譚滿益,劉奕伶,曹乾芳,李忠鋼,羅潤連,鄧九蓉,程紅
(成都理工大學管理科學學院,四川 成都 610059)
最新物流術語(GB/T18354-2021)國家標準將物流樞紐定義為具備較大規模配套的專業物流基礎設施和完善的信息網絡,通過多種運輸方式便捷地連接外部交通運輸網絡,物流功能和服務體系完善并集中實現貨物集散、存儲、分撥、轉運等多種功能,輻射較大范圍物流網絡的公共物流節點。2018年12月,國家發展改革委和交通運輸部聯合出臺了《國家物流樞紐布局和建設規劃》(發改經貿[2018]1886號),指出國家物流樞紐是物流體系的核心基礎設施,是輻射區域更廣、集聚效應更強、服務功能更優、運行效率更高的綜合性物流樞紐,并將國家物流樞紐分為6種類型。文件同時提出至2035年擬在全國127個城市布局建設超過200個不同類型國家物流樞紐,基本形成與現代經濟體系相適應的國家物流樞紐網絡。各省市也紛紛在其“十四五”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以及專項規劃中提出物流樞紐布局和建設發展任務。因此,深刻理解物流樞紐概念的內涵對服務國家和省市物流發展大局以及構建“通道+樞紐+網絡”的現代物流運行體系有著重要意義。
學者對物流樞紐內涵的分析主要突出了設施群的性質和綜合功能的內容。杜衡認為物流樞紐是以綜合交通運輸樞紐的形式,擁有作業往來、業務協作、運輸相聯的節點設施的物流園區、物流中心,銜接兩種及以上交通運輸方式,是能承擔區域或物流樞紐間主要物流交換銜接功能、相互間通常能組織直達班列運輸的物流設施群;李國旗,等認為物流樞紐是為了整合物流資源、實現物流的降本增效,具備集聚、擴散和中介的主要功能,由多種具有業務聯系的設施構成的較大空間范圍的設施群;姜超峰認為物流樞紐匯集了多種交通運輸方式,突出了物流設施集群、特大規模貨物流通和全功能服務的特點,承接區域之間的貨物集散功能。另一方面,部分學者從運作層面強調了物流樞紐物流中樞節點性質、一體化運作和物流活動組織中心特點。陸華認為物流樞紐往往位于物流需求較高的城市,依托綜合運輸樞紐或賦予綜合運輸樞紐功能,擁有一定物流活動規模且不同輻射范圍層次之間物流作業聯系較為密切,具有合理的物流業務分工協作、便捷的運輸服務聯系的重要物流中樞節點;王勇指出物流樞紐應具備物流節點、集疏運體系、大區域范圍的支持保障體系等,并包含了信息流與業務流的信息化、一體化運作;而熊靜,等則指出物流樞紐是城市群及更大空間尺度區域內集中實現貨物集散、存儲、分撥、轉運等多種功能的物流設施群和物流活動組織中心。
隨著時間推移和認識深化,學者對物流樞紐的內涵及作用進行了豐富拓展,主要包括輻射網絡趨勢和經濟效應問題。汪鳴意識到近幾年物流樞紐正在進行產業化的升級更替,強調了物流樞紐建設基礎上的輻射網絡趨勢;吳雯宇指出物流樞紐不僅是資源集聚,更是實施區域宏觀調控和保證物流網絡各節點間相互配合的基礎設施,從而促進資源優化升級和產業協同發展;魏娟認為物流樞紐不再僅是通道與節點交錯形成的網絡,而是依托互聯網、物流園區、交通網絡、信息平臺等集聚資源之地,物流樞紐正從實體網絡逐漸演變成組織網絡或虛擬網絡。盧紅奇和姚冠新,等對物流樞紐能夠集聚物流資源,帶動區域經濟發展,發揮物流樞紐的經濟效應進行了分析;舒文則認為隨著物流樞紐的發展,物流樞紐承載城市能夠以物流產業的高質量發展來牽引產業和企業聚集,運行“物流聚產業”的經濟發展模式,并推動承載城市的發展。
國家物流樞紐內涵的研究包括整體層面的分析和分類型的剖析。姜超峰認為國家級的物流樞紐是承擔國家物流責任,保證國家物流安全和國民經濟發展的物流樞紐;汪鳴認為國家物流樞紐是物流園區發展“兩步曲”中的第二步,即物流園區發展的高級階段,國家物流樞紐是高質量發展的產物;柳濤將國家物流樞紐定義為物流體系的核心基礎設施和最高層級,是輻射區域更廣、積聚效應更強、服務功能更優、運行效率更高的綜合性物流樞紐;李芏巍,等認為國家物流樞紐是全球供應鏈體系的重要基礎設施。從分類型層面而言,不同學者分別對生產服務型國家物流樞紐、港口型國家物流樞紐、空港型國家物流樞紐、商貿服務型國家物流樞紐的內涵進行了剖析。
