息”猜測詞匯的含義。從數據看,這兩個變量的男、女生平均值較高,且男、女生之間無顯著性差異。
對于如何記憶生詞,男、女生在很大程度對“詞匯表重復”持否定態度,間接說明隨著知識的不斷積累,學生正逐步在語境中學習單詞,機械練習使用率逐漸降低。
但是,男、女生“主動學習”這一變量呈顯著性差異(P<0.05)。這說明在詞匯學習主動性方面男、女生產生了不同水平的學習動機。在此次調查中,女生做得比男生好,反映了女生的學習動機水平更高。這在很大程度上與男、女生的心理和生理發展水平有關。在面談中,大多數男生明確表示自己只會做教師發放的閱讀理解材料,暫時還沒有養成主動閱讀英語的習慣。他們也表示,只有一個詞出現很多次才會主動學習。加之,有調查指出女生在高中階段的英語學習中有顯著的優勢,因此得出在詞匯學習方面,女生比男生更具有主動性是合乎情理的。
由表5數據可以得出,在所有變量中大多數變量與學生成績呈正相關,但“單詞需要記憶”和“詞匯表重復”與成績呈負相關。這說明學生開始注重在語境中學習詞匯,能夠合理運用認知策略處理、記憶生詞,根據自己的學習經驗提高學習效率。

表5:詞匯學習策略與英語考試成績的相關性

(續表)
通過本次調查,可以得出以下結論:
第一,高一年級學生的詞匯學習觀念正處于變化中。以往的機械式單詞學習思想正逐步被在語境語用中習得詞匯的觀念代替。學生會運用多種學習策略攻克詞匯這一大難關,其中“運用背景知識及篇章信息”最受學生歡迎,而“詞匯表重復”這一策略最不受學生歡迎。
第二,總體而言,男、女生在詞匯學習策略上的差異性并不是十分明顯,但是在元認知管理上即“主動學習”方面,女生組的平均值高于男生組,說明女生較男生而言,對詞匯學習更具有主動性且更多使用各種詞匯學習策略。
第三,詞匯學習與學生英語成績存在一定的相關性,其中“單詞需要記憶”和“詞匯表重復”與成績呈負相關。
以上研究分析與結論對高中英語教學具有一定意義。第一,教師要關注學生的學習觀念,引導他們樹立“詞不離句,句不離詞”理念,讓其明白詞匯學習既包含學習觀念,又包含一系列學習策略。第二,調查發現學生自主學習性不高,部分學生由于課業繁重僅僅滿足于完成教師布置的作業。因此,教師應在教學中融入元認知管理觀念,推動學生學習詞匯。第三,教師應注意不同性別學生之間的差異,結合男、女生在高中階段的發展特點進行針對性輔導。第四,由于詞匯學習策略與成績相關,教師要在課堂教授多種詞匯學習策略,以提高學生習得詞匯的效率。學生也需要制訂詞匯學習計劃,選取最恰當的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