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 濤
“雙減”政策的推行,目的是讓學生的學習生活能更多地回歸課堂和家庭,主要從減輕作業負擔和減少校外培訓兩方面入手。高中階段對于中國學生來說,毋庸置疑,是一個非常重要的階段,部分高中生都會面臨作業過多、練習繁重的壓力。雖說要想有收獲就得先付出,但是在“雙減”政策下,教師可以在課堂教學以及課后作業的安排上為學生做到減負提效。自從“雙減”政策出臺后,部分高中教師在課后作業的分配比例上都做出了相應的調整。然而,作業的減量是否會對教師的教學效率以及學生的復習效果造成影響,是部分高中教師擔心的問題。如何開展減負而不減效的高中生物教學,是教師在“雙減”政策背景下需要重點思考的問題。
高中生物科目的教育教學一直在與時俱進,教師根據時代特點與教學改革目標,相應地運用不同的教學方法和高效的教學模式,但始終不變的是學生高負荷的課后作業。部分學生戲稱高中生物是理科中的文科,顧名思義高中生物的知識點十分繁雜,需要學生去記憶背誦知識點有很多。部分高中生物教師為了提升學生記憶力,加深學生對知識的印象,而為學生安排大量的課后背誦作業與練習。一方面,確實能在一定程度上提升學生對理論知識及各類生物的熟悉度;但另一方面,繁重的作業與練習占據了學生過多的課外學習時間,忽略了學生自主學習的重要性,且這種模式的課后作業布置具有一定的局限性,無法做到針對性強、效率高。
“雙減”政策的實施,需要教師更多地去思考:如何把練習合理地分配到課堂與課后兩部分。教師要一改往日把所有作業都留到課后的習慣性思維,更多地在課堂上為學生安排技能訓練,再在課后結合課上所學內容,為學生安排針對性強的課后練習。這樣一來,不僅能減輕學生的作業負擔,有針對性地讓學生能運用所學知識去做題,還能留下其余的時間讓學生去鞏固生物學科的課外知識,不論從知識的吸收,還是從科目的拓展方面,教學都能夠做到綜合評測,全面兼顧。結合“雙減”政策,探究分層次、多元化的高中生物教學方法,從課堂教學和課后作業入手,調整原有教學模式,不僅能夠避免學生因為繁重的課業壓力對生物產生不想學、厭倦背誦等消極心理,也一定程度上也減輕了家長想把學生送去校外機構讓機構教師監督學生完成作業的心理。
高中是學生開始接觸層次深、知識點較為復雜的生物學習的階段,教材中有諸多重點和難點需要教師進行細致講解及歸納。因此,教師在進行教學設計的時候,應當把每一章節的重點和難點明確出來,在開展課堂之前告知學生哪些部分是需要多下功夫去理解和學習的,課堂中再結合教材內容對這些重點難點進行講解和練習。明確學習目標,也有便于學生在課后自主學習以及考前沖刺的時候,針對這些難點進行拓展與復習。
為了有效提高學生在生物學習過程中的自主學習能力,教師在進行知識講解的過程中,如果遇到學生了解過的知識點或者已經出現過好幾次的生物知識,可以適當地留給學生自己課后學習,教師在這過程中主要起到輔助作用,為學生答疑解惑。通過這種教學方式讓學生感受自己動手解決問題的樂趣。
為了更好地評價和檢驗學生的自主學習成果,教師可以讓學生在開展單元內容教學之前給自己做一份評價表,評價內容包括:需要自主解決的問題、解決過程、解決的結果、自主程度評星等內容。除了學生要對自己的自主學習過程進行自評,教師也應當時刻關注學生的學習情況,對需要幫助的學生進行監督指導,對有高度自覺性和自主學習能力強的同學進行表彰,并且鼓勵大家向這位同學學習。在單元學習結束后,開展生物學習小組,教師針對已學單元知識布置一個小組大作業,讓學生在組內進行資料收集、整理、合并、總結的分工,形成一套流暢的自主學習過程。
課堂教學要有層次性,教師要合理安排生物課堂的環節與步驟,針對當節課所學的內容做引入環節、知識講解環節、實踐訓練環節等層次豐富的教學設計,以達到高效的教學效果。如何減少生物作業總量而不減少學生的復習質量,是高中生物教師在布置作業的時候應當考慮的首要問題。教師在布置作業的時候,應當根據當天課堂教學的內容進行分層次的作業設計,具體可以根據班級學生的實際水平能力,提供難度不同的課后任務。還可以將學生分為不同的生物學習小組,根據每個小組成員的平均水平能力,為他們安排一系列的日常學習小任務,讓組員結合自身情況有選擇地進行任務打卡。
