紙翻花藝術是中國傳統紙藝之一,又稱紙拉花、紙葫蘆等,約于魏晉南北朝時期由剪紙藝術衍生而來。在清代最初供宮廷皇室消遣及禮贈用,后因民間造紙坊與廟會昌盛而興于百姓中,多應用于兒童玩具與禮儀節慶的裝飾中。但隨著清末動亂,紙翻花險些匿跡,直至1949年新中國成立后才漸漸復蘇,并于2006年入選中國民間美術非物質文化遺產[1]22。在改革開放后,翻花的生產方式逐漸由作坊生產的自產自銷發展成為具有一定銷售模式的企業經營[1]25。生產方式與銷售模式的轉變促使一些生產商更加專注于翻花的生產研發上,通過不斷更新產品造型款式以契合市場,賦予翻花造型多樣的文化內涵,為紙翻花藝術在現代產品設計提供了一定的應用基礎。
紙翻花藝術具有深厚的歷史積淀和豐富的文化底蘊,以紙翻花的藝術特征為出發點,對古代造物智慧進行提煉、傳承,并結合現代科學、理性、簡約的設計理念[2],將紙翻花藝術應用于現代產品設計中。這樣一來,一方面能夠拓寬中國非遺文化傳承的推廣途徑,創新傳承中國文化的表現形式,另一方面紙翻花大膽強烈的特征能夠拓展設計者的思維與想象空間,啟迪設計方向與設計思路,豐富現代產品設計的靈感來源,開創更多應用領域與創意空間。
中國傳統紙翻花最大的記憶特征點就在于其特有的蜂窩狀立體鏤空紋樣。相較于其他紙制工藝品,翻花所采用的拉花結構能夠將紋樣的裝飾應用由單一的平面維度拓展至立體維度,獲得空間透疊特性,形成可視的透視關系,產生空間的虛實[3]。對于紙翻花而言,紙張不再只是作為紋樣的承載平面,而是作為紋樣本體,直接參與到紋樣的構成中。同時,通過折疊、剪裁等多種方式獲得靈活、重復、有規律的紋樣結構,賦予了翻花高延展、高彈性的外延特性。
紙翻花由中部的鑿切的彩紙與兩端的紙板、木棍拼接成型。玩耍時,通過牽拉兩端的木棍把手向各方向翻轉,可以將紙翻花由堆疊的紙摞形態翻展成形態各異的立體紙球造型。翻花做空間旋轉對稱的過程可視地展現彩紙摞由扁平面轉變為飽滿立體幾何的巧妙變化。
紙翻花作為傳統紙制玩具,有著豐富的展示手法,通過翻、抖、搖、彈、轉、拍、吹等動作,都可以實現紙翻花各種樣式的變換。同時,關于紙翻花各種造型的變化常常配有貫口輔助展示:“兩手一拉,一拉一插,往下一倒,倒著就變,大福州的三通橋;對折一翻,翻著就能變,鳳凰展翅,兩個翅膀;孔雀開屏,一個尾巴;獅子滾球,三陽開泰……”視聽結合,趣味引人。
紙翻花最大的魅力在于其百變的造型和豐富的玩法。鑒于不同形狀的紙片、不同數量的紙片、不同的組合方式、不同的粘貼位置、不同的翻轉方向,紙翻花就有各種不同的變換樣式。百變的造型賦予了紙翻花作品豐富的題材和不同的個性,創造了無限的想象空間,極具趣味。
傳統紙翻花色彩明艷絢麗,飽和度較高,對比強烈,具有濃厚的民族傳統色彩文化特色。早先紙翻花一般的顏色應用有5種:洋紅、洋黃、洋綠、黑、白,其分別與火、土、木、水、金的“五行說”一一對應,是對中國傳統五行五色的演繹[4]。隨著人們觀念的革新和控染技術的進步,紙翻花的顏色逐漸加入紫色、綠色、粉色等多樣色彩,應用也變得愈加豐富。
區別于平面紋樣在同一背景上的線跡分割,紙翻花的立體鏤空手法能夠利用其紋樣的邊界線形成視覺效果上的空間切割[5]。同時加上紙翻花具有繞軸旋轉的特征,紋樣邊界線與旋轉軸的距離不同,因此表現出來的紋樣具有明顯的層次、深度變化,能夠充分實現道具造型的立體表達。向日葵表演道具的中部以翻花的形式來表現(圖1),賦予立體紋樣,造型突出,具有較強的視覺沖擊力,且翻花的開合伸縮能夠配合表演進行動態展現,富有空間變化,引人注目。

