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興 堯金燕 張繼 方仁 安振宇 周雙云
(廣西壯族自治區農業科學院園藝研究所 廣西南寧 530007)
蓮霧[(Syzygium samarangense(Bl.)Merr.et Perry)],原產于馬來半島和安達曼半島,在印度尼西亞、馬來西亞、菲律賓普遍栽培,但以爪哇栽培較多,以中國臺灣省品質最聞名。優質蓮霧果實色澤艷麗、清甜可口,深受廣大消費者喜愛,是中國臺灣省重要經濟果樹之一[1],在海南、廣西、廣東、福建、云南和貴州等熱區均有種植[2-5]。作為熱帶特色水果的蓮霧,近幾年市場需求穩健,經濟效益較高[6-7],種植面積也不斷增加。廣西蓮霧種植面積也連年上升,種植企業越來越多。蓮霧是典型的熱帶果樹,對極端氣候敏感,抵御寒害能力較弱[8],往年廣西蓮霧栽培生產中常出現寒流危害,以致損失慘重[9]。近年廣西雖然引進耐寒性較好的大葉蓮霧品種并進行了較好的推廣種植,但品種過于單一,且大葉蓮霧單果重較輕,果實品質相對較低,品質提升對栽培管理技術要求高。中國大陸蓮霧育種創新研究相對滯后,目前生產上栽培的品種主要引自中國臺灣省和東南亞蓮霧起源國家和地區[10-11]。為優化廣西蓮霧栽培良種結構和進一步促進廣西蓮霧生產的發展,引進優異新品種是快速可行的方式之一。臺農3號蓮霧是中國臺灣省培育的雜交品種,其果實形狀和單果重很好地遺傳了其親本之一的巴掌蓮霧[12],具有果形碩大、品質優良的特點,同時在著色和貯藏特性上又比巴掌蓮霧表現佳。為了加快蓮霧新品種的引進篩選,確保新品種在廣西的正確管理及獲得較好的種植效益,2018 年廣西壯族自治區農業科學院園藝研究所通過臺商引進臺農3 號蓮霧接穗,在廣西南寧進行引種栽培試驗,經過3 年的栽培試驗觀察,了解了該品種的栽培特性、農藝性狀及越冬表現,認為其在廣西穩產性和果實綜合性狀表現優良,可作為廣西蓮霧品種更新換代及豐富品種的理想選擇;同時,根據品種特性總結了臺農3 號栽培技術要點,為該品種在廣西南亞熱帶氣候區和地理氣候條件相似區域的推廣種植和栽培管理提供依據和參考。
1.1.1 試驗地概況引種試驗園位于廣西壯族自治區南寧市廣西農業科學院園藝所科研試驗園內。土壤屬于黃壤土,含石礫較多,腐殖質含量極低,地勢坡度約為15°,朝向為坐西朝東,東面臨湖;地處東經108°14',北緯22°50',海拔79 m。2018—2020 年冬季(12 月至翌年2 月)平均氣溫為14.8℃,最低氣溫為2.9℃,持續日氣溫低于7℃的時間為6 d;雨量充沛,雨季主要集中于5—9 月份。引種基地土壤狀況見表1。

表1 引種基地土壤概況
1.1.2 試材引種品種為臺農3 號接穗。
