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本刊記者 關秋韻
當前,不少東盟國家處于城鎮化進程加快的階段,加上疫后推動區域經濟復蘇的需求,開展、深化產能與投資合作,匯聚各方經驗力量,成為中國—東盟尋求疫后發展的一條必經之道。作為中國—東盟博覽會(以下簡稱東博會)框架下的重要活動,中國—東盟產能與投資合作論壇聚焦中國—東盟區域內的產業鏈供應鏈合作、數字經濟合作、環保合作、抗疫合作等,舉辦6屆以來,一批批重點合作項目取得積極進展,為“一帶一路”建設,為深化中國與東盟產能和投資合作提供了新機遇。
據中國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副主任兼國家統計局局長寧吉喆介紹,當前,中國—東盟在產能與投資合作方面穩步向前,取得諸多成效。
“2021年1~9月,中國使用外資1074億美元,同比增長30.9%,保持了強勁的增長勁頭;中國境外投資達835.5 億美元,與對內投資是雙向發展的。”寧吉喆解釋,這首先得益于中國持續擴大對外開放,不斷優化營商環境,健全、完善相關標準等。其次,全面開放企業在金融、農業、服務等領域的外資準入,為包括東盟國家在內的世界各國提供了更多要素與更強動能。
而中國與東盟國家在做好疫情防控工作的同時,產能合作重大項目也取得積極進展。
在政策溝通方面,2016年9月,《中國—東盟產能合作聯合聲明》在老撾萬象發表,搭建了中國與東盟國家產能合作的“橋梁”。雙方攜手打造融合度更深、帶動力更強、受益面更廣的產業鏈、價值鏈;同時,中國與柬埔寨、老撾、馬來西亞、緬甸、菲律賓、新加坡、越南等國簽署了產能合作和第三方市場合作的有關協議,實現了互利共贏。
中國鐵建股份有限公司副總裁汪文忠指出,道路順則百業興,基礎設施互聯互通一直是中國—東盟產能合作的優先方向。“在中國與《東盟互聯互通總體規劃2025》的深化對接下,中老鐵路年底前將建成通車;中泰鐵路項目二期土建工程完成約90%,總體進度達24%,中老、中泰鐵路連接線進入籌劃階段。馬來西亞南部鐵路、新加坡軌道延長線等一大批項目也在穩步推進中,合同額超過150 億美元,涵蓋眾多重點領域。” 汪文忠說。
廣西作為中國面向東盟開放合作的前沿門戶,近年來,在產能合作、產業對接、投資合作領域也取得了一系列的豐碩成果,走在了中國—東盟產能與投資合作的隊伍前列。
“廣西大力推動、主動參與國際產能合作,對外合作的區域遍布五大洲80 多個國家和地區,投資領域涉及冶金、汽車制造、工程基建、電子信息等裝備制造業;中馬‘兩國雙園’開創了國際產能合作的新模式,中國—印尼經貿合作區、印尼汽車制造園區等加快建設、蓬勃發展;廣西南洋食品有限公司等一大批來桂投資東盟的企業迅速成長,以柳州工程機械集團為代表的龍頭企業在東盟布局日趨完善。”廣西壯族自治區副主席秦如培介紹,如今越來越多的國際優勢產能合作項目在中國“生根發芽”,在東盟“落地開花”。
中國—東盟進一步深化產能與投資合作,不僅有共同的訴求,也有良好的條件。但要寫好“深化產能與投資合作” 這篇大文章非一日之功,還需各方從長計議、對接需求、分享經驗。

02/中國國家發展改革委副主任兼國家統計局局長寧吉喆在論壇上發表開幕致辭(圖片由論壇主辦方提供)
在寧吉喆看來,不斷深化互利合作,共同保障產業鏈供應鏈穩定是前行的保障基礎。而這需要持續推進基礎設施合作,共同提升區域設施聯通水平。“區域各國經濟發展階段不同,對基礎設施的需求各異,但各國互聯互通的合作意愿是相同的,要以推進區域經濟可持續發展、增進民生福祉為目標,根據各國實際情況,推進高質量、可負擔、可持續的基礎設施合作,同時要加強技術、標準交流對接等軟連通,注重節能環保,在有條件的地方推動基礎設施智能化發展,不斷提升區域設施連通水平。”寧吉喆這樣說道。
他還建議,注重加強綠色環保合作,共同應對氣候變化。綠色是中國—東盟產能與投資合作的底色,中國已向世界宣告碳達峰、碳中和的目標,并積極推進綠色絲綢之路建設,在尊重各國發展權益的基礎上,按照《巴黎協定》等國際協定和各國法律法規,鼓勵企業與東盟國家開展可再生能源、節能環保等領域務實合作,推動降低治理成本,促進各國綠色轉型。

03/中馬欽州產業園區是中國—東盟開展產能與投資合作的有力代表(圖源:中馬欽州產業園區)
中國葛洲壩集團國際公司董事長呂澤翔則從企業的角度給出建議。“由政府牽頭金融機構,發揮企業規劃設計專業優勢,研究構建具有東盟特色融資模式,實現融資降本增效,進一步拓寬商協會、企業投融資的溝通渠道。”呂澤翔表示,企業作為產能與投資合作的主體之一,只有構建科學的風險分擔機制,提升投融資效果,才能發揮出自身的企業能量。
值得一提的是,在第6 屆中國—東盟產能與投資合作論壇上,除了延續探討金融、建筑、裝備制造、海洋工程等重點傳統領域外,還順應當前大數據、云計算等信息技術潮流,提出加強數字、人工智能等新興產業的產能投資合作。“加強中國企業與東盟企業數字技術的合作,必將大有可為。”數字廣西集團有限公司執行總裁靳芳認為,當前全球正處于工業經濟向數字經濟迭代的時期,產業需求大增,東盟市場廣闊,雙方應攜手共建數字絲綢之路。以數字廣西集團正在籌建的數字經濟產業園為例,產業園建成后將為中外資企業和消費者提供全方位的數字貿易服務、優質的營商環境,雙方合作可拓展到“互聯網+”“物聯網+”的多重領域。
2022年,即將迎來新一屆的中國—東盟產能與投資合作論壇,隨著相關日程安排的相繼發布,中國與東盟期待著繼續通過該論然平臺收獲更多合作可能性。據悉,中國—東盟產能與投資合作論壇將聚焦如何更好地維護區域產業鏈、供應鏈穩定和安全,推動區域內數字經濟合作,開展區域防疫和醫療合作等領域,來自中國和東盟各國的高官、企業精英、知名專家學者、金融機構代表將通過線上與線下相結合的方式開展高端對話,共同探討進一步深化產能合作,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的發展路徑。
如今,產能與投資合作方興未艾,中國—東盟順勢而為,用合作推動平衡,用創新謀求發展,探討出政府支持、企業主導、商業運作相結合的合作辦法。通過各方的聯動,中國—東盟產能與投資合作才有望朝著推動區域繁榮發展的共同目標日益邁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