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科學是醫學重要的學科之一,也是涉及面較廣、整體性較強的一門學科,被認為是臨床醫學各學科的基礎學科
。因此,臨床醫學專業學生必須掌握常見疾病、多發疾病病因以及發病機制、臨床表現、診斷、防治等方面的內容,還需具備豐富的理論知識和較強的實踐技能, 這就對學生的教學方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目前,醫學專業教學多采用講授法授課,教學過程枯燥、乏味,加之內科學知識繁雜、內容記憶難度高等因素,學生學習積極性較低,教學效果并不甚理想。 而案例教學法能夠充分發揮典型案例在加強理解、加深記憶等方面的積極作用,并通過有目的的設計問題,讓學生能夠充分發散自主思維,有效思考,從而進一步加深印象,更好地掌握所學知識,為日后步入工作打好基礎
。 本研究選擇貴州醫科大學臨床醫學專業2017 級的80 名學生作為研究對象,探究案例教學法的應用效果。
選取貴州醫科大學臨床醫學專業2017 級兩個班級的80 名學生作為研究對象, 按照班級將其分為對照組(n=40)和觀察組(n=40)。 對照組中,男24 例,女16 例;年齡19~24 歲,平均(22.28±0.54)歲。觀察組中,男25 例,女15 例;年齡18~24 歲,平均(22.25±0.55)歲。兩組學生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該研究已經相關倫理委員會批準,參與研究者了解研究內容,并知情同意。 納入標準:①貴州醫科大學五年制臨床醫學專業四年級在校大學生;②以往兩個班級綜合成績相似。 排除標準:無法按照要求完成學習。
對照組采用常規講授法教學。貴州醫科大學臨床醫學專業依照《內科學》
教學大綱進行教學工作,由教師課前制作幻燈片進行理論知識講解,利用模具進行內科學診療相關內容的演示,并指導學生在課后自我復習、練習,疑惑之處于課堂上提出,由教師進行解答。 教學時長為1 個月。
觀察組采用案例教學法教學,具體如下。 ①案例教學:依照教學大綱,自貴州醫科大學臨床醫學專業附屬醫院或網絡資料庫中選擇典型案例,案例內容需全面,內容應當包括客觀病史、患者體征、診療過程等具體的資料,確保疾病知識能夠連續、相關的展開,且案例能夠代表內科學的特定疾病,如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心力衰竭、風濕性心臟病等疾病。②課堂教學:教師選擇案例后,需依照案例特點提出具有誘導性、啟發性的問題,并在課堂中講授完系統疾病理論知識后即時引入案例,提出問題,指導學生展開討論,還可將學生進行分組, 課后小組內對疾病發病機制、臨床特點、診斷要點、治護要求、預后改善等內容進行分析,下次課堂上各小組指派一名代表對分析結果進行分享,其余小組點評,最后由教師對結果進行歸納、點評、概括,指導重點、難點,補充結果遺漏之處,指證不足。 教學時長為1 個月。
比較兩組學生教學效果評價得分、教學質量評價得分以及教學前后內科學理論知識掌握程度、案例分析能力得分,并使用自制滿意度量表評估學生對教學方法的滿意度。 ①兩組學生教學效果評價得分比較。貴州醫科大學內科學專業依照教學目標自制教學效果評價量表,包括溝通能力、學習積極性、團隊協作、注意事項、文案書寫五項指標,每項指標均含5 個問題,采用4 級評分法(0~3 分)評估,0 分為無進步,1分為稍有進步,2 分為較大進步,3 分為顯著進步,信度系數Cronbach′α=0.816,得分與教學效果成正比。 ②兩組學生教學質量評價得分。 貴州醫科大學臨床醫學專業結合文獻資料自制教學質量評價量表,包括教師態度、教學能力、師生溝通、內容掌握、總體評價五項指標,每項指標均含五個問題,采用3 級評分法(0~2 分),0 分為差或者沒有,1 分為一般或者偶爾,2分為良好或者常有, 信度系數Cronbach′α=0.814,得分與教學質量成正比
。 ③兩組學生教學前后內科學理論知識掌握程度、案例分析能力得分。 貴州醫科大學臨床醫學專業于教學前后使用校內自制的《內科學考試試卷》,以閉卷考試的形式開展理論知識、案例分析考試,考試卷面滿分100 分,學生得分越高,其理論知識掌握程度越高、案例分析能力越強。④兩組學生對教學方法的滿意度比較。貴州醫科大學臨床醫學專業結合文獻資料自制滿意度調查量表,包括能夠有效理解知識、能否有效利用知識、能否提高口頭表達能力、能否提高自學能力等內容,總分100 分,信度系數Cronbach′α=0.824,以分值劃分三個滿意度等級:非常滿意(量表得分90~100 分)、基本滿意(量表得分60~89分)、不滿意(量表得分0~59 分),總滿意度=(非常滿意+基本滿意)例數/總例數×100%
