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美力
(四川省腫瘤醫院胸外科 四川 成都 610042)
隨著現代醫學技術的發展,肺部結節的檢出率越來越高,極大地提高了肺癌早期治愈率。胸腔鏡輔助下的胸部手術,對患者造成的創傷較小,術后可以很快獲得較好的恢復效果。但是受到諸多不確定因素的影響,患者的預后效果也會存在較大差異,許多患者在術后易出現各種并發癥。快速康復理念在患者的臨床護理中,能夠提供一系列安全、可行的護理措施,大大降低術后并發癥的發生率,加速患者病情康復,避免長時間住院。通過快速康復外科護理,患者能夠獲得針對性的護理干預措施,有助于進一步加快病情康復,最大限度改善預后效果。本研究旨在對快速康復外科護理在胸腔鏡下肺結節切除術后患者護理中的應用效果進行分析,現報道如下。
選取2020 年1 月—2021 年12 月在四川省腫瘤醫院行胸腔鏡下肺結節切除術患者60 例,采用數字表抽取法隨機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各30 例。
納入標準:①無吸煙及不良嗜好;②肺功能正常;③無嚴重基礎性疾病;④經常規檢查確認心肺功能正常。排除標準:①存在其他嚴重肺部疾病;②依從性較差者;③中途退出研究者。觀察組男16 例,女14 例;年 齡28 ~75 歲,平 均 年 齡(49.67±5.39)歲。對照組男17 例,女13 例;年齡30 ~74 歲,平均年齡(50.74±5.25)歲。兩組患者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0.05),具有對比性。符合《赫爾辛基宣言》要求。
對照組給予常規護理術后當日給予患者床旁心電監護,給予常規抗生素、止痛補液治療,術后第1 天進行血常規檢查,并完善其他的相關檢查,確定患者無異常癥狀后可于1 ~2 d 后出院。觀察組在常規護理基礎上實施快速康復外科護理,具體如下:(1)術后病情觀察。患者在手術后容易出現低氧血癥,此時應當給予其氧氣吸入護理,床邊心電監護,密切監測患者血壓、心率、呼吸等情況。護理人員需要詢問手術醫師手術時間、術中出血情況等,做好病情觀察工作。注意觀察患者神態變化情況,以及是否存在出冷汗、面色蒼白等情況。同時,要積極預防胸腔出血,做好各項防范措施,對于各項風險因素及時進行排除。(2)并發癥預防。患者清醒后可以指導其在床上進行活動,可以根據其舒適度,對床頭高度進行調整,因為在床上活動對于患者血液循環可以起到加速作用,能夠有效預防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使淤肺盡早充分膨脹,避免發生肺不張或肺部感染情況。在患者生命體征趨于穩定后,可以根據醫囑將心電監護進行撤除。通常情況下,術后早期下床活動對于患者肺活量的增加有非常大的幫助,能夠有效減少肺部并發癥的發生,促進其全身的血液循環及傷口的愈合。而且能夠有效促進患者胃腸功能和膀胱收縮功能的改善,避免發生尿潴留等不良情況。因此,在心電監護撤除后,護理人員可以協助患者進行下床活動,可以根據患者的疼痛情況,為其制定合適的運動方式及運動強度。此外,需要固定處理胸腔閉式引流管道,并密切觀察切口敷料情況,避免出現滲液及滲血情況。觀察患者周圍皮膚是否存在皮下氣腫問題,若氣壓波動幅度較大,則需要告知醫生及時采取有效的處理措施。注意觀察引流液的顏色以及量,若存在異常情況,則表示患者可能存在胸腔內活動性出血問題,此時需要及時告知醫生進行處理。在協助患者翻身過程中要避免引流管發生脫落或扭曲情況,期間需要檢查引流瓶是否存在漏氣或裂縫情況,確保各項情況保持正常。(3)呼吸道護理。密切觀察患者的呼吸頻率、節律深淺度,聽診其雙肺呼吸音是否清晰,可以鼓勵患者做深呼吸、有效咳嗽,也可以運用深呼吸訓練器來進行深呼吸練習。許多患者對疼痛的耐受度較差,害怕疼痛,不敢咳嗽,因此需要通過有效的措施對疼痛癥狀進行緩解。每隔2 h 協助患者翻身拍背1 次,可以采用排痰機拍擊患者后背,以促進咳痰,術后可以常規給予患者超聲霧化吸入,以氨溴索為主。可以指導患者通過爬樓梯、吹氣球、深呼吸等方式,來進行功能鍛煉。在患者麻醉清醒后,可以鼓勵其主動進行深呼吸和咳嗽排痰,協助其將體位調整為半坐臥位,雙手按住胸壁,通過深吸氣將痰液排出。(4)疼痛護理。許多患者在術后存在不同程度的疼痛癥狀,當出現疼痛感時,患者很難保持情緒穩定,使其心情受到影響,不利于病情的快速康復,所以護理人員需要密切關注患者的疼痛情況,針對疼痛情況,采取相應的應對措施,盡可能減輕其疼痛癥狀,減輕其身心痛苦。此外,可以選擇使用鎮痛泵或止痛藥物等,對患者的疼痛癥狀進行緩解。(5)飲食護理。患者清醒后可以鼓勵其盡早經口進食,進食易消化的流質食物。術后3 d,食物結構要以富含維生素、蛋白質食物為主,飲食原則為少量多餐、循序漸進,避免進食刺激性食物。需要注意的是,患者每天補液量應當控制在500 ~1 000 mL,避免發生肺水腫情況,術后6 h應當給予50 mL 溫水,之后逐漸增加飲水量。(6)心理護理。受到疾病不適癥狀的影響,患者的身心痛苦也會大大增加,由于擔心手術預后,患者很容易出現焦慮、緊張等心理情緒。對于這種情況,護理人員應當通過親切的語言與其交流,交流過程中保持耐心、態度溫和,對患者心理狀況進行準確評估。通過給予有效的干預,患者心中的恐懼、緊張情緒會明顯緩解,使患者保持良好的心理狀態,積極與醫護人員配合。
比較兩組患者術后康復情況、并發癥發生情況、護理前后疼痛評分、護理滿意度、生活質量評分。(1)采用視覺模擬評分(Visual Analogue Score, VAS)評估疼痛程度,VAS 評分由10 個刻度組成,表示患者從無痛到劇痛。0 刻度表示無痛,10 刻度表示劇痛,刻度標記結果表示疼痛程度。分值越高表示疼痛感越強烈。(2)采用我院自制調查問卷了解患者滿意情況,非常滿意>85 分;基本滿意65 ~85 分;不滿意<65 分;滿意度=(非常滿意+基本滿意)例數/本組總例數×100%。(3)生活質量采用健康調查簡表(the MOS item short from health survey, SF-36)進行評價,包括軀體功能、社會功能、角色功能、認知功能4個方面,分值為1~100分,分數越高表示生活質量越高。