1.2.1 試驗設計2018 年4 月上旬,對3 年生的泰國紅寶石蓮霧回縮修剪,每株保留3~4 個主枝,主枝離地面約60 cm,鋸口離主干約15 cm,每個主枝嫁接1 枝臺農三號接穗。砧木種植規格為4 m×4 m,嫁接前每穴施有機肥底肥20 kg,加15 kg 過磷酸鈣和表層土充分混勻后,挖溝埋于砧木原滴水線下30~40 cm 深處;當接穗萌發的第一批新梢成熟后,開始淋灌水溶性復合肥(N∶P∶K=17:17:17),濃度為500 倍液,每10 天一次。由于砧木根系發達,加上肥水充足,蓮霧抽梢生長迅速,至2019 年4 月中旬臺農3 號已枝繁葉盛,嫁接植株已生長至高約3.35 m,樹冠寬3.15 m,并開花結果。嫁接后第一批果實于2019 年7 月下旬成熟。2020 年除繼續對臺農3 號第二年自然花果表現進行觀察外,還選取部分植株開展產期調節試驗。2020 年始花期為3 月下旬,產期調節植株,將其正造自然花人工摘除,4—6 月以植株營養生長培養為主,6—8 月開始采用磷鉀肥和植物生長調節劑進行植株營養生長抑制和花芽誘導,9 月中旬進行藥劑催花;花芽于2020 年10 月上旬萌發,于2021年4月下旬收獲第一批產期調節果實。2020年度自然果采收期為7 月上旬;2021 年花芽萌發期為3月下旬,正造自然果成熟期為當年7月上旬。
1.2.2 指標測定
1.2.2.1 主要植物學特征從嫁接第二年萌發花芽后開始對臺農3 號主要植物學特征進行觀測描述記錄。枝條節間長度、平均葉長、葉寬、葉柄長等指標,用游標卡尺測量3 株,每株10 個重復,取平均值。
1.2.2.2 農藝性狀從2019—2021 年連續3 年對臺農3 號抽梢情況、花芽萌發期、盛花期、謝花期、果實成熟期進行觀測記錄。
1.2.2.3 果實經濟性狀分別對6—8 月成熟的正造果和3—5 月產期調節的果實經濟性狀進行檢測,以印尼大葉種作為對照品種??箟难釞z測方法參照GB 5009.86—2016;可溶性糖參照NY/T 2742—2015;總酸參照SB/T 10203—1994。
1.2.2.4 越冬表現觀察2018—2020 年,每年12月至翌年2 月低溫期間,于正常蓮霧發生寒害溫度(≤7℃)出現后的2 周,選取3 株寒害癥狀明顯的植株調查寒害癥狀及發生部位、落葉率(%),每株隨機選不同方向的10 根枝條進行統計,并觀測統計翌年春天開花情況。根據2018—2020 年南寧城區冬春季(上年12 月至翌年2 月)平均氣溫和最低溫度(南寧市氣象局提供)分析臺農3 號越冬表現。
臺農3 號蓮霧生長勢較旺,2018 年4 月上旬嫁接,至2019 年4 月中旬,植株樹冠直徑2.8~3.5 m,植株高度3.0~3.7 m。樹姿成自然開張型,枝條偏軟稍下垂,樹形近半圓形,枝條節間長度約6.8 cm,葉片長橢圓形,平均葉長24.6 cm,葉寬10.0 cm,葉柄長6.3 mm,葉尖漸尖,葉基微心形,葉緣具波紋狀。嫩葉青綠色,成熟葉深綠色,葉面光滑?;ɡ冱S綠色,成花瓣舌形,花絲白色,花藥白色,花粉量少,萼管黃綠色,長倒園錐形。果實長鐘形,果皮酒紅色,果面隆棱明顯,果實成熟時萼片內卷,萼孔閉合,萼洼內凹較深,果實有籽果比例較低。