為了給學生減負,高中教師應當把教學重點和難點都放在課堂上進行講解和問題解決。學生在課堂的學習當中,會學習到基礎知識、實踐技能以及相關的拓展知識,并且在教師的帶領下完成相應的訓練和練習,對知識進行集中的鞏固復習與應用。因此,教師在安排課后作業的時候,應當考慮如何能讓學生在寫作業的過程中充分發散思維,針對當天所學知識去進行深度思考與探究,在課后任務的過程中逐漸培養自主學習意識,增加對生物學科的興趣度,自發性地去學習和了解更多課外拓展知識。
在高中生物知識如此繁重的情況下,學生光靠死記硬背是達不到高效有益的學習效果的,需要生物教師在開展教學的過程中,潛移默化地培養學生對生物的興趣,是展開高效教與學的關鍵一步。高中生物教師在作業設計的環節,要避免傳統應試的教學心理,不要為了讓學生在短時間內能有知識記憶與實踐技能上的大幅提高,就每個星期布置重復且單一的課后任務,這樣只會消磨學生對生物學習的熱情。因此,教師在設計課后作業的時候,要適當增添趣味性,吸引學生主動去探索和解決教師留下的問題;讓學生覺得他們不是在機械地完成教師布置的作業,而是在自己感興趣的任務里自主提升生物知識儲備。
高中生物教師實現高效生物課堂,其教學形式主要分為課堂上的有效教學以及課后作業的練習環節。如今國家出臺了“雙減”政策,意味著教師在作業的布置環節上,要避免讓學生進行大量抄寫、死記硬背的任務設計,轉為設計充分提高教師教學效能、提高學生作業效率,雖減負但不減質量的一系列實踐任務,同時將課后作業時段所減少的部分環節有機融入課堂教學之中。
為了降低學生課后作業的壓力,教師要適當地提高課堂教學效能,把部分應有的訓練放到課堂環節當中進行實踐,因此,如何合理地安排一節課堂以及如何把生物課堂發揮出最大的效能,是當前所有高中生物教師需要思考的問題?;谶@個中心問題,學??梢园焉锝處熣偌饋?,組成一個教學研討組。針對在生物課堂中開展單元化教學的一系列教學設計與安排,積極討論出合適的方案。在進行單元化知識內容教學備課的時候,需要教師圍繞備課核心、教學主線以及適合本班學生特性的具體方法等三個基本點展開教學步驟的安排。針對備課核心這一基本點,需要研討的教師結合本校所采用的生物教材,進行詳細的了解與教材內容拆分,盡量將教材的功用發揮到最大。為了順利開展高效生物教學,在每個學期開課之前,教師對教材的內容做細致的劃分,劃分出重點教學區域以及單元化教學區域。在教師針對教學主線進行細節研討的時候,可以把每個單元的重點內容單拎出來,各位教師進行說課講演,由其他教師來進行評價及建議。教師已經把前期工作都準備好了,最后在實際開展生物課堂的時候,只需要結合本班學生特點展開對他們最為受用、最高效的教學模式即可。通過分層次的教學步驟安排,開展單元化教學以最大限度地提高生物課堂效能為目的教學。
例如,在學習魯教版必修三時,有一單元主題為“區域資源、環境與可持續發展”。在開展這一單元學習之前,教師要向學生明確這個單元中哪個部分的內容是比較重要的,做板塊劃分之后,再將目光聚焦此單元涉及的四個教學主線:一是以黃土高原區域為例子,分析黃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以及水土流失會造成什么樣的危害,并且懂得如何去進行保護以及綜合治理;二是以德國魯爾區作為例子,了解這個地區的發展背景,分析在發展的整個過程當中出現的一些問題以及如何進行綜合治理;三是以南水北調為例子,分析資源跨區域調配的原因以及這種方式所產生的影響是什么;四是,了解“數字地球”的兩種表現形式分別是什么。其中,在教學第一節“區域水土流失及其治理——以黃土高原為例”一課當中,需要學生掌握的是能夠明確指出這個區域存在的環境問題,以及未來的發展狀況,了解水土流失的危害以及如何進行綜合治理這兩個部分。