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亞琴
(江蘇省泰興市中醫院,江蘇 泰州 225400)
慢性支氣管炎是氣管、支氣管炎黏膜及周圍組織的慢性非特異性炎癥,病程較長,且易反復發作,發展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肺源性心臟病等疾病,對患者的身心健康造成嚴重的威脅[1]。西藥治療該病可能產生抗生素耐藥,效果不佳。中醫適宜技術干預慢性支氣管炎取得了較好的療效,為該病患者的康復提供了新思路[2]。本研究探討八段錦聯合穴位按摩治療慢性支氣管炎患者的康復效果,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21年1—4月泰興市中醫院呼吸科收治的慢性支氣管炎患者110例為研究對象,按照住院號單雙數進行分組,單數為對照組,雙數為觀察組,每組55例。對照組男24例,女31例;年齡40.2~62.5歲,平均(54.28±4.08)歲;病程1.8~10.2年,平均(8.21±0.92)年。觀察組男26例,女29例;年齡38.8~63.1歲,平均(53.11±4.11)歲;病程2.0~9.8年,平均(8.48±0.88)年。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符合《赫爾辛基宣言》相關倫理要求[3]。
1.2 納入標準 ①西醫診斷符合《實用內科學》中慢性支氣管炎的診斷標準:咳嗽、咳痰或伴有喘息,每年發作持續3個月,連續兩年或兩年以上者,排除其他心肺疾病、慢性鼻炎疾病后,即可診斷;如每年發病不足3個月,但有明確的客觀檢查依據(如胸部X線片、肺功能等)亦可診斷[4]。②中醫診斷符合《中醫診斷學》中咳嗽的診斷標準[5]:咳逆有聲或伴有喉癢、咳痰;屬肺、脾、腎虛者,多為久病,常反復發作,病程較長,多伴有其他臟腑失調癥狀。③年齡>18周歲。④患者簽署知情同意書。
1.3 排除標準 合并腫瘤、心血管疾病、糖尿病、肝腎功能損傷者;近兩周服用抗生素等影響研究結果的藥物,或近期接受與本研究類似治療者;認知障礙及言語溝通困難者;精神疾病者。
2.1 對照組 給予常規康復治療及護理方案。①止咳化痰:鹽酸氨溴索(常州四藥制藥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000659)口服,每次30 mg,每日2次;硫酸特布他林(阿斯利康,注冊證號H20090134)每次5 mg霧化吸入,每日兩次,每次20 min。②呼吸功能鍛煉。③翻身拍背及體位排痰。④密切觀察患者病情,并給予生活護理。7 d為1個療程,共治療2~3個療程。
2.2 觀察組 在對照組基礎上給予八段錦聯合穴位按摩治療。①八段錦鍛煉:以國家體育總局《健身氣功·八段錦》為參考,播放中國古典音樂,由培訓后的護士帶領患者進行鍛煉,運動強度應循序漸進,指導患者動作要領。每日鍛煉兩次,7 d為1個療程,共鍛煉2~3個療程。②穴位按摩:護士用雙手拇指或中指指腹點按患者百勞、太淵、中府、膻中、肺俞,痰多者加豐隆,脾虛者加足三里,陽虛者加太白。每穴點按100次,早晚各兩次,7 d為1個療程,共治療2~3個療程。
3.1 觀察指標 ①肺功能指標:包括用力肺活量(FVC)、第1秒用力呼氣容量(FEV1)、呼吸峰值流速(PEF)。②臨床癥狀積分:對喘息發作、咳嗽、肺部濕啰音等癥狀進行評分,重度計3分,中度計2分,輕度或沒有計1分。
3.2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22.0統計軟件分析數據。計數資料以百分比(%)表示,采用χ2檢驗;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s)表示,采用t檢驗。P<0.05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3.3 結果
