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 萍
(云南藝術學院文華學院 音樂與舞蹈學院,云南 昆明 650502)
舞蹈學專業以舞蹈藝術復合型人才的培養、舞蹈教育基礎理論學習和技能訓練為特色,擁有一支高素質的舞蹈教師隊伍。
本專業辦學方向始終堅持突出師范特色,以舞蹈知識和技能學習、音樂學習作為“一主一輔”雙專業課程培養模式的補充,突出地域特色。
調查顯示,大學、中學、小學和幼兒園均需要舞蹈教師。舞蹈技能與教師、舞蹈、音樂相結合的“專業”辦學模式是時代發展和學校藝術教育的需要。根據就業統計,大部分的舞蹈學專業畢業生會到大學、中小學和幼兒園從事舞蹈藝術教育和音樂教學工作。
“奧爾夫音樂教學法”由聯邦德國著名音樂家卡爾·奧爾夫(1895—1982)創立。這是一個原創音樂教育系統,對許多國家和地區的音樂教育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德國音樂底蘊深厚。在這樣一個國家,音樂教育要想取得重大突破,必須具備創新意識。德國經濟發展迅速,國民的音樂素養普遍較高,這為奧爾夫利用各種形式的樂器進行音樂教學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受達爾克羅茲身體節奏和現代舞蹈表演的啟發,他提出了音樂與舞蹈相結合的想法,創造了一種具有原始風格、表現力和積極精神的新型音樂。
這一概念從音樂的本質出發,即“訴諸情感,回歸人文主義”——這是奧爾夫音樂教育的基本概念。奧爾夫認為,思想和情感的表達是人類的本能欲望。這種渴望自然地通過語言、歌唱(包括樂器演奏)、舞蹈和其他形式來表達,自古以來就是這樣。這是人類與生俱來的能力。音樂教育的首要任務是不斷激發和改善這種本能的表達。
奧爾夫研究了原始人和現代人的成長經歷,發現音樂、動作、舞蹈和語言原本是緊密相連的。因此,他和他的合作者創造了一種新的音樂教學方法,整合并補充了音樂、語言和動作。奧爾夫音樂教學法強調探索和體驗音樂,并通過個人參與來理解音樂,注重音樂創造力的培養,提出“節奏將音樂與語言、動作相結合”,讓學生“動起來”。奧爾夫指出,學生必須用他的大腦、手和腳在他的研究中全心全意地感受和表達音樂。
舞蹈和音樂是最具代表性的藝術形式。音樂通過時間流動中規律的聲音塑造藝術形象來表達人們的思想和情感。它需要旋律、節奏和其他基本手段。在過去和現在,音樂常常與舞蹈結合在一起。音樂的抽象化和舞蹈的直觀感結合在一起,能給人們帶來新的感受,滿足人們的審美需求。
從歷史原因來看,舞蹈學專業的音樂教學時間不夠,一般每周一次課。舞蹈與音樂密不可分。音樂是舞蹈的靈魂,是舞蹈動作延續的關鍵。音樂是一種有聲的無形藝術,舞蹈是一種有形的無聲藝術,兩者的結合更有利于創作者內心情感的表達。目前教學大綱規定的時間無法保證學生更好地掌握音樂教學要點,不能充分體現舞蹈與音樂的結合。
教師在選用教材方面存在隨意性,授課教師一般選用李重光的《音樂理論基礎》,該教材有一定的難度,它更偏向于音樂專業教學。舞蹈學專業學生需要的是實用的音樂知識,使用高度專業化的教材進行教學可能無法達到預設的教學目的。
1.教學手段單一
受傳統教學模式影響,很多教師缺乏創新意識,偏重于以自我為主導的灌輸式教學模式。很多舞蹈學專業學生的音樂基礎不好,教師如果從枯燥的樂理知識開始講解,學生很可能放棄學習。因為沒有從實際出發,加之學生水平參差不齊,教學活動不能有效開展。
2.教學理念缺乏更新
以當下的就業需求來看,許多幼兒園、小學乃至初高中,都需要會跳舞的音樂老師,會唱歌的舞蹈老師。對于舞蹈學專業的學生來說,舞蹈是其優勢,但是音樂知識就成了劣勢。怎么解決這一問題呢?只有在舞蹈學專業學生的音樂教學方面進行改革、創新,從就業需求出發,樹立一專多能的教學理念。
作為舞蹈生,進校第一堂專業課就有現場伴奏的音樂配合舞蹈表演。此時的音樂和藝考時自行準備的音樂不同,藝考時的準備是為了應對考試,所以很多學生死記硬背音樂節奏。進入專業院校后,舞蹈生需要學習各式各樣不同音樂、風格的舞蹈,掌握音樂節奏顯得非常關鍵。但對于很多學生來說,節奏就是他們學習的痛點。