圖1 向日葵表演道具中的翻花應用
另一方面,紙翻花是由鑿切后的紙片單元體通過部分粘貼、部分脫開的方法串連粘貼而得的,因此通過拉伸可以改變翻花的形態。鑿切染色的紙片作為連接的單元體,充分運用了紙片易彎折的形變特征,使得延展性差的紙片串連組合,表達出高彈性、高延展性的造型特點。不僅能夠契合表演道具需要實現大范圍伸縮變化的需求,還可以將多個不同顏色的翻花相互串聯,營造驚喜的表演效果??绮馁|的特性表現豐富了紙翻花的運用領域,因此在拉伸變形的基礎之上,加以鏤空紋樣、色彩搭配或造型輪廓的設計,紙翻花便可常常作為節慶裝飾或表演的道具之一。
紙翻花由鑿切后粘貼的紙摞翻轉可得立體造型,多數翻花都由半月形單元體翻轉而來[4],外觀多為球體,因此通過對紙翻花平面紙摞的輪廓外觀進行設計,可以豐富翻轉后其立體造型的形態可能,獲得多重造型。以紙摞單元體為設計對象,根據翻花設計的切入點、中心軸的擺放方向以及設計切入的方向3個方面對翻花翻轉類型及其相對應的應用可能進行歸納分析,具體內容如表1所示。

表1 翻花翻轉類型及其應用可能
其中當以單元體外輪廓為切入點時,設計者重在對輪廓翻轉一周后產生的新樣式進行構思和想象,更加關注美觀性及創新性,根據不同的翻轉中心軸以及不同的切入方向,設計者可以根據空間想象以及操作實踐,對單體的輪廓形態以及翻轉的可能做探索。而當以單元體的內輪廓設計為切入點時,設計者則重在考慮內輪廓線條設計的合理性及其構思的實用性,創意的產出則更多依靠翻轉形態的運用以及輪廓設計與翻轉形態的構思,如翻轉程度、翻轉角度方向等。
紙翻花能夠作為家居設計參考的特點除了在于其對稱、重復結構的視覺美和較大的應用設計潛力之外,還在于其翻轉結構能夠實現平面造型與立體造型兩者的重復轉換。空間體積的變化能夠滿足家居產品在某些條件下需要便利收納的特點,因此筆者認為其在家居設計領域具有較好的應用前景及設計可能。
紙翻花作為一種傳統玩具,豐富的變換和多樣的展示手法是它的魅力所在,就像歌謠中對紙翻花的描述:“用手彈一彈,彈著變,這個叫孔雀開屏石榴花;用手轉轉著就變叫做海棠雞冠花;搖著就變叫做喇叭花;用手一抖叫做傳奇馬蘭花……”[1]23其中歌謠描述的展示手法有“彈”“轉”“搖”“抖”等,設計者可以將手藝人在展示紙翻花時所運用的一些動作提取出來,重新搭配組合,嘗試將它們與現代產品交互動作的設計與創新結合起來,為產品人機交互提供新思路。
同時在另一方面,隨著傳統玩法一代又一代的傳承和發展,手藝人在對翻花玩法展示的基礎上,增創了貫口技藝。紙翻花逐漸成為一種集手工制作、手工展示、曲藝唱口于一體的傳統技藝。視聽結合的創新展示手法豐富了觀者的玩娛和觀賞體驗,將紙翻花這一傳統技藝帶到更多大眾的視野里,因此,在現代產品設計中,視聽結合的交互形式亦是設計者可以借鑒參考的一個設計方向。無論是人機交互的形式,還是人機交互的動作,拓展更加多元、適宜的交互方式能夠提升產品的趣味,豐富用戶的感官體驗。
紙翻花具有百變的造型玩法,人們在玩耍時能夠不斷探索翻花球,球與球之間翻轉組合而成的造型花樣,發散、想象造型背后的意象,因此,紙翻花為人們提供了更多操作空間和玩?;拥目赡苄?,對于培養兒童動手動腦的創新能力和想象能力具有重要作用[6]。故將紙翻花百變的玩法與現代兒童的益智玩具設計相結合,賦予現代兒童玩具探索的樂趣,有助于兒童智力的開發。同時將現代玩具的社會市場與中國傳統的制造技藝相結合,一方面為中國的現代玩具市場注入新的血液,另一方面也為傳統文化的傳承提供了最具活力的推廣途徑,寓教于樂,古老的造物智慧薪火相傳。
同時,作為傳統玩具的代表之一,除了制造的智慧,紙翻花在色彩的表達上獨具中國古代色彩設計匠心,傳承與演繹中國傳統的五行五色,色彩飽滿,絢麗濃重,冷暖對比,具有較為醒目的視覺效果,非常吸引消費者的目光,特別是兒童消費者。因此,筆者認為翻花的色彩體系也同樣可以應用到現代的益智玩具設計中,設計者在設計時一方面可以借鑒傳統色彩中的文化內涵,以產品的形式向兒童演繹“中國色彩故事”,同時在另一方面可以選取明艷的傳統色彩運用到玩具外觀設計中,作為兒童的色彩啟蒙,助力兒童色彩認知的開發。
紙翻花元素在鐘表產品設計的實踐效果見圖2,以該設計為例介紹紙翻花藝術的各特征要素在現代時鐘產品設計中的具體設計應用。