綜上所述,學者們對物流樞紐和國家物流樞紐的內涵都有一定程度的解讀,不過解讀的角度相對單一,側重對物流樞紐和國家物流樞紐的性質、功能、依托、作用等進行分析,缺乏對物流樞紐全面系統的深入剖析,特別是缺乏從利益相關者層面的探討。本文從物流的本質和物流樞紐的建設初心入手,從多個維度對物流樞紐概念的內涵進行全面系統的深入探討,以期提升人們對物流樞紐及物流樞紐高質量建設和發展的認知水平。
物流是使物品從供應地向接收地進行實體流動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根據實際需要,完成物品實際流動的過程涉及到運輸、儲存、裝卸、搬運、包裝、流通加工、配送、信息處理等基本功能的有機結合。物流的本質就是解決物品的時空移動問題,關鍵是倉儲問題和運輸問題。倉儲解決的是時間變化時物品保存的事,運輸解決的是物品的空間位移變化。倉儲保管和運輸配送是物流中的基礎業務。物流節點的核心就是為物流功能的實現提供設施設備和空間場所,以及提供運營物流功能的能力。
物流樞紐必須圍繞物流功能的實現和物流服務的提供開展規劃布局和建設運營。從物流涉及到的功能出發,物流業務可以分為實現基本物流功能的基礎業務,以及從物流基本功能延伸出來的延伸業務以及以基礎業務為依托服務物流樞紐參與主體保值增值的增值業務。因此,作為特殊物流節點的物流樞紐其規劃建設及運營都必須以實現物流功能、完成物流業務為歸依。另一方面,規模化、集約化是現代物流業發展的一大趨勢,也是物流樞紐規劃建設的理論依據。故物流樞紐實現物流功能的設施設備等基礎設施的布局建設必須注意規模效應和集約運營,同時,入駐物流樞紐的設施設備運營主體、組織物流活動的物流供應鏈企業主體以及服務物流業務發展的其他生產服務企業的業務范圍也必須盡可能聚焦。基于此,場所意義下的物流樞紐其空間范圍就必然受到約束,也就是四至界限明確,不可能無限擴張。
國家正在打造“通道+樞紐+網絡”的現代物流運行體系。這個體系的基本邏輯是依托道路、航道、航線、管道等通道意義下的交通運輸線和空間場所意義下的物流樞紐點,實現點線串接成網,實現物品從供應地到需求點的實體流動。其中,通過加密通道上的物流班次,實現在途物品的時空同時的動態移動;通過物流樞紐實現物品保存配送和運輸方式的轉接。樞紐在物流運行體系中起到干支通道的轉接點、多式聯運轉換中心、休息加油緩沖區、集貨場站、物品疏散配送中心、物品流通加工中心等作用。國家物流運行體系中的通道是干線通道,樞紐是骨干物流節點。點線貫通形成國家骨干物流基礎設施網和物流運行網。
物流節點是指具有與所承擔物流功能相配套的基礎設施和所要求的物流運營能力相適應的運營體系的物流場所和組織。簡言之,就是所有進行物資中轉集散和儲運的節點,是物流網絡中連接物流線路的各類物流基礎設施的總稱。
物流節點體系中既有功能相對單一的貨運站、專用線貨站、貨場、轉運站、編組站等各類場站、倉庫,也有專業化水平更高的配送中心、物流中心,還有規模更大、綜合服務功能更強的物流園區。物流園區中可能有多個配送中心或物流中心。物流園區、物流樞紐是物流節點的高級形態。物流樞紐是比物流園區輻射范圍更廣、集聚效應更強的物流節點。越高級的物流節點,其公共服務的屬性越明顯,越需要政府的支持和調控。物流節點處在物流線路(通道)的交匯點附近,物流樞紐銜接的物流線路應是重要的國家和區域的干線或支線。
