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 博
隨著當今時代的發展以及新課改的不斷深入推進,各科教學都在鼓勵教師使用新理念作為教學指導,改進教育理念,創新教學方法,從而提高課堂教學的效率,初中生物的教學亦是如此。新課改要求教師要尊重學生在學習中的主體地位,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教師則需要做好學生學習的引導者和發展的促進者。因此,初中生物教師也應當積極響應新課改的號召,提高自身課堂教學效率,增強學生學習效果。
當前,初中生物教學的標準在新課改的要求下有所提升,生物不同于語、數、英,是一門基礎性自然學科,不僅可以聯系到人們的日常生活,與其他各科也緊密相關,數學學習的內容會在對生物實驗進行統計與分析時用到,化學學習到的內容會讓學生更好地理解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關系,諸如此類都是其他科目學習到的知識在生物課程中的應用,所以,生物的學習也能促進學生其他學科的提高。學生在初中階段學好生物,既是為了學習基礎生理知識,也是為了拓展知識面,促進學生綜合素質的全面發展。教師在日常教學時,要充分把握好課本上的知識內容,合理安排教學與實驗的時間,力求學生在課堂上能夠達到既定學習目標的同時,體驗到親自動手參與實驗的樂趣,將學習到的知識應用到日常生活當中,感悟生物的魅力。初中生物知識內容豐富多彩,與生活緊密相連,有著不同于其他學科的生動、趣味和多樣的獨特性質,且注重實驗操作,需要學生積極思考探究。而初中生正處于活潑好動、好奇心強、樂于探索的青春期,在生物的學習過程中可以進行大量的動手實驗,需要學生主動思考、積極探索,這正符合青春期學生的特性。由此可見,學校應該給予生物學科教學高度的重視,鼓勵教師積極優化教學模式,提高初中生物課堂教學效率,幫助初中生加強對生物知識的理解和應用。
雖然新課改要求注重學生綜合素質的全面發展,但部分學校過于關注學生語、數、英這類學科的成績,對生物的重視程度不夠,忽視了生物學習的重要性,家長也更關心學生的成績問題,在生物課的教學過程中,這些都影響著教師的教學效率,也有部分學校專業的生物教學設備不夠完善,學生在學習完課本上的知識以后,沒有參與實驗親自動手實踐操作的平臺,而很多生物的知識偏理論,沒有參與實驗的機會,導致學生無法將知識真正理解吸收,這既影響學生的生物學習效果,阻礙了后續教師后續的教學,也不利于學生各方面能力的綜合發展。
新課改倡導讓學生成為自己學習的主人,鼓勵學生自主學習,但在現在部分初中生物課堂教學中,教師還是習慣采用以講述法為主的傳統教學方法,學生在學習中仍處于被動狀態,沒有足夠的時間和空間進行獨立的思考。長此以往,學生在學習上體會不到參與感,自身的創新思維能力得不到提高,逐漸喪失對生物的學習興趣,學習效果自然會下降。另外,在初中生物學習階段,很多相關的概念和規律都需要歸納和理解,部分教師因為追求教學進度或擔心學生總結不到位等種種原因,直接將自己的想法灌輸給學生,學生只需要死記硬背,而沒有自己思考的空間,這樣的教學方式是對學生學習主體地位的不尊重,不僅不利于學生對知識概念的理解和吸收,更不利于學生思維的發展,學生無法從學習中獲得成就感,長此以往還會養成依賴教師直接給予答案的習慣,阻礙了學生的個性化發展。
在初中生物的課堂教學中,教師的課堂教學效率與學生的配合度和參與度有著很大的關系,即使教師課前做好充分的準備,課上選擇合理的教學方式,但如果學生本身對生物興趣不高,不愿積極參與課堂、配合教師,那么課堂教學的效果依舊不會理想。生物作為一門理科,本身卻帶有很多文科的特色,很多冗長的概念、理論都需要學生理解背誦,而一些復雜的生物公式又很考驗學生的邏輯思維和計算能力,學生在課堂學習過程中需要高度集中精神,緊跟教師教學思路,才能提高生物的學習效率。但初中階段的學生往往思維比較跳躍,在上課時無法全身心投入課堂,教師如果不能及時地與學生做好互動交流,學生的學習熱情逐漸下降,課堂上不愿積極參與思考和探索,也會導致教師的教學效率下降。
