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清
(華中農業大學 湖北武漢 430070)
舞蹈類運動是一種兼具體育競賽特點和娛樂文化內涵的體育運動項目,相比于傳統的體育運動項目,舞蹈類運動的趣味性和美感更強一些,這也是舞蹈類運動在全民健身運動項目中最受喜愛的主要原因。從2005 年開始,國內大學生舞蹈類運動項目品牌賽事逐漸豐富起來,參賽學生數量不斷增加,賽事規模不斷擴大,競賽項目種類逐漸豐富,中國大學生舞蹈類運動項目品牌賽事的創建和發展已經取得了優異的成績。但是,舞蹈類運動成為國內體育運動競賽項目的時間比較晚,關于賽事的創建和舉辦經驗有限,在其創建和發展中仍然存在著多種問題,中國大學生舞蹈類運動項目品牌賽事發展尚處于初級階段,為此提出此次課題研究。
自從中國大學生舞蹈類運動項目品牌賽事在全國開展以來,關于賽事組織的爭議有很多,據參賽大學生、教練員以及裁判員調查資料顯示,中國大學生舞蹈類運動項目品牌賽事存在組織無序、組織人員素質偏低等問題,具體情況如表1所示。

表1 中國大學生舞蹈類運動項目品牌賽事組織情況
從表1可以看出,長期以來,中國大學生舞蹈類運動項目品牌賽事組織問題從未間斷過,其中賽事組織秩序差、組織人員素質低以及組織管理水平較差的問題比較突出。由于國內對于該賽事的重視程度比較高,并且該體育運動項目深受中國大學生歡迎,大學生參賽積極性與賽事組織策劃情況存在明顯的矛盾,導致該賽事在實施過程中呈現出一冷一熱的現象,賽事組織情況令參賽者非常失望,這勢必會影響到該賽事活動的發展。
目前,該賽事活動主要包括錦標賽、公開賽兩種,設立的比賽項目包括拉丁舞運動、肚皮舞運動、街舞運動、爵士舞運動等。從設定的組織和比賽項目可以看出,中國大學生舞蹈類運動項目品牌賽事組別和項目設置多元化,根據參賽人員的性別、人數、專業水平以及教育層次對賽事組織進行設置。然而在個別組中出現專業水平和教育層次較高的大學生在技術方面碾壓教育層次較低的大學生的現象,組織的設定還存在一些不合理之處,造成賽事成績不公平的現象發生。
目前,國內該方面賽事使用的競賽規則包含了裁判員組成、比賽評判標準、競賽方法、示分方法以及計分方法。該賽事競賽規則從最初一直沿用至今,但隨著賽事發展,賽事規模、參賽人員、組織以及競賽項目不斷變化,傳統的賽事競賽規則也需要作出相應的調整,只有這樣,才能保證賽事的公平性和合理性。因此,現行的競賽規則已經無法滿足中國大學生舞蹈類運動項目品牌賽事發展需求。
通過全國各個地區大學生舞蹈類運動項目品牌賽事調查發現,該賽事以女大學生為主,表2 為2013—2018年中國大學生舞蹈類運動項目品牌賽事參賽人員情況。

表2 2013—2018年賽事參賽人員比例
從表2 可以看出,該賽事女大學生參賽人數比較高,并且呈現逐年遞增的趨勢,而男大學生參賽人數比較少,這是因為女生在舞蹈方面的天賦相對于男生更高一些,舞蹈類運動更適合女生學習。
目前,國內仍采用傳統的競賽規則,該競賽規則與國際大學生舞蹈類運動項目品牌賽事的競賽規則相比較,無論是在評判標準、裁判員組成方面,還是示分方法和競賽方法方面都存在一定的差距。由此可以看出,國內該賽事競賽規則國際化程度比較低,而競賽規則對賽事的競賽水平以及賽事未來發展起著重要的導向作用,為了使中國大學生舞蹈類運動項目品牌賽事與國際接軌,必須要對現有的競賽規則進行優化和完善。
在賽事宣傳方面,每次競賽開始前,僅是通過賽事組織方在網站上對賽事進行宣傳和公布。宣傳對賽事冠名商依賴程度較高,通過冠名商在賽場周圍張貼廣告的方式對賽事進行宣傳,并且每次競賽只有少量的新聞媒體和網絡媒體對賽事進行專門報道。由此可以看出,中國大學生舞蹈類運動項目品牌賽事宣傳工作做得并不到位,導致該方面賽事門票銷售情況并不樂觀,到場觀看的觀眾寥寥無幾。
根據以上分析,此次研究以系統動力學分析原理作為理論依據,對中國大學生舞蹈類運動項目品牌賽事進行系統動力學分析。根據賽事系統動力學分析需求,確定系統動力學模型中的關系變量,將關系變量的原始數據帶入系統動力學模型中,利用系統動力學方程式對賽事中參賽大學生能力以及賽事的投入與產出進行系統分析。
采用Vensim EPF plus6.56 系統動力學模擬軟件,利用因果關系理論,對中國大學生舞蹈類運動項目品牌賽事進行計算機仿真計算,對賽事發展進行預測分析,以賽事發展和規劃為目標,探究賽事發展的調整策略,因此需要根據賽事發展的因果關系,確定系統動力學模型仿真的關系變量,具體變量如表3所示。

