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郭春曉
媒體融合向正在向縱深發展。“四全媒體”即全程媒體、全息媒體、全員媒體和全效媒體越來越得到重視。其中,“全息媒體”強調信息傳播形式更加多元,圖文、視頻、增強現實等,帶給用戶更新鮮的體驗,也讓新聞的呈現更為立體。其中,動漫與新聞的創新融合報道模式,用大眾喜聞樂見的語言,廣泛應用于突發事件、主題報道、深度報道、知識科普等領域。
近幾年,隨著媒體融合的深入,結合H5、VR、AR、AI、遙感、數據挖掘等技術,動漫新聞從最初的信息簡單綜合、示意、還原,到現在通過數據挖掘、處理、分析信息,讓龐雜的信息以較強的交互性和視覺感染力呈現,為用戶帶來更好的信息接受體驗,讓新聞報道的傳播力和影響力達到最大化。
傳統新聞報道中,因為拍攝技術限制或者現場環境惡劣,記者難以記錄新聞事件全程,而3D虛擬技術可以彌補這一遺憾。利用三維動畫技術模擬消失的新聞現場,融合同期聲、現場照片視頻、音效,配合旁白解讀,可以再現事件的全過程或者補全關鍵節點。
早期受限于技術和成本,動漫對視頻、圖片素材僅起到補充作用,通常局限于對角色、場景的簡單示意,有的畫面甚至需要“合理想象”,比如人物神態、情感等,不僅還原得較粗糙,還會引發人們對新聞真實性的擔憂。
隨著動畫制作軟件的更新和技術提升,不少媒體和機構能通過動漫技術利用新聞現場不同視角的聲音、視頻、圖片碎片,通過時間、空間邏輯整合起來,虛擬再現時越來越注重完整且真實的視覺呈現,增加了報道可信度,也通過創新的可視化表達,增強了視覺效果,擴大了報道的社會影響力。
以空間調查研究團隊“法證建筑”(Forensic Architecture)為例,這是2010年由倫敦大學金史密斯學院組建的團隊,他們以建筑學為主要切入點,通過制作3D模型、交互式地圖等,致力在案件調查和審判過程中提供可視化的信息作為證據。
▲ 新華社《衛星新聞:空難救援中,這張衛星圖讓我們揪心》
▲ 圖為中央廣播電視總臺《三星堆奇幻之旅》
2020年8月初,黎巴嫩貝魯特發生了一場危及30萬人生命的巨大爆炸。很多目擊者在事發前后用手機拍攝了畫面,“法政建筑”將這些素材搜集起來,形成完整的時間軸,用3D視頻還原爆炸現場。為了最大限度和現實保持一致,“法政建筑”根據現場視頻,仔細和衛星地圖比對,根據關鍵建筑以及攝像機視角,確定事發地點核心現場及周圍環境。制作團隊還將局部的實拍素材和全景式動畫無縫銜接,帶領觀眾重回爆炸現場,一步步探索爆炸為何會發生。正如其創始人魏茲曼接受采訪時所說的,其探索的是如何建構那些被公開的素材,利用目擊者的證詞來重塑現場。
2022年2月,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CNNIC)發布第49次《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報告顯示,截至2021年12月,我國網民規模為10.32億,互聯網普及率達73.0%。在“人人都有麥克風”的自媒體時代,所有人既是信息的接受者,也是傳播者,傳統的以媒體創作者的意志組織的行文對于用戶來說顯得過于單一,缺少吸引力。在還原新聞現場時,動漫和遙感、數字交互等技術的結合,可以打破傳統線性敘事,為用戶打開多種閱讀視角,帶來沉浸式的觀看體驗。
2019年,新華社衛星新聞實驗室“60萬米高空看中國”系列報道,通過衛星遙感影像,展現中國34個省級行政單位的特點和歷史變遷,這是中國衛星遙感影像用于主流新聞媒體主題系列報道的首次成功嘗試。
遙感新聞不僅運用于主題新聞報道中,在調查新聞、突發新聞等領域也有體現。2022年3月,在東航客機搜救期間,新華社發布報道《衛星新聞:空難救援中,這張衛星圖讓我們揪心》,利用三維地形圖還原了搜救區域的面積和地形特征。這一視頻不僅有地理視角,還通過吉林一號衛星捕捉到該區域的天氣情況,補充了氣象視角,多維度體現了取證和搜尋工作的難度。
如果說動漫和衛星新聞的結合,為用戶打開了多個視角,那么動漫和數字交互的技術組合,則是讓用戶直接沉浸在報道當中,自主選擇要打開哪一種體驗模式。
▲ 圖為星球研究所《飛天50 年,中國都做了什么?》
2022年6月,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出品的大型沉浸式數字交互空間《三星堆·古蜀國·奇幻之旅》,將三星堆的報道以三維博物館的形式建在了虛擬空間中,用戶可以使用虛擬身份在其中暢游探索。這一作品綜合運用VR、AR、MR技術和音視頻技術,依托5G和智能云服務,創建了一個超大型的沉浸式體驗空間。在這里,用戶可以自主選擇觀看路線,看什么、怎么看都由自己做主。
人都是視覺動物,想讓鏡頭更有沖擊力:一是靠物體本身;二是靠鏡頭運動。而動畫鏡頭通過“推拉搖移跟”的設計,在藝術創造上實現實拍鏡頭難以達到的效果,極具張力。
“60萬米高空看中國”系列報道中,憑借衛星平臺和多類傳感器的優勢,利用二維圖像和三維模型,報道先以太空為視覺起點,為用戶打開無所不知的全知視角,隨后以垂直視角迅速俯沖,到低空時與衛星影像或航拍鏡頭銜接,交代位置信息,隨后開始講述故事,極具張力的影視化表達手法引人入勝。
動漫既能全景呈現又能立體拆解的特點,使其不管在宏大敘事還是細節呈現上,能兼具生動性與專業性。2022年6月5日,“星球研究所”和“我們的太空”合作推出視頻《飛天50年,中國都做了什么》,詳細回顧了一代代長征運載火箭的坎坷與光輝歷程。在介紹火箭推進劑時,星球研究所將一枚火箭由外向內拆分出3個層次,又根據火箭結構分成8段,一步步解讀火箭推進劑的構成和演變,將文字和圖像難以解釋清楚的專業內容變得清晰易懂。視頻結尾升華部分,畫面將歷年的火箭匯聚在一起,在倒計時音效結束的一瞬間營造出“萬箭齊發”的壯觀景象,宏大視角帶給用戶的不僅是視覺震撼,更是心靈上的共情與感動,增強了報道的感染力。
在全媒體時代,動漫以其生動可感、平民化敘事、藝術感染力等特點,讓新聞作品呈現精彩且深入人心。隨著媒體融合的縱深發展,動漫新聞從簡單示意到1:1還原,能更真實地還原消失的新聞現場;利用技術進步打破傳統敘事限制,把閱讀主動權交給用戶,讓新聞具備交互性;運用多種鏡頭設計,增強畫面沖擊力和藝術感染力。
[1]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EB/OL].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CNNIC),2021(8).
[2]張過,賀大為,關晴,等.全媒體時代遙感新聞學[J].武漢大學學報:信息科學版,2021,46(4):10.
[3]《衛星新聞:空難救援中,這張衛星圖讓我們揪心》https://h.xinhuaxmt.com/vh512/share/10681514?channel=weixin
[4]《大型沉浸式數字交互空間,帶你穿越古蜀王國》https://www.bilibili.com/video/av2999257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