要提高初中生物課堂的教學效率,首先需要教師不斷提升自身素質,積極響應新課改要求,更新教育理念。在傳統的教育理念中,常常將教師看作是課堂和學習的中心,忽視了學生學習的主體性,而新課改要求教師將課堂還給學生,鼓勵學生自主學習。教師應積極提升自己的專業素養,有意識地正面影響學生,用高深有趣的專業知識提高學生對教師的崇拜感,增強學生對生物課程的求知欲,進而促進學生愿意主動學習生物,這樣一來,課堂教學的效率自然會有所提高。
在日常教學中,教師在課前應該主動收集了解與課程教學內容相關的資料,不局限于課本中的內容,在課堂上才能做到循循善誘、侃侃而談,樹立起一個良好的教師形象。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做好學生學習的引導者,根據實際情況,給予學生充足的時間和空間,鼓勵學生獨立思考、自主探究,尊重學生學習的主體地位。多采用提問法、討論法等可以充分發揮學生學習主體性的教學方法,教學時適當留白,引導學生思考,啟發學生思維。
要知道,擁有一個良好的開端,即是成功的一半,初中生物教師在進行課堂教學時,也應注意課堂導入的重要性。優秀的課堂導入,在銜接新舊知識的同時,可以有效吸引學生注意力,激發學生的好奇心,促使學生想要進一步主動探索生物的奧秘,也有利于教師教學活動的順利進行。在初中生物的課堂教學中,教師可以根據相應教學內容和學生實際情況,設計生動有趣的生活情境,通過生活情境引入教學。在創設生活情境時,教師還應當在情境中精心設疑,設置逐漸深入、復雜的問題,滿足不同水平學生的不同需求,有效地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起學生想要解決問題的愿望,引導學生主動思考、積極探索,讓學生對生物的興趣進一步增強,從而更快地進入學習狀態,有效地提升教師的課堂教學效率。
例如,在進行《食物中的營養物質》這節課的教學時,教師在開始教學前,可以先講一個小故事,說一說自己小時候最喜歡吃的食物,但是因為家長覺得對身體不好,小時候經常吃不到,再向學生提問,讓學生都說一說自己喜歡吃什么?有沒有最喜歡吃的食物?有沒有自己很喜歡吃但是家長說吃多了對身體不好的?以貼近生活的問題和詼諧的態度拉近與學生之間的距離。等學生回答完問題后,教師可以挑有代表性的學生答案給予反饋和回復。有的同學會說自己喜歡吃炸雞,但是家長不允許自己經常吃油炸食品,這個時候教師可以表示,家長說得其實是有道理的,經常吃油炸食物對青春期成長中的孩子的身體發育確實不太好,再讓學生想一想油炸食品中可能會含有哪些對身體發育有害的物質,并以此引入這節課需要學習的內容。從貼近生活的有趣情境中引出課題,形成了良好的課堂氛圍,拉近了與學生之間的距離,還讓學生認識到生物與生活的緊密聯系,激發了學生濃厚的學習興趣,在后續的課程教學中主動地思考探索,從而提升課堂的教學效率。
初中生物的學習有很多概念的理解,因此教師在講課時,不能只是單純枯燥地照搬課本,可以在備課時充分收集與課程內容有聯系的生活資料,豐富教學內容,讓課堂變得更加生動、充實。適當地引入課外內容幫助學生提升興趣,加深理解,將生物學習與日常生活聯系起來,讓學生樹立起生活中處處有生物的觀念,感受生物其實在日常生活中是無處不見的。引導學生更好地將課本上的理論知識應用到生活中去,實現從理論向時間的轉化,加深對所學內容的理解,反過來學生發現自己在日常生活中經??梢允褂玫缴镎n上學習的知識,也會增強學生想要繼續學習生物的興趣。學生的興趣有了進一步的提升,教師在課堂教學活動當中的教學效率自然也會有所提高。教師在日常生物教學中,應時刻關注拉近生物與生活之間的距離,帶領學生感受生物與生活的緊密聯系,引導學生發現生活中藏著的生物知識。
例如,在學習細菌的相關內容時,教師在向學生講解完細菌的概念和特點后,可以引導學生思考,自己在日常生活中雖然不能看到細菌,但哪些時候可以感受到細菌的存在呢?有的學生可能會想到,自己每次吃飯之前,媽媽都會要求先去把手洗干凈,因為手上會有細菌的存在;有的學生可能會想到,自己有時候在外面買了三無食品,吃完后回家就會肚子疼,是因為三無食品的制作環境無法保證,很可能有很多細菌隨著食品被吃進了肚子里,所以才會肚子疼。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一起回想討論自己在生活中見識到的細菌的危害,認識到學好生物對日常生活也是有幫助的,學生學習完關于細菌的內容后,回到家也能將自己學習到的內容與日常的生活聯系起來,更能體會到生物的重要性。
