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明華,譚 紅,何思長
(1.瀘州市人民醫院行政辦公室,四川 瀘州 646000;2.西南醫科大學口腔頜面修復重建與再生實驗室/西南醫科大學附屬口腔醫院,四川 瀘州 646000;3.西南醫科大學附屬醫院信息與統計部,四川 瀘州 646000)
衛生總費用是一個國家或地區在一定時期內為提供衛生服務籌集的衛生資源的貨幣總和[1],能夠全面地反映一個國家或地區衛生投入、衛生資源配置、醫療負擔等基本情況[2]。新醫改以來,我國衛生總費用不斷增長,健康指標持續改善,為人民群眾的健康提供了有效的保障。但是我國各地區的醫療衛生發展不均衡,不同地區社會經濟水平差異大,特別是對于地處西部地區的四川省來說,衛生總費用的增長趨勢、籌資特征及其結構的合理性和競爭力水平更是深刻地影響著衛生健康事業的發展。本研究以全國作為參照,運用描述性分析法和對比分析法分析四川省衛生總費用籌資特征,運用偏離-份額分析法分析四川省衛生總費用結構變遷情況,為四川省優化衛生總費用籌資結構提供科學的依據。
四川省衛生總費用相關數據來源于《四川省衛生和計劃生育統計年鑒》(2015-2016年)和《四川衛生健康統計年鑒》(2017-2020年),全國衛生總費用相關數據來源于《中國衛生和計劃生育統計年鑒》(2016-2017年)和《中國衛生健康統計年鑒》(2018-2021年)。衛生總費用包括政府衛生支出、社會衛生支出和個人衛生支出。
以全國平均水平作為參照,運用描述性分析法和對比分析法分析四川省衛生總費用籌資特征,運用偏離-份額分析法分析四川省衛生總費用結構變遷情況。
描述性分析法主要包括絕對數、構成比、每萬人口衛生總費用、衛生總費用占GDP比例、政府衛生支出占財政支出比例和衛生消費彈性系數等指標,對比分析法主要是對比四川省和全國的衛生總費用整體和結構情況。
偏離-份額分析法包括份額偏離分量(N)、總偏離分量(PD)、結構偏離分量(P)和競爭力偏離分量(D)等指標[3]。份額偏離分量為四川省衛生總費用按照全國衛生總費用年均增長率應該實現的增長量,一般用總偏離分量衡量四川省與全國總體水平的差距,總偏離分量為實際增長量與份額偏離分量的差值,評價標準為總偏離分量大于0表示四川省衛生總費用增長高于全國總體水平。結構偏離分量為四川省各類別衛生總費用按照全國相應類別增長率與按照全國總體增長率實現的增長量之間的差值,評價標準為結構偏離分量大于0表示衛生總費用結構相對于全國較為合理,具有結構性優勢。競爭力偏離分量為四川省實際增長量與按照全國相應類別增長率實現的增長量之間的差值,評價標準為競爭力偏離分量大于0表示相對于全國具有競爭力優勢。
四川省每萬人口衛生總費用從2014年的2305.86萬元增長到了2019年的3705.41萬元,歷年來四川省每萬人口衛生總費用低于全國平均水平100萬元以上。四川省衛生總費用占GDP比例2016年以來超過了7.95%,歷年以來四川省衛生總費用占GDP比例高于全國平均水平1.1個百分點以上,見表1。

表1 四川省和全國的衛生總費用基本情況
2014-2019年,四川省政府衛生支出占財政支出比例在8.73%以上,全國政府衛生支出占財政支出比例不高于7.54%,四川省政府衛生支出占財政支出比例遠遠高于全國平均水平,見圖1。

圖1 四川省和全國的政府衛生支出占財政支出比例
四川省和全國的政府衛生支出、社會衛生支出和個人衛生支出都在不斷增長。總體而言,四川省和全國的政府衛生支出比例、個人衛生支出比例呈逐年下降趨勢,但社會衛生支出比例呈逐年上升趨勢,見表2。

表2 四川省和全國的衛生總費用構成
衛生消費彈性系數是某地區衛生總費用增長速度與GDP增長速度的比值[4]。四川省衛生消費彈性系數呈現出先上升后下降再上升的趨勢,從2014年的1.40上升到了2015年的2.30,到2016年達到了最高值2.79,2017年回落到1.23,2018年僅為0.57,2019年回升到0.91,這提示2017年以前衛生總費用增長速度高于GDP增長速度,2018年以后則是衛生總費用增長速度低于GDP增長速度。全國衛生消費彈性系數相對較為平穩(1.18~2.28),見圖2。

圖2 四川省和全國的衛生消費彈性系數
四川省衛生總費用份額偏離分量全部為正數,提示在持續增長。2014年、2016-2017年和2019年的衛生總費用總偏離分量、2014-2017年和2019年的社會衛生支出總偏離分量大于0,提示這些指標四川省的增長高于全國總體水平。政府衛生支出除2015年和2019年外、個人衛生支出除2016年和2019年外及社會衛生支出在2018年的總偏離分量小于0,提示這些指標四川省的增長低于全國總體水平,見表3。

表3 四川省衛生總費用份額偏離分量(N)和總偏離分量(PD)統計 單位:億元
四川省2014-2019年的社會衛生支出結構偏離分量、2017-2019年的衛生總費用結構偏離分量大于0,提示這些指標結構相對于全國較為合理,具有結構性優勢;政府衛生支出除2015年外、個人衛生支出6年的結構偏離分量小于0,提示這些指標結構相對于全國較為不合理,具有結構性劣勢。四川省2014年、2016-2017年和2019年的衛生總費用和社會衛生支出、2016年和2019年的政府衛生支出、2015-2016年和2019年的個人衛生支出的競爭力偏離分量大于0,提示這些指標相對于全國具有競爭力優勢,見表4。

