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建能電力工程有限公司 錢金洪
為確保電力系統中變壓器、配電箱等電氣設備保持良好的協調性,為住戶帶來優良的供電服務,需要充分采用有效的維護措施,加強設備調試,以期在優化電氣設備運行性能的同時,規避異常運行風險。對此,維修人員應當制定科學的設備調試與運行維護計劃,致使變配電工程達到建設標準。
為進一步檢測和保證變配電工程系統整體的穩定性,減少對設備的安全影響,應做好變配電工程設備的保護調試工作。在調試的步驟上分為設備耐壓調試、跳閘保護調試、絕緣電阻調試。
首先,在變配電工程系統中會有較多不同的高低壓設備,為保證設備之間運作的銜接性、兼容性和檢查是否存在潛在風險因素,可采用直流耐壓測試的方式開展相關試驗。其次,據資料表明在配電工程中,跳閘風險因素對系統整體的安全穩定性影響較大,因此要加強跳閘保護的調試工作,以保證系統設備能夠安全穩定的運行。一是在跳閘保護調試工作開始之前要加大電力設備的檢查,避免存在潛在安全風險因素。二是要按照運行步驟嚴格操作,并要加大對于細節的排查掌控。最后,絕緣電阻調試方面,主要是指專項的絕緣電阻調試,由于運行過程的遙控相關信息較多,因此在已經完成繼電保護相關檢測的基礎條件之下,要進行傳動試驗,加大保護和監控裝置的調試,保證全部設備的絕緣電阻不會出現差錯[1]。
電力線纜由于是變配電工程設備系統中的重要輸電設備,因此要加大對其保護調試工作的關注,并要保證電力電纜的絕緣性能,避免安全事故的發生。一是在檢測的過程中要確定好流程,保證工作整體的秩序性,避免出現亂序,既要明確目的和編制依據,又要確定調試的范圍以及調試應具備的條件,做好周圍環境的把控。然后將調試順序以及要求和標準進一步闡明,最后做好相關試驗工作的規劃。二是要建立一個檢測系統,將電力線纜的維護以及檢查工作變為常態化管理之中的一環,可在較為干燥的春秋兩季重點防護,并要加大對終端頭的檢查以及清理工作,避免由于雜質對電纜所造成的傷害,以此提高電纜的安全程度。
電纜敷設環節的步驟較為復雜,并且由于設備體積的問題,對于工作人員的體力也是一項考驗,因此在接地時要做好相關的調試工作,避免后期維修工作出現問題。一是要按照正確的程序進行敷設,相關人員要做好施工規劃(可參考圖1)。二是要嚴格要求敷設過程中的工藝質量,保證每一根電纜都能夠在既定的位置之中,并要及時做好電纜的梳理、排序、捆綁和固定工作。三是在同一區域之內的電纜要一次性完成敷設工作(包括同樣型號和路徑走向的電纜)。四是電纜的型號規格要按照圖紙和施工要求使用,并禁止代用,除非工程有特殊變更要求。五是在接地之后引入室內的電纜要用相應的鍍鋅鋼管進行保護。
圖1 電纜敷設工藝流程圖
在開展變配電工程設備運行維護工作時,需要進一步加強對電氣設備的動態監管,從中實時掌握設備運行狀態,而后提出對應的維護舉措,以期在客觀有效維護措施實施中,擴大設備運行維護管理范圍。
首先,要想知曉設備運行動態,應當充分借助傳感器技術,對設備運行周邊環境參數進行全面采集,而后判定是否具有安全的設備運行保障條件,必要時可組織人力前往現場,對現有運行環境予以凈化。例如,在對變壓器設備運行狀態加以監管時,從傳感器反饋的結果進行分析,若發現變壓器溫度高于45℃,則表明當前處于異常運行狀態。此時,可以借助排風扇等輔助手段,盡快對變壓器進行降溫處理,同時及時查明變壓器高溫的原因(超負荷運作、材質差、太陽直射、碰撞損傷),借此促進變壓器設備的安全運行。
其次,在動態監管中,還要依靠無損檢測方式,對設備運行狀態進行檢查,由此指引維修人員快速進行設備故障定位,在該種方式下,減少電氣設備質量的破壞。
最后,應當加大巡視力度,如定期對變壓器進行巡視檢查,觀察油色、油溫、清潔度、完整度、接地效果,繼而抑制變壓器因漏油、堵塞等問題,削弱變壓器運行質量。只有維護人員隨時知曉設備運行狀態,才能提升運行維護的時效性。特別是對電氣設備中使用頻率較高的互感器、變壓器等,更要強化維護效果。
變配電工程設備運行維護工作中,維護人員還要注重對設備安全隱患的定期排查,一旦在排查中發現電氣設備存在異常運行情況,要立即對設備進行檢修作業,以此避免設備由小隱患進展為嚴重故障。實際上,變配電工程設備運行維護的落實,是為了規避設備故障風險,也能為了優化電氣設備運行效果。因此,應當設定對應的維護周期,每個月或每半個月對電氣設備展開一次全范圍的排查工作。而且對于變壓器等容易出現故障的設備,應當縮短排查周期。一方面需要檢查電氣設備連接中電力纜線的完好程度,防止因線路問題,致使設備出現運行阻斷行為。另一方面,應當根據天氣等外在環境的變化,加強設備隱患排查。如在變壓器跳閘保護后,應當對變壓器是否變形、配件是否存在偏差、是否出現閃絡現象、是否發生斷脫風險逐項進行落實。
