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雅群,石文杰,宋 燕
(1.山東第一醫科大學(山東省醫學科學院)醫療保障學院,山東 濟南 250117;2.山東省醫藥衛生科技信息研究所,山東 濟南 250062)
中醫治療作為我國獨特的醫療服務手段,成為組成我國醫療服務體系的重要部分,改革開放后黨和政府對中醫醫院的發展給予了各方面的支持,自此,我國中醫醫院的服務能力不斷增強,服務網絡不斷擴張,基本滿足了我國城鄉居民對中醫醫療衛生服務資源的需求。新醫改以來,政府制定了一系列政策促進中醫藥事業的發展,中醫醫院作為開展中醫藥醫療服務項目的主體,其運行規模、資源配置、人員分布的好壞將對我國中醫藥事業的未來產生直接影響。“十三五”期間,我國中醫藥服務能力和特色優勢進一步顯現出來,中醫藥健康服務可及性顯著提高。在科學技術迅猛發展的現在,中醫醫院如何抓住機遇,在快節奏的社會浪潮中展現自己的優勢成為了我們需要思考的問題。本文總結了2010-2020年我國中醫醫院衛生資源配置水平和發展變化趨勢,分析中醫院醫療服務體系建設情況,為“十四五”時期中醫醫院的進一步發展提供參考。
數據資料來源于2011-2021年《中國衛生健康統計年鑒》、2010-2020年《全國中醫藥統計摘編》,本文所指的中醫醫院為中醫綜合醫院和中醫專科醫院,不包括中西醫結合醫院和民族醫院。選取的研究指標有:中醫院數量、不同省份中醫院分布、醫院主辦單位類型、床位數、萬元以上設備數、病床利用率、診療人數、總收入和支出、衛生技術人員數等。
使用Excel軟件建立2010-2020年全國中醫院醫療資源配置數據庫并進行分析,主要運用年均增長率,構成比等具體指標進行統計。
2.1.1 中醫院數量變化趨勢
中醫藥事業以其獨特性、包容性、原創性在中華民族的發展中起到了積極的作用,它既是發揮中國特色的重要力量也是打造“健康中國”的必然選擇。現如今,黨中央和國務院高度重視中醫藥事業,在一系列的政策支持下,中醫藥事業的發展取得了顯著的成效,在發展規模不斷擴大的同時,發展水平和服務能力也在不斷提高。2010-2020年,我國中醫醫院數量呈現逐年增長的趨勢,據統計1977年全國只有184所,2020年增長到4426所,即95.8%的中醫醫院是改革開放之后建立的。2018年,中醫醫院增長速率達到最大,增長率為7.63%,見表1。按照2017-2020年的實際年均增速,預計到2023年我國中醫醫院數量將達到5301家。
2.1.2 中醫院主辦單位類型
我國中醫醫院主要分為政府辦、社會辦和個人辦3種。2010-2020年,政府辦中醫醫院數量最多且變化趨勢穩定,提示政府辦中醫醫院一直處于重要位置。社會辦與個人辦數量均呈持續增長趨勢,其中個人辦中醫醫院增長速度最快,10年年均增長率達到16.52%,見表1。按2017-2020年的實際年均增速,預計到2023年我國個人辦中醫醫院數量將達到2575家。2017年國務院辦公廳印發的《關于支持社會力量提供多層次多樣化醫療服務的意見》指出,要放寬中醫藥服務準入標準,調動社會辦醫積極性,鼓勵(退休)醫師到基層開辦診所或工作室。《意見》的印發將會促使社會辦和個人辦中醫醫院數量進一步增多,不僅有利于實現提升全民健康素質的目標,加開推進健康中國建設,而且由名老中醫在基層開辦中醫診療機構可以很好的發揮中醫傳承作用,促使中醫藥資源的進一步下沉。

表1 2010-2020年我國中醫醫院數量變化和主辦類型
2.1.3 不同地區中醫院分布差異
我國各個地區中醫醫院數量參差不齊,2020年排名前三的省份為河南省、山東省、河北省,中醫醫院數量分別為375家、335家、262家,分別占全國中醫醫院總數的8.47%、7.57%、5.91%。其中,東部地區各省中醫醫院數量差異較大,數量較多的省份為山東省、河北省、遼寧省;中部地區差異比較均衡,靠前的省份為河南省、山西省、湖南省;西部地區也存在較大差異,數量最多的為四川省。而且,東部地區中醫醫院數量明顯高于中西部地區,2020年東部地區中醫醫院數量為1765家,占全國中醫醫院數量的39.88%;中部地區為1600家,占比為36.15%;西部地區為1061家,占比為23.97%。
2.2.1 衛生技術人員數
2010-2020年,隨著中醫醫院數量增長和規模的擴大,中醫醫院衛生技術人員數逐年增加,年均增長率為7.28%。2020年,執業(助理)醫師數為343,792人,是2010年的1.86倍,注冊護士數為433,444人,是2010年的2.60倍,見表2。全國中醫醫院衛生技術人員數均呈穩定上升趨勢,說明,國家對中醫醫院的政策支持吸引著越來越多的人投入到中醫藥事業中,同時這也成為中醫醫院規模進一步擴大的推動力。預計到2023年,我國中醫醫院衛生技術人員數將達到1,392,015人。
2.2.2 萬元以上設備數
2010-2020年,我國中醫醫院萬元以上設備總價值和設備臺數呈現出良好發展的態勢,2020年達到了15,012,793萬元,年均增長率為16.55%。設備總臺數從2010年的230,950臺增加至2020年的902,258臺,年均增長率為14.60%,其中50萬元以下、50萬~99萬元、100萬元及以上設備臺數的年均增長率分別為14.49%、14.71%、18.61%,其中以100萬元以上設備增長最快,見表2。由此可見,我國中醫醫院現代化醫療設備水平不斷提高,這為更好的服務患者,提高醫院的服務效率提供了保障。
2.2.3 床位數
2010-2020年,中醫醫院病床數持續增長,特別是2012年迎來了一個增長高峰,增長率達到了14.86%,10年間其增長率基本超過中醫醫院增長率,說明中醫醫院近些年來把發展重心放在擴大醫院規模上。新醫改對中醫醫院向更高一層邁進提供了大量的政策支持,同時也為中醫醫療事業的發展提出了新的要求,在此背景下,中醫醫院的規模得到擴大,基礎設施建設更加完善。中醫醫院床位數的大幅上漲,從一定程度上滿足了人們對于中醫醫療衛生服務資源的需求,使得中醫醫院的發展成果可以惠及更多人。截至2020年,我國中醫醫院的床位數增長至9,811,428張,增幅為5.21%,預計到2023年,床位數將達到1,032,259張。見表2。