在廣西南寧地區,臺農3 號3 月中旬開始進行第一批新梢更新,一年抽生6 批梢;其成花性能較強,自然花花芽萌芽期受上年冬春最低氣溫情況影響稍有變化,因2018 年冬季和2019 年春季溫度較低,最低溫2.9℃,且低于7℃的持續天數有6 d,2019 年自然花至4 月11 日才開始萌發花芽。2019—2020 年冬春季南寧市未出現異常低溫情況,最低溫為6.1℃,花芽萌發為3 月23 日,較2019 年提前約18 d。盛花期為2020 年4 月27日,謝花期5 月3 日,花期7 d,果實成熟期為2020 年7 月8 日。2021 年花芽萌發期3 月25 日,盛花期4 月28 日,謝花期5 月3 日,花期6 d,果實成熟期7 月8 日。臺農3 號蓮霧在南寧地區3 年的主要農藝性狀見表2。

表2 臺農3 號主要農藝性狀
臺農3 號蓮霧平均單果重194.4 g,最大單果重214.6 g,果實縱徑106.8 cm,橫徑68.4 cm,果形指數1.56。果實有空腔,海綿組織大,含種子比例低,萼洼內陷,隆棱明顯。成熟果實果皮色澤受成熟期環境氣溫影響較大,6—7 月成熟的自然果著色不均勻,呈淺紅色稍帶綠至酒紅色,著色不穩定。3—5 月成熟的產期調節果實呈深紅色。兩造果實果肉均為淺綠色,硬實且脆而多汁,甜中帶酸,具淡香氣,果實裂果易感性中等。臺農3 號和印尼大葉種果中部可溶性固形物、可溶性糖、VC 含量、總酸含量見表3。從表3 可知,臺農3 號總酸含量較高,因此其果實口感為甜中帶酸,其它性狀2 個品種相差不大。
2018—2020 年南寧地區低溫的冬春季(上年12 月至翌年2 月)平均氣溫和最低氣溫分別為13.5 和2.9、15.9 和6.1、15.1 和3.3℃(表4),無降霜。其中2018 年12 月至2019 年2 月日平均氣溫≤7℃的天數達6 d,7℃以下低溫持續時間達3 d,在低溫寒害后,臺農3 號未成熟葉片和部分老葉均可見明顯寒害斑和落葉現象。在約兩周氣溫回升后,出現老葉脫落現象,落葉率約5%,2019年花芽于4 月中旬萌發。2019—2020 年度南寧氣溫較正常,未出現異常寒冷天氣,臺農3 號未出現寒害癥狀,花芽于2020 年3 月下旬萌發。2020—2021 年寒潮來得較早,比往年提早近1 個月,最低溫接近2018 年冬,日平均氣溫≤7℃的天數4 d,未出現低于7℃持續低溫超過2 d 情況,植株雖然出現了輕微寒害斑,但2021 年花芽萌發期與2020年一致。同期與臺農3 號蓮霧種植同一果園的泰國種蓮霧“Tub Thim Chan”連續3 年均寒害癥狀嚴重,無論未成熟葉片還是成熟葉片均有明顯寒害斑,落葉率最高年份達93.9%,并有枝條干枯現象,在2019—2020 年度寒害較輕,落葉率為31.3%(表3)。經兩年的越冬栽培觀察可知,臺農3 號蓮霧具有較好的耐寒性,但要注意保護幼葉,可在秋季通過適宜的修剪管理,培養成熟葉片越冬。

表3 臺農3 號不同成熟期果實主要經濟性狀表現

表4 2018 —2020 年越冬溫度及寒害情況
臺農3 號遺傳了其親本印尼大果種蓮霧果形碩大和風味佳的優點,平均單果重可達194.4 g,非常符合消費市場需求,但其同樣存在幾個缺點,如果實內腔大,海綿組織多,果皮著色仍受高溫影響,夏季自然果色較淡。此外,通過3 年的適應性栽培試驗發現,臺農3 號在豆粒期和著果期極容易發生落花落果現象,因此在栽培管理上應采取相應的措施以防落花落果,并針對廣西南亞熱帶氣候常出現的低溫寒流,培養健壯的樹體,采用防寒措施安全過冬?,F將臺農3 號蓮霧的栽培管理要點敘述如下。
