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執行/王玉明
2 萬億元
711 元/人·月
6362 元/人·年
黨的十八大以來,黨和政府不斷加大民生保障力度,持續增加社會救助等民生資金投入,社會救助保障水平穩步提高。各級財政累計支出基本生活救助資金超過2 萬億元。截至2021 年底,全國城市、農村低保平均標準分別達到711 元/人· 月、6362 元/人· 年,分別比2012 年增長了1 倍和2 倍。

2012—2021 年城市低保標準

2012—2021 年農村低保標準
470.1萬人
1.3倍

2017—2021 年特困人員救助供養水平
近年來,特困人員救助供養水平逐步提升。截至2021 年底,全國共有特困人員470.1萬人,特困人員救助供養基本生活標準達到或超過當地低保標準的1.3 倍。
5000 萬| 1000 萬人次
社會救助制度由分散的單項救助轉變為綜合的救助體系,覆蓋城鄉、分層分類的中國特色社會救助體系基本建成,每年有5000 萬困難群眾得到基本生活救助,有1000 萬人次困難群眾獲得臨時救助。
1936 萬人| 277 萬人
高質量完成兜底脫貧任務,認真落實黨中央打贏脫貧攻堅戰決策部署,積極推動農村低保制度與扶貧開發政策有效銜接,將1936 萬建檔立卡貧困人口納入低保或特困供養范圍,占全部脫貧人口的19.6%。
持續推進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與鄉村振興有效銜接,將脫貧不穩定人口、邊緣易致貧人口和突發嚴重困難戶中符合條件的277 萬人納入低保或特困供養。


1.89億人次
家庭經濟狀況核對機制不斷健全,核對信息平臺實現全國聯網。2021 年各級核對機構共開展委托核對業務1.89 億人次。
6200 萬
建立全國低收入口動態監測信息平臺,歸集包括低保對象、特困人員、低保邊緣人口、支出型困難家庭等在內的6200 萬低收入人口信息,約占全國總人口的4.4%,根據困難類型和致困原因分類給予針對性救助幫扶,實現對低收入人口的動態監測。
3700 個
推行社會救助“一門受理、協同辦理”,開通部省市縣四級3700 多個社會救助服務熱線電話,確保困難群眾求助有門、受助及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