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培春,姚飛,龔江,李春艷,郭慧娟
(1.石河子大學農學院 ,新疆石河子 832003;2.新疆司法警官學校,新疆烏魯木齊 832002)
“高校立身之本在于立德樹人”,課程思政是以立德樹人為核心的價值引領。將思想政治教育與專業知識體系教學相融合,在課程教學中寓價值觀引導于知識傳授和能力培養之中,幫助學生提升專業素養和思政觀念,把立德樹人落在實處。生物統計課程作為我院農學、植物保護、農業資源與環境、園藝、林學和種子科學與工程6個專業最核心的專業基礎課之一,受眾面積大。在生物統計的長期課堂教學過程中,作者發現學生在分析自己的試驗數據時,對統計方法的選用及分析、討論、挖掘數據背后信息的能力較差,不能學習致用。為了提高教學效果,培養具備專業理論知識、良好職業素養的復合型創新人才,近年來,我院生物統計課程組進行了教學模式改革的探索性實踐,采用了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模式,取得了良好的教學效果。
混合式教學模式是將在線教學和傳統教學的優勢有機結合起來的一種教學模式。通過兩種教學組織形式的有機結合,可以把學習者的學習由淺到深地引向深度學習[1]。混合式教學并不單純是技術混合,而是以學生為中心,為學生創造一種真正高度參與的、個性化的學習體驗[2]。基于混合式教學的優點,課程組根據人才培養目標以及生物統計的課程要求,以生物統計課程為載體,在課程思政理念下進行了生物統計課程混合式教學設計的探索和實踐。
堅持立德樹人,將思政元素與專業知識獲取過程有機融合,將知識傳授、能力培養與價值引領有機結合,將思政之“鹽”溶于課程之“湯”。在思想意識形態、行為規范等方面潛移默化滲透,增強學生的社會責任感和使命感,培養學生的家國情懷、職業素養、工匠精神、創新精神和團隊協作精神,不斷提高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和進行有效的試驗設計及正確處理和分析試驗數據的綜合能力。
課程組根據教學大綱、課程目標及專業認證標準的要求找準契合點,深入挖掘思政典型案例,提煉出融入思政元素的專題知識體系后,針對各專題知識內容設計形式多樣的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方法。課前:以網絡教學平臺為基礎,教師發布課前導學任務單和線上預習問題。學生可以通過視頻、課件等對于概念性的較易理解的內容等進行自主學習。課中:教師針對學生集中反饋的主要問題、重點和難點進行講解,利用案例展示相關知識的運用;學生進行課堂練習,完成課堂測試。課后:教師進行適當的總結、歸納和提升。學生完成網絡教學平臺的課后作業、在線討論和在線測試,檢驗學習目標的實現情況。此外,學生利用網絡教學平臺的思政專欄對課堂思政進行延伸和擴充,并通過閱讀經典文獻進行知識的拓展與提升。

表1 融入課程思政的生物統計課程內容體系

表1(續)
網絡教學平臺上的課程資源為混合式教學的開展奠定了基礎,有助于學生利用碎片化時間進行自主學習和探索。教師可以通過后臺查看學生學習記錄。課程教學資源主要包括課件庫、視頻庫、典型案例庫、習題庫、數據庫、拓展資源庫和試題庫。其中拓展資源庫包括專家講壇、資源鏈接、思政專欄和權威期刊的代表性文獻、相關參考教材電子書等。
本課程的教學內容包括試驗設計和統計方法兩部分。課程組在試驗設計部分采用講授法、問題啟發式教學法、案例教學法和討論法。對于統計分析方法部分采用問題導入法、情景教學法、案例剖析式教學法、任務驅動法、成果導向法、文獻閱讀教學法和啟發式教學。對于統計實踐部分教師借助網絡教學平臺進行任務驅動教學法。生物統計實踐包括t檢驗、單因素方差分析、兩因素方差分析和一元線性回歸分析和相關分析四部分。教師將操作視頻、操作步驟及結果解釋文字版、數據庫及經典文獻發布網絡教學平臺。全班同學分為四個小組,每個小組負責一部分實踐內容,小組組長負責做好任務分工,內容分解,采用團隊協作的方式學習。任務分解為實踐涉及的理論知識的講解、統計分析軟件SPSS操作的演示、SPSS輸出結果解釋和分析、文獻匯報、回答老師提出問題等。針對教師給定內容的范圍,學生可以針對性擴展,而且每個學生都必須參與。期間,教師隨機提問學生關鍵知識點,組內學生可以補充回答。教師在最后進行點評、糾錯、答疑和總結。通過翻轉課堂的實施,培養學生解決復雜問題的綜合能力。