在學習舞蹈的過程中,學生對音樂的感受也很重要。舞蹈劇目如天上繁星,數不勝數。不同的素材會產生不同的音樂,不同的節奏,從而透露出不同的情緒。在校學生沒有太多的舞臺經驗,只有跳不同風格的舞蹈作品,從音樂中感受不同的情緒,才能不斷提高自身舞蹈水平。
奧爾夫音樂教學法主張“以人為本”,注重學習者的主體地位。為達到良好的音樂教學效果,奧爾夫在音樂教學模式上進行創新,但同時,他又注重以各種方法體現音樂的原創性。
語言和音樂是相互聯系的,可以用來表達人們的感情。因此,在音樂教學中,應注意運用語言訓練來培養學生的音樂感知能力。例如,朗誦是一種很好的訓練方法。朗誦與歌唱在音調、語調、節奏和起源上有許多相似之處。在音樂教學中,教師可以先選擇歌詞,然后訓練學生帶著情感和節奏閱讀歌詞,然后再唱歌,這會產生很好的效果。此外,還可以運用配音表演的形式。教師可以讓學生用聲音塑造動畫或影視劇中的角色,讓他們了解聲音的魅力和可變性,品味并感受聲音表演中的情感變化。教師在聲樂教學中運用這兩種方法,不僅可以活躍課堂氣氛,而且可以調動學生的自主性,激發學生的音樂熱情。
不同的音樂不會有同樣的韻律,但可能有同樣的節拍。因此,“動量教學”經常與節拍聯系在一起,而教學是基于節拍的。學習者自身活動的旋律特征是:行走對應四分之一音符,跑步對應八分之一音符。因此,旋律練習可以從這兩個音符開始,然后慢慢過渡到下一個單音或多音旋律。節奏訓練主要以回旋曲的形式進行。
即興創作是奧爾夫音樂教育體系的核心和最具吸引力的部分。教師指導學生用拍手的方式來表達舞蹈的節奏,除此之外也可以采用跺腳、拍肩等動作。即興創作的最基本目的是使音樂學習者用全身心來表現自我和音樂作品。奧爾夫明確表示,“兒童為自己發現和創造音樂至關重要”。因此,即興創作已成為奧爾夫音樂教育課程中最重要的音樂創作形式。在奧爾夫音樂課程中,教師應該從即興創作的角度開始授課,比如,即興演奏通常基于節奏,然后過渡到旋律。在教學活動中,教師要注意引導學生即興發揮。教師應該強調并鼓勵學生大膽拓展音樂思維,發揮想象力,創造音樂。
奧爾夫教學法以節奏作為教學的切入點,舞蹈學專業的學生在課堂上的首要任務就是解決節奏問題。例如基訓課中不同的訓練組合對應著不同的節奏,有連綿不斷、線條優美的控制組合四三拍,有干凈利落、顆粒分明的小彈腿組合四二拍,還有氣勢磅礴、舞姿大氣的大跳組合四三拍。雖然認識節拍很簡單,但是抓住每一個組合節拍中的重拍,是舞蹈生的弱項。聽不懂重拍就不能很好地體現舞蹈的空間美和力度美。奧爾夫教學法運用動作教學訓練學生的節奏感。奧爾夫教學法中的許多舞蹈節奏都是以游戲的形式進行的,這樣學生就可以無意識地對音樂產生節奏感。
舞蹈動作是舞蹈生的優勢,但舞蹈學專業畢業生工作中的很多場合都需要唱跳結合。對于一些學生來說,找不到節奏,唱跳不能同步是常有的事。奧爾夫教學法中的節奏教學部分非常重要。節奏是節奏音樂中由身體表達的音樂元素,而最基本的音樂元素是穩定的節拍。獲得穩定的節拍是所有音樂能力和舞蹈表演的基礎。除了穩定拍之外,強弱規律進行的節拍也很重要,舞蹈音樂包含許多不同的節拍,學生需要能夠準確地識別并以適當的節奏表現出來。對于學生來說,聽重拍尤其重要。當學生聽到重拍時,他們需要做出相應的反應,用身體動作設計出多種律動,同時找到有規律的強弱拍。
要更新傳統的音樂教學理念,對舞蹈學專業學生因專業施教,結合學生所學舞蹈專業制定針對性教學方案。教師可以運用奧爾夫教學法的游戲教學、律動教學、聲勢教學等對學生進行相應的音樂教學,在簡單而不枯燥的過程中使學生掌握音樂的節奏、情緒。
奧爾夫音樂具有回歸本質的特點,教師在教學中不要一味輸出,可以聽取學生的意見,回歸本質,增進學生對自我的認知。在教師引導下,促使學生把握音樂節奏、旋律、情緒的規律,使學生運用自己的強項——肢體語言演繹音樂節奏情緒,釋放內心情感。
在奧爾夫音樂教育中,即興創作是核心內容和本質。教師應幫助學生充分發揮自身的個性和潛能,實現創新發展。通過應用奧爾夫教學法,舞蹈學專業學生可以更好地探索舞蹈與音樂的聯系,為將來走向工作崗位打好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