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蔣林稼
腘繩肌位于大腿后側,負責屈膝和伸髖的動作,在快速跑動中受傷率高,恢復慢且復發性強。如何有效預防腘繩肌損傷對于運動員來說至關重要。彈力帶便于攜帶,是一種特殊的阻力訓練手段,筆者利用彈力帶創編出多種練習方法,以此來提高腘繩肌的力量。
適合年段:水平二。
訓練目的:提高腘繩肌的肌肉耐力以及髖關節的靈活性。
動作方法:仰臥于墊子上,兩腳著地,小腿與大腿分開約120度,將彈力帶置于髖部左右位置,兩手抓住彈力帶兩端置于腰部兩側上下挺髖,循環練習(圖1)。

練習要求:挺髖時髖與軀干成一條線,每組練習15~20次,共3組。
注意事項:練習時一定要注意核心收緊,動作緩慢,避免其他肌肉代償發力受傷。
適合年段:水平三。
訓練目的:增強骨盆的穩定性以及激活腘繩肌肌肉活性。
動作方法:靠墻右腳單側站立踩住彈力帶一端,右手握住彈力帶另一端,左腳向后伸直的同時內側髖關節和左手手背緊貼墻面,背部保持挺直,右手伸直握住彈力帶向右側轉體90度抗阻發力,循環練習(圖2)。

練習要求:練習時注意緊貼墻面,避免其他肌肉代償發力。每組練習15~20次,共3組。
注意事項:練習開始時,屈膝角度可以隨身體的控制進行變化,避免支撐腳不穩導致受傷。
適合年段:水平二。
訓練目的:提高腘繩肌的肌肉力量。
動作方法:將彈力帶置于左腿腳踝處,右腳踩住另一端,兩腳左右分開與肩同寬靠墻站立,左腳向臀部方向勾腿,循環練習(圖3)。

練習要求:在練習過程中合理地控制彈力帶松緊,由松到緊,循序漸進增加強度。每組練習20~25次,共3組。
注意事項:練習過程中不要彎腰弓背,以免造成腰部壓力過大。
適合年段:水平一。
訓練目的:增加對腘繩肌的刺激效果。
動作方法:兩腳左右分開與髖同寬,腳尖朝前,重心降低,將彈力帶綁于兩腳前腳掌部位,雙手正握彈力帶于小腿外側位置,發力時兩手臂伸直,直上直下發力練習(圖4)。

練習要求:練習過程中注意頭、肩、髖成一條直線。每組練習12~15次,共3組。
注意事項:練習過程中注意動作緩慢直上直下,體會腘繩肌被微微拉長的感覺,避免動作過快導致受傷。
適合年段:水平三。
訓練目的:提高腘繩肌對抗后的穩定性。
動作方法:仰臥于墊子上,一腿屈膝90度,腳后跟著地;另一只腳向上伸直,將彈力帶固定在足弓部位,兩手分別握住彈力帶的一端置于身體兩側,訓練時向上挺髖抗阻發力,循環練習(圖5)。

練習要求:練習時注意控制上下的節奏,體會肌肉被拉長的感覺。每組練習10~15次,共3組。
注意事項:彈力帶一定要固定在足弓部位,避免彈力帶脫落彈到身體導致受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