(1)肺功能指標比較 治療前,兩組患者FVC、FEV1、PEF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療后,兩組患者FVC、FEV1、PEF均高于治療前(P<0.05),且觀察組均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1。
表1 兩組慢性支氣管炎患者治療前后肺功能指標比較(±s)
表1 兩組慢性支氣管炎患者治療前后肺功能指標比較(±s)
注:1.FVC,用力肺活量;FEV 1,第1秒用力呼氣容量;PEF,呼吸峰值流速。2.與本組治療前比較,△P<0.05;與對照組治療后比較,▲P<0.05。
組別 例數 時間 FVC(L) FEV1(L) PEF(%)觀察組 55 治療前 2.35±0.47 1.51±0.28 66.51±5.08治療后 3.48±0.88△▲ 2.77±0.45△▲ 90.15±5.21△▲對照組 55 治療前 2.38±0.56 1.57±0.31 67.88±4.21治療后 2.66±0.35△ 2.10±0.40△ 80.21±3.88△
(2)臨床癥狀積分比較 治療前,兩組患者喘息發作、咳嗽、肺部濕啰音積分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兩組患者喘息發作、咳嗽、肺部濕啰音積分低于治療前(P<0.05),且觀察組均明顯低于對照組(P<0.05)。見表2。
表2 兩組慢性支氣管炎患者治療前后臨床癥狀積分比較(分,±s)
表2 兩組慢性支氣管炎患者治療前后臨床癥狀積分比較(分,±s)
注:與本組治療前比較,△P<0.05;與對照組治療后比較,▲P<0.05。
組別 例數 時間 喘息發作積分 咳嗽積分 肺部濕啰音積分觀察組 55 治療前 2.50±0.48 2.21±0.29 2.69±0.21治療后 1.28±0.19△▲1.27±0.32△▲ 1.55±0.33△▲對照組 55 治療前 2.55±0.56 2.25±0.38 2.77±0.56治療后 2.01±0.38△ 1.90±0.40△ 2.37±0.51△
慢性支氣管炎在臨床中較為常見,致病因素分為吸煙、大氣污染、病菌感染、過敏、氣候寒冷、遺傳等外因和免疫功能降低、自主神經功能失調等內因[6]。目前,西醫多采用化痰、止咳、解痙、抗感染等對癥療法治療該病,但長期治療效果不佳,甚者可形成耐藥性,使患者免疫力下降[7]。
慢性支氣管炎可歸屬中醫“喘急”“哮證”“喘證”等范疇。中醫認為,該病多由于患者稟賦不足或久病勞傷導致臟腑功能失調,外邪侵襲所致[8],治療重在扶正祛邪。本研究在慢性支氣管炎常規治療的基礎上,為了提高患者的康復效果,采用八段錦聯合穴位按摩等傳統中醫適宜技術治療,這兩種療法可提升患者正氣,改善虛證,具有簡、便、易、廉等特點,且臨床療效較好[9]。
八段錦是傳統中醫氣功鍛煉方法,練功時患者有意識地進行腹式呼吸,通過緩慢細長的腹式呼吸增加潮氣量,減少肺內殘氣量,增加肺泡內殘氣量和肺泡彈性,提高患者活動耐力,改善臟腑氣機,促進肺功能康復[10-11]。吳春燕等[12]將八段錦運用于COPD穩定期患者的康復治療,結果顯示,患者通氣功能明顯改善,與本研究結論一致。穴位按摩可通過加快局部血液循環,疏通氣血,提高機體免疫力,對肺康復具有較好的針對性[13]。穴位按摩所選穴位中,膻中、中府、肺俞等穴對控制慢性支氣管炎癥狀具有較好的療效[14]。辨證應用足三里以調理中氣、扶正培元,太白健脾益氣、理氣和胃,豐隆降胃濁、疏風化濕[15]。潘分喬等[16]研究顯示,穴位按摩能延緩慢性支氣管炎疾病發展的進程。此外,八段錦和穴位按摩操作簡便,患者的依從性較好。
本研究結果表明,八段錦聯合穴位按摩能提高慢性支氣管炎患者的肺功能康復水平,改善喘息、咳嗽、肺部濕啰音等臨床癥狀,可為慢性支氣管炎患者的康復提供新思路。