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 貞,潘 玥,孫淑娟
(1 北京市海淀區萬壽路社區衛生服務中心中醫科 北京 100036)
(2 北京市海淀區萬壽路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全科 北京 100036)
咳嗽變異性哮喘(cough variant asthma, CVA)是以咽喉發癢、長期反復刺激性干咳為主要或唯一表現的一類疾病。CVA 好發于過敏體質人群,可由粉塵、食物、動物毛發、化學氣體、病毒、花粉等多種因素誘發。CVA的治療原則為排除病因、控制發作、防止復發為原則,找出過敏源。另外,由于遺傳和環境的原因,患者需要盡量避免接觸過敏原,消除吸煙、油漆、冷飲、天氣變化等的誘發因素。在咳嗽的時候,可以通過緩解支氣管平滑肌的痙攣來緩解氣道黏膜水腫等炎癥,從而降低黏液的分泌。目前,CVA 常通過糖皮質激素、抗組胺等進行治療,但研究表明大部分西藥治療后無法達到根治效果,且容易引起頭暈、惡心、口干等不良反應,療效并不理想。中醫認為CVA 多為風寒之邪侵入口鼻、皮膚,導致肺功能失調、減退,因此采用具有散寒疏風、宣肺化痰功效的止嗽散合脫敏煎進行治療。本文皆在探討止嗽散合脫敏煎加減治療CVA 的臨床療效,現報道如下。
選取2018 年3 月—2020 年1 月北京市海淀區萬壽路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收治的CVA 患者60 例,采用隨機數字表法將患者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各30例。對照組男17例,女13 例;年齡23 ~56 歲,平均年齡(40.28±3.42)歲;病程2 ~21 個月,平均病程為(11.83±3.63)個月。觀察組男14 例,女16 例;年齡22 ~55 歲,平均年齡(41.37±3.58)歲;病程為2 ~23 個月,平均病程為(12.21±3.51)個月。兩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符合《赫爾辛基宣言》要求。
納入標準:①符合西醫《咳嗽的診斷與治療指南》有關咳嗽變異性哮喘的診斷標準,經肺功能檢查等確診患者,符合中醫參照《咳嗽中醫診療專家共識意見》中關于風寒犯肺證的證候診斷標準;②患者年齡18 ~60 歲;③治療依從性良好。排除標準:①近期使用糖皮質激素治療的患者;②存在嚴重肺系其他疾病,如慢性阻塞性肺病、肺癌、肺結核等患者;③合并患有嚴重肝腎、造血系統等系統性疾病;④患有精神疾病或存在意識功能障礙者;⑤不遵醫囑用藥、中途退出治療或改用他藥治療的患者。
對照組采用孟魯司特鈉(生產企業:杭州默沙東制藥有限公司;國藥準字:J20130047;規格:10 mg×5 片)進行治療,口服用藥,10 mg/次,1 次/d,15 d 為1 個療程,連續治療2 個療程。觀察組患者在對照組基礎上再聯合采用止嗽散合脫敏煎加減治療:桔梗10 g,白前10 g,紫苑12 g,杏仁10 g,百部10 g,甘草9 g,陳皮10 g,荊芥10 g,柴胡10 g,防風10 g,烏梅10 g,五味子10 g。加減藥物:咳嗽氣急明顯者加用僵蠶10 g,地龍10 g;咽癢明顯者加用射干10 g,蟬蛻10 g;口干咽燥患者加沙參15 g,玉竹12 g;痰黏不易咯者加蘆根15 g,天花粉15 g。每劑藥采用水煎,分2 次服用,2 次/d,200 mL/次,15 d 為1 個療程,連續治療2 個療程。兩組患者經治療后均進行隨訪,時間為12 周。
(1)比較兩組患者治療前后的生活質量情況,采用萊斯特咳嗽問卷(Leicester cough questionnaire, LCQ)從生理、心理狀況及社會功能3 個方面評估兩組患者的生活質量,共有19 個條目,每個條目設1 ~7 個等級,采用正向計分,分數越高生活質量越好。(2)比較兩組患者的治療前后的中醫證候積分變化情況,評分標準根據《中醫病癥診斷療效標準》進行制定。咳嗽、咯白痰、惡寒等主癥情況以無、輕、中、重度4 個等級進行判定,分別對應積分為0、3、6、9 分;鼻塞、流涕、咽癢等次癥情況以無、有進行判定,分別對應0、2 分。積分分數越高,病情越嚴重。(3)比較兩組患者治療后出現口干、頭暈、便秘、惡心嘔吐、胃脘不適等不良反應情況。

治療前,觀察組與對照組生活質量情況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0.05);治療后,觀察組患者LCQ評分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0.05),見表1。

表1 兩組咳嗽變異性哮喘患者治療前后的生活質量情況比較(± s,分)
治療前,兩組患者的中醫證候積分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0.05);治療后,觀察組患者的中醫證候積分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0.05),見表2。

表2 兩組咳嗽變異性哮喘患者的治療前后的中醫證候積分變化情況比較(± s,分)
治療后,觀察組患者口干、頭暈、惡心嘔吐、胃脘不適及便秘等不良反應的發生率(4.44%)低于對照組(22.21%),差異有統計學意義(<0.05),見表3。