圖2 翻花在鐘表方面的設計應用實踐
時鐘產品作為一款習見的家居產品,倘若要使其具有突出的文化識別性,視覺表現與功能創新的融合將是最為直觀的設計切入點[7](圖3)。因此,設計對紙翻花文化基因特色的結構要素與紋樣要素進行視覺提取,分別將兩要素中的翻轉特征和立體鏤空特征進行聯想與應用,與時鐘指針、表盤相結合。

圖3 結構要素與紋樣要素的應用
將紙翻花翻轉的兩個手柄與鐘表的指針進行關聯,使紙翻花翻轉的三維動作轉化為指針轉動的二維動作。同時在此基礎上,保留紙翻花鏤空的紋樣特征,將其賦予至表盤盤面(圖4),即可在指針的轉動中展現紙翻花翻轉的造型動態和變化的鏤空紋樣,賦予時鐘產品更具文化氣息的創新形式表達。

圖4 紙翻花翻轉動態演示
時鐘作為時間信息可視化的傳達媒介,在過去的使用功能上,僅僅以被用戶讀取的被動功能存在。但隨著古代擺鐘以及近現代語音時鐘的整點時刻提醒功能的出現,時鐘產品與用戶之間的交互維度已經由用戶讀取的單向交互轉變為用戶讀取、產品提醒的雙向交互(圖5)。因此,在設計中可以融合紙翻花豐富的展示手法,將其具體的動作語意與時鐘產品的整點時刻提示功能相結合,如以翻、抖、搖、彈等的不同展示動作切換鐘面來對用戶進行整點時刻的提示,或者提取不同展示動作的切換貫口,將其與時刻相結合,更替擺鐘的機械提醒聲等,將紙翻花的手法要素與時鐘的信息傳達方式相結合,提升用戶在產品交互中的文化體驗。

圖5 手法要素的應用
該時鐘倒轉的秒針代表過去,靜止的分針代表當下,用戶所見的是秒針的倒走,而潛在促成的結果是分針的正走,寓意倒流的過去能夠促成前方的未來,當下的每一刻都由過去的點滴匯成。同時翻花鐘面在秒針與分針的旋轉中不斷開合,代表著中國傳統非遺在時間長河上長盛不衰、歷久彌新。
因此該時鐘產品向用戶傳達的是時間哲學的思考以及文化傳承的啟發(圖6),在色彩表達的選擇上選取紙翻花五行五色中的黑白正色,希望通過陰陽兩色的搭配統一產品的格調,感染觀者,產生情感共識。同時黑白色彩在時鐘產品上的簡約搭配也符合現代家居環境的使用情境,能夠符合用戶對現代產品設計的美學視野。

圖6 色彩要素的應用
紙翻花作為一項傳統的民間玩具,在傳承的過程中已經突破了簡單的玩娛功能,趨向于一項傳承藝術,成為具有中國文化智慧的遺產。從設計潛力來說,翻花藝術對現代產品設計,如道具設計、家居設計、兒童玩具設計以及交互設計等領域都具有一定的借鑒價值。深入剖析翻花形態、色彩、結構等方面的特點,結合現代設計目標的功能性,發散其新形態、新應用,在探索途中不斷尋求現代產品審美與傳統藝術的契合點,能夠為傳統文化在現代設計領域的傳承提供新思路,同時也能夠不斷豐富現代產品設計的靈感來源,拓展設計方向,啟迪設計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