根據引種果園土壤有機質、水解性氮和中微量元素含量偏低,以及電導率過高的情況,本研究制定了以有機肥為主,化肥為輔,側重補施不足的營養元素,適量施用檢測含量較豐富或過量元素的施肥方案。
2019—2021 年每年施用有機質含量在50%~60%以上的有機肥40 kg/株,混合鈣鎂肥5 kg/株。為降低土壤中過高的電導率,施肥方式為撒施并深翻,以改良土壤通透性。同時于果園內進行生草栽培,改善土表生態環境。并在追肥上采用水肥一體進行噴施,提高化肥吸收效率,降低使用量和鹽漬化。
由于蓮霧在大量抽梢時和花芽萌發至幼果期氮肥需求量較高,加之土壤中氮肥含量較低,因此在營養生長期和花芽至幼果期側重補充氮素較高的肥料,中果期后少量施用氮肥,適當增加磷肥和鉀肥含量。本研究的肥料施用量和施肥時期參考林永鴻[13],并根據土壤檢測結果和生產方式進行了調整,如表5 所示。

表5 蓮霧肥料施用量、施肥時期及分配率
樹形不但影響蓮霧的產量,對蓮霧的品質和日常管理作業、成本均有影響。在幼苗定植一年后,應根據苗木自身的長勢和樹形,保留長勢較強且夾角大于60°的4~5 個枝條作為主枝,使其向不同的方向均勻分布,剪除其它自主干長出來的枝梢。主枝距離地面40~60 cm 為宜,優良的蓮霧樹形主枝之間宜開張且分層,便于操作、通風及生長控制。理想的蓮霧樹形應有2~3 層,層與層之間要有足夠的掛果空間。
3.3.1 枝梢管理臺農3 號于花芽萌發時和盛花期各萌發一次梢,這2 次梢的葉片展開期,應特別注意營養的均衡補充及病蟲害防治,并利用這2 批新梢將植株樹冠鋪滿,可避免樹冠內部于套袋后至采收期大量抽梢、競爭養分。全株的嫩梢∶新葉∶老葉控制在10:20:70,則果實生長速度減緩,較有利于果皮轉色、果肉充實及糖分積累。
3.3.2 疏花疏果由于臺農3 號果形較大,為避免樹體負荷過度造成落花落果,維持果實品質,應盡早疏花,可分為疏花穗和疏花蕾兩階段進行。疏花穗工作自花蕾發育至綠豆般大小時開始,優先疏除樹冠外圍、枝梢頂端、穗柄向上和細弱枝上過密的花穗,宜保留老干新枝上和橫向生長的花穗,粗壯的枝條可多負荷些果穗。疏花蕾,視花穗著生位置、花梗粗細每穗保留花蕾4~6 個,一般于花蕾發育至將近綻放時開始。套袋前再進行最后一次的疏果,留下大小和成熟度較一致的果實,方便整串采收。
3.3.3 促進著色臺農3 號著色受溫度光照的影響較大,正季果成熟期在7 月份,南寧地區正值高溫多雨季節,25℃以上的高溫環境下不利于蓮霧花青素的合成,陽光直射也會使部分果溫過高,因此在高溫季節生產時應盡量保留著生于樹冠內部和有葉片遮陽的花穗,有利于降溫,促進蓮霧果皮著色。此外,在果實轉色期限制水分和氮肥,控制新梢,并于葉面補充錳、鎂、鐵元素,可減少碳水化合物的消耗,利于果皮著色。
3.3.4 裂果控制蓮霧裂果是栽培生產上的突出問題之一,臺農3 號同樣存在裂果問題,但裂果率比其親本巴掌蓮霧稍低,比大葉和泰國紅高。蓮霧裂果發生除受季節氣溫、土地性狀影響外,與果期水分營養的管理也密切相關。當花芽發育至花蕾期和幼果期時,通過葉面適時噴施鈣肥及微量元素硼,果實發育至中果期適時提高鉀肥比率、控制氮肥吸收、減少灌水量并保持土壤濕潤和水分平衡能有效降低臺農3 號裂果率。