同時,在雷雨天氣,應當注重避雷器動作正確度,觀察閃絡現象是否出現于套管內。在突然降溫或升溫時,更要以油位與油溫作為重點排查對象。至于雪天,則以電力纜線蒸發冒氣為排查的主要內容,只有對電氣設備的隱患實施有效排查,才能從某種程度上維護設備運行安全。此外,以電纜隱患為例,常因過負荷升溫現象,削弱電纜絕緣性。而且若電纜敷設質量不佳,易引起電纜頭自燃。若電纜連接處不緊密,容易誘發纜線氧化后果。長期不清理灰塵,容易造成電纜破損等情況,應當從預防角度加強電纜安全防護,每個月或每三個月開展一次電纜檢修工作。
在變配電工程建設中,無論是互感器、隔離開關還是變壓器、二次回路設備,都與電纜有著密切聯系,且通過電纜敷設,實現電力系統的穩定供電。因此,在運行維護階段,需要對電纜實施有效保養。一般情況下,在初期敷設電纜時,已經對其質量實施了客觀檢測,如接線端子接芯數量低于2根/個,且導線芯線外觀未見損傷、電氣回路連接緊固等。而隨著電氣設備使用一段時間后,電力電纜往往會伴隨著一定的質量下降情況。若能采用纜線保養手段,可有利于延緩線路老化、破損的速度。
常見的電纜保養方法有以下幾點:一是線路負荷監控,因超負荷運作易對電纜質量帶來破壞,故此需要定期使用鉗形電流表評測電纜負荷及其電壓值,若高于15%額定電壓,則視為危險因素,此時需要降低纜線負荷,包括減少用電設備數量等。
二是線路溫度監控,電力電纜溫度偏高,會造成設備運行出現風險。而之所以會出現溫度異常現象,多與纜線周邊散熱環境不佳有關。對此,應當隨時手持測溫筆,對纜線溫度予以測量,要求測溫點與電纜設有3m 以上間距,以免降低測溫數據可靠性。經過對纜線的安全維護,可以改善設備運行性能。此外,在維護電纜安全時,也要定期檢測電纜周邊是否存在危險源,如腐蝕性物質、潮濕環境、尖銳物品等,以此通過優化電纜分布環境的方式,為其打造安全使用的環境。尤其在雨天,更要盡快查明電纜是否處于浸水狀態,或是否存在漏電、破損現象,由此在維修工的及早修復下,消除電纜故障風險。考慮到電纜具備一定的使用年限要求,故而要求在電纜到期前,及時更換線路,實現對電纜保養事項的高度重視[2]。
關于變配電工程設備的合理維護,可以在制度制約下,強化設備維護管理成效,以便在管理人員的干預下,促使電氣設備處于全方位管理狀態,以免因維修人員以及維護人員出現漏項維護情況。例如,在出具的制度內容中對總調度室的職責進行明確,要求對電氣設備維護期間涉及的管理職責以及設備報廢事項,都要參照制度規定逐項落實。同時,還專門頒布了缺陷管理制度,對設備運行中發現的潛在隱患,應當按照標準的上報渠道,促使在上級領導指引下及早完成設備維修保養任務,并對設備每次出現的缺陷進行等級劃分,而且也要根據年度維修方案或者月度維修計劃,有方向性的指引有關人員順利實施維護操作,就此促進電氣設備的良性運作。
在制定維護管理制度時,要想進一步維護電氣設備運行安全,使之保持完整,應當通過對管理制度的細化處理,為維修員等專業人員提供明確的工作思路。本文以某變電站制定的維護管理制度為例,其中細致分為設備檢修保養規定、設備日常維修管理條例、設備事故處理辦法等,這些制度內容中提出的具體條文,都具有一定的約束性與參考價值。如要求從事設備安全管理工作的負責人,需要每月填寫設備檢修保養清單,并做好設備維修資料整理工作,嚴格按照先申請、后執行的流程進行統一調配。若在設備維修期間需要停氣、停水,管理者需要立即組織人力在指定位置粘貼維修通知單,繼而避免因周邊人員未能及時了解維修狀況,增加設備誤用風險[3]。
此外,在設備檢修保養作業中,也要按照專人專管模式填寫設備保養任務表,一旦在保養管理工作中出現事故,能夠直接找到涉事人員。在日常維修管理中,要求對變配電設備維修周期進行合理控制,盡量在兩天內完成維修任務,若超出指定時間,需要在負責人指示下,于設備維修清單等相關資料上標注延期修復原因。同時,要督促維修人員及早落實設備維修保養內容。面對1kW 以上設備,理應提前與負責人進行溝通,確認是否需要開展維修保養工作,不可自行斷電維修保養,以免在無故啟停中引發風險事件。在維修保養過程中,選取的配電柜等輔助設備也要注重設備功能的確認,如選取具備計量功能的配電柜等,以此提升維修保養行為的安全性。
為了支撐設備維修事項,變配電室內部,需要配備數量充足的絕緣靴、熔絲管、消防設施、臨時接地線等防護材料,并且為了預防事故的發生過,在執行管理制度階段,也要做好事故分析工作,如準確記錄設備維修時間、維修頻率、故障類型、損壞等級等,而后在出現事故后如實分析事故原因,編制分析報告,對事故成因展開深度分析,以此積攢豐富的事故處理經驗。隨著管理制度的細致制定,有利于為設備維修保養工作的有序開展,提供可靠保障。
綜上所述,在變配電工程設備調試期間,需要加強電氣設備調試,實現電力電纜絕緣調試與敷設接地流程的有效調試。同時,在運行維護階段,要求維修人員采用動態監管、隱患排查、電力電纜保養、維護管理制度等措施,保證變配電工程設備的運行狀態得以優化,既能實現穩定供電,又能延長設備使用年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