表4 四川省衛生總費用結構偏離分量(P)和競爭力偏離分量(D)統計 單位: 億元
2014年以來,四川省衛生總費用占GDP比例高于全國平均水平1.1個百分點以上,四川省政府衛生支出占財政支出比例高于全國平均水平1.7個百分點以上,提示四川省衛生總費用增速較快,對衛生健康事業的快速發展起到了良好的推動作用。四川省2017年以前衛生總費用增長速度高于GDP增長速度,2018年以后則是衛生總費用增長速度低于GDP增長速度,衛生消費彈性系數波動較大。究其原因,一是四川省高度重視衛生總費用投入對衛生事業發展的引導作用,通過較快速度的增長以滿足日益增長的就醫需求。但是值得重視的是衛生總費用的高速增長不僅不可持續,還將對社會整體經濟增長帶來壓力[5],衛生籌資可持續性預警研究將衛生總費用占GDP比重上限值即警戒值擬定為8%[6],四川省衛生總費用從2016年起就超過了警戒值,提示四川省衛生總費用增速偏快,存在可持續性風險。二是四川省人口眾多,社會經濟發展差異大,特別是少數民族地區地理位置偏遠,衛生服務半徑大,衛生服務成本較高,需要配套更多的資金才能夠建設基本醫療衛生服務體系,促進衛生事業的發展。三是四川省地處西部地區,醫療衛生事業基礎較為薄弱,需要高效快速地發展才能夠彌補不足,推進整體水平的提升。雖然四川省衛生總費用增長速度較快,但是四川省每萬人口衛生總費用仍低于全國平均水平100萬元以上,提示四川省整體衛生水平與全國平均水平仍有不小的差距。因此,四川省要控制衛生總費用過快上漲,通過推進公立醫院改革、調整醫療服務體系和提升基層衛生服務能力等措施[7],促使衛生總費用增長與經濟發展相適應。充分考慮常住人口數、患病率以及經濟發展水平等因素,繼續加強對欠發達地區的衛生財政投入[8]。
按照國際慣例衛生總費用構成的“3∶4∶3”機制,即社會衛生支出占40%,政府和個人衛生支出各占30%[9],當前四川省衛生總費用存在社會衛生支出比例偏高,政府和個人衛生支出比例偏低的特點,衛生籌資結構存在進一步改善的空間。雖然四川省政府衛生支出以較高的速度增長,但是受限于社會經濟的發展水平,政府財政較為困難且缺口大,衛生籌資功能仍顯得力不從心。特別是少數民族聚居地區、偏遠落后地區等更需要依靠政府財力來保障居民基本衛生服務需求[10],盡管四川省衛生總費用增速較快,政府衛生支出比例仍有待進一步提升。社會衛生支出主要為社會醫療保障、商業健康險等方面,因為有醫療保險等保障,患者才更愿意接受更多的醫療服務[11]。四川省基本醫療保險參保比例較高,保障范圍較大,對老百姓的看病就醫具有重要的保障作用;再加上商業保險的逐漸普及,不斷滿足多層次、多樣化的就醫需求,促使社會衛生支出處于一個較高的比例。因此,要充分考慮當地居民的就醫需求,結合人口老齡化、大病重病患者以及貧困人員的就醫負擔,建設公平高效的籌資機制[12],提升政府衛生支出比例,合理調整個人衛生支出比例,擴展社會籌資渠道,不斷優化政府、社會和個人衛生支出的結構,以滿足人民群眾的就醫需求。
四川省衛生總費用中政府衛生支出和個人衛生支出整體上總偏離分量、結構偏離分量與競爭力偏離分量大部分情況小于0,提示相對于全國平均水平而言,四川省衛生總費用整體不具有結構性優勢和競爭力優勢。究其原因,一是四川省衛生總費用結構性問題相對突出,政府衛生支出和個人衛生支出比例相對不足,社會衛生支出比例偏高,導致社會承擔了大部分醫療費用的職能[13]。二是政府衛生支出比例偏低,財政投入難以發揮導向作用,這為偏遠、貧困地區的醫療衛生服務體系建設帶來了巨大的挑戰。四川省三州地區、民族地區等衛生人才總量不足、分布不公平現象較為突出[14],加上這些地區社會經濟發展較差,衛生服務半徑大,衛生服務成本較高,更需要政府衛生支出的傾斜政策才能夠保障人民群眾的看病就醫需求。三是政府衛生支出和個人衛生支出比例競爭力水平偏低,由于衛生總費用增長速度較快,給經濟和財政帶來沉重的壓力,導致高水平的財政支出可持續發展難以為繼,衛生消費彈性系數出現了明顯的波動。四川省醫療保險控費效果較差,特別是城鎮職工醫保住院總費用高于其他醫保類型患者及自費患者,影響了患者的疾病負擔[15]。醫療保健消費需求有待進一步釋放,醫療衛生消費市場有待進一步培育,這些都導致四川省綜合競爭力較差。因此,要合理調整政府、社會和個人衛生支出的比例,促進衛生總費用的籌資結構健康發展;加強政府衛生支出在偏遠、貧困地區的引導作用,進一步提升醫療衛生服務的公平性和可及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