表3 兩組咳嗽變異性哮喘患者治療后出現不良反應情況比較[n(%)]
CVA 是一種慢性、頑固的咳嗽,主要是由于劇烈的運動或者是上呼吸道感染所致,一般持續3 周或更長。該病具有季節性,以春、秋為高發季節,往往在晚上或凌晨時加重。CVA 以干咳為主,痰少,且痰液呈白色。患者在發病的時候不會出現發熱的癥狀,經常會不自覺地揉眼睛、鼻子、抓頭皮,睡覺的時候會出汗,手腳和身體不停地扭動。部分患者會出現鼻塞、鼻癢、流涕等過敏性鼻炎、過敏性結膜炎癥等過敏反應。當CVA 患者吸入煙霧或油漆,敵敵畏等,化學味道會加重,且X 線或CT 檢查無明顯異常。
當前國內外CVA 的相關文獻報道較少,且僅限于臨床療效,并沒有形成一個完整的理論體系。目前,CVA的病因尚未完全清楚,需要更多的研究。CVA 在我國傳統醫學中屬于“咳嗽”。《素問·咳論》認為,咳嗽多因“皮毛先受邪,邪從其所聚也”。《醫學心悟》中:“肺為金,譬若鐘然、鐘非叩、不鳴、風熱、熱、燥、熱、熱,六邪從外而來,其音必有其音,而食之,則是由熱而生。”說明咳嗽是由內、外邪侵襲肺,肺臟為驅邪外達所致。從中醫的辯證觀點來看,CVA 與“風邪”的發生密切相關。《素問·風論篇》中有“風為百病之長,風者以其善用而數變,春甲乙風為肝風。”
西醫常用抗組胺、糖皮質類激素類藥物治療CVA。孟魯司特鈉是西醫治療變異性咳嗽的主要方法,孟魯司特鈉屬于白三烯受體拮抗劑類藥物,能夠起到良好的緩解炎癥反應的作用,從而有效改善患者臨床癥狀,在西醫治療中較為常用,但是在臨床實踐中證實,該藥物在用藥治療后容易出現不良反應,而且從遠期療效評價,該藥物治療效果未達到令人滿意的結果。中醫在治療CVA 中強調尋求病癥根源,對癥下藥,從根本上治療疾病。中醫認為CVA 屬于“風咳”的范疇,多由風邪侵入肺部,導致肺失宣降、肺氣閉郁,或因脾胃常虛,易生內痰,痰與風邪郁結在氣道,致使痙咳不止,病邪在表里,以邪實為主,屬于陽氣。可以采用中藥對CVA進行綜合調理,以達到整體和局部的目的,提高療效。以中醫理論為指導,以臨床經驗為基礎,本研究采用止咳散、變應劑對患者進行治療。止咳散是《醫學心悟》中的一種,由桔梗、荊芥、紫菀、百部、白前、陳皮、甘草組成,此方治療的病癥是外感咳嗽。此外,筆者在CVA 的中醫治療中發現,風寒犯肺證是CVA 的常見病證,故采用止嗽散合脫敏煎對患者進行加減治療,該藥方組成包括白前、桔梗、紫苑、陳皮、甘草、麻黃、杏仁、柴胡、烏梅、五味子等藥物。白前降氣化痰,桔梗宣肺,陳皮理氣化痰,紫苑止咳溫潤,柴胡防風疏風散邪,烏梅與五味子具有酸斂生津、潤肺止咳的作用,聯合上述藥物能夠達到解痙止咳、疏風宣肺、化痰平喘之效。止嗽散合脫敏煎具有散寒、解表、溫潤的特點,現代藥理研究表明,該藥方可通過抑制毛細血管通透性,降低細胞刺激反應,具有抗擊炎癥、減輕咳嗽敏感程度及不良反應的功效。在臨床辨證中,根據患者存在口干咽燥、痰粘、咽癢等不同兼證,相應增減藥物,對癥下藥,能夠加強其鎮咳、抗炎以及增強免疫的效果。
本文結果顯示,觀察組患者治療后的中醫證候積分顯著低于對照組,觀察組患者的不良反應的發生率(4.44%)顯著低于對照組(22.22%),觀察組患者LCQ評分顯著高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0.05)。表明止嗽散合脫敏煎加減治療CVA 較西藥治療具有顯著療效,能明顯改善患者臨床癥狀,降低患者的中醫證候積分,有效降低不良反應的發生,安全性較高,且有助于改善患者的生活質量。除給予患者有效治療外,預防CVA 的復發也非常重要:(1)避免與花粉、灰塵、油煙、動物皮毛、螨蟲等過敏原的接觸;(2)不要與冷空氣接觸,避免刺激呼吸道導致CVA;(3)注意個人衛生,防止細菌、病毒、衣原體、支原體等入侵;(4)飲食清淡,減少辛辣、油膩食品的攝入。
綜上所述,采用止嗽散合脫敏煎加減治療能有效緩解CVA 患者臨床癥狀,提高患者生活質量,降低不良反應發生率,安全性較高,值得臨床推廣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