表2 生物統計過程性考核方式評價體系
為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引導學生改變學習態度和學習方式,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探究式學習的能力和實踐能力,促進學生綜合能力素養的全面提升,課程組依據教學目標,改革教學評價,以靈活多樣的方法與形式對學生進行過程性考核。
混合式教學質量受教師的教學能力、態度、方法、學術能力及信息技術能力等綜合素質的影響。與傳統教學相比,混合式教學需要教師協調線上教學和線下教學兩種教學活動的協作和互補,使二者合理有效地銜接。因此,教師需要付出更多的時間和精力來豐富教學資源,深入挖掘課程中所蘊含的思政元素和跨學科內容。教師還需要提高視頻剪輯和制作等信息化水平,增強教學內容的整體性和吸引力。此外,教師需不斷提升思想政治素養,加強線上和線下多元交流互動的深入,在充分互動和深度交流的基礎上發揮自身的親和力和影響力,實現對學生的價值引領。還有就是課程組缺乏協同合作能力,一些教師單槍匹馬,沒有課程助教,課程組也沒有形成集體合力,耗費教師大量的時間和精力,造成資源的重復建設與資源浪費。
如何能夠持續吸引學生參與線上教學、調動學生自主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是發展混合式教學的一個關鍵問題。因此,首先需要課程組在智慧教學平臺擯棄陳舊資源,整合和補充具有創新性的優質資源,確保線上教學資源內容符合大數據時代教與學的需求,提高學生持續學習的積極性。其次,課程組學習國家級、省部級精品在線開放課程,依托中國大學MOOC在線開放課程、“好大學在線”“學堂在線”“果殼網MOOC學院”“學習通”等平臺,實現優勢教育資源共享。此外,課程組可以和其他高校生物統計教學團隊組建虛擬教研室,以資源共享和整合為基礎,做好資源建設的頂層設計,構建跨高校的教學研究團隊和課程體系,以“共建共享共贏”理念積極探索融入思政元素的教學資源共建共享,更為快捷地獲得前沿信息和前沿知識,積極推動融入思政元素的生物統計混合式教學。
混合式教學注重和強調學生的線上自主學習,但是部分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相對較差,無法高質量完成預期的線上自主學習任務,影響了混合式教學的效果。一方面部分學生參與混合式教學的主動性和熱度不夠,投入的時間和精力相對不足,對于預習任務、在線討論和知識的應用拓展方面表現得不夠積極,從而使得混合式教學達不到預期的效果。另一方面,部分學生在線學習的定力不足,不認真觀看視頻,三心二意,甚至有個別學生對在線學習存在一定的抵觸心理,抄襲他人帖子和作業等。此外,由于學生在學習基礎、能力、興趣等方面存在個體差異,導致學習效果也存在差異。
混合式教學需要教師投入大量的時間和精力,需要學校在智力、技術、管理、資金、精神、政策和制度等方面進行大力支持,學校應該設立完善的激勵機制,激勵教師積極進行教學模式創新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不斷進行混合式教學的探索和實踐,實現混合式教學模式的可持續發展。
生物統計是一門具有較強實際應用特性的農科專業課程。針對生物統計課程本身內容抽象枯燥、理論難掌握的特點,在今后的教學實踐中,教師應轉變教學理念,繼續挖掘思想政治教育與生物統計課程的結合點,不斷探索和實踐混合式教學模式的改革。同時教師需要在課堂教學中不斷探索與總結經驗,制定出契合混合式教學模式下的教學環境,才能打造更為鮮活的專業課堂,調動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和積極性,實現思政教育和專業知識教育協同育人,培養出符合農科專業需求、職業需求,具有綜合能力的復合型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