生物實驗不僅在生物的教學當中是很重要的內容,也是探索生物奧秘的重要方法。在生物的學習過程中,學生除了要理解掌握相關的概念和理論知識,還應積極參與生物實驗,通過動手實踐操作,加深對學習內容的理解,培養解決問題的能力,感受生物的魅力,提升創新思維。新課改要求教師要尊重學生學習的主體地位,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教師在學生學習時要做好引導和幫助。因此,教師在日常教學時,不僅應該關注學生理論知識的學習,還需向學生講解清楚進行生物實驗的重點知識和注意事項,這樣一來在進行實驗課時,教師就可以將主動權交給學生。很多需要事先設計實驗的情況下,就可以讓學生根據所學知識大膽獨立地進行實驗的設計,教師只在旁邊保證學生安全,適當地給予幫助和引導。學生通過自主探究的方式進行實驗操作,激發自身的求知欲,開拓自己的思維,提升創新能力,增強了學生的參與感。在實驗完成后,教師還可以組織學生之間就自己的實驗設計思路進行討論探究,吸取他人的優點,彌補自己的不足,實驗成功后,學生獲得的成就感也是加倍的,學生的自信心可以得到充分的培養,更愿意繼續進行生物的學習。此外,還有助于學生對概念和理論知識的進一步深層理解,從而提高教師的教學效率。
例如,在進行實驗探究“饅頭在口腔中的變化”時,教師可以讓學生先品嘗一下準備好的饅頭,感受在咀嚼的過程中嘗到的味道的變化。學生發現隨著咀嚼饅頭在口中吃起來感覺有點變甜,教師此時可以讓學生思考一下為什么會出現這樣的變化,激發起學生好奇心和求知欲后,引導學生采用自己動手實驗的方式探究問題的原因,并鼓勵學生嘗試簡單設計出實驗的步驟并選擇對照組。教師可以適當給予引導,幫助學生完善實驗,有的學生可能會想到可以將饅頭分成大塊和模仿咀嚼后的樣子弄碎成小塊作為對照;有的學生可能會想到將饅頭分別放在唾液和清水中作為對照;教師此時可以鼓勵學生之間進行交流討論,學生在互動中取長補短,完善自己的實驗,還可以感悟到合作的意義,學生通過完成自己設計的實驗也進一步深刻理解所學的知識。
隨著新課改的不斷深入,交流互助、團隊協作等概念逐漸受到人們的重視。初中階段的學生正在青春期,除了基礎知識的學習,其個性和心理發展也尤為重要。教師在日常的課堂教學中,應該重視培養學生合作互助的意識,可以引導班級內學生創建學習互助小組,建立起良好的學習氛圍,讓學生在合作探究的過程中發展個人能力。在日常的學習中,教師可以向學生提出問題,鼓勵小組內學生一起分工合作、討論探究、合作交流,促進團體意識的養成。除此之外,學習互助小組的建立除了可以培養學生的團體意識,還有利于促進學生之間的互幫互助。教師在日常教學時可能很難照顧到班級內的每一位學生,但是小組之間學生的互相幫助,可以有效彌補這一點,教師帶動成績比較優秀的學生繼續發展,成績優秀的學生又能幫助成績較差的學生查漏補缺,這樣的學習方式效率較高,還有利于學生之間友好關系的發展,有助于青春期學生的健康成長。
在生物學科的教學中,有很多對學生來說很難理解的內容,有的是日常生活中學生無法直接接觸到、觀察到的,比如細菌和真菌;有的是過于抽象的概念,比如植物的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教師單純的講解很難讓學生對知識產生直觀的認識,學生學習完理論的概念后也很難真正做到理解和吸收。然而,隨著信息技術的發展,多媒體課件的出現解決了這個難題,很多籠統的概念都可以在多媒體課件的演示下變得生動直觀,很多課本上復雜的內容制成課件通過多媒體進行展示也更易于學生理解和掌握。另外,適當地利用多媒體進行教學,還可以吸引學生注意力,讓學生產生想要主動探索生物的奧秘。因此,初中生物教師在教學中要學會適當地利用多媒體進行教學,提升自己的課堂教學效率。多媒體課件可以有效地將抽象的生物知識展示給學生,其生動形象的特點也更能激發學生主動學習的意愿,從而幫助教師有效地提高課堂教學的效率。
隨著新課改的不斷深入與推進,對教師教學的要求也越來越高,因此,教師應緊跟時代的進步,更新教育理念,改善教育方法,不斷豐富自己的教學手段,利用多種方式方法有效提高自己的課堂教學效率,幫助學生加深對生物知識的理解,提高學習生物的興趣,能夠把課堂上學習到的生物知識應用到生活當中,促進學生綜合能力的全面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