在開展教學的過程中,教師要幫助學生掌握針對教材中給出的案例能夠做出分析與問題解決的技能。教師在開展第一節課程的教學時,可以播放黃土高原的圖片資料,跟學生一起明確范圍,了解水土流失對黃土高原所造成的危害,用不同的圖片資料輔助教學,把水土流失前后的不同展現出來。在對這塊區域水土流失情況有一定的了解之后,讓學生自主分析,大膽地在組內進行討論“自然因素和人為因素分別對黃土高原水土流失所造成的影響構成”。最后,教師在課堂上為學生提供與黃土高原水土流失相似的真實例子,讓學生站在可持續發展的角度去分析“區域發展問題如何與環境問題達到雙贏的局面”,再讓學生針對這個范例做環境危害的判定,并提出合適的治理方案。環環相扣的學習與實踐,讓學生不僅在課堂上學習到了與水土流失相關的知識,還能結合所學做真實的案例分析,把剛剛學會的知識和技能立馬應用到實踐當中,讓一節生物課堂發揮出最大的效益。
在“雙減”政策的教學改革背景之下,教師最需要進行改革的部分就是對原有作業形式進行調整優化,把原來重復性較高、內容較單一且針對性不強的作業布置形式盡快摒棄。
在對生物作業布置形式進行優化時,可以讓學生開展“反思性學習”以達到優化課后作業形式的效果。主要是讓學生在完成課后作業和課后任務的過程中,能夠做到對當天所學的知識和資源進行整理歸納,并且針對自己的學習方法進行自我評價,教師可以針對不同課程內容安排相應的反思性任務。除此之外,教師還可以為學生安排“導圖式學習”,比如,在教學完一節課程之后,讓學生以思維導圖的形式對當天的知識點進行有機整理歸納,這個思維導圖的整理任務,分別安排在每個單元的各章節教學結束后,讓學生對小節內容進行思維導圖的繪制。為了讓學生在完成課后任務的過程中,有針對性地鍛煉自身學科知識與技能,提高作業效果,教師還可以把學生分為不同的生物學習小組,在每堂課結束后,讓學生在組內針對當天課程學習過的案例,進行簡單的討論復盤,之后再找尋一個相關的案例,在組內進行示例分析與資料整理,也算是另一種形式的復習與鞏固。在組內成員進行分析和整理的過程中,如果有不懂的問題可以互相探討,解決問題、查漏補缺。最后在進行總結和談論的過程中,會發現有的組員擁有清晰的頭腦和明確的思維意識,他們的學習方法是值得大家去分享與借鑒的,這就屬于讓學生在團隊合作任務中發現他人的優勢,并進行借鑒與學習,在討論的過程中產生思維的碰撞,實現思維進階。
由于學生正處于現代化的教學環境之下,日??山佑|的文化與資源數不勝數。在此教學背景之下,高中生物教師除了要開展課堂教學以外,還要帶領學生積極拓展課外生物知識與技能,不要將教學實踐局限于課堂之中,積極豐富教學與實踐形式。新課標改革以后,重點強調要讓學生多參與創新實踐活動,培養多動手多動腦的行為習慣,增加自身實踐經驗,提高創新意識。
針對這一教學改革指標,學校可以在校內安排一個生物實驗室,為實驗室選取合適的硬件設施,讓學生在繁重的課業之余,能夠在課后來到實驗室培養自己的生物興趣,做一些簡單有趣的小實驗,了解生物的多樣性,激發對生物知識濃烈興趣的課后小活動。除了讓學生自主拓展生物知識、動手參與一些小實驗之外,還可以由生物組的教師不定時地安排一些生物課題任務,召集有興趣的學生在放學后來實驗室,做一些與當前階段所學生物知識有關實驗、案例分析與調研,成立一個生物調研小組。
到了高中階段,學生會遇到比初中時期更復雜的生物知識,需要學生擁有高度的自主學習意識與能力。因此,在這個階段,教師更要注重學生對知識的吸收,設置相應的實踐環節,不斷去考查學生對知識的掌握情況。減少以前習慣性把所有的作業和練習都留到課后讓學生回家做的局面,教師要盡可能地在課堂上安排一些可操作性強的練習,讓學生結合課堂所學知識進行鍛煉。課后布置針對性強、少而精的課后作業讓學生回家鞏固練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