3.3.5 安全過冬臺農3 號蓮霧耐寒性較泰國紅、黑珍珠等蓮霧品種優,較印尼大葉種稍差,在無霜情況下,能耐短期(3℃≤T≤7℃)低溫,但在廣西南亞熱帶氣候環境下,仍需注意做好過冬防寒措施。防寒措施除可采用物理設施,如種植防風帶,或使用塑料薄膜覆蓋阻擋寒流冷風危害。如遇降霜或較低氣溫天氣(T≤7℃),可于凌晨全園噴水以降低寒害發生程度。栽培管理上可于每年9 月份進行輕度修剪,加強培肥管理,使樹勢旺盛,多施鉀肥,增加防寒力。
3.3.6 采收臺農3 號蓮霧果實著色對果園當時的光照溫度等較敏感,且即使成熟時萼孔也常常表現出閉合狀態,難以通過果實色澤和萼孔狀態來判斷采收最佳時期,應綜合觀察色澤并以甜度符合商品需求為準。蓮霧自然果實成熟期常為高溫多雨季節,如成熟期正值溫度變化較大或雨季時,可提早數天采收,以降低裂果率。同一株植株的果實往往外圍成熟較早,內膛稍晚。蓮霧果實皮薄多汁,極易造成果面擦傷、碰傷,采摘時應佩戴棉手套,果籃底部鋪軟墊以防果實壓傷;采收后及時放置陰涼處進行人工分揀,以免高溫造成品質裂變。臺農3 號貨袈期約7 d,貯運性比一般蓮霧品種好,為保持新鮮,貯運溫度以10~12℃為宜,溫度過高時容易腐敗和失水;而低于10℃時回溫后易出現寒害癥狀,加速變質。
為害蓮霧的病蟲害種類繁多,害蟲大約有50種,病害10 多種[14],嚴重影響蓮霧的產量和品質。常見的蓮霧害蟲有薊馬、小綠葉蟬、果食蠅、卷葉蛾、類毒蛾、細蛾、介殼蟲和金龜類等。蓮霧常見病害有藻斑病、炭疽病、疫病、果腐病、黑腐病和黃腐病等。在蓮霧病蟲害防治上可采用化學防治為主、物理防治為輔的方案。針對部分對黃光、熒光有趨向性的害蟲,如小綠葉蟬、粉虱、金龜類等,在果園內懸掛黃色粘板和熒光燈,以降低蟲害發生。在此基礎上,優選低毒、高效、不易產生耐藥性的,對部分病蟲害具兼防效果的殺蟲劑和殺菌劑進行配伍施用,減低農藥施用量,以達節本安全的防治效果,如選用螺蟲乙酯防治蚜蟲、薊馬、蚧殼蟲等各種刺吸式口器害蟲。果實生長期選用對蓮霧果腐病、炭疽病、黑腐病和黑腐病具兼防治效果的80%代森錳鋅800 倍液和39.5%氟啶胺1 000 倍液兼防多種果實病害和葉螨。此外,蓮霧病蟲害防治應重視和加強田間清潔衛生工作,清除病蟲害滋生源,減少和降低病蟲害發生率。
經過3 年的引種觀察可知,臺農3 號蓮霧在南寧地區表現出優良的果實品質性狀,其果形碩大,平均單果重接近200 g,果肉硬實、爽脆多汁,可溶性固形物約11.9%,甜中帶酸,風味優良。同時也表現出較好的成花性和豐產性,產期調節成花較泰國種容易。在經歷2018—2019 最低溫度2.9℃,低于7℃天數超過6 d,以及2020—2021最低溫度3.3℃,低于7℃天數超過4 d 兩個南寧市冬天氣溫較低的年份后,除了幼葉有少量寒害斑和少量落葉外,未出現枝條干枯的寒害癥狀,且翌年正常萌發花芽。本研究結果表明,臺農3號可在南寧地區氣候環境中安全過冬,適合作為廣西未來蓮霧品種更新和多樣化的新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