護理后,觀察組整體恢復時間短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0.05),見表1。

表1 兩組術后康復情況比較(± s)
護理后,觀察組并發癥總發生率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0.05),見表2。

表2 兩組并發癥比較[n(%)]
護理后,觀察組VAS 評分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0.05),見表3。

表3 兩組護理前后VSA 評分比較(± s,分)
護理后,觀察組患者護理滿意度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0.05),見表4。

表4 兩組患者滿意度比較[n(%)]
護理后,觀察組生活質量各項評分均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0.05),見表5。

表5 兩組生活質量評分比較(± s,分)
肺結節是早期肺癌的表現,胸腔鏡手術是肺結節的主要治療方法,可以有效切除病灶組織,整體治療效果較好。許多患者在手術后恢復比較慢,容易出現心律失常、感染等不良情況,預后效果較差。快速康復外科的實施目的在于減輕手術對患者帶來的創傷,減少術后并發癥的發生,促進患者術后身體狀況的恢復。常規護理在肺結節手術中,對患者術后的康復沒有明顯的積極影響,容易引起不良事件的發生。快速康復護理可以通過專業的醫療技術對患者實施個性化且全面化的護理服務。許多患者在手術后精神壓力較大,容易出現焦慮等不良情緒,使其疼痛闕值明顯降低,使內源性鎮痛物質分泌減少,使其疼痛感進一步加重。疼痛感會使患者交感神經處于異常興奮狀態,使相關激素水平升高,使胃腸功能受到影響,從而影響到術后恢復效。常規護理措施容易引起患者的生理和心理應激反應,無法有效降低術后并發癥發生率。快速康復外科是一種新的治療理念,對于患者術后康復有非常積極的作用,胸腔鏡下肺結節切除術患者的康復需要從多個方面來進行統籌,各部門需要緊密配合,且患者與家屬需要積極配合,才能有效保證護理效果。近年來,快速康復護理在患者的術后恢復中得到廣泛應用,通過一系列綜合多學科的優化護理措施,在循證醫學的支持下,能夠通過有效降低患者生理和心理的應激反應,減少各種并發癥,緩解患者術后疼痛,促進術后快速康復。
本次的快速康復護理中,主要針對患者的心理、認知情況進行有效干預,密切關注患者的病情變化,積極做好預防并發癥的準備措施,全面保障患者在術后順利進行康復。此外,本研究針對性的干預患者的疼痛狀況,能夠盡可能確保其身心舒適。臨床護理期間,也需要對患者的飲食進行干預,指導其多進食富含維生素、蛋白質的食物,避免進食辛辣、刺激性食物。觀察組術后整體恢復時間短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0.05)。觀察組并發癥總發生率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0.05)。觀察組護理后VAS 評分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0.05)。觀察組患者護理滿意度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0.05)。觀察組生活質量各項評分均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0.05)。提示在胸腔鏡下肺結節切除術后患者護理中,采取快速康復外科護理能夠加快患者恢復進度,減少各種并發癥的發生,緩解患者疼痛癥狀,提升其對護理工作的滿意度,能效改善患者生活質量。
綜上所述,在胸腔鏡下肺結節切除術后患者護理中,采取快速康復外科護理能夠有效促進術后康復,能夠降低并發癥發生率,減輕疼痛感,提升患者滿意度,改善患者生活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