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 者 安賽 通訊員 向松柏
農友果蔬合作社對果樹開展無人機飛防作業。
湖北省宜昌市興山縣因“環邑皆山,縣治興起于群山之上”而得名,地勢高低不平、山高陡峭為當地農業產業發展帶來更高挑戰。近年來,興山縣昭君鎮農友果蔬專業合作社因地制宜,開展山區農業生產全程機械化試驗示范,打造精品農業,按照“兩減三增四改”的指導思想,即減少種植成本投入、勞動力投入;增加農產品產出率、農產品商品率、種植戶純收入;改變傳統種植理念、種植品種、種植模式、銷售渠道,大力開展農業社會化服務。
當前,合作社現有社員865人,擁有核心示范基地5000余畝,冷庫2個、無人機15臺套、植保設備110多套。自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合作社積極做好農資穩價保供工作,讓利銷售化肥1500噸,為農戶減少開支100多萬元。2015年,合作社榮獲宜昌市農民合作社示范社;2020年,被省供銷合作社評為“省級示范社”;2021年,被湖北省農業農村廳列為全省農業社會化服務創新試點組織。
“八分半山一分田,半分水面、道路和家園”是興山縣的基本地貌,普通的大型農業機械難以在起伏大、坡度陡、溝谷深的這里開展規模化作業,“,“空背簍上山、滿背簍下山”是人們世代采摘、運輸水果的方式。
農戶參加農友果蔬合作社舉辦的農技培訓課程。
“近幾年農業勞動力平均年齡逐年上升,如今平均年齡在60歲以上。”農友果蔬合作社理事長王清寧說。研發適用于山區的農業機械,解放勞動力迫在眉睫。
2015年,農友果蔬合作社探索植保無人機在山區果樹上的使用技術。“當時很少有人做果樹無人機飛防。”王清寧表示,除了要解決無人機在山區的適用問題,果樹農藥的配比也是一項攻克難點,在摔壞多臺無人機、反復配比試驗下,合作社成功總結出一套在山區果園使用無人機的可行性方案,其中包含了藥劑配制方案和噴灑方案。
“以前人工噴灑農藥時,農戶需要背著沉重的農藥桶,勞累一天也只能噴灑4畝至5畝果園的果樹,耗用20桶配比農藥;如今,一臺無人機一天可進行100畝果樹噴灑作業,較之前節約用藥成本50%,一個生產周期每畝可減少投入80元。”王清寧表示,果樹無人機飛防得到了廣大種植戶的肯定,為全縣農業產業可持續發展提供了強大動力,也為合作社開展山區農業生產全程機械化增添了更多信心。
為了打破長期以來山區農戶人工背運柑橘下山的局面,農友果蔬合作社廣開思路,與一家農業機械生產廠合作,以合作社為試驗點,探索使用田間單軌運輸機。如今,合作社已成功推廣安裝田間單軌運輸機累計80000多米、150條線路,實際受益農戶500多戶,為山區農戶運輸柑橘找到了最優方式。“運輸機安裝后,因背運農產品下山而摔傷的農戶人數明顯下降。”王清寧告訴記者。
當前,除柑橘采摘外,合作社實現了農業產業全程機械化,提高了種植經濟效益,農戶的種植積極性顯著增強。
此外,在技術研發方面,農友果蔬合作社還獨立探索出了玉米套種辣椒模式,低山育苗高山栽、拉長蔬菜結果期等新技術,并聘請專家,及時將新技術、新品種推廣到田間地頭。
興山縣全縣有農業生產用地35萬畝,面對有限的土地資源,只有提高產品品質,在產業做精、做細上下文章。農友果蔬合作社以打造綠色有機農產品為建設方向,開展綠色生產及推廣。
在農藥化肥使用方面,合作社以減量、物理防控為重點。開展生態防草布、人工除草和種植綠肥的防草模式,即在每株果樹根部鋪設4平方米防草布,5月至9月周邊間隙采用人工除草,9月種植綠肥;在示范區安裝智能太陽能誘捕燈,20畝每盞,懸掛全降解粘蟲板,每畝懸掛30張,有效防治柑橘上大多數害蟲;2020年推廣智能水肥一體化設備應用,水肥一體化可根據作物生長需求,把水分和養分定量、定時,按比例直接提供給作物;完成大實蠅統防統治及大實蠅誘球實驗推廣,受益農戶6000多戶,覆蓋興山縣所有柑橘產區,累計推廣使用大實蠅誘球60萬個,聯防面積達10萬畝次。
為使農業綠色種植技術在當地得到普及,合作社通過農資服務部、微信平臺、公眾號等多渠道開展技術宣傳,使病蟲害防治科學化、合理化、規范化,減少農藥和化肥的應用,在打造綠色無公害農產品的同時,降低對土壤和環境的破壞。
在產品標準化建設方面,合作社探索農產品標準化生產規程,結合本地農業種植結構、農民種植習慣及科學管理技術,逐步形成完整的農產品生產規程。
當前,合作社通過“綠色食品”認證,建設農產品質量安全追溯系統,并注冊“禮雅園”“古昭南”商標。憑借高品質、綠色農產品,合作社產品銷往全國各地。
合作才能生金。近年來,農友果蔬合作社通過開展農業社會化服務,讓小農戶“牽手”現代化大農業,促進農業生產經營向規模化、標準化、專業化、精細化發展,與農戶攜手走上了一條“共創、共生、共享、共富、共贏”之路。
合作社在昭君鎮設立綜合服務部,組織富余勞動力成立專業化服務隊,為小農戶提供免費技術服務和物資配送。目前,已對160戶農戶開展全生產托管服務,3200戶開展半托管服務,技術和勞務服務遍及全縣8個鄉鎮10萬畝土地以上,覆蓋了大部分產業。
“自2020年疫情發生以來,農資漲幅較大,合作社每年低價進購農資約1500噸,并按囤貨前價格供應給農戶,大幅度減少了農戶的生產投入。”王清寧告訴記者,合作社穩定了全縣農資需求旺季的價格。
2021年5月,依托興山縣供銷合作社,農友果蔬合作社開始搭建物資配送平臺,解決物資配送“最后一公里”難題。此外,合作社每年籌集資金用于困難種植戶進行資金周轉,5年來,帶動50戶以上種植戶年收入超過10萬元,200戶以上年收入超過5萬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