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謐 王燕
(1.重慶文理學院,重慶 402160;2.重慶師范大學,重慶 401331)
單一的語言類或者商務類人才都不能滿足社會對復合型人才的需求,商務英語專業的人才培養目標和具體的教學方式,必須面向人文與科學素養兼具、有思辨能力、量化思維能力、數字化信息素養、終身學習能力、有創新精神和創業意識的新時代人才。這種新型人才觀,正契合了STEAM教育理念所倡導的用學科整合的方式認識世界,提倡能夠運用跨學科思維方式解決現實問題的能力。而要實現以上培養目標、提升商務英語專業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和動手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使其成為具有STEAM素養的符合國家和社會要求的人才,需要改變現狀、突破傳統,結合先進的科技手段,利用豐富的教學資源,探討行之有效的新型教育教學模式。
STEAM教育理念產生于美國。STEAM是Science(科學)、Technology(技術)、Engineering(工程)、Arts(藝術)和Mathematics(數學)學科教育的統稱。[1]2010年,任職于美國維吉尼亞科技大學的格雷特·亞克門(Georgette Yakman)教授首次提出了“STEAM”學科整合的教育框架。[2]
圖1 STEAM教育框架
從圖1可見,STEAM教育框架脫胎于美國政府之前提出的“STEM”教育戰略,在最初的科學S(science)、技術T(technology)、工程E(engineering)和數學M(mathematics)四門學科基礎上增加一項藝術A(arts)學科,使其成為包容性更強的有跨學科屬性的綜合性教育體系。在這個呈金字塔型結構的教育框架中,處于最基礎層次的各門具體課程被向上分類整合形成第四層,歸為五大學科門類;在第四層次上,不同學科之間還存在一定的壁壘。進入到金字塔第三層,學科之間相互影響,在人才培養方面展現出的不可分割的共同作用,促使多學科并重的局面的形成,STEM教育體系誕生;在STEM之外,增加藝術學科及其名下的各門課程,又從社會科學角度充實了人才培養的多學科目標。進入金字塔型第二層,STEAM教育框架成型,藝術教育的融入給STEM教育的各個方面和全過程帶來美的感受和人文情懷;而使用ST∑@M替代STEAM進行表達,充分展示了STEAM教育理念中包含的學科融合特質(∑),同時強調了先進教育教學手段、網絡技術和在線資源在理論與實踐教學過程中的重要性(@)。在金字塔型頂端,是STEAM教育的最高層次,即對學習者而言實現終身的、全面的、可持續的、學科綜合型素質教育。
文章中研究的雙師型教學主要是指基于網絡教學平臺系統,利用視頻等多媒體手段進行的互動式教學,是一種“線上教師+線下教師”結合的混合式教學模式。[3]顧名思義,雙師型教學需要兩組教師團隊共同協作完成:線上教師團隊主要承擔具體課程設計開發、在線課程與知識講授、課程學習和終結性評價等職責,線下教師團隊主要承擔線下課堂組織指導、實踐項目開發實施、課程效果總結反饋和形成性評價等職責。在商務英語專業教學中,“雙師型”這個概念還有著更為豐富的內涵,除了“線上+線下”兩組教師以外,還包括“理論+實踐”兩種能力兼備的教師這一層含義。
雙師型教學與傳統教學相比具有十分突出的特點。首先,雙師型教學理念突出表現為“以學生為中心”。其次,雙師型教學注重教育的均衡發展,尤其是優質教育資源的共享和傳播。再次,雙師型教學需要兩類教師團隊,一類是作為“知識塊”的線上教師,另一類是作為“知識串”的線下教師。兩個團隊的教師基于共同的教學目標和人才培養方案,在課前—課中—課后—評價等不同教學階段開展合作教學。最后,雙師型教學表現為一種混合式教學模式,線上教學注重知識傳授,線下教學強調組織管理;兩種模式并重,取長補短,相輔相成,共同構建學生的多學科、跨學科知識體系和實踐技能。