各省市有其對應層級的物流樞紐,國家有國家級物流樞紐,這是從服務范圍和輻射范圍進行的界定。省市級的物流樞紐是省市物流體系的骨干節點,首要承擔省市物流戰略責任,服務省市經濟社會發展、應急防范物資儲運等,是省市國民經濟社會戰略在地市范圍內的支撐;國家級物流樞紐是國家物流體系的骨干節點,首要承擔國家物流戰略責任,服務國家經濟社會發展、應急物資儲運等,是國家戰略在區域層面的支撐。國家物流樞紐代表的骨干物流節點、省市物流樞紐代表的次級物流骨干節點共同構成了國家物流運行體系。國家物流樞紐的占位要高,著眼于國家戰略的物流需求點滿足,要主動聯系銜接次級物流樞紐,打穩扎實根基;其他物流樞紐要立足地方政府戰略物流需求的滿足,同時要配合國家需求做好服務。
一方面,物流樞紐必須依托相應城市建設,起源于承載城市物流服務;另一方面,物流樞紐作為物流節點,是承載城市物流系統的一部分,為承載城市提供物流服務是應盡職責,承載城市物流規劃時應把物流樞紐列入規劃并放在重要位置。但是,一旦成為物流樞紐,不管是地方的還是國家的,其首要職責是服務地方和國家戰略需求,而不是局限在承載城市范圍。當然,物流樞紐在服務更大范圍物流需求的同時,將以更大的責任或先導性優勢促進區域經濟社會發展,包括促進承載城市經濟社會更大的發展。
從供給側改革入手,發揮我國超大規模市場的潛力和優勢,利用我國具有全球最完整、規模最大的工業體系、強大的生產能力、完善的配套能力,以及回旋空間大的特點,把發展的立足點更多放到國內,實施擴大內需戰略,實現國內統一大市場,需要以物流樞紐為骨干節點的現代物流運行體系作保障。國家物流樞紐作為國家物流運行體系的骨架,其他物流樞紐作為區域和地方物流運行體系的骨架,不同梯次的物流樞紐與干線物流通道、支線物流通道一起形成層次分明的全國統一大市場的流通體系和物流運行體系,服務于國內大循環的形成。通過暢通國內大循環,以國家物流樞紐作為對外開放的橋頭堡和國際貿易的重要平臺與轉接點(中歐班列的起點都在國家物流樞紐),更好聯通國內市場和國際市場,更好利用國際國內兩個市場、兩種資源,培育新形勢下我國參與國際合作和競爭的新優勢,為我國經濟發展增添新動力。不同層級的物流樞紐共同促進國際國內雙循環新格局的形成。
物流樞紐是物流體系的核心基礎設施,其輻射區域、集聚效應、服務功能和運行效率都比普通物流園區有更大的提升,是能級最大的物流節點。這些能級代表了先進的物流設施設備的使用,代表了現代物流技術、現代管理技術的應用,代表了物流服務的高質量和高水平,這些都要靠實踐出真知,單靠政府扶持是無法實現的。政府只是對優等生進行了認證而已,讓其承擔更重要的職責,同時給與更大的榮譽。因此,區域/地方物流樞紐在完善地方現代物流運行體系中承擔重要職責的同時,也是地方政府給予的認可和授予的榮譽;國家物流樞紐代表了致力于完善國家現代物流運行體系的職責,確保全國統一大市場的物資暢通,確保新格局的構建。同時,國家物流樞紐也是國家給予物流節點的最高認證和最高榮譽。從這個意義上講,物流樞紐建設特別是國家物流樞紐建設不能簡單地看做為了爭取資金補貼而進行的物流項目的立項開發,其建設和運營需要企業更大的家國情懷。
利益相關者是指影響組織行為及組織目標的實現,或是受到組織目標實現及其過程影響的個體和群體。物流樞紐(園區)具有一定的公共屬性,與普通企業的利益相關者具有明顯差異。
物流樞紐的利益相關者大致分為五類,即政府、樞紐建設主體、樞紐運營主體、入駐樞紐的市場主體和受樞紐影響的周邊居民。物流樞紐的利益相關者政府包括樞紐屬地的地方基層政府,也包括上級政府;對于國家物流樞紐而言的利益相關者,政府還包括省級政府乃至國家相關部門;樞紐建設主體是樞紐中主要物流設施的建設單位;樞紐運營主體可以是一家企業,也可以是企業聯盟;入駐樞紐的市場主體按照與樞紐核心功能的相關度,可分為核心基礎設施運營維護企業、線路運行企業(班列、班輪等)、物流企業與供應鏈服務企業、配套服務企業(如保險、金融機構等)、產業企業代表等;還有就是受物流樞紐建設、運營影響的周圍居民。
