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連云港市機關幼兒園 汪璐瑤
在信息化高速發展的社會背景下,將信息技術引入幼兒園,與幼兒園的各項教育活動相結合,建構信息化的幼兒教育環境,不僅僅是對傳統幼兒教育模式的優化,還是新時期幼兒教育的必然發展趨勢,其能使幼兒教育更加豐富、有趣、多元,也能推進幼兒的身心全面成長。就此,本文在分析幼兒園教育信息化應用優勢和開展原則的同時,對信息化在幼兒教育中的具體實踐策略展開相關研究與有效探析。
如今,在新課程改革背景的引領與影響下,“教育信息化”對幼兒教育和幼兒教師來講不是一個陌生的詞匯,并且隨著電子設備、各類軟件和教師素養的不斷提升,信息技術在幼兒教育中的應用越來越普遍,也越來越完善。但是作為新一代的幼兒教師,筆者認為在實際的信息技術與幼兒教育相融合的過程中,還是存在一定的不足,還需依照一定的教育原則處理和解決這些問題,不斷探尋更優化的解決策略,以更充分地發掘信息技術的教育優勢,切實推進3~6歲這一年齡段幼兒的身心高質成長與發展?;诖?,筆者便從自身的幼兒教育經驗出發,就如何巧用信息技術,打造新型幼兒教育展開進一步論述如下,以供各位同仁參考,也希望可以切實為幼兒教育的發展與改革提供一份助推力。
所謂“信息化教學”是在國家現代信息技術飛速發展的輔助下,在網絡技術和網絡資源的支持下,對教育信息進行加工、再處理、再顯現的過程,可以將一些在普通條件下無法顯示和無法實現的教育內容直觀地展現出來。現階段的幼兒園教育中運用最多的就是多媒體教學技術和直觀的電子投影,其集圖像、聲音、文字和視頻動畫為一體,可以將死板的文字內容進行生動轉化,能帶給幼兒更加直觀和形象的學習體驗。同時,信息技術在幼兒園教育中的應用,也更符合幼兒對新鮮事物的探究興趣與學習需求,可以借助多元化的內容和多樣化的展示形式,給予幼兒視覺和聽覺上的協同“刺激”,從而引導幼兒對既定的教學內容和事物進行積極想象和再創造,使幼兒在接觸新鮮事物的同時,可以獲得知識視野的開闊和認知能力的進一步發展;也使其在感知新型幼兒園教育技術的同時,產生對現代信息技術的學習和探究好奇心,以為其在將來可以更積極地學習科學文化知識奠定良好的基礎。
信息技術在豐富人們的生活的同時,也帶來了極大的便利,更是給傳統的幼兒教育注入了勃勃生機,但是在實際的幼兒教育指導中,幼兒教師不能過多地“迷戀”信息技術,不能一味強調信息技術的優勢,而忽略了傳統幼兒教育模式對幼兒行為的指導、規范與知識引領的作用,而是要遵循適度性原則,讓信息化技術輔助傳統教育,讓信息化教學手段與傳統教育內容進行有機融合,讓二者在幼兒教育的實際開展中可以互為補充、互相支持,既充分發掘信息技術的豐富性、科學性、趣味性優勢,又能引導幼兒在感知信息技術先進性的同時,從中收獲相關教學知識的積累與相關生活與學習技能的提升,以達成“1+1>2”的幼兒教育效果。
在以往的幼兒教育中,說到信息技術教師首先想到的就是“多媒體”教學,即教師制作電子課件,讓幼兒一張一張地看PPT,雖然是教學形式上的優化,但是在新鮮的技術一成不變也很容易消磨幼兒的學習積極性。在新時期的幼兒教育理念指導與改革引領下,幼兒教師要善于學習、善于創新,能遵循多樣化原則,將講故事、猜謎語、做游戲、建情境等內容融入信息技術教學模式,借助希沃白板、微課視頻、人機互動等先進技術進行教學活動引領與教育模式優化,以幫助幼兒保持比較長久的知識學習與互動熱情,也使幼兒教育在信息技術的輔助下可以變得更加輕松,讓幼兒教育目標更加容易實現。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興趣是幼兒參與教育活動與知識學習的主要“助推劑”,而幼兒的興趣點則是“直接”“新鮮”和“有趣”。所以,在將信息技術與幼兒教育相融合的過程中,教師要做的不僅僅是教學方式、教學活動設計方面的更新,讓幼兒感知信息技術教學所帶來的科技性與便利性,而是要立足趣味性原則、立足不同年齡段幼兒的興趣愛好,借信息技術為幼兒引入更多趣味元素(趣味聲音、卡通人物、游戲活動、鮮艷色彩、動畫素材……),以帶給幼兒更加直接和豐富的視覺體驗、感官刺激,以從教學活動的一開始就可以抓住幼兒的“目光”,使其可以在被活動內容與活動形式所吸引的同時,能更加積極和主動地參與知識的學習與活動的建構,切實促成幼兒園各項教育活動的順利和高質量進行。