從2007年試點到2012年正式進入教育部基本專業目錄,商務英語專業歷經不斷的嘗試和實踐,最終形成了包含四大部分的、類型全面的課程體系,分別是:公共基礎類課程、專業核心課程、專業方向課程、實踐教學環節(含畢業論文)。[4]各高校在針對本校開設的商務英語專業進行具體課程體系建設時,不妨參照STEAM教育框架中的具體課程。在總學分為150~180分的基礎上,在四大部分均引入相應的STEAM課程,具體做法如下:
1.通識課程可自行開設STEAM相關課程
按照新?指南?的描述,開辦商務英語專業的高校可根據自身人才培養實際需要開設通識選修課程。通識選修課程要緊密結合商務英語專業的不同方向,如國際貿易、國際金融、國際財會、國際會展、國際制造等,也要充分考慮所在高校的自身屬性和專業優勢,從現有的優質資源中挑選合適的師資參與商務英語公共基礎通識課程建設和教學實踐。在國際貿易和制造專業方向,可開設“生物學”“化學”“自然”等科學型課程,“農業”“生物科技”“工業制造”等技術型課程和“材料學”“環境工程”等工程類型的系列概論或導論課。此外,國際金融與會計方向還應該設置“高等數學”課,國際會展專業方向也應該有“美學導論”“設計學導論”等美學美育通識課程。
2.專業核心課程凸顯STEAM教育理念
可以看到,現在的商務英語專業核心課程中,已經大量出現了STEAM課程的身影:?商務英語本科專業教學指南?中規定的32學時的?經濟學導論?含有大量的數學知識和運算,?跨文化交際導論?不僅教授交際規則禮儀也傳授交流與溝通技術,?語言學導論??中國文化概要??英語文學導論?等人文社科課程都屬于藝術學科。課時和學分占比最大的專業核心課程?綜合商務英語(1~4)?,則貫徹一條基本路徑,即學習語言技能—掌握商務知識—熟悉商務技能—培養商務思維—實現商務應用,從理論知識出發到實踐應用,始終圍繞STEAM理念所提倡的“終身的、可持續的、全面的、綜合學科的素質教育”。
3.專業方向課程多維度構建STEAM教育框架
目前商務英語專業確定的五個專業方向課程模塊分別是國際商務、國際貿易、國際會計、國際金融和跨境電子商務,每個方向課程中都有規定課時的必修和選修課程組。通過研讀發現,?指南?中所規定的每個方向必修課中都包含STEAM課程,如所有方向必修的?國際商務導論?、國際商務和國際貿易方向的?世界經濟概論?、國際金融和國際會計方向的?金融學??會計學?和國際電子商務方向的?國際市場網絡營銷?等,加上五個方向各自特色選修課,都與科學、技術、工程、數學及人文藝術學科緊密結合。這些課程共同構建了從基礎理論到具體實踐的、全方位、多層次的商務英語專業課程組塊,服務于教學目標和人才培養方案。豐富的專業課程構成堅實的課程基礎,橫向組合為課程模塊,再縱向聚合成融合性學科門類,共同服務于頂層的教育目標,契合金字塔型的STEAM教育框架模式。
4.實踐教學環節體現STEAM教育成效
實踐教學包含的內容和形式較之前早有較大的變化,其中最為明顯的就是在專業教學實踐增加了多達32學分的?創業實踐?課程,更加強調創新創業項目這種能夠體現商務英語專業綜合素質和深厚理論素養的實踐環節。畢業論文或設計的形式也更為多樣化,不僅有傳統的英語學術論文寫作,還有商務計劃書、研究報告、案例分析、創業項目申報書等有機融合了語言技能和商務專業知識的新模式。實踐教學環節的比重應進一步增大,一方面體現了新時代對人才培育提出的新要求,另一方面則揭示出新的商務英語專業課程體系在朝著注重學生的跨學科素養、創新創業意識和運用理論解決實際問題能力的轉向。
1.雙師型師資隊伍
教育部在?深化新時代職業教育“雙師型”教師隊伍建設改革實施方案?中提出要打造“同時具備理論教學和實踐教學能力的‘雙師型’教師和教學團隊”。商務英語專業人才培養目標達成,亟需一支符合“雙師型”特征的教師隊伍,具體的建設路徑可以從以下兩個方面進行探索。