。量表共計發放240份,實際回收240 份,回收率為100%。
觀察組教學效果評價中溝通能力、 學習積極性、團隊協作、注意事項、文案書寫得分均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表1)。
教學前, 兩組學生內科學理論知識掌握程度、案例分析能力得分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教學后,兩組學生內科學理論知識掌握程度、案例分析能力得分均高于教學前, 且觀察組得分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表3)。


觀察組教學質量中教師態度、教學能力、師生溝通、內容掌握、總體評價得分均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表2)。

1)業務流程一體化。結合測繪標準制修訂管理實際辦理業務的需求,實現了測繪標準制修訂管理、測繪標準管理和查詢、標準信息瀏覽等業務的一體化管理,較大地提高了測繪標準管理的科學性和工作效率。
觀察組對案例教學法的滿意度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表4)。

這天晚上放學后,夏霖一個人撐傘來到農貿市場。正當夏霖琢磨著鬧鬼事件是否是人為的時,突然遠處傳來幾聲尖叫。很快,從叫聲傳來的方向跑出一個人影,與夏霖差點兒撞到一起。夏霖“啊”的一聲閃躲開。借著路燈發出的光,她看見了那人。

內科學是醫學生學習、掌握臨床其他醫學學科的重要基礎,具有理論性強、實踐性高等特點,對學生理論知識掌握能力、 實踐操作能力均有較高的要求,需予以高質量的教學方法
,以提高內科學的教學質量,幫助醫學生更好地掌握內科學理論知識,提升實踐操作能力。 以往,內科學教師多采取傳統的講授法進行講述,嚴格按照教學大綱的順序進行授課,教學過程較為枯燥、乏味,加之內科學疾病種類繁多,同病異癥、異病同癥現象較為普遍,不同系統疾病也可能出現相似的臨床表現,而且實際臨床工作中還可能存在多種內科學疾病合并出現等情況,如果未能有效學習,學生多難以掌握其分辨規律,容易導致誤診、漏診情況,不但降低自身醫療服務水平
,而且還會耽誤疾病的最佳治療時機,可能造成更加嚴重的后果。 因此, 在進行內科學學習時應選擇合適的教學方法,加強與臨床實際的結合,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臨床思維能力。 案例教學法起源于上世紀的美國商學院,因其教學效果良好、課堂氣氛活躍等優勢, 被廣泛應用于各個學科的教學工作當中,深受教師以及學生的認可
。 但在醫學專業教學當中,我國的案例教學法仍處于探索階段。
本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教學效果評價中溝通能力、學習積極性、團隊協作、注意事項、文案書寫五項指標得分均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由此可見,案例教學法能夠顯著提升內科學的教學效果,提升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進而提高學生醫療服務能力。 通過案例教學法,教師能夠依照教學大綱的進度選擇典型病例,讓學生自主學習,能培養學生的獨立思考、查閱文獻等能力,在課堂上采取組間、組內分析和討論的方法使學生將自主學習的知識進行內化,并通過聆聽同學的分析, 發現自身的考慮問題的不足,對其溝通能力、團隊協作能力、文案書寫等具有重要的意義。 案例教學法還以病例為中心、以實踐為學習途徑,能夠充分活躍課堂,讓學生自我發揮,將理論知識與臨床實踐高效結合,顯著提升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并引導著學生臨床思維模式發展,促使學生思維取得極大提升。 本研究對教學質量的評價結果顯示,觀察組教學質量中教師態度、教學能力、師生溝通、內容掌握、總體評價五項指標得分均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提示案例教學法還能夠提升教學工作質量。 通過案例教學法,教師在教學大綱的基礎上,必須通過貴州醫科大學臨床醫學專業附屬醫院或網絡資料庫中選擇典型案例, 提出誘導性、啟發性的問題,并在課堂中解答學生疑慮,總結學生的分析結果, 這就要求教師端正自己的教學態度,提升自己的教學能力,同時加強師生之間的溝通,方能夠確保案例教學法有效實施。