幼兒教育的順利開展需要對幼兒的良好引導,而對幼兒的良好引導則需要發揮幼兒教師的專業指導作用。所以說,只有幼兒教師具有信息化意識和信息化素養才能推進信息化與傳統幼兒教育的有機融合,才能保證信息化教育資源的良好發掘。就此,在幼兒教育信息化建構的初期,首先要做的就是豐富幼兒教師的培訓活動,以在開闊教師知識視野的同時,提升其信息化素養,在打造優質教師隊伍的同時,為后續信息化在幼兒教育中的順利實施奠定良好的基礎。
例如,在打造專業、高質幼兒教師隊伍的過程中,幼兒園方面除了可以邀請當地比較知名的幼兒教育專家和資深教師來園組織開展幼兒教師培訓工作之外,還可以利用信息技術不受空間和時間限制的優勢,根據本園教師的實際情況建構“空中學?!?,以年級(小、中、大班)為單位,由各年級主管教師自主安排和協調本年級各班教師的工作和學習時間,統一參與“空中學?!钡闹R與技能再教育,以幫助教師保持幼兒教育理念的先進性。還可以利用線上、線下交流的便利性和及時性,組織教師開展信息化幼兒教育交流活動。在此過程中,教師不僅可以展示自己的信息技術教學技能,還能觀看、學習本園其他教師、外園教師的教學技能……以使教師可以相互學習、相互促進、查漏補缺,在利用好信息化教育資源的同時,有助于進一步提升教師的專業素養,更助力教師綜合教育水平的有效提升。
語言是幼兒教育五大領域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其不僅影響著幼兒社交能力的發展,還與幼兒的知識學習、經驗積累等有著密不可分的聯系。進而在實際的幼兒教育指導中,便可以嘗試將信息化與幼兒語言教育、學習進行融合,以豐富語言教育資源,以為幼兒建構熟悉的、形象的語言學習情境,使幼兒在被吸引的同時,能產生對語言知識與活動的學習和參與興趣,在主動學習與積極思考中,促成幼兒語言學習成效的事半功倍。
例如,在幼兒園中班的語言教學活動中,教師可以將繪本《我也要搭車》制作成電子課件,帶領幼兒通過大屏幕更全面、更清晰地觀察繪本每一頁的圖畫內容,并給幼兒添加一些汽車的喇叭聲、車輪的咕嚕咕嚕聲,以讓語言教學氛圍更加生動形象,也在吸引幼兒注意力的同時,有效加深幼兒的閱讀印象。不僅如此,有條件的幼兒園,還可以借助信息技術對之前的引導幼兒分角色朗讀活動進行調整,即可以讓幼兒選擇自己喜歡的角色(獅子、小刺猬、長頸鹿、小兔子……),然后熟悉角色對話內容后,通過信息技術手段的輔助讓幼兒參與給繪本配音的環節,以讓繪本故事“活”起來,也更進一步激發幼兒的參與興趣,使其既能從中獲得語言表達能力的有效鍛煉,又能切實感知“約定”的意義,在優化語言教學成效的同時,促成對幼兒責任意識的培養,一舉兩得。
3~6歲這一年齡段的幼兒正是身心成長的重要時期,好奇、好動是其成長的主要特點,他們對一切新鮮和未知的事物都充滿好奇心。進而在實際的教育指導中,教師便可以借助信息技術的網絡和圖文優勢,融合各方面的優質教育資源,以豐富幼兒教育主題內容,并在帶給幼兒新鮮的知識學習體驗的同時,幫助其保持長久的學習熱情,使幼兒可以從中獲取更多的知識積累和經驗豐富。