表2 2010-2020年全國中醫醫院資源配置情況
2.2.4 財政收入與支出
2010-2020 年,中醫醫院總收入和總支出都在增加,2020 年中醫醫院總收入是 2010年的3.91倍,年平均增長速度是14.61%,總支出是2010年的3.78 倍,年平均增長速度是14.21%,其中業務收入占總收入的百分比一直處于較高水平,財政與上級補助收入所占比例在10%左右。2020年,中醫醫院的財政及上級輔助收入達到了17.45%,與前幾年相比,出現了一個較大的增長幅度,提示政府加大了對中醫醫院的財政支持力度。10年間,中醫醫院的總收入略高于總支出,總體處于微利狀態,在總支出中,業務支出占據了絕大部分。見表3。
2.2.5 資產負債
2020年,中醫醫院負債30,131,671萬元,與2010年相比增長了5.51倍,年均增長速度是18.62%,資產總額為59,028,517萬元,與2010年相比增長3.99倍,年平均增長速度是14.84%,資產負債率為51.05%,比2010年提高了14.1%,該結果可解釋為中醫醫院的發展以負債籌資為主要手段,新醫改逐漸取消了醫院以藥養醫的模式,使得醫院的收入方式發生了重大的變化,中醫醫院過去依靠藥品收入、政府投入、醫療業務收入的補償機制發生改變。與此同時,醫院規模不斷擴大、萬元以上設備的配置增加、競爭意識沖擊,促使政府對中醫醫院的財政補貼適當加大,以幫助醫院減輕負債壓力。見表3。

表3 2010-2020年全國中醫醫院醫療衛生機構收支情況和資產負債情況
2.3.1 中醫醫院診療人數
2010-2020 年,我國中醫醫院診療人數不斷增加,年均增長率達到4.69%,2020年診療人數達到了51,847.8萬人,是2010年的1.58倍,見表4。按照2010-2020年的實際年均增長率,預計到2023年中醫醫院的診療人數將達到59,490.3萬人次。提示隨著中醫藥事業的穩定發展,人們對中醫醫療服務的接受度和認可度逐漸提高。
2.3.2 中醫院病床使用率
中醫醫院病床使用率呈現先增長后下降的趨勢。2012-2013年,病床使用率迎來了一個高峰,達到了88.6%,隨后下降。中醫醫院的病床使用率一直低于綜合醫院,提示我國中醫醫院的病床使用率有待提高,見表4。

表4 2010-2020年全國中醫醫院診療人次數和病床使用率比較
2009年新醫改以來,政府出臺了一系列文件來促進中醫藥事業的發展,加大對中醫醫院的財政投入,推動中醫藥事業的創新和繼承,完善中醫藥服務的可得性。截至2020年,我國中醫醫院數量穩步上升,政府辦中醫醫院數量最多且變化趨勢穩定,個人辦中醫醫院數量增長較快,床位數、萬元以上設備數、衛生技術人員數等指標呈穩步增長的趨勢,表明政府出臺的一系列措施在各地中醫院中得到了落實,我國中醫院迎來了穩定發展的良好局面。
中醫醫療資源配置仍存在差異,從中醫醫院在不同地區的分布數量來看,部分東部經濟發達地區的醫療資源配置水平高于中西部地區。因此,要統籌中醫衛生資源配置,優化結構,既要控制醫療資源在經濟發達地區的過度聚集,扎堆分布,又要促使資源向基層和經濟欠發達地區的傾斜,從而促進區域協調發展,滿足各地區各層次對中醫醫療資源服務的需要。
目前,我國中醫醫院正處在發展戰略機遇期,政府要制定科學的區域發展規劃,因地制宜,根據各地區的經濟發展水平,有針對性的采取扶持政策。2010-2020年,我國中醫醫院的負債總額逐年遞增,且有進一步擴大的趨勢,截至2020年資產負債率達到了51.05%,而在此期間,我國中醫院的財政及上級輔助收入一直維持在10%左右,這就使得中醫醫院要尋求外部的資金來保障自身的生存和發展。在此情形下,政府要加強對中醫醫院的財政支持力度,以降低其償債風險,同時,中醫醫院要積極地尋找不同的投資主體,獲取社會援助來緩解本院在資金方面的壓力。
現階段我國中醫醫院與綜合醫院相比,仍存在一定的劣勢,如各級中醫醫院的床位利用率均低于同級別綜合醫院,公立中醫醫院高學歷醫護人員數量和綜合醫院相比仍存在較大差距,提示我國中醫院衛生資源總量仍然不足,其發展規模需要繼續增大以滿足人們日益增長的對中醫藥服務的需求。因此,除了政府及衛生部門的財政支持以外,醫院要完善診療機制,引進現代化醫療設備,在增加醫療機構人員數的基礎上更加重視醫護人員的能力以不斷提高服務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