第一,培育高校自有師資,穩定目前執教商務英語教學的教師團隊。根據前述的商務英語課程要求,以教師成長為始終,從教師個體意愿、需求和專業背景出發,制定實踐教學能力培訓的具體目標和實施辦法,方能“滿足教師的核心利益訴求,提升自我發展的主體性”。進一步提升校本教師的多模態多維度教學手段和跨學科理論與實踐教學能力,打造一支專屬于商務英語專業教學的、由新手+熟手型教師構成的階梯形教學團隊。
第二,引入外部師資力量,從其他專門性高校院所、企業機構等柔性引進能夠提供STEAM課程理論教學和實踐教學的有資質的人員。外部教師主要填補在某個專業方向或某一類學科課程上出現的校本教師不足以承擔教學活動的空白(如傳統的文科類師范院校一般都缺乏工程類學科課程教師),尤其是來自各類企業的一線人員和中高層管理人員,更能提供難得的一手實踐經驗和先進的行業知識。外部師資參與教學的形式應高度體現“雙師型”教學的特點——選用在線教學形式,充分利用各種網絡教學平臺開展多媒體教學,在虛擬仿真情景中進行理論和實踐教學,實現優質教育資源的共建和共享,同時克服教學時間和地點上可能出現的沖突。
2.雙師型教學內容與方式
在雙師型教學模式中,教學內容的獲取途徑極為豐富,也更為容易。選擇教學材料和組織教學內容時要注意兼顧英語語言知識和商務專業知識,必須有利于提升學生的認知水平、實踐能力、人文素養和愛國敬業精神。選定教學內容之后就是選取更為有效的教學方式,在商務英語專業教學中始終貫穿以學生為中心的教育理念。教學方式宜從課程目標出發,結合學生特點、教學內容、注重綜合素質培育,秉持產出導向的“輸出驅動—輸入促成”理念,把學生獲得知識和培育能力放在首位,選用可以引起學生解決問題的興趣和引發主動學習的教學方法。“線上+線下”雙師型教學方式的一大益處是:當線上教師承擔起傳授主要理論與實踐知識的“知識塊”任務的同時,線下教師可以并線實施對學生學習過程的積極干預和正向引導,引導學生串起所學的各門課程,形成有機聯系。在線教師根據各自承擔的課程運用啟發式教學,以問題為導向,激發學生在線參與教學的積極性,線下教師則負責有效組織同一學科不同課程的先后順序和課時安排,協助學生選擇具有相關性的先修—后修課程組,形成完整的知識體系。
3.雙師型教學評價體系
要評價STEAM教育理念下的商務英語專業教學成效,可采用“線上教師+線下教師”的雙師型評價方式,并合理引入第三方評價機制,形成新型的“線上+線下+第三方機構”評價體系。為了提高評價的信度和效度,還必須以真實的數據為依托,數據來源必須是參與實際教學工作的線上和線下教師以及有資質和公信力的評價機構。在具體操作層面,線上教師可以對某一個具體課程實行終結性評價,線下教師則針對整個教學過程進行診斷性評價,并以形成性評價為主,實時收集反饋信息,不斷調整教學內容和方式、方法,促進教學質量和學習效果的雙提升,實現教師發展和學生成才。第三方評價機制中應該考慮采用就業單位評價反饋,各類競賽或等級考試、資格考試平臺,并把社會活動和創新創業項目實際社會效應納入綜合考評。建立持續改進機制,搭建一套由教學過程監控、“線上+線下+第三方機構”和畢業生就業單位跟蹤反饋的多維度評價體系,做到以評價結果促進理論和實踐教學在教學內容、教學方法和師資培養各方面的深入改革。
STEAM教育理念給商務英語專業教學的各個方面注入了全新的、學科綜合式的借鑒和思考。以此為契機,結合新版?商務英語本科專業教學指南?中提出的人才培養目標,高??梢詮恼n程體系建設入手,把STEAM課程納入商務英語課程設置的四大部分。雙師型評價體系不應固守傳統的一刀切式評價結果,采用多種評價方式,引入第三方評價機制,使其更為科學和完善,實現以評促教、以評促改。但也必須承認,STEAM教育理念指導下的雙師型教學模式不能完全解決現階段商務英語專業教學中的所有問題,如衡量第三方評價的科學性和真實性的標準有待進一步量化和確認,在線教學與線下教學成效的對比研究,STEAM課程及教育理念本土化過程等,都有待更多實證數據來驗證,這也或將成為未來研究的一個主要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