例如,在國慶節(10月1日)來臨之際,幼兒園方面可以組織全園幼兒和教職工開展以“祖國媽媽,我愛你”為主題的紅色教育活動,教師除了可以帶領幼兒唱紅歌(《我愛北京天安門》《紅星閃閃》……)、表演集體節目之外,可以借助信息技術以動畫紀錄片的形式帶領幼兒了解祖國的近代抗爭與發展歷史,傾聽毛澤東主席1949年10月1日在天安門城樓上慷慨激昂的講話,感知人民解放軍抗戰的艱辛、中國共產黨決策的正確性。還可以用VR技術帶領幼兒了解中國的大好河山(長江、黃河、長城、珠穆朗瑪峰……)、體會國家的幅員遼闊(渤海灣、長三角、珠三角、西藏、西沙群島……),在開闊幼兒知識視野的同時,激發幼兒的愛國熱情,使其深切體悟當今幸福生活的來之不易,從心底里產生身為中國人的自豪感與使命感,切實在新型教育手段的支持下,推進幼兒園紅色主題教育目標的實現。
信息技術在幼兒教育中的應用不只是對新時期幼兒教育要求的貫徹落實,還能為幼兒教育帶來實實在在的豐富與創新,可以打破時間與空間的限制,帶領幼兒探索、創新。所以,在新時期的幼兒教育活動設計與組織過程中,教師不僅要注重教育內容的科學、合理,還要善于將信息技術應用于其中,以在優化教育形式的同時,讓幼兒可以在身臨其境的學習體驗中,獲得視野的開闊與靈感的激發,有效推進幼兒想象與創造能力的發展。
例如,在以“愛”為主題的幼兒園美術教學活動中,立足幼兒知識水平和認知能力的有限性,幼兒教師可以借助信息技術,從小動物入手,以視頻的形式讓幼兒感知不同動物媽媽的不同愛子方式:袋鼠媽媽把孩子裝在胸前的育兒袋里,并細心教寶寶各種本領,站立、跳躍、覓食……青蛙媽媽會選擇安全的地方把小蝌蚪生下來,并遠遠看護小蝌蚪,使它們能收獲獨立生存、獨立成長的能力;老虎媽媽很愛自己的孩子,但是也會嚴格要求虎寶寶學習本領,以便其在將來可以更好地在殘酷的森林中生存下去……從而使幼兒可以更形象地感知“母愛”,更進一步加深對“愛”的理解。也能從中聯想到自己身邊的愛,并以此為出發點創造出個性化的美術作品:有的幼兒畫的是微笑著穿著美麗裙子的媽媽;有的幼兒畫的是一家人其樂融融吃美食的圖畫;有的幼兒畫的是自己與家里的寵物嬉戲……從而在深化幼兒情感體驗的同時,推進其自主創造力的提升。
家長是新時期幼兒教育的重要“合作伙伴”,也是幼兒成長過程中的第一任“教師”,在信息技術引入幼兒教育后,教師可以借助其網絡的便利性與即時性優勢,主動豐富與幼兒家長的聯系方式、聯系內容,并在增進家園了解的同時,提升家園之間的互動頻率,提升家長對幼兒園教育的信任度與支持度,以逐步打造良性的家園教育關系,并在充分踐行家園共育理念的同時,攜手共助幼兒的身心全面成長。
以筆者自身的幼兒教育為例,在家園互動關系的建構方面,從帶班的一開始除了搜集每一位幼兒家長的聯系方式之外,筆者還借助“微信”這一網絡即時通信工具組建了“班級家長交流群”,并經常性地給家長分享一些幼兒在園專注學習和快樂游戲的視頻和照片,一解家長對幼兒在園生活的相思之苦,也讓家長可以盡可能多地了解幼兒園的教育內容。同時幼兒園還積極建構了園所網站,除了公開展示幼兒園的辦園宗旨、辦園理念之外,還為每一位幼兒家長分發了一個專屬的賬號和密碼,使家長可以登錄園所網站,了解更多的園內教育計劃、教育大綱,了解各班的教學內容。不僅如此,園所網站在建立過程中還專門為幼兒家長設置了“園長信箱”這一板塊,方便家長以匿名的形式向園長提出自己對幼兒園教育和活動安排的意見以建議……總之,在信息化教育技術的支持下,不僅豐富了家園溝通方式,還讓家園溝通更便捷、更有效。
綜上所述,幼兒教育信息化是幼兒教育發展與改革中不可阻擋的“潮流”,其創造出的整體教育價值值得肯定,值得幼兒教師不斷探索、發掘。所以,在新時期的教育背景引領下,幼兒教師要積極強化信息化教育意識,不斷發展自身的信息化教育素養,以在不斷完善和創新幼兒教育模式的同時,充分調動幼兒對幼兒園各項教育活動的參與熱情,以推進教育活動的有序進行,以促成理想幼兒教育目標的順利達成,真正讓幼兒在成長與發展中受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