表3 系統動力學關系變量表
在系統動力學仿真模型中建立上表中的關系變量,并調整參數。
在系統動力學分析過程中,需要使用關系變量的實際數據,此次分析關系變量相關原始數據均來自《中國大學生舞蹈類運動項目品牌競賽統計年鑒》《國家統計局》《中國大學生舞蹈類運動項目品牌財政報告》《中國大學生舞蹈類運動項目品牌發展規劃》等。由于舞蹈類運動項目品牌是體育品牌下的分類,對舞蹈類運動項目品牌賽事的統計并不精細,因此還有一部分原始數據來自期刊論文和學術報告中。
將獲取到的原始數據導入系統動力學模型中,利用系統動力學特有的表函數確定每兩個關系變量之間的非線性關系,利用以下系統動力學方程式描述參賽大學生能力因子,用公式表示如下:

公式(1)中,表示參賽大學生專業能力促進因子,表示參賽大學生人數減少量,表示參賽大學生人數增長量,表示參賽大學生發展保障資金,表示參賽大學生發展保障資金參數。利用以上公式確定參賽大學生能力因素與賽事發展的相互關系,對關系變量之間的正負反饋情況進行系統的描述,如圖1所示。
圖1描述了參賽大學生未來發展的系統動力學分析,“+”與“-”代表著模型中變量的變化趨勢,圖中大部分變量都呈現出“-”的發展趨勢,結合上文分析,在通往賽事發展和參賽大學生能力發展的渠道上,參賽大學生的輸送質量將會成為制約賽事發展的關鍵問題。

圖1 中國舞蹈類運動項目大學生能力系統動力學分析圖
利用以下系統動力學方程對賽事的投入與產出關系進行描述,公式如下:

公式(2)中,表示賽事產值,表示賽事投入資金增量,表示賽事運營資金成本,表示賽事組織資金成本,表示賽事維護資金成本,表示賽事運動設施購買資金成本,表示賽事獎勵資金,表示賽事總產值,表示賽事經費比例,表示賽事獎勵資金比例。利用公式(2)確定中國大學生舞蹈類運動項目品牌賽事投入與產出的關系,對其中涉及的關系變量之間的正負反饋情況進行系統描述,具體關系如圖2所示。

圖2 賽事投入與產出系統動力學分析圖
從圖2 可以看出,該賽事的產出方式并非僅僅局限于隱性方向,其顯性方向的價值回報更為突出,并且賽事的投入與產出都與比賽成績存在著密切的關系。因此,從比賽成績的價值回報來看,要確保競賽成績的獲取,通過提高競賽成績的方式,增加賽事的產出,降低賽事的經濟投入,在這種狀態下協調控制賽事的投入與產出,是促進賽事發展的關鍵。
根據以上系統動力學分析,了解到參賽大學生在賽事組織與發展中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結合目前參賽大學生能力現狀,有必要對大學生競賽能力進行提升,實施大學生“引進來”和“走出去”的培養模式,中國大學生體育舞蹈學會、中國大學生國際流行舞蹈協會、中國大學生舞蹈類體育運動學會需要聯合起來,結合每次賽事中參賽大學生的個人表現,從中挑選出能力水平較高的學生,將其送到國家級或者國際級人才培養機構中進行交流學習,豐富大學生的專業理論知識,提升其專業能力,從而提升中國大學生舞蹈類運動項目品牌賽事的競技水平。
目前,舞蹈類運動項目品牌的經營模式在與外界合作上處于被動狀態,大部分企業并沒有把舞蹈類運動項目品牌當作真正的品牌在經營,導致賽事的投入與產出沒有形成一致性關系。因此,為了促進賽事的發展,平衡賽事的投入與產出,需要強化賽事市場開發的力度,在該過程中政府要充分發揮引導作用,將國內賽事與國外賽事接軌,提升賽事等級,進而提高比賽成績的含金量,將國內賽事朝著國際化和市場化方向發展。與此同時,需要拓寬賽事品牌招商范圍,將賽事外部資源與內部資源有效融合,使賽事良性發展。
舞蹈類運動項目品牌賽事具有一定的特殊性,賽事的舉辦和發展必定依賴社會資源、學校資源以及人文資源,從而形成了適合自身特定模式的發展形態。此次利用系統動力學理論,對中國大學生舞蹈類運動項目品牌賽事發展進行了詳細的分析,并且對賽事未來發展提出了相應的意見和建議。不僅有助于提高賽事競賽水平,同時還有助于促進賽事可持續發展,對中國大學生舞蹈類運動項目品牌賽事發展具有重要的參考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