本文在學生理論知識掌握程度、案例分析考試成績的研究發現,觀察組教學后內科學理論知識掌握程度、案例分析能力得分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進一步提示了案例教學法的教學效果,能夠提升學生理論知識掌握度,并同時提升學生案例分析能力,為日后步入工作打好基礎。 應用案例教學法后,教學效果、教學質量、學生成績等較常規教學法更為突出, 本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對教學方法的滿意度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提示學生對案例教學法的高度認可,對案例教學法在學校教學中的大力實施具有積極的推動作用。 這與陳煜宇等
的研究結果大致相同。 但本研究納入學生數量較少,無法作為臨床內科學教學的標準,研究結果準確性、適用性需進一步驗證。貴州醫科大學臨床醫學專業將于今后工作中繼續開展案例教學法, 后續納入更多的學生作為樣本,進行更為深入的分析和研究,以提高結果準確性、適用性,為院校內科學教學提供參考。
運算能力包括計算能力和幾何運算能力。計算能力僅指數據計算能力,包括加、減、乘、除、乘方、開方。幾何運算能力包括平移、旋轉、對稱、壓伸、相似、位似等變換。
在化肥生產方面,一是進行稅收優惠,減輕企業轉型壓力。要對新型復合肥、有機肥、微生物肥料等肥料技術研發和推廣應用進行研發費用抵扣、研發設備加速折舊、延期納稅等方式對企業創新的成本進行補償,鼓勵相關涉肥企業淘汰落后產能,進行技術研發。二是可以通過直接注資以及企業虧損補貼的方式鼓勵企業技術轉化,降低企業市場風險,促進環境友好型肥料產品的生產和消費。此外,在化肥企業增值稅全面恢復的背景下,可以盡快恢復化肥企業的出口退稅政策,提高出口化肥的國際競爭力,這也可以在一定程度化解化肥的產能過剩問題。
綜上所述,在內科學教學中應用案例教學法可提升教學質量和教學效果, 提高學生理論知識掌握度、案例分析能力,且學生對案例教學法滿意度高,值得推廣。
[1]杜林.臨床內科學教學中如何應用案例教學法方法分析[J].中國衛生產業,2017,14(33):85-86.
[2]李波,安登峰.典型案例+PBL 教學法在內科學教學中的應用[J].當代醫學,2017,23(14):194-195.
[3]王娟,許國防.多樣化教學在西醫內科學教學中的應用探索[J].中國衛生產業,2019,16(21):149-150.
[4]陳再英,鐘南山.內科學[M].人民衛生出版社,2012,992.
[5]李丹,林兵,吳昳.案例教學法在消化內科教學中的應用體會[J].臨床醫藥實踐,2019,28(4):298-299,302.
[6]吳雪平,崔彩俠,劉磊,等.基于轉化醫學理念的案例教學法結合以問題為基礎的教學法在腎內科學教學中的應用效果[J].中國基層醫藥,2021,28(9):1408-1411.
[7]胡章樂,王曉晨,范婷婷,等.案例教學法在《內科學(循環系統疾病)》教學中的應用[J].安徽衛生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20,19(2):103-104.
[8]溫朝玲,侯晞,劉耀輝,等.基于標準化病人的動態性案例教學法在高職高專內科護理教學中的應用研究[J].齊齊哈爾醫學院學報,2017,38(22):2693-2696.
[9]榮震,張因彪,莫春梅,等.微課翻轉課堂聯合案例教學法在中醫內科學的應用[J].廣西中醫藥大學學報,2019,22(1):124-127.
[10]李國臣,朱少銘,丁愛萍.案例教學法在中醫內科學教學中的應用效果研究[J].當代醫藥論叢,2020,18(10):191-192.
[11]李寧,劉鋒,董盛.翻轉課堂結合案例教學法在內科學教學中的應用效果[J].臨床醫學研究與實踐,2020,5(33):196-198.
[12]嚴利,黃賽玉,劉暉,等.翻轉課堂聯合案例教學法在農村醫學專業內科學教學中的應用[J].中國醫藥科學,2020,10(20):74-78.
[13]劉曼曼,付蓉,陳永華,等.案例教學法在中醫內科學課程教學中的運用[J].中國民族民間醫藥,2018,27(21):114-116.
[14]蔣文婷.CBL 在內科學教學中的應用探討[J].中國中醫藥現代遠程教育,2018,16(14):24-25.
[15]陳煜宇,郭燕芬,趙鐘文,等.案例教學法在《中醫內科學》教學中的應用[J].中國當代醫藥,2021,28(22):232-2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