不同的利益相關者受物流樞紐的影響程度不同,其影響物流樞紐的方式和主要關切也各有差異,見表1,物流樞紐的效能發揮需要各利益相關者共同發揮正向作用。

表1 物流樞紐主要利益相關者關切
物流樞紐是國家和地方物流網絡中的關鍵節點,明面上解決的是物資流動性問題,支撐的是民生保障和經濟社會發展。物流樞紐的生命力在于設施運行的高效和服務功能優化。這些不是物流樞紐利益相關者中哪個個體能夠獨立解決的問題,需要政府的提前規劃布局、建設主體的優質工程保障,需要樞紐運營主體的統籌協調,還需要市場主體提升物流活動的組織效能。
因此,物流樞紐發展應堅持系統觀念,發揮市場機制和各部門的政策合力,推動物流生產方式由行業化向社會化轉變,打造精準治理、多方協作的社會治理新模式,提升治理能力。在樞紐治理體系中,政府和樞紐運營主體發揮著特別重要的作用,政府通過行政許可、規劃、支持政策、財政金融政策發揮引導和調節作用,運營主體通過入園服務、在園服務能力提升讓企業引得進來、留得下來。
根據依托對象的不同,《物流園區分類與規劃基本要求》(GB/T21334-2017)將物流園區大體分為5類,即貨運服務型、生產服務型、商貿服務型、口岸服務型、綜合服務型。物流樞紐是在包括物流園區等具有突出優勢的物流節點基礎上發展起來的,在物流運行體系中占據更重要位置、承擔更重要職責的物流節點。根據依托基礎設施或服務產業的不同,國家物流樞紐分為陸港型、港口型、空港型、生產服務型、商貿服務型、陸上邊境口岸型6種類型。物流樞紐具有鮮明的主題性,這些主題決定了物流樞紐發展的主要方向和發展依托。換句話講,主題性是物流樞紐存在的前提,同時也是發展的方向。
物流樞紐的主題性決定了物流樞紐的主要依托或核心資產,這是物流樞紐發展的關鍵。物流樞紐發展的過程中必須做實核心資產,把核心資產的價值發揮出來,并且圍繞提升核心資產的價值發力。對于產業服務型樞紐,則需圍繞產業所需構建基礎設施,提升服務能力。物流樞紐的初心是解決物流問題,因此,提升物流活動組織能力,加強樞紐間的互聯互通,這些軟能力的提升不可忽視,甚至更為重要。
物流業在國民經濟中具有先導性、基礎性、戰略性。物流樞紐存在的前提是“物”,離開了物的物流樞紐是無源之水,必須有持續不斷的物來支撐物流樞紐的運營。物的來源不外乎兩種方式,即聚物和造物。聚物就是要發揮物流樞紐的輻射作用,或者說發揮物流樞紐的物流設施功能和物流活動組織能力優勢去吸引物的聚集或中轉,這需考慮聚的成本,也就是物的源頭到物流樞紐的組織成本、運輸成本等,這些需要發展的是流通業;造物就是考慮物流樞紐發展產業,通過產業造物為物流樞紐提供源源不斷的“物”,這才是物流樞紐生存和保持獲利的根本解決之道。產業企業的發展過程中原材料物流和產成品物流是關鍵。依托物流樞紐發展樞紐經濟解決物流樞紐的“物源”和產業企業的“物流”是兩全其美的事,也是物流業先導性的具體體現。
從物流樞紐的單一業態到依托物流樞紐的全局生態,發展著力點從單一的運輸倉儲和分撥中轉拓展到與適樞產業鏈條融合,推進物流業和適樞產業的深度融合,是樞紐經濟的基本邏輯,也是物流樞紐承載城市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思路。
目前,我國正處于建設現代物流運行體系的關鍵階段,物流樞紐在其中起著重要作用。從物流的本質和物流樞紐建設的初心入手,從層級視角、利益相關者視角、特色發展視角等維度對物流樞紐概念的內涵進行全面系統的剖析,以期深化人們對物流樞紐及其高質量建設發展的認知,助力物流業與其他產業的融合,助力全